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腎、胃等練功方法(圖)
一 總 論
靜功是氣功療法的一部分,與動功相對而言的一種功夫就外面的形式來說,它盤腿握手,閉口垂簾,身體坐著不動,與打拳運氣,手舞足蹈對比起來,所以叫做靜坐功夫。其實,這樣坐著,還不能說是真正的靜功,因為它雖然用呼吸吐納的一切方法使人體的氣脈內在運行,慢慢導致歸元,意識集中,得到真正的休息。所謂的清靜境界,才算得著靜功的好處。但,很多人在坐著的時候,每每意識不能集中,念頭不斷湧來,反而比不坐的時候意識更為紛亂。所以說不算真正的靜功。 關於靜功的理論和方法,可分為佛家和道家兩大類,而兩家則又門派眾多,各有短長,因此,這裡不預備作學理的討論。只綜合各家的優點,作實用的介紹,分別把幾種簡要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切實實介紹一番而已。雖然原則如此,仍附帶介紹幾種參考書,以供同志們作重點的鑽研。屬於佛家的經典,譯成漢文的典籍,可以《大安槃守意經》,《天台小止觀法》和《摩訶止觀》為代表著作。其餘高深的東西,不必要了。屬於道家的經典,可參考道藏第三洞洞神之部的著作,自「盡」字型大小起,一直到「命」字型大小止,共二十一大卷,都是研究吐納服氣的方法,共有三十二種,內容豐富。對於吐納氣功,具有參考的價值。總的說來靜功在治療和保健兩方面,在配合動功的基礎上,是可以提高其有效程度的。同時動功和靜功的配合,其比例要恰到好處,就一般練功的規律而言,初步練功的人,應當先從動功入手,練過一些時間,再進入練靜功階段,慢慢在「由動入靜」的規律之下,把動功逐漸減少,靜功相應增多。再慢慢把靜功方法掌握好,運用得極其純熟,進步到只是運用「內動」而達到「入靜」的真正清靜境界,則外練的動功,可以捨去不用,而身體健康的程度,自然能夠提高,治療的效果,自然會如願以償的。關於練習靜功,除了應該遵守前述的禁忌志向之外,還應當注意下列的十二項要點。一要有信心。堅定信念,氣功能治好自己的病,能保健自己的身體。二要有恆心。堅持久練,不可因為中途療效不顯著而停止。三要能忍耐腰酸腿麻,專心一致地練下去。四要隨時隨地,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利用機會,練習吐納呼吸。把練功與生活、工作打成一片,結合起來。五要體會方法是否適合自己的需要。要知道「損益」、「取捨」,在練功當中,自覺某種方法於己有益,則勤勤練習,如果發現於己有損,則放棄不練。六要善於辨證各種「動觸」的現象。凡是氣脈流注,周遍全身,所產生的熱、涼、麻、酸、震掉等等,都是練功過程的必然現象,而這些現象象徵著氣脈的運行,與疾病作鬥爭的滋味,必須把這一切看作事理的當然,而平淡視之,絕對不可故意去追求它,也不可認為是什麼好現象,或者當作壞現象,更不可自生恐怖畏懼的心理。在各種「動觸」產生的時候,照上述的辨證體會,熱就讓它熱,癢就讓它癢,麻就讓它麻,一切的一切,給它一個不睬不理,不聞不見,一心一念,集中念頭,照著口訣去練功。則這些「動觸」的現象,自然會被自己「善巧運用」,而變作「溫養功夫」的一種資料,對於治療和保健,才有意無損。這一要點,關係練功很大,希望練功同志們細細體會。
七要密行練功。得到了益處,不可向人談說,即使沒有得到益處,也不可胡亂向人問長問短。應該向指導的大夫彙報,或者向高明的人請教。這樣才可以避免練功發生枝節和障礙進步,才會有益處。八要在上坐的開始,先把姿式如法調整好。要全身放鬆,不要緊張。九要如法調息。把呼吸吐納合度,「神與氣合」,若存若忘。十要把念頭集中,思想不可開小差。在練氣的時候,要「神與氣合」,在修脈的時候,要「神與脈合」。都要相合一體,有似水乳交融。十一要在下坐之後,自行導引按摩。擦面、摩頭、拔耳、熨眼、叩齒、搓掌、搖肩、扭腰、伸腿、舒足。十二要把口中的津液,細細咽吞,不可一口吞下。關於道家和佛家氣功的運用,導引呼吸的異同和治療保健的作用,細細對比研究,大同而小異,還不能評論誰優誰劣,不過道家的練氣口訣比佛家的方法多些,而且細緻,可以分經運用操作起來易於著手,歸納起來,當以黃庭山人所闡發的《太上玉軸真經》六字訣最妙。以呵、呼、呬、嘻、噓、吹六字音符,分治五臟六腑諸病,即佛家天台宗智者**也援引這六字用於「小止觀」。《禪波羅蜜》一書也引用這六字口訣。不過用嘻字治三焦的病;用噓字治肝臟的病;以呬字治腎臟的病(與道家孫思邈「千金方」所說相同,略有差別而已)。佛家的十二種息法,所謂上息、下息、滿息、焦息、增長息、滅極息、煖息、冷息、沖息、持息、和息、補息等等方法,是很合心理學和物理學的原理的。不過比道家的方法籠統些而已。至於兩家練靜功的入靜方法,各有一套完整的口訣,各具效力,殊途同歸,也難以評其優劣。然在高度的靜功而言,佛家所謂「八正道」之一的「正定」;「六度」之一的禪定」,則道家不如佛家了。這些高度的靜功是宗教徒的事,目前於我們治療和保健上還沒有用處。將來通過科學研究和證明,也可能是有用的方法。練靜功最重要的一著,千萬不可去追求一切動觸現象,尤不可聽信「動是好現象」的指導,否則「大動」得不可收拾,那就後悔不及了。因為靜功以入靜為目的,顧名思義,當然以「清靜」為初步的要求,進一步以「定住」為究竟,連氣脈的內動也要它逐漸歸元,而要限制它動,甚至「念頭」也不能動,所謂「動念即乖」,要這樣的練靜功,才是合理,才是有好處的。明白這個道理,則對於故意追求動觸現象或者對於動觸情況發生歡喜和恐懼心理,都是錯誤的,應該糾正這種觀點。神經衰弱的人,不會練功夫,身體各部也會感覺各種動觸情況,這證明了人體氣脈運行與疾病做鬥爭,是某種動觸的表現,是一種自然的象徵,並不足怪,用不著用驚奇的眼光去理會它。一切「付之不聞不見」,是一個有效的對治方法。有人常常這樣問我:「坐中動觸是當前存在的事實,面臨著這些存在問題,不聞不見是辦不到的。」我曾這樣反問他:「您不是在練功嗎?練功不是有口訣嗎?口訣不是要您在練氣時要把念頭與氣合一嗎?在修脈時要把念頭與脈合一嗎?您不把念頭集中在練氣的方法上,而讓念頭開了小差,跑去和動觸現象擾纏在一起,這是反在求動而不是練靜。譬如面前擺了許多油膩的菜(等於各種動觸),而你已經吃飽了(等於思想集中),則這些菜自然不能吸引你您的食慾,存在是菜的存在,自己不去吃它,則決定在乎自己,同時也不否定菜的存在,您能夠深度藐視菜的存在,則您不吃菜的念頭,就會相應地加深,同時您把意識運用到練功方法的發展上去,同於您練功有利的另一種存在結合,則菜和您的意識必然漸漸不相干,您是您,菜是菜,這等於動觸任它去動,清靜我自清靜,久久鍛煉,自然會戰勝一切動觸的現象,念頭就不會開小差」。這項比喻,是「以靜制動」的要旨,是我對靜功的體會,從實踐中證明它是準確的,因為這一問題,關係練靜功的成敗,所以特別介紹一番。再就生理學神經反射的作用而言,譬如,您真正睡得很沉熟了(等於意識高度集中),在熟睡中,有些臭蟲虱子在您身上咬著,而且吸吮您的血液(等於一切動觸現象),您一點也不會感覺咬得痛和爬得癢。因為神經系統真正休息了,反射的作用,就會相應地減低,這等於您練靜功程度的深淺,與動觸的感覺成反比例。也就是說臭蟲虱子咬您固然是存在的事實,而您熟睡了也是存在的事實,這兩個事實的存在,在相對的程度上,有深淺的不同,在靜功的作用下,自然會相對的不相干。這種比喻,我們在生活實踐中,可以體會得很深刻的。因為「以靜制動」的滋味,很難用文字語言來描寫清楚,所以再一次介紹我的體會。
其次,練靜功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四周的環境,一切事物的存在,能夠決定人們的意識,自然界的接觸,能影響人的氣脈,環境清靜,於入靜練功是有幫助的。所以古代練功的人,講究「法、財、侶、地」,選擇環境幽靜的地方,是一個重要條件。二 分 類 氣功療法的靜功方法雖多,就它的功用而言,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屬於保健性的,一般人可以練習。一種是屬於專門治療性的,每一種癥候,各有一種方法,只能按病施治,不可以隨便亂練。根據這種歸納,再分別介紹各種練功的方法,逐條寫在後面。保健性的氣功口訣沒有什麼特別病的人,或者身體一般性衰弱的人,以保健為目的,可以採用這類練法。這類方法,又分為下列二種:(一) 周天搬運法。(二) 歸一清靜法。這兩種方法,練的方法不同,作用也因之而有差別。因此,嚴格分析它,又各有適應的癥候,不可採用錯了。茲分述如下:(一) 周天搬運法的要訣與適應症:這種方法的適應症,以「陽虛」或者「氣虛」的人為最適宜。所謂「陽虛」的現象,一般癥狀,最主要是怕冷;其次是打瞌睡,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容易感冒,腦力減退,全身酸困,消化不良等等。所謂「氣虛」的現象,一般癥狀,主要是自覺氣短,打呵欠,胸隔悶,一勞動就出汗,容易疲乏,上下樓梯覺得氣急等等。根據上述一般的癥狀,辨證「陽虛」或者「氣虛」,再照這方法練功。這種練功的方法,分為三部。一曰做的姿勢。二曰練氣吐納。三曰修脈搬運。這三部功法是互相聯繫的。而「練氣修脈」的口訣和關係,有如下圖(1):
圖(1)再就這三個口訣和做的姿勢,分別敘述它的用法,和相互見的聯繫。如法掌握去操作它,慢慢練習純熟,循序漸進,逐步進入清靜境界,練這種功夫,就算成功了。坐的姿勢,在未上坐之先,必須照著前述的練功禁忌事項,和練靜功的注意事項做好準備。同時,把衣服紐扣,褲帶都解松,然後再輕鬆愉快地照這方法開始練功。這裡所說坐的方式,名叫「跏趺坐」,又分析如下: (1) 盤腿:先準備好一個坐凳,用二尺見方,前面兩隻腳高度二寸,後面兩隻腳高度五寸,使前低後高成為緩徐的斜度。上面再鋪上一個薄棉墊子。如沒有這種特製的凳子,改用硬板的床上後面鋪個墊子也可以的。但不能坐軟的沙發和鋼絲床。又冬天盤腿,須用一條薄毛毯圍復著雙腿。夏天用一條布巾復著。把這工具準備好,再開始盤腿。盤腿的操作,初步練功的人,不宜用「單盤」,更不宜用「雙盤」,只宜「散盤」。先把雙腿放平,貼著坐凳,同時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隨即先蜷盤右腿,,把左足的後踵,輕輕抵觸「會陰穴」(此穴在前陰與後陰的中間)。再把左腿蜷盤,同時將左足的後踵,輕輕抵觸右足的「趺陽穴」(穴在足脛彎的凹陷中)。一直到練習純熟了,腿不發麻,再改進為「單盤」,單盤特練純熟了,再進步到「雙盤」。如果在練功中,發覺腿盤麻了可以左右交換以下。但仍須照舊輕輕抵觸會陰穴和趺陽穴。這樣盤腿,腰腿會自然放鬆,臀部自然穩坐,不必故意將臀部向後凸出。(2) 豎脊:在盤腿之後,須要把背脊骨調整筆直,不可駝背彎腰,前俯後仰。但,又要放鬆,不能硬經強直,才合標準。其方法是把雙肩微微上聳二三分高,則每一個脊椎骨,自然重迭筆直,鬆緊合度,不會硬經強直。(3) 含胸:在調好脊柱之後,隨即調整胸部,以胸部微微向內陷凹為標準。陷凹的部分限於「膻中穴」與「玉堂穴」之間,即在兩個鎖骨交接之處與兩乳之間,成為三角形的地帶,使著胸部的三角形地帶微微陷凹進去,叫做含胸,這是控制肺部呼吸量的一種主要方式。它的方法,在把兩手掌握好之後,放在臍下的同時。把兩肘尖微微朝前方「飛開」。即把左右兩個肘關節從後面反向正前方分開約二三分,有如鳥雀張翅欲飛的樣子。這樣,就會很自然地做到含胸的標準。
(4) 握手:盤腿、豎脊做好之後,含胸和握手的操作是同時進行的。按:握手的方式很多,舊說名叫「結手印」,根據內景的經絡理論,手三陰和手三陽的氣脈運行,都出入循環於「井穴」,井穴又皆在十指尖上,兩手部的三陰三陽氣脈經絡,又統豁於足部的。因此,在練功的時候既要盤腿,又要握手,是控制氣脈循環流注的一種重要方法,而不是兒戲,也不是迷信,它具有生理作用的。單就陽虛和氣虛的練功,握手的方法,應當把掌心向上,手背向地,兩掌重迭好之後,順著自然的姿勢,放在肚臍之下,微微擺在腿上,或隨自然倚托在小腹外邊也可以的。這個握手方法的要點必須把兩個大拇指尖微微接觸,接觸之後,將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內收,以兩指筆直,自覺有一股內經自然發出,互相抵觸為標準(注意:不是故意用經。照法操作,那股內經是自然發生的)。(5) 垂簾:所謂垂簾,即舊說把眼皮微微合攏,只留一線微光的方法。按:這種方法,有兩種操作形式。一種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線外光。一種是乾脆把眼皮輕輕合上,一點光也不露。初學的人,以採用微微合攏,留一絲外光為最合理。因為功夫練到歸元的境界,眼會自然閉合,向內抽搐似的閉著。又因為初學的人閉著眼,容易昏沉,念頭易生。(6) 砫舌:砫舌即是舌抵上顎,這種方法操作不當,影響靜功很大,千萬不可用意識或者著里翹著舌頭,向上顎去抵砫它。應當在自然的規律下,如法操作,舌頭自然向上抵砫上顎,用不著故意或者用力去抵砫。如果功夫深了,舌頭還會自動蜷折鎖著「鵲橋關」,這種原理在內景功夫有很精細的經絡理和氣化論的生論基礎,有些書籍誤載,叫人把舌尖有意地翹起去抵砫上顎,是不合理論的。抵砫方法,其要點是輕輕把齒扣攏,同時把上下唇吻合閉攏,舌尖即會自然抵砫上顎與上齒齦之間,這才是符合砫舌的標準。如果把上下唇微微張開,舌尖則馬上會自顎齦之間落下,恢復平直的姿勢。練氣吐納:練氣吐納即是運用呼吸,一吐一納,呼氣吐氣,以鍛煉內髒的內動方法。這種方法分為「順呼吸」和「逆呼吸」兩種。照平常的習慣呼吸,一吸小肚皮鼓起,一呼癟進去,這叫做順呼吸;與此相反的一呼小肚皮鼓起,一吸癟進去,名叫逆呼吸。
周天搬運的練氣方法,其呼吸的運用,完全採用「鼻呼鼻吸」的方式,初學的人,以採用順呼吸為最方便而又合理,一直練到火候深了,再進一步用逆呼吸,才容易掌握。鼻呼鼻吸的方式,須配合「神與氣合」的口訣。所謂「神與氣合」的意思,是把念頭與呼吸的一進一出、一吐一納合而為一,不可分離。也就是說把思想集中,隨著呼吸運動。當呼氣的時候,氣向外面吐出,同時肚皮相應地向內癟,念頭也隨著它癟進去,自下丹田呼氣外出。當吸氣的時候氣自鼻孔內吸下至丹田,同時小肚皮相應向外鼓起,念頭也隨著它吸氣的內入,下至丹田。這種吐納方法,在練氣的理論而言,叫做「升」、「降」的作用。以「活潑自在」為原則,而不用「意守丹田」的死守方法。呼吸要調得細軟綿長,不可故意用力拉長和求細,須順應自然,能調幾許長或者幾許細,就適可而止。久久鍛煉,自然會達到「若存若忘」的最高標準。修脈搬運:在未說口訣之前,先要了解什麼是「脈」?「脈」與「氣」又有啥關係?什麼是「搬運」「脈」與「搬運」的關係有怎樣?懂得這些簡明的概說,練功就有下手處了。在上坐之後,運用呼吸的方法,「神與氣合」的口訣,調息練氣,進出吐納,上下升降,不斷呼吸著。如果在練氣的當中,把「神與氣合」的口訣掌握純熟了,即會產生一種特別的感覺,感覺在下丹田裡因呼吸的升降而產生一團「熱氣」,這種「熱氣」古人叫做「先天真氣」,其意思是與「後天空氣」有分別的。「真氣」的象徵是一個「熱感」,這團熱氣會因呼吸的深、長、升、降作用,會愈聚愈多,聚到了相當的程度,他即會隨著一定的道路流行著,這種熱氣流行的滋味取名曰「脈」,脈所流行的一定路線,名叫「脈道」。綜合全身的脈道,即手足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經絡」。運用呼吸方法,把這股真氣的熱流,循著脈道的經絡循環流注,周遍全身,周行一個大圈子,仍舊回到丹田裡,這種練功方法叫做「周天搬運法」。了解了上述的概說,下手練習「神與脈合」的口訣,就容易操作了。所謂「神與脈合」和「神與氣合」是兩個階段,聯繫這兩個階段的口訣叫做「舍氣從脈」。上述口訣的意思是說明呼吸吐納要專心一志地運用「神與氣合」的口訣將調息的基礎打好,在調息當中,是第一個階段,因呼吸作用而丹田裡產生了熱氣,在熱氣產生以後是第二個階段。在熱氣產生的時候,隨即放棄「神與氣合」的方法,改變為把念頭與那團熱氣合而為一,那團熱氣在丹田裡,因生聚壯滿了,而會自然循經流行。再繼續把念頭與它合一,隨著它流行的道路跟著前進。這種方法,叫做「神與脈合」。當熱氣產生的同時,放棄「神與氣合」的口訣,而改用「神與脈合」的口訣,這種變換聯繫的口訣,叫做「舍氣從脈」。也就是說最初把念頭集中,隨著呼吸一吐一納,繼而丹田產生了熱氣,則根本不管呼吸了,而要把集中的心念,掉轉箭頭射向丹田的熱氣,把念頭與那團熱氣吻合在一起,不要開小差。繼續發展下去,則丹田的熱氣,會在經絡的道路上,循著生理的自然規律,從丹田內開始流注循環,這時的念頭必須隨著它流走。一直從背後上行到頭頂,下至面頰,再下入胸腹,仍然回到丹田,自始至終,念頭都要跟著它,這樣才算是真正做到了「神與脈合」的標準。在真氣發動之後,不論在丹田裡醞釀生聚,或者已循著經絡道路流行的當中,千萬記著,決不可用意識去引它領它。只能跟著它自然流行,亦步亦趨,順應自然,一點也也不能勉強或者急噪。這是運用「神與脈合」的要點,名叫「照法」,是「內視」功夫的初步,以做到活潑自在為原則。有些人,面臨著這真氣的流行,不能順其自然,而胡亂使用「領法」,妄用意識去當頭「領氣」,造成不良後果,因而出了偏差。「領法」本來是練氣的口訣之一,而有它專門的用處。但,在這種場合,卻千萬不可使用。因為,初步練功的人,不了解經絡道路的方向,和大小交會的岔路,同時功夫太淺,不能控制氣機的進退和指揮它分經流注。如果妄用意識去當頭引領它,則等於瞎子引路,必然引下懸崖,前途不堪設想了。真氣在丹田裡產生以後,因為「火候」不足,先期只能在丹田裡醞釀著,一直到火候充滿,則必應滿而溢,猶如江河之與湖澤,發生流注調節的作用,才開始向外流行,又如發電機轉動生電,電在蓄電池裡,不斷輸送電流,循著電線路徑,往外供應。在這一階段當中,必須謹守禁忌事項的要求,身心二者,都要放鬆,恬然怡靜,不能緊張,免除急噪,連歡喜的意識也不能有,只可平淡視之,把念頭與它合而為一,活潑自在地順應自然,跟隨著它的流注,循環一個大周天。
真氣在丹田裡發動生熱的時候,或者在背後循著經絡上行的當中,那股熱流的程度,不可太熱了,只允許它有溫暖的成分,如象喝了美酒,微有暖意,所謂「如飲醍醐」,令人舒適,不能象燒火或者熨斗燙熱一般。這種生熱發暖的現象,舊名叫做「起火」。練功出了偏差名叫「走火入魔」。暖熱的大小程度,舊說名叫「火候老嫩」。如果火候太大,熱氣過高,必須另用口訣去調伏它。這個口訣如下:圖(2)「哈」……………→(ha…………….→) 圖(2)凡是熱氣太大了,即運用「哈」字口訣去調伏它。這「哈」字訣的運用方法,張口平舌念「哈」字音,音符陸續下降,而把氣綿綿不斷向外呼出,如此一經念動「哈」字音,則熱氣即會減低,同時胸部的氣也立刻下降,但,不可念動多次,只能適可而止。否則熱氣全消了(註:……………→表示音符下降的)。所謂大周天的循環,有它一定的軌道。著軌道的規律,是循著二十部脈道的經絡路線,流注運行的。根據內景的理論,用練功的方法去運轉它,則真氣在丹田裡首先鎖鑰任、督、沖三脈的「陰蹻庫」(即會陰穴,在兩陰之間)流注,折而走向「尾閭穴」(在尾閭骨第二節中)。這兩個地方,衝力比較大,動觸的感覺很明顯。再由尾閭關分兩支流注,夾脊上行,直上腰脊第十四椎兩旁的「轆轤關」。由此繼續上行,通過背、胛、肩、頸部,直達後腦枕骨棱下的「玉枕關」。初學的人只覺一片熱氣上升,但功夫深的人還分四支上升,這一段的行程,即所謂「逆運法、通三關」的說法。氣脈運行至此,其勢已緩,故一般練功的過程,在玉枕關通過較慢,而熱氣也減小了,再由玉枕關繼續上行,越過顛頂的「百會穴」。和「厥陰肝經」的氣脈會合,仍舊前行,轉變為向額顱面頰而下注,與手三陽的氣脈大會於「祖竅」(兩眉中心略下些,又名頞中,山根。但非天目)。由「月窟」下入目中,復出於「龍宮」(在大眼角上下眼瞼有穴如星之處)。循鼻兩旁夾井處(即鼻孔),下至上唇,左則轉而向右,右則轉而向左,在「人中穴」交叉而過,與「任脈」「沖脈」相會(女同志則相會與「乳根」穴)。這一段的行程,在頭面部分,已不感到熱力,而明顯感覺是分五條道路,自頭下面,有如小蟲爬行,又似吐抹薄荷冰的滋味。再從此下前項至「挨刀紋」(即項部橫紋),循「人迎」「氣口」兩穴(喉結旁)下入「缺盆」(肩窠凹中),與全身氣脈大會於「膻中」(兩乳之間)。這一段行程,蟲爬現象減少,若有若無了。從膻中分主從二支,主支由內里直下,歸入丹田,名叫「中脈」。其從者則由「乳根」自胸隔下行,入於「日」「月」雙穴(在臍中兩旁微上凹中,非針灸之日月穴),還合於下丹田,入竅歸元。這樣循環一遍,即是大周天的功夫。此時歸元入竅的感覺,則另是一番滋味,微微出汗,神清氣爽,輕鬆愉快,所謂「如灌甘露」。當真氣歸元,還於下丹田的時候,另外覺得有一股潛在吸力,把小肚皮向里吸緊,很象肚皮已貼著了背脊骨似的。同時又覺得丹田裡的真氣,有如香煙繚繞,悠悠自在,蕩漾漾,輕飄飄似動似止,載浮載沉的滋味。又象鐘錶的擺,左右相應擺動似的,即舊說「氳氤紫氣」的象徵。當此之時,念頭已到相當高度集中的程度了,仍然把念頭與向內吸緊的道路吻合在一起。一點也不能分心動念,既不可歡喜,也不可驚詫恐懼,切切實實跟隨著它吸入。一直到覺得真氣已不再向內吸的程度,同時即把念頭集中在吸貼最緊的地方,這地方不會很大,一般說來只有雞蛋大,或者鴿蛋大(功夫深了只有豆大)。如此把念頭集中在這一點,一心一意「定住」在那裡,連氳氤紫氣也不動了。久久練習,功夫即會進步到「清靜境界」。牙關也會閉緊,眼睛也會內吸,呼吸微細綿綿不斷,吸多呼少,這樣已經達到比較高度的休息程度。比較睡覺恢復精力,收效快而又省事。如果不想繼續久練,則把念頭分開,全身放鬆,慢慢起坐,算是練完一趟功夫了。咽津導引:練完一趟功夫,隨即把念頭與熱氣分開,或者與肚皮內吸的力量分開,全身放鬆,張開眼睛,把眼睛溜轉二三次,眼皮眨動幾下,即把口裡的津液分成三五口,慢慢地吞下,且須以意識送下丹田。然後再舒手伸腿,用掌在面上隨意摩擦,和在腰腿各部輕輕拍動。隨意行之,不必拘執。(二) 歸一清靜法的要訣與適應症:歸一清靜法的適應症,以「陰虛」「火逆」的人最為適宜。所謂陰虛、火逆的一般現象,最主要的病況是怕熱,不特夏天怕熱,連冬天也怕近火爐,長期失眠,睡不沉熟,合眼則夢,煩躁不寧,無故善怒,面如酒醉,或面色請蒼,眼內有紅絲斗睛,或白眼膜黃色昏濁,五心出汗,入眠後每出盜汗。頭昏不清,手足時發微燒,小便每覺余滴未完。自覺上重下輕,或者兩腿疲乏。如上述這一類型的患者,可以適宜採用這一種練功方法。高血壓的患者,也可用這方法練功,不過盤腿的方式有些分別而已(詳見後面專條)。練這一種方法,禁忌事項和準備事項,都與練周天搬運法相同。坐的姿勢,可以照法去做。只是兩手「結印」的握手方法有分別而已。茲條述握手方法和練功口訣如下:
一、 兩手掌心向下,兩掌交叉於虎口,用右手大拇指,貼在左手掌無名指和小指的岐縫之間,掌心的橫紋之上。同時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順乎自然輕輕挨聯著,貼在左掌的手背上,以左手背上的四個凸起的掌指相連的關節骨頭為標準,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傍著左手凸起骨頭貼在向腕子一面,無名指和小指,則傍在凸起的骨頭貼在向指尖的一面,這樣輕輕地把手握好,放在小腹之下,或放在盤腿之上,隨意適宜放好。功夫有了基礎之後,兩手會逐漸自動握緊,如有一種潛力吸著,再久久鍛煉,會自覺兩手空空,好似沒有形跡,手不存在的感覺,這時千萬不可驚奇,或者張眼查看,以免把念頭分散了,影響入靜的發展和進度。二、 把上坐的姿勢,盤坐,豎脊、含胸、垂簾、握手、砫舌、一系列的「身相」調整好之後,全身必須放鬆,一點也不能緊張,以從容不迫,輕鬆愉快的心情,安靜坐著。三、 坐好以後,隨意長呼二三口氣,只長長向外吐出,而不長吸入內,只內里的臟腑放鬆,胸膈舒暢。這時自己能初步體會輕鬆愉快的滋味。四、 呼氣之後,隨即不管呼吸,隨意照平常一樣的呼吸著,根本不問它長短粗細,吐納出入了。五、 把垂簾的兩眼,微微閉合兩眼,輕輕鬆送地在自然的規律之下,用意識透過眼帘,從而集中意識,由四十五度的角度,向著盤腿的兩膝之間,默默「觀」著那一團地方,舊說所謂「牛眠之地」。
六、 在「觀牛眠地」的當中,雖然,那地方空無一物,但,在意識集中之下,它會自然地反應出臟腑氣脈的盛衰情況,這些情況,大約分為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這些顏色,是臟腑氣脈反應的「幻景」。各個人的氣脈盛衰不同,所觀見的顏色也有差別。一般的人,大多數先觀見「朦朦如霧」的白色,或者如天上星子閃動的白光。而又會時時變幻各種顏色。七、 觀見五色之中,以白光為純正的顏色。久久鍛煉,各種顏色退盡,只見白光,白色的程度會由「朦朦如霧」的景象,逐漸進步到如「月光皎潔」的白光。彷彿中秋時節的一輪明月,懸照在面前,把意識集中與這白光合而為一,則自覺如皓月當空,遍體清涼,煩躁去盡,這樣便已接近「清靜境界」了。八、 在觀看的當中,念頭千萬不可去追求「有光」,又當各種顏色發現了,更不可去理睬它,或者用力去觀看究竟,或分別白光好,其他光色不好,只把念頭集中,平平淡淡觀看它,不管它忽而明顯,忽而隱晦,或去或來,變大變小,有光不歡喜,無光也不著急,光來也觀,不來也觀,始終平淡輕鬆地觀看牛眠之地,等於在看戲一樣,任隨你花臉「亮相」,老生「台步」,武生「起霸」,小丑「滑稽」,出台進台,做唱道白,總是一樣地觀看著而已。關於這一點,極為重要,在內景功夫的臟腑五行氣化論里有很精詳的理論,關係練功的成就和療效的高低,非常之大,因為這些光色等於「海市蜃樓」,雖然都是幻景,但有它反應和影射的物質來源,所以舊說肯定地認為它「雖幻亦真」。因為它有物質基礎,當然有物質的作用,故能治病保健。練這種功夫下手很難的地方,即在此處,進步的關鍵也在此處。必須確實體會這項口訣,才能掌握好它的規律,一經下手入門,得著經驗,則一得永得,不會退轉,反而進步卻快,能很快進入清靜境界獲益無窮。(按人體發光據一九六一年七月《知識就是力量》報導,蘇聯攝影家已證實了。)九、 觀見五色的過程,在最初第一個階段,任它如何變幻,不可理睬,漸漸五色退盡,只見一團白色光輝,洋洋灧灧,懸照當前,是已進步到第二階段了。這時如果觀見白光中有青、赤、黃、黑的顏色忽然出現,須採用「吹」字口訣,對準那些雜色,「撮唇抵舌」,向它一「吹」,如象平日在生活中吹「紙捻」似的,一吹之後,雜色化去,仍然只存在白光。但不可多吹和任意亂吹。尤其要注意,只有一種「紫色」,顏色鮮明,嬌艷、柔和,不似光線強霸,千萬不可吹它,它一樣能使人入靜,得到高度休息。十、 觀見白色光輝之後,把念頭與它合而為一。這合一的口訣是「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念頭如此一轉,即會進步到「光我不二,我光如一」的境界,也就是合一的成功。那白光即會與自己的身體合而為一,先是接近兩手,兩腿已不存在,而自覺化光,溶化無物,久久鍛煉,逐漸遍及全身,自覺通體光明,空無一物,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存在河處,唯覺如象一輪明月,恬靜生輝,又象電燈泡,光艷明朗,文風不動。舊說所謂的「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就是這種滋味。練到這般地步,即舊說「坐忘」或「忘身」的火候,也就是真正的「清靜境界」。亦即神經系統得到了高度的休息,既然得到高度的休息,即精、氣、神容易恢復,身體健康自然因此而很快地增加了。十一、 練功的時間,初步不可太久,由二三十分鐘,進步到三四十分鐘,再進步到四五十分鐘,一直上進,以自己的程度為標準,不可硬性規定,願意坐就坐久些,不想坐就停止。是活潑自在的基本條件。十二、 停止練功下坐,只把念頭與光色分開,不集中在光上,則光色即會消逝,而身軀也會顯現出來。十三、 夏做時導引的方法,與練周天搬運法相同,可參考前述,如法按摩導引一遍。十四、 練這種方法,雖然下手很難,不容易得到要領。但,一經得手,就很容易上路了。即使一時練習不好,觀看不到什麼景象,只要能如法觀著身心清靜,也一樣會有功效的。同時練這種功夫,不象練氣搬運的方法,不會發生運氣偏差的流弊,是這種功法的優點。十五、 在練功當中,念頭常常要開小差,不容易集中掌握,雜念紛來,妨礙入靜的進步。這時必須使用調伏雜念的口訣,驅除雜念,純潔念頭而使它集中,一心一意地觀牛眠之地,或者觀面前已發現的光色,才能逐漸進步,練到與光合一的火候。這種口訣叫做「呸」字訣,正當雜念已來,紛紛攀緣的時候,輕輕張口,念一聲「呸」字音符( !!!)。這個「呸」字的音,要念「唇舌音」,而且要念得輕,以自己的耳朵微微聽見為標準。又要念得急,好象機車剎車似的。用這口訣,念頭即會停止。但,不可隨時亂念,一定要雜念紛紛擁來的時機,才可以使用。心臟病的練功方法心臟病的分類,大約有心臟怔忡,心臟抽痛,心律間歇,心臟煩悶,心臟偶作急動等等。依科學的觀點,所謂心臟內膜炎、心臟擴大,二尖瓣閉鎖不全,或者狹窄,心肌梗死,主動脈硬化等等,皆屬於心臟病。祖國醫學對心臟特別重視,強調心臟為君子之官,不能容邪。一旦生病,是非常難治的,是慢性病中最討厭的一種。心臟病的專門練功方法,分述如下:盤腿的姿勢:事前準備好一張比較高的凳子,鋪上墊褥,先把左腿蜷盤,盡量放鬆股、膝和脛關節。次把左腳心斜仰向右,再把右腿大腿的二分之一處,輕輕壓在左足心上。同時右腳須腳踏實地,不可懸空,安穩坐住。這種姿勢叫做「真武坐」,又名「跨鶴坐」。握手的姿勢:把左掌心朝天。大、食、中、無名四個指頭輕輕握成拳,只把小指鉤著右掌的小指,互相連環鉤著。同時右掌的大、食、中、無名四個指頭,也輕輕握成拳,而把掌心向著肚皮的一面,掌背向著正前方,恰與左手心的朝天仰著成為垂直的九十度角,放在小肚皮下面。這種握手方式,舊說叫做「金鉤印」。其餘的調身、豎脊、垂簾等項,皆同搬運法各條所述的方法。吐納的口訣:盤腿坐好之後,隨即開始運用下列口訣,進行練功。① 離宮梵音的音符吐納:所謂離宮的含義,是指心臟屬於火髒的意思。所謂梵音音符,舊說屬於秘密法部的「真言」,後來流而為咒的迷信了。其實,古人立法,以辨證物質為基礎,而火性所發的「笑聲」為音韻的格律。因為這種音韻,發自心臟,有它的物質根源,所以練習這功法,能夠真達心臟,單獨對心臟施行直接的練功,而收到療效。這種口訣是「雙音」、「迭韻」的運用。其練法如下圖,其梵音念作「真」、「登」兩個音。凡是念音,其音的大小高低,只能以自己的耳朵聽見為標準。不能過大過小,以後五髒的標準仿此。第一個梵音,念作「真」音,第二個變為「e n」音,順其自然的韻律再變為第三第四個音,越變越柔不斷下降。第二個梵音念作「登」音,是迭念本音,不變韻的,連續念登!登!登!念到第四個音變為剛音,音符拉長,向上翻高,同時由鼻孔向外呼氣,心氣反而下降。念「真」音是發舌尖音,變而為鼻竇音的。念「登」音是發舌尖音,念第三個「登」音直上升高,在腦頂發出共鳴。② 意識的貫注與梵音的結合:在念梵音的時候,要集中意識,貫注在心臟。一心存想著所念的音符,一個接著一個音,音音都在心臟波動著,好象如石投水,水波不斷一起一伏似的。初時有聲念,次則默念,進步到「念而無念」就到家了。下仿此。在練過坐功之後,再做導引的方法如下:先伸腿舒掌,改為一般習慣的正坐,用兩手握拳,兩拳相接,把兩個中指的背面,互相抵住。微微用力一張一松,如此操作六七下,使內臟氣機內還。再用兩掌相叉,以左腳先踏掌中,腳向外蹬,手向內攀,各三五次,再換右腳如法操作。在操作的時候,閉口砫舌,同時閉目。做完之後,再咽吞津液,津液咽下,再叩齒隨意肝臟病的練功方法肝臟在五行生化理論里,屬於木,最容易招致風邪而發生疾病,尤其是全身疼痛的癥候,都屬於肝病的病因,肝臟硬化和肝臟長大幾橫指,更為難治。除配合藥物治療之外,照下述的口訣練功,可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分述其練功方法如下:盤腿姿勢:照周天搬運法。豎脊垂簾:皆照周天搬運法。握手方法:左右兩掌的大拇指,屈著卷向掌心,把無名指的內側,靠近中指的叉縫處,輕輕掬著無名指的第三節內側,有一根極細的「筋」,用大拇指掬著一推,咕嚕作響,而且發酸,即是肝臟的「風竅」。把這關竅找准,兩掌同時各自捏著握成拳頭,隨意捏攏,不可用力。先把左拳在下,貼在肝臟的外面,再把右拳重迭在左拳之上,也貼在肝臟的外面,微接脅肋骨上。同時兩肘左右平分,張開兩脅。這種握手方法,舊說名叫「金鋼杵」,又叫「千斤閘印」。照後平心靜氣,全身放鬆,開始念動梵音之符。震宮梵音的音符吐納:所謂震宮的含義,是指肝臟屬木,在東方震位的意思。木的本性是發「可可聲」的韻律。因此轉練肝臟的梵音,念作「哥」( _____),「哦」( ——)的口訣。這音的用法,是以「單轉一音」為規格,而以「哥」音的納氣,發的是剛顎音;「哦」音吐氣,發的是柔顎音。如下圖。念「哥」音的音符,把本音拉長,配合納氣吸入,直抵肝臟,隨即轉聲念「哦」音的音符,也把本音拉長,配合吐氣呼出,直出肝臟。意識的貫注,與音符的結合:在念梵音的同時,須把意識集中,貫注肝臟,把音符的震動,結合在肝臟,一心一念,存想這種結合的滋味,同時貼在外面的手印,要隨著音符的凸凹起落,微微跟著震動,但,又不能故意重壓著它。導引的方法:在練完功之後,將兩拳貼在右脅由下而上推至「右期門穴」,再下推還原,同時將身軀緩緩向左扭轉,順勢移在左脅下貼著。向上推至「左期門穴」,,再下推還原,同時把身軀向右扭轉。如此各操作三五下。再把掌放開,十指交叉,兩掌心相平,復蓋在胸前鳩尾骨上,左右迴環,往來反覆,熨貼期門穴與膻中。如此操作三五下。能去肝臟積聚的風邪毒氣。脾臟病的練功方法脾臟在內景功夫方面的理論,非常重要,在五行論,氣化論,都是以它為先天的土臟,生化後天之母,有主意識而發生諫議的官能作用,故舊說強調「三五歸一」的練土方法,又比喻為意馬,言其難於馴伏。如果脾臟有病,影響其餘四髒的氣化,因此,除了脾臟已病應當配合藥物治療,如法練功之外,平時用於保健作預防的措施,也該每天在睡前練此專門功法一遍,最合衛生要求。茲分述練功方法如下:坐的姿勢:坐上凳子,先盤右腿,放鬆放平,以右足踵輕輕抵著「陰蹻庫」。次把左腿蜷起,足掌平踏坐墊,膝部和大腿蜷攏,微微貼著左腹及左側脅下,以膝髕骨正對左乳,成為左腿單蹲的姿式。握手方法:坐好盤腿之後,把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著肚皮,把左掌夾在肚皮與大腿之間,而把左掌心貼在左脅「季肋」(最末一根肋骨),右掌心貼在肚皮正中的「神闋」(即臍眼)。垂簾豎脊:關於垂簾等方法,皆照周天搬運法的敘述操作。坤宮梵音的音符吐納:練氣家以脾臟為先天的土臟,以坤土有厚生之德,故四時不廢專練脾臟的功夫,而且配合練後天胃土的方法,習以為常。專練脾臟的梵音,是以「單轉一音」為規格的,直接照念本音,而把「剛」「柔」兩氣,引發細長的音符,運用於一吐一納,一呼一吸,直達脾臟。它的梵音念作「公」(g ng)「果」(gu )如下圖,念「公」音是以剛為用,用鼻竇音,吸氣入內,把音符拉長,直抵於脾臟,念「果」音以柔為用,用腮後音,呼氣外出,把音符拉長,直發於脾臟。意識的貫注和音符的配合:當念梵音的時候,須把意識集中,一心貫注在脾臟上,把念動的音調,一吐一納,都圍繞著脾臟戰動著。同時交叉貼在脾外與臍中的掌心,隨著吐納剛柔的音調,微微相應著。但須注意,不能因左腿夾著左掌的關係,而壓得太緊,又不可過松,總以不緊不松、適合自然為標準。引導的方法:在練完功之後,把兩腳伸平隨即屈右腿,左腳則平伸著,作蹲坐的姿式,再以兩手攀著左腳掌,向後反掣,而左腳則向前蹬,如此操作三五次。再換左腳屈蹲,右腳平伸。仍以兩掌攀右腳向後反掣,腳則前蹬,也操作三五次。如此左右互換操作之後,再採用跪式,和「虎視」的方法,即兩膝跪著,用兩掌拒地,同時兩頭回顧背後,左右旋轉,以儘力為度,如此引導,能除脾臟的積聚和風邪,增加食慾。肺臟病的練功方法肺臟主持全身氣分的均衡,後天的呼吸,影響血脈運行的遲速。如果肺臟病了,則影響氣血灌溉全身,健康也會因此而蒙受損害。同時肺臟對全身的氣機運行而言,它是為首的,在每天的寅時,陽開之際,領先先行,逐時流注,以至丑時到肝臟為止,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因此,能在平時練功,作保健之用,是有必要的,不僅肺臟已病才去練它。茲分述專條練肺臟的功法如此:坐的姿勢:盤腿、豎脊、垂簾等事,都與周天搬運法的坐式相同。參看前述。握手的方法:握手的形式,用「金剛杵」,詳見肝臟握手條文,不過放的位置不同,使金、木二氣相交,肺、肝兩臟不相刑侮。在握好兩拳之後,即把兩拳右上左下相迭,兩肘腕部分列一字平胸,以兩掌正對「膻中」(在兩乳的中央),微微貼近胸骨。平心靜氣,全身放鬆。開始吐納梵音。兌宮梵音的音符吐納:練氣家據無行生化的作用,體認肺臟是金性的功能,其性喜清肅而惡燥熱,其音清越而潤長。因此肺臟的梵音,音符,是發的「商」音(sh ng…… )而四轉韻腳,又發「昂(應加口字旁)」音(y ng……)而只轉一韻。都張口平舌發鼻音,如此念動梵音,則氣機直接在肺臟吐納了。如下圖。念動「商」和「昂(應加口字旁)」雖然都是剛音,但,兩音都屬於清越潤長的。其音發於鼻而共鳴於腎臟的耳竅,又通於脾臟的口竅,能夠使五行氣化的母子相生而不相逆,同時能夠抑制肺臟的活動量,使肺臟呼吸不受刺激,而能適應需要。意識的貫注與音符的配合:在念動音符的時候,須集中念頭貫注早肺臟上,一心一意把音符與肺臟的吐納結合在一起,兩拳貼在膻中,也隨著吐納的凸凹相應。導引的方法:在練功完畢之後,就原來姿勢,用兩拳反捶背脊的第三第五椎,左右交互反捶。同時叩齒相應,各三五度。如此導引,可去肺臟胸臆間的疾病。腎臟病的練功方法腎臟有病,根據內景的理論,不能運用梵音音符去練內功。因為腎病本身具備水火兩性的功能,需要審查腎臟究竟是水虧?或者是火虛?診斷確實,才能決定練功的方法,不能用籠統的方法去練功。又因為腎在五行生化方面,是屬於水的。水能生木,木性才能產生「發陳」的作用,故為五行生化的源頭,與心臟交通,為人身的根本重地,對於它水火虛實的辨證,一定要搞清楚才能決定練內功的方法,否則必然導致走到「房中術」的邪路上去了。雖然如此,但,對一般腎臟病,可以分為兩種方法去練功,茲分述如下:(1)虎步功:虎步功的練法,詳見下附。按虎步功是動功的一種,為專練「下元」虧損的外功方法,對於腰腎是疾病,具有專功,而且有百利而無一點流弊。即因下元陰虛火逆的高血壓病,也很適宜。附:虎步功虎步功是峨眉宗的六大專修功之一,外面用來專練腰腿,內里用來專練腎肝,綜合它的功用,是專練治「下元虛損」的一種動功。所謂下元虛損的症侯,例如陰虛火逆的高血壓症,腎虛的腰痛症,因肝虛而導致的血不營經的腿疼症,因陰虛而導致的上重下輕症,都有很好治療和保健的功效。因為一般人的病,大多數皆因下元虛損,而引起各種病變,所以特立這種練功方法,以補助其餘動功的不足,而尋取專門的療效。這是針對著人體病變之源而制訂的一種練功方法,從病理學和生理學方面講,有它獨到的見解。又從多年的經驗累積看,證明它是正確的。虎步功的操作方法,分條敘述,詳介如下,第一式:全身正立,氣定神閑,雙手垂直,微微貼著大腿的外臁。用兩眼平視前方的辦法,使氣自然調平,種意安閑,因為眼上視則氣升,眼下視則氣降。又用微拾雙(肩)的尖端約二三分高的辦法,使脊柱象塔一般地筆直,使脊椎骨一個重迭一個地豎立起來,自然地不松不緊。兩腳跟看齊,中間的間隔,相當於兩肩的寬度。 第二式:兩手緩緩上提,叉在腰間,大拇指在後,貼著「腰眼穴」 ( 在背部腰標的凹陷中 ) ,四指在前,輕輕併攏,把食指尖貼著「章門穴」 ( 在季肋端>,把腰部微微束緊。 第三式:先將左腿的股關節提起,膝關節微屈向前,把足大趾尖點在地上,變成虛腳,這時自覺足小肚發脹,最脹的地方叫做「承山穴」。同時把右腿微微下蹲,支持全身的體重,變成「實腳」,這叫做「虛實相應」朗練法。眼睛必須平視前方。 第四式:將左腿關節全部伸得筆直,足尖向下,足脛綳直,腳背與脛骨成為直線,向著正前方慢慢地、輕輕地朝前踢去,足掌離地約五寸,這名字叫做「搜襠腿」的練法。同時右腿仍然微屈著,支持全身。 第五式:左腿搜襠式踢出去之後,隨即把足尖向上翹起,後踵微微帶點意思朝原來方向一蹬,這個方法名叫「翹剪刀」。再把足尖朝下一點,後踵收縮,恢復原來足背與脛骨成直線的姿勢,這方法名叫「鳳點頭」。再把腳掌向內—轉,劃個圓圈,再向外一轉,反劃個圓圈,配合足脛腕部運動,叫做「反順太極圈」。再用翹剪刀的方法,翹腳伸踵準備第六式。 第六式:利用「翹剪刀」後踵綳直的姿勢,順勢自然下落,先用後踵著地,慢慢把膝關節彎曲,大腿順推向前,同時腳掌配合這種動作,也慢慢放平,變成「弓步」。在這動作的同時,右腿順勢伸直,變成箭步。又在這動作的開始時候,呼吸方面配合著「嘿」字訣,使用「逆呼吸」的方法,把氣降到丹田。吐納運氣的時候,必須配合變弓箭步的動作,起止一致,不得參前落後。從此保持著氣降丹田,一直操作下去。不用升氣的方法,因為要使全身氣脈集中在下丹田,充實下元的虛損。這一點非常重要,是練虎步功的重點所在,不可輕率忽視了。 第七式:前弓後箭的步法,不可跨得太長,只能跨半步。這時微微把前弓後箭前引後伸二三次,腰部隨著兩腿的動作,也微微相應著,同時把大拇指貼著腰眼穴,腰部向前微送的時候,即貼緊它,腰部向後微退的時候,則放鬆它。意識集中在大拇指與腰眼穴的—張一弛,一送一退的相應動作上。細細體會腎臟開合,啟閉的滋味,功夫深厚的人,從這種「內視」方法,可以體會出腎臟在內里活動和氣機在內里循環的真實景象。 第八式:將右腿的箭步,輕輕朝前一蹬,向前一送,身體借著這股彈力向前微微一探,隨即把右腿收回,與左腿看齊,用腳尖點地,如第三式的架子,變成右腳「虛勢」,左腳「實勢」』而左腳原來的弓步,與這同時也變成第三式右腳的架子,支持體重。第九式:把右腿照第四式伸直,起搜襠腿,再繼續參照五六七式的架子運動。如此左右交互地運動著,—步一步往前,如走路一般,朝前走去,走到盡頭,可以向後轉再照樣練下去。次數的多少,不必拘執,隨自己的意思去練,如果自覺兩腿有些酸脹,即可停止。 第十式:停步停功的時候,即就弓箭步的姿勢,先將後腿箭步收攏,還原站立的架子,隨即把兩手放下,同時把丹田氣鬆開。 附註二事: 一、「嘿」字訣的呼吸方法:將口微微張開約二三分,舌頭伸直放平,六個大牙彷彿咬著一枚棗核似的,同時把「人中」、「兌端」兩穴 ( 屬督脈,在上唇溝中,和上唇翹尖上 ) 微微綳著,貼著「齦交穴」 ( 屬督脈,在上唇內面,門牙的根縫中 ) ,隨即呼氣,發出「嘿」字的音符 (h èí.......…………→ ) 。這氣要呼得均勻,柔細長綿。呼氣到最末一剎那,迅速把牙齒輕輕扣攏,同時用舌尖輕輕地急速朝牙上一頂一送,好比汽車的「剎車」似的,這叫做「吹」字法訣,能夠把氣送下丹田,而且把它壯緊。二、真氣沉下丹田之後,不可放鬆它,既要保持長久時間,另外又要自由呼吸後天的氣。最好使用「扣腎齒」的方法。用反呼吸的「嘿」字快,把真氣沉在丹田之後,隨即把六個大牙齒輕輕咬緊,丹田的真氣,就不會鬆弛。後天的呼吸可以自由了。(2)腎病的導引方法:平身正坐,腳踏實地,全身放鬆,隨用兩手的食指和大指分執左右兩耳尖,向上提引三五度,再次執著兩耳垂珠,向下牽引三五度。這種方法舊說名叫「修治城郭」,是導引金水兩髒的方法。再次兩掌平胸先左後右,做左箭右弓的左右開弓姿勢。左右交換操作三五度,同時轉身扭腰,順著左右開弓箭手的姿勢轉扭著。最後合口砫舌,用意識目視頭頂,同時提縮肛門,如象忍大便似的,提縮好了,即把六個大牙微微用一點力咬緊,又在同時反用雙掌,貼在背後的「腎俞穴」(脊柱十四椎兩旁的一寸半,與臍相平行),輕輕摩擦著,以覺得微熱為度。大約一百至三百下。如此堅持練法,長年不斷,能夠獲益於無形,逐漸使腎臟功能加強,癥狀消逝,而且沒有一點流弊。胃病的練功方法胃病最為普遍,古今都一樣,有很多人得了胃病。它是一種難治的慢性病症,胃是後天生化的根本,五味的營養全身,必須通過它的納受和消化,才能發生作用,因而胃每天不能休息,又受五味的刺激,所以很難根治,容易複發。關於胃的一切病症,例如慢性胃炎,胃酸過多過少,消化不良,胃酸呃氣,痞滿脹悶,潰瘍疼痛,飲食不思,食後嘔吐,等等。除應當用藥物治療,注意飲食療養之外,配合氣功療法,可以縮短療程,而且能夠根治。採用氣功治療胃病,唐山氣功療養院和北戴河氣功療養院,在劉貴珍同志的努力和指導下,通過科學的證明和總結,療效非常顯著,為人所周知。因此,關於治療胃病的氣功療法,我特為提出,介紹採用劉貴珍同志所指導的那一套完美方法。除此之外,介紹兩種方法,以供同志們的參考和試用。一、 叫化功:叫化功是動功的一種,系專門練腸胃的一種外功方法。道家的各宗各派,都有叫化功這個練功法子。似不能歸諸那一家,同時也不知道是誰人創造的方法,大家都會練。這個名字雖然取得非常庸俗,但,據前輩先生們告訴我,是有它通俗的含義的。在舊社會裡,很多無依無靠的窮苦父老和兒童,因為被那個時代的統治階級、地主階級,剝削無餘,年老年少,又無勞動力,被迫流於乞丐群中,沿門叫化,所以名「叫化子」。他們在饑寒交迫中,為了抵抗飢餓和寒冷的侵襲,在經驗累積之下,發明了這種方法,以專門鍛煉腸胃祛病和抵抗寒氣,是非常有效的功夫。凡是練功,各種方法,在飽食或者飢餓的時候,照理論而言,是不能練功夫的,唯有叫化功這一個方法,在吃飽之後,如法練功,可以幫助消化。對於腸胃病患者,是有益無弊的;又在寒冷侵襲的時候。如法練功,可以祛寒。尤其是對於腸胃消化不良,蠕動遲緩,大便秘結,父脹胃滿,慢性潰瘍等癥候,呃氣吞酸,不知飢餓,飲食後疲倦思睡,腸胃痙攣吐瀉等等,練這種動功有百利而無一弊。茲介紹其操作方法如下:1.選擇筆直的門板,或者光滑的牆壁。2. 身放鬆,將頭、背、臀、腿,全部筆直地貼著門板或牆壁,兩腳跟則須距牆根約兩拳遠,兩隻腳則與雙肩的寬度相等。3. 兩腿緩緩屈膝下蹲,上身仍舊貼著牆隨著它緩慢下降,一直蹲到臀部,與腳跟小腿相接觸為度,同時把雙掌復在膝骨上,,中指把「犢鼻穴」輕輕地扣掐著,下蹲的同時,配合吐納運氣的「嗨」字訣,動作吐納要一致。4. 將腰背離開牆壁,同時腳跟生起,把全身體重集中在腳趾尖上,順勢向前方推去,把大腿前推,以平為度。這樣則可使腰、臀、背騰空懸著,頭部則把後腦支在牆壁上,但須注意,全身放鬆,不可用力。這時的胸、膈、腹部都相應地挺起來成一條直線,內里的腸胃,同時恰好受到適當的運動,在這動作當中,配合吐納運氣的「呬」字訣,動作與吐納也要一致。5. 照第四項操作,反回原來的蹲勢,仍舊緩緩把腳跟落平,肩、背、腰、臀貼著牆壁,這還原的時候,配合「嗨」字訣。6. 這樣來回蹲下運動,其次數須以自己的支持能力而定,可以三五次,也可以十次八次,不願練了則慢慢貼著牆壁站起來,功夫純熟,可以用一種「背山經」的方法,用肩在牆上一背,同時雙掌圍攏胸前,向前一推,借勁立起來。7. 吐納運氣的方法,是用的「逆呼吸」,採用「嗨」字訣,呼氣外出,而把真氣反而下降丹田,肚皮鼓大。用「呬」字訣吸氣入內,反而把真氣升上膻中,肚皮縮凹。按:「嗨」字訣系吐納發出的聲音,張口平舌而呼氣,發的是「喉音」。「呬」字訣則微微張唇,扣齒而吸氣,發的是「舌齒」音。二、胃病梵音音符吐納方法:凡是用梵音治療臟腑的病症,它具備動功與靜功的優點,而沒有流弊,是動靜兩功結合的一種方法。舊說屬於「小練形」的功夫。這種方法,有利無害,最適適宜自學的人採用。因此即對於胃潰瘍而滲血不止的癥狀,也能收到定疼止血的作用。茲述其操作方法,條列如下:① 坐的姿勢:先平身站立,心平氣和,全身放鬆,不可緊張。緩緩下蹲,好象正在解大便似的,把臀部與小腿相接觸為度。再把兩手結連起來,用肘關節的內沿。圈套著兩足膝部,同時把兩掌交互靠攏,象作揖的拳頭一樣,而把兩個大拇指並列看齊,輕輕抵住下巴的軟凹之處,另外四個指拇捧成的拳頭,則靠在下巴前面的「承漿穴」(在下唇凹處,生髭一撮的地方)。兩眼垂簾,後頸微縮,把坐的姿勢做好之後,隨即開始念動練梵音的功夫。② 梵音的練法:專練胃病的梵音,第一用的是「東」韻(d ng……),由口舌發音變為四轉的鼻音。第二用的是「懂」韻(d ng),迭用東韻的三四兩音,也是由口舌發音而變為鼻音的。如下圖。念東音時吸氣入內,音符向上翻,隨即變成鼻音,順韻變為柔音,微向下降,再轉剛音向上,又轉柔音降下。在剛柔互換的當中,剛音微微吸氣,柔音微微呼氣。念懂音時呼氣外出,音符下降,隨即變成鼻音,順韻變做東音的第三第四兩韻,重迭念二次,共為五韻,在剛柔互相的當中,也用剛吸柔呼的方法,進行吐納。在念梵音的同時,必須把念頭集中,貫注在胃部,把音符的震動與胃部的影響結合在一起,念頭跟著胃的一凸一凹,自然地相應著。神經衰弱病的練功方法所謂神經衰弱症,是一個籠統的名詞,根據祖國醫學的理論,究竟衰弱是陽衰呢?還是陰衰呢?又衰在五臟六腑的哪一部呢?一定要診斷清楚,才能決定練功的方法,決不能用一個死方法,去統一治百變的病。據這種分析,所得的結論,才是正確的練功途徑。茲介紹靈活選擇的要點如下:陽氣衰弱的人,練靜功可用周天搬運法(詳見前述專條)。因為神經衰者陰必盛,運氣扶陽,是對症的正確治法。陰分衰弱的人,練靜功可用歸一清靜法(詳見前述專條)。因為陰不足者陽必有餘,歸一潛陽,清靜養陰,是對症的正確治法。下元虛的人,配合練動功的虎步功(詳見前述專條)。一般虛弱的人,選擇一種適合自己需要的動功,配合靜功。陽衰的人以六成動功四成靜功為最合理想;陰虛的人,以三成動功配合七成靜功,最為穩妥適應。五髒的某一臟衰弱,可選用小練形的練功方法,專門去練虛的那一臟。也可斟酌實際情況,配合動功或者靜功。注重飲食和營養品的合理服食。高血壓症的練功方法高血壓症對於人類是一個有威脅性的慢性病症,真令患者和大夫們傷透腦筋,要令高血壓症低頭,氣功療法也是一種方法。一般說來,練功是有效的;但,決不可用周天搬運的方法,否則搬運上了頭頂,不容易下降,適得其相反的作用。根據內景功夫的理論而言,治高血壓症,應當採取如下的措施。以練功、葯療、服食三者合一為原則。1. 採用歸一清靜法的靜功(詳見前述專條)。2. 配合動功之一的虎步功(詳見前述專條)。3. 配合降血壓的藥物。4. 配合飲食療法。睡功練法與適應症睡功是一種方便法門,亦即一種調和氣脈,適應自然界一切接觸的方法。對於練功是一種輔助功夫,有病無病,人人可練,因為操作容易,持久有效。練氣家所練的「龜息功」,各宗各派,不出這個原則,茲條述其方法如下:1. 練功的時機,以照平常的習慣,在晚睡之後或在早起之前,或在午睡小憩的當中,隨意選擇。2. 側身向左向右,皆隨自己的意思,不必拘執。3. 如系向右側睡卧而言,則先把右手的大拇指,安置在右耳垂珠後面的凹中,食指和中指貼著右鬢的「太陽穴」,無名指則貼著「祖竅」(兩眉中心),小指則貼著「山根」(鼻樑盡處凹中)。右掌的虎口接觸右臉的顴骨邊沿,右肘則屈肱傍著右側的胸肋,附枕而眠。4. 頭部右側安置平正,寄託枕上。5. 右腿在下,屈膝蜷股,猶如弓形,其屈曲程度,以適宜為標準。6. 左手掌心,貼在左股「環跳穴」(在股骨頭與胯骨連接處,能轉動的地方)上。肘關節微屈,肘臂附著左側脅肋。7. 左腿微屈,伸多屈少,重在右腿的上面,同時把右腿的「趺陽穴」(足脛腕部、跗上),鉤貼著左腿的「委中穴」(在膝後面,腘中的橫紋中央)。或者鉤貼著左腳小腿部的「承山穴」(在小腿肚肌肉隆起下端的盡處),或小腿肚外側的「絕骨穴」(外踝上約三四寸處,有浮骨如筍,盡頭尖處是穴)。或者鉤著左足的後踵,皆可隨意。8. 眼睛照平常習慣睡覺一樣,輕輕閉合著。9. 呼吸照常呼吸,任其自然。10.全身放鬆,平心靜氣,愉快側卧。11. 睡卧的一切姿勢,確實作好之後,把念頭集中,寄托在耳根上,用耳朵的聽覺,一心一意側耳細聽呼吸的聲音,念頭隨著呼吸的聲音一進一出與它結合在一起。同時把頭頸隨著呼吸的聲音,一吐一納,配合著微微地一伸一縮,與它響應著,以略有一絲絲動意為度,不可太過了。這種功夫名叫「聽息」。舊說是運用「六根」之一最利的「耳根」,以入靜的方法,也是「龜息功」的要點。配合全身關竅的貼觸感應,能夠使人「恬淡無欲」,自然清靜,氣脈調和,陰陽扭抱,平衡適度。久久堅持,益處很大。12.如果想要翻身,則由右翻左,照右卧的方式方法一般的練法。久久習慣,熟睡翻身,也會自然地作成如此姿勢。13.睡功只能左右側卧,不宜仰睡,練氣家有一句口頭禪:「側龍卧虎仰癱屍」。其意思是重視側卧,而禁止仰睡。他們根據觀察事物,分析側龍卧虎的姿式,在生理上有它的作用。所謂龍虎,又還有調伏左肝(青龍)、右肺(白虎)氣脈交叉流注的含義。仰著睡眠在科學的角度來看,的確不合衛生要求。照幾何學和力學的理論而言,仰睡時臟腑會受中心的壓力,向四面迫緊,而沒有餘地,蠕動即受影響了。所以不可仰睡,是合邏輯的。14.連睡功很容易入睡安眠,如果因練功而有睡意,則順應自然,而就練功姿勢睡去,不必勉強繼續練功。如此練成習慣,睡熟醒來,仍舊是原來的姿勢,蒙蒙翻身,也會照樣。(來源)氣功養生網:http://www.19999.cn/article/2007/0825/article_523.html推薦閱讀:
※2015年九大風水吉凶方位及生旺、化解方法
※詳論桃花及催桃花的方法
※時家奇門的起局方法
※第二章 紫微斗數排盤方法6
TAG: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