標籤:

千光破暗的日光遍照菩薩

日光遍照菩薩(梵文Sūrya-prabhā?a?a),又名日光菩薩、日光明菩薩、日曜菩薩、日耀菩薩,以智慧光破除冥暗、照耀一切眾生而得名。日光遍照菩薩是東方凈琉璃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左脅侍,與右脅侍月光菩薩合璧分輝,同為藥師佛國中無量菩薩眾的上首,依次遞補佛位,悉能持藥師如來之正法寶藏。藥師佛、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並稱「東方三聖」或「藥師三尊」。

日光遍照菩薩威德熾盛,能放出無量光明,如同日放千光,普照世間,摧破所有生死闇冥。菩薩身赤紅色,左掌安日輪,右手執蔓朱赤花,貌或開敷,或半開,或未開,或其寶果為之。日光菩薩密號威德金剛,在胎藏界曼荼羅中位於除蓋障院九尊中之最下端。

東方佛國為輔弼,願濟有情得安樂

東方三聖(又稱藥師三尊),分別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這是相對於西方三聖而言的。藥師琉璃光如來能除生死之病,故名藥師;能照三有之暗,故云琉璃光,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率領著日光遍照與月光遍照二大菩薩等眷屬,化導救濟有情眾生,尤其拯救傷病痛苦眾生,使之得到究竟安樂利益。

藥師佛過去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微妙大願,如果聽聞藥師佛名號,專念受持,則令有情諸根不具者皆得完具,種種病苦皆得消除,苦惱眾生身心安樂,貧窮眾生資財豐足;遭受刑杖牢獄者皆得接觸一切苦難;遭受饑渴者皆獲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貧窮無衣者,皆得上妙衣服和一切寶莊嚴具等等。這些誓願的主旨,雖也旨在令眾生早證菩提,但也注重為眾生求得現世安樂。這與阿彌陀佛偏向來生安樂不同,因此往往將藥師法門視為現生者的致福消災延壽法門。

藥師佛曾發願令佛土功德莊嚴,與西方極樂世界等無差別,即使釋迦牟尼佛以一劫或以劫餘,說亦不盡。距此向東十億恆河沙數佛國處,為東方凈琉璃世界,「彼佛土一向清凈,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窓、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

日光菩薩與藥師佛的宿緣甚深,本為父子。過去久遠劫前電光如來行化世間時,有一梵士養育兒子,勤修梵行。因苦於世間濁亂,父子乃發菩提心,共同立志,拯救世間一切病苦眾生。時電光如來深為讚歎,付囑梵士改名號為醫王,二子改名為日照、月照。三父子皆發無上菩提大願,誓救六道一切有情出輪迴苦。梵士醫王后經長時修行得道成佛,即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如來,二子日照和月照,即日光、月光菩薩。

日光菩薩曾發願「我願施與眾生安樂」(《大方便佛報恩經》),「我能堪忍未淳熟眾生能令成熟」(《決定毗尼經》)。又經云:「日光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日光遍照菩薩持其慈悲本願,普施三昧,以照法界塵俗,拯濟無量有情。

燃大法炬導群生,光明朗耀除冥暗

《大般若經》中記述,一時釋迦牟尼佛說法時,西南方盡恆河沙最後之「離塵聚」世界中,日輪遍照勝德如來正安穩住持,為諸菩薩眾說大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其時日光菩薩在彼世界,忽見大光及大地變動等相,心懷猶豫,前詣佛所,請問日輪遍照勝德如來此瑞相因緣。

日輪遍照如來告訴日光菩薩,從此東北方盡恆河沙等最後堪忍世界,有釋迦牟尼佛今將為眾菩薩說大般若波羅蜜多,以神力故,現此瑞相。日光明菩薩聽聞佛言,歡喜踴躍,欲往堪忍世界頂禮供養釋迦牟尼如來及諸菩薩。

日輪遍照如來便以千莖金色蓮花授日光明菩薩,其花千葉,眾寶莊嚴,命日光菩薩將此花帶至釋迦牟尼佛所,持此蓮花以寄世尊而為佛事。並付囑云:「汝至彼界應住正知,觀彼佛土及諸大眾,勿懷輕慢而自毀傷,所以者何?彼諸菩薩威德難及,悲願熏心,以大因緣而生彼土。」

 日光明菩薩受花奉勅,與無量百千出家、在家菩薩,及無數百千童男童女,各持無量花香、寶幢、幡蓋、衣服、寶飾及余供具經西南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一一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無空過者,來此堪忍世界,頂禮釋迦牟尼佛,並臨法會聽受般若波羅蜜多法要。

其時日光明菩薩以千莖金蓮供養世尊,以世尊神力故,此蓮花當下開遍諸佛土,諸花台中各有化佛結跏趺坐,為諸菩薩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法門,有情聞者必得無上正等菩提。日光明菩薩及眷屬見此景象,歡喜踴躍,嘆未曾有。

據《悲華經》記載,世尊曾為日光菩薩授記,將於未來世中得成無上正等正覺:「於今我前,有二菩薩,一名日光,二名喜臂。未來之世過於無量無邊大劫,在此上方灰霧國土,劫名大亂,五濁惡世,多諸煩惱,人壽五十歲。日光菩薩以本願故,於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不思議日光明如來……滿十歲中,具足佛事而般涅槃,即涅槃日正法亦滅。其後十歲,空過無佛,人壽轉減,至三十歲,喜臂菩薩以本願故,於中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勝日光明如來……彼佛世尊亦十歲中,具足佛事而般涅槃。般涅槃已,以本願故,正法住世滿七十歲。時二菩薩在於我前,始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聞記故,心生歡喜,頭面敬禮。」

又據《佛冠經》載,東方去此佛剎,過三恆河沙數等世界,有世界名離塵藏。其土有佛,號日輪光明最勝吉祥如來。其佛剎中有菩薩名日光明,次補彼佛,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名諸聖吉祥圓滿最上眾相嚴身如來,出現世間。

若有住於菩薩乘的眾生,聽聞日輪光明最勝吉祥如來及日光明菩薩的名號,能夠稱念受持,此人轉生即得宿命智,乘日輪光照諸善法,不墮三惡趣,當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千劫之中背於生死,近證菩提道果。

關於日光遍照菩薩的境界及行德,《莊嚴菩提心經》雲,日光菩薩「如文殊師利本所修行」,即如同文殊師利菩薩的智行一樣,於證悟解脫、慈悲智慧、威德神通、護念眾生等等一切所行悉皆同等。

《大般若經》《寶雲經》《除蓋障菩薩所問經》諸經中則說明,日光遍照菩薩於諸佛世界中,常為一生補處菩薩,獲諸總持得一切智,現前趣向一切智,漸入一切智,增廣一切智,得無礙總持諸三摩地。復能安住首楞嚴王妙三摩地,具大神通遊戲自在,善能往反無量佛剎。

日光菩薩智慧無邊同於虛空,三昧微妙甚深如海,以空境界住於無相,動止進退每為利益一切眾生。調順易化,善行平等,成熟眾生不暫休息,離諸所起一切障累,大慈大悲廣遍現十方一切世界。能紹隆三寶能使不絕,通達諸佛甚深境界,雖處世間而無所染,具足如是無量功德。

發願護持大悲咒,增上助力成善法

日光遍照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因緣甚深,曾發願護持讀誦大悲咒的修行人。據《觀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佛云:是觀世音菩薩,為欲安樂眾生,故密放光。觀世音菩薩即啟白於佛,然後說咒……日光菩薩、月光菩薩亦各說一咒,護持行人。」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誦持觀世音菩薩大悲咒者,發廣大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能夠如法誦持,觀世音菩薩云:「是時當有,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與無量神仙,來為作證,益其効驗。我時當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日光菩薩發心擁護修習大悲咒的行者,並為受持大悲心陀羅尼者,說日光菩薩陀羅尼而擁護之。

日光菩薩還為受持大悲心陀羅尼者,說日光菩薩陀羅尼而擁護之。其咒云:「南無勃陀瞿那迷,南無達摩莫訶低,南無僧伽多夜泥,底哩部畢薩咄檐納摩。」

若能至誠持誦,可得增上助力,除災辟魔,滅一切罪。若能讀誦一遍,禮佛一拜,如是日別三時誦咒禮佛,未來之世所受身處,當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報。

《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載,世尊說摧破一切眾魔總持陀羅尼時,日光菩薩等八位菩薩見行者敬誦如此陀羅尼時,亦常護念益其勢力,「令此行者一心專修,得陀羅尼法利勢力,使諸眾生皆愛念之,一切所須隨意不乏,百由旬內無諸衰患」。

日光菩薩與藥師法門亦有甚深因緣,修習藥師法門的行者,於禮敬藥師佛時,亦可兼禮敬日光及月光菩薩。

遊戲人間有自在,往來應化無休息

《佛祖統紀》曾記載日光菩薩來到娑婆世界應化度眾的事迹:「婁道者,宋太宗淳化蹈寶華佛化身,真宗召見四世界,婁道者雲,是日光菩薩化身,言法華。宋太宗仁宗默祝請齋。」

又云:「詔漣水軍沙門道堅赴闕,召見賜偈。堅姓婁,神異不測,知人休咎。時潤州有沙門號四世界,佯狂市廛,說禍福立應。潤商人慾往漣水,四世界曰:彼有婁道者,是蹈寶華佛化身,汝如見之,必獲厚利。商至漣水,見而拜之。師曰:四世界教汝來耶?汝不識日光菩薩,見我何為?商退果得利異常時,歸訪四世界,不復見矣。」

可知日光菩薩曾化身為潤州沙門,號曰四世界,佯狂似癲,能言人禍福,於市井間度眾。曾指出婁道者是蹈寶華佛化身,而婁道者復雲,四世界即是日光菩薩。

《兜率院戒闍黎示現錄》雲,台州善戒法師出生時感得異相,生而能言。幼兒時,一日忽謂父母曰:「可備齋七位,我同衣來相見。」父母倍感奇怪,仍為營齋,午後果有七位僧人撫掌打拍,徐徐行至其家,自謂從南印土來至此地應化。此後善戒法師雲,前來赴宴的七位僧人,「慧光即日光菩薩,天醫波利多即大醫菩薩,清源和尚即目連尊者,大璋和尚即月光菩薩,支提即佛眼菩薩,薩多波那即大力菩薩,仁勇和尚即常精進菩薩」。日光菩薩等諸位大菩薩,出於慈悲心,愍念眾生墮邪見坑,特來應化示現。激勵行者摧人我山,竭愛慾海,廣明心地,修諸妙道,行大精進,得無上道。

又據憨山大師所述,曲阿邑東觀音山有廣福寺,為日光菩薩所建。菩薩起初示現逆行比丘,不撿戒律,備受時人非議,且責以建立道場。其後菩薩處處現身,一時募化,四方感而異之,寶坊遂成。菩薩臨終時自露其名,至今號為日光菩薩。其後寺廢,住持通溙法師重新修葺,請憨山大師書偈贊云:

惟日在天,光明朗耀。

山川幽谷,無處不照。

垢不能濁,晴不能昏。

如水中影,似影中痕。

心在眾生,至神至靈。

與佛無二,況比丘僧。

蓮出淤泥,香潔不染。

摩尼處穢,光明不減。

是故至人,超乎垢盡。

不處形骸,豈拘凡聖。

破壞威儀,示同遊戲。

肉眼著相,不知誰是。

不出戶庭,身徧十方。

本無去來,如日之光。

即生盲人,賴以成事。

色相莊嚴,猶是唾涕。

其跡如空,其應如風。

隨處示現,不約而同。

一日千古,一心萬劫。

是故大士,其神不竭。


推薦閱讀:

佛菩薩真的有求必應嗎?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圖
四攝法與菩薩道的關係
觀音菩薩感應故事之:一件奇異的兇殺案
供養南無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化身(下)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