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限購」讓香港大陸兩敗俱傷
抗議「奶粉荒」的香港民眾導語日前,香港政府宣布,為打擊水貨客帶走大批奶粉,政府將修訂《進出口規例》,規定個人限帶1.8公斤(約兩罐奶粉)離境,而若違規則需面臨最高被罰款200萬及監禁7年的刑罰。新《條例》將於3月1日生效。…[詳細]對此,不少香港市民認為此舉將有效緩解香港的「奶粉荒」,但實際上,限購令不但對香港自由市場的招牌有害,更是直接影響了不少港人和內地人的生活。
+收聽
01中國大陸「奶粉購買大軍」讓「限購潮」席捲全球歐美、澳洲甚至澳門都有奶粉限購舉措,香港是其中最嚴厲的一處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內地民眾對國產奶粉信心降至谷底,外國品牌奶粉便成了不少父母的首選,伴隨著巨大的需求,中國的奶粉進口量激增。專門在國外購買奶粉再轉運至國內的「代購」和「水貨客」也成了一個新的行當。面對中國 「奶粉購買大軍」,不少國家和地區都針對本國零售奶粉出台了限購措施:2012年6月,美國的Target、Walmart等大賣場發布了奶粉限購5至12盒的限購令。2012年9月,作為世界主要奶源地的紐西蘭也開始限購,當地的部分超市甚至貼出中文標註的「奶粉一人一次限購兩罐」的限購令,不過歷經兩個多月的整頓後,紐西蘭政府最後又解除限購令。2012年10月,澳大利亞的多家大型連鎖超市、藥房也貼出中文限購標示,規定每人限購3罐。2013年初,德國的大型超市DM對當地的嬰兒奶粉特福芬和喜寶等實行了限購,每人限購4盒。同樣在2013年初,荷蘭商業企業也進行了自發的限購,當地各大超市、百貨店、藥店購買奶粉,每人限購從1罐到3罐不等。2013年1月,澳門特區政府宣布將優先接受澳門居民登記購買奶粉,藉此保證本地居民可以購買到奶粉。
香港超市嬰兒奶粉貨架處張貼的限購提示牌2013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計劃修訂《進出口規例》,規定成年人每人最多可帶1.8公斤奶粉出境。較之其它限購令不同的是,香港是通過修改法條來強制限購的,且香港一貫對進出口違規處罰十分嚴厲。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進出口(一般)規例》,違規者可判200萬港元罰款和最高7年監禁。…[詳細]02面對中國大陸劇增的奶粉需求,「限購潮」有其合理性部分嬰兒奶粉是生活必需品且生產周期長,應對短期內銷量猛增只能限購一方面,嬰兒奶粉並非純粹意義的普通商品,作為母乳的替代品,在母乳不可保障的情況下,嬰兒奶粉就成了嬰兒的基本生存必需品。特別對初生到6個月大的嬰兒來說,這個階段的嬰兒只能喝奶粉,不像稍大的孩子還能吃輔食,無奶粉對於嬰兒而言意味著斷糧。
網友繪製的中國奶爸奶媽眼中的世界地圖另一方面,從源頭上來說,由於對國內奶製品安全的擔心,中國民眾認定的優秀奶源國如紐西蘭、澳洲、荷蘭等地,資源有限,在現有奶牛數量下,即使奶粉廠商繼續加大馬力生產,也無法滿足需求的全部增量。而奶粉業還有特殊性,要增加產量,同時保證質量,只能容生產廠商一段時間,使其增加奶牛數量,提高生產線產量。需要補充的是,中國每年出生約1700萬左右新生兒,面對如此巨大的需求所催生的中國奶粉「掃貨」大軍,在短期內優質奶源地奶粉產量也不可能以迅速提升的情況下。不少國家或地區出於保護本地居民嬰兒用奶安全的考慮,採取短期限購措施也是合理的(由於關稅,優質奶源地的本國品牌更有價格優勢,所以限購多限於本地品牌奶粉)。歐美嬰兒奶粉包含政府補貼,搶購等於搶福利,當然會限購在歐美,部分嬰幼兒奶粉作為特殊群體的生活必需品,一直是政府補貼的對象,這就使得歐美許多國家的奶粉價格比國內低很多。比如,荷蘭是為了鼓勵生育,會給予嬰幼兒產品很多優惠待遇,同樣一罐荷蘭美素奶粉,國內市場與荷蘭市場價格可相差百餘元。在英國,奶粉屬於福利性食品,政府補貼力度更大,以惠氏在英國銷售的Sma1階段900克奶粉為例,價格約合人民幣101元,而國內同品牌下的售價則為248元。在美國,嬰兒奶粉雖然售價昂貴,但美國政府也會對孕婦和嬰兒提供每月數十到數百美元的補助。所以,與奢侈品等其它消費不同,愈演愈烈的海外奶粉搶購潮其實變相搶食了這些國家給予本國嬰幼兒群體的優惠補貼,勢必引發當地納稅者的不滿,從而使得相關政府機構對奶粉下達限購令。…[詳細]03但用「真限購」去解決「奶粉荒」的偽問題是矯枉過正理性的看:「奶粉荒」在香港就是個「偽問題」需要說明的是,前文提到的銷量猛增而導致本地奶粉被「掃光」的情況在香港並不存在,香港本身不是奶源地,也沒有關稅。對香港市場來說,需求量增加就會拉動進口量增加,雖然部分品牌到貨會有滯後,但整體上並不存在出現奶粉荒可能。通過香港統計出的奶粉進口數字也可以看到這種需求增大導致供應增加的關係,2008年香港進口奶粉1.51萬噸,到了2012年上漲了194%,達到了4.44萬噸。香港市場反應的靈活,藉此可見一斑。事實上,香港也確實沒有出現真正的「奶粉荒」。對此,業內人士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就曾表示:「香港大多數品牌奶粉都是有貨的,只是少數幾款嬰兒奶粉供貨不足。」劉愛國還稱,「已經獲得惠氏等多家供應商的承諾,供貨量能滿足所有香港嬰兒的需要。」對業界的說法,香港特首及相關官員也是首肯的。…[詳細]但另一方面,內地掃貨客的確干擾了港民的生活,令港民反感
滿載奶粉而歸的內地掃貨客正在排隊等待通關根據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的分析,除部分品牌奶粉缺貨外,另一個令香港民眾感到刺眼的原因就是不少人螞蟻搬家的採購方式,大陸遊客和「水客」不是大規模的運輸,而是採用效率低下且擾民的運送方式。香港地鐵推行的收緊行李重量限制(由32公斤下調到為23公斤)的措施,就是為應對這一問題。而且在雷鼎鳴看來,問題不在市場是否被巨大的需求扭曲,而在轉口的模式落後。若可以增加嬰兒奶粉轉口的效率,不致造成擾民的話,問題就會有所緩解。此外,一些香港人會被少數人的極端行為影響,把對走私者和「水客」的恨,加到普通遊客身上;還有部分港人不願內地客來買奶粉,原因也不一定是自己需要奶粉,只是對「赴港生子」等一系列事件的又一發酵,是對內地客搶購各種日用品、擠占當地人生活空間反感的延續。在奶粉限售政策上,這些人也顯缺乏理性的考量,只是抵觸情緒佔主導。
香港人隔空向白宮請願,請求「國際援助」應對「奶粉荒」這種不理性甚至延伸到了國際舞台上。在美國白宮網站上,甚至有過萬港人隔空向美國總統奧巴馬請願,這封請願書被發布在美國白宮官方網站的We the People聯署網頁上,題為「香港嬰兒大饑荒爆發,請求國際援助」。不但標題誇張,請願書里的內容也十分離譜「我們要求國際援助,幫助香港嬰兒面對可能即將到來的營養缺乏。」足可見這種抵觸情緒之深。…[詳細]然而,「到了絕境才採取防禦性干預」才是自由市場中政府應起的作用在自由市場中,政府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上屆香港特首曾蔭權的一段話可供參考,在回答「要不要限制內地人涌港買樓以平抑樓價」這一問題時,他說道:「樓市不能限制內地和海外買家,否則會扭曲自由市場,也可能違反國際條約。」他說「限制海外資金買樓不是不行,但只有真的到了絕境,才會考慮這個做法。」而奶粉問題顯然夠不上絕境,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曾這樣評價香港對奶粉的限購:有種說法是香港的奶粉市場已被龐大的來自大陸的需求扭曲了,市場機制不能正常運作,所以必要政府介入。這個論述其實十分荒謬,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世界早已進行著大規模的分工,一個如富士康的工廠就可以提供滿足整個世界需求的蘋果產品。奶粉沒有理由是特例,更何況「奶粉荒」本就不存在。更何況港府面對本就不是「純市場問題」,干預更應謹小慎微前文已經分析了,香港「奶粉荒」其是夾雜著民粹主義和排外情緒的,面對這樣並不純粹的「市場問題」,以行政措施介入商業活動更要適可而止,一旦矯枉過正,便可能得不償失。但港府最終卻採用了「限購」這一消極惡劣的昏招。消極在於主動浪費掉香港品牌所帶來的商機,給香港「自由市場」和「購物天堂」的招牌抹了黑。劣在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後水客大可只帶兩罐奶粉,但多帶其他商品,以降低螞蟻搬家的成本,水貨客的數量還可能會增加。昏則在於港府沒有釐清民生和民粹主義的關係,選擇了以「限購」順應民粹主義這條路,放棄了市場。雖然這樣在短期內會贏得民意,長期則是對香港的核心競爭力的疏遠。…[詳細]04港府限購會令香港人和大陸人兩敗俱傷短期看港人買奶粉變易,長期看香港人和大陸人都會因限購蒙受損失限購政策的短期效果,無疑是可以立竿見影的保證了香港本地人的奶粉供應,自然,與此對應的是大陸人買到有安全保障的奶粉變難。而長期去看,由於限購限制了大陸人的需求,勢必使得各大奶粉供應商對香港的供應收窄。對普通香港人來說,日後香港市場奶粉可供選擇的豐富程度也會下降,而對經營奶粉的商人、超市和藥店來說,更不用說,收入肯定會有所下滑。
香港大量藥店都有專門的櫃檯出售奶粉,限購勢必會使這些商戶收入萎縮更細的說,限制離境對那些長期在外工作或居住的港人也是一種巨大的限制,由於無論是自用還是饋贈朋友的奶粉,均在限制範圍內,長期看也無疑會大幅增加其生活成本。使得不少港人要在奶粉安全和自由遷徙間做選擇。結語亞洲金融危機,大鱷索羅斯狂攻香港,港股狂瀉岌岌可危,港府痛下決心決定動用港儲入市,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做出決定的前夜流下了眼淚,因為奉行自由市場的港府從來都沒有這麼干預市場。物是人非,面對今天港府對奶粉的限購,不知曾蔭權會心中會作何評價。新聞立場你認為香港立法限購奶粉合理嗎?710316465將投票分享到: 微博
推薦閱讀:
※香港警方在旺角清除「佔中」路障 主帳篷被拆(圖)
※「香港自由行」向哪裡去
※半路咖啡│香港
※為什麼大家都要黑林建東 ?有沒有喜歡東東的朋友 ?
※香港地價狂跌,九七金融風暴再現?| 出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