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文字版第五集

原文地址: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文字版第五集作者:qxzy9

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文字版第五集

凈空法師2013/5/31講於斯里蘭卡藍蓮花寺

檔名:21-681-0005

尊敬的強帝瑪國師,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早晨好。前面跟諸位介紹了佛陀教導我們最重要的修學綱領「四弘誓願」,這是世尊教學四十九年最精華的部分,讓我們發心。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是業力來的,所謂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業,佛告訴我們有兩種,一種是引業,在六道裡頭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這個業叫引業。第二個叫滿業,譬如說我們都到人道來了,我們這個業是共同的,你有、他有、我也有,我們都到人道來。但是到人道之後,我們的一生際遇不相同,有富貴、有貧賤、有聰明、有愚痴,這就不一樣了。這為什麼不一樣?這是另外一種業,叫滿業,滿是圓滿的滿,這個業不一樣。由此可知,古人有句話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現在許多學者專家,我們從旁邊觀察,他也非常慈悲,希望我們全世界的人都能過到很好的日子,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如何能讓我們無論在物質、精神的受用都能夠提升,大家都能夠均等。這是個理想,能不能做到?不能做到。為什麼?各人造的業不一樣,它怎麼會相等?種瓜的人收瓜,種樹的人收成是樹,它不一樣的。所以實實在在講,這個理想,世尊、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們天天都在做,我們沒有覺察出來。這些人的理想,佛菩薩在執行,佛菩薩用什麼方法執行?講經。只有用講經教學,把每個人迷惑都破除了,統統都覺悟了、都明白了,當然我們自己會糾正我們的錯誤,改邪歸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真正能達到我們理想的境界。那個境界在哪裡?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人的生活,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是平等的,都沒有差別的。首先相貌平等,我們這個世界上人相貌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念頭不一樣,心不一樣。兩個人相貌如果長得很相同、不容易看出來,這兩個人思想、念頭也會很接近,甚至於一生的遭遇也很相同,這就是說明境隨心轉。這是最好的證明,為什麼他們兩個人會相同?他們兩個心一樣,想法、看法、說法、行法都一樣。

我曾經遇到過,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有個同班同學,我們也很要好,勝利之後我們就分散了,每個人回到自己家鄉。我回到南京,在南京讀書,我們班上有個同學跟我那個同學面貌長得非常像,走路、動作都差不多一樣。我就把他找來,我說你有哪些毛病、有哪些長處,說得他心服口服。他說你會看相?我說我實在講我不會看相,因為我以前有個同學,相貌、行動跟你一樣的,大概你們的思想、你們的善惡一定也都差不多。我們那個時候完全沒有學佛,不懂佛法,學佛之後才知道相由心生。所以,念力能量不可思議,這個被近代的物理學家發現了,就是科學給我們做了證明,佛所說的是正確的,沒有錯誤。我們的環境、我們的際遇、我們的喜樂、我們的煩惱,統統是念頭造成的。佛告訴我們,我們念頭要善,顧全體,這個念頭就是善;只顧局部、不顧全體,這個念頭不善,心量太小。中國古人常說量大福大,換句話說,量小福報就很小,所以要包容、要接納。

佛在經典裡面常常提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什麼人的心量?是佛的心量。佛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心量跟佛是一樣的,各個都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可是迷了,迷了之後就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那就得受苦受難。所以要受報應,這些全是自作自受,不能怪任何人。如果說怪別人,那是罪上加罪,與別人不相干。講到最真實之處,於佛菩薩不相干,於天地鬼神不相干,於上帝不相干,於閻羅王也不相干,都是你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感召的果報。誰負責任?自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這是佛家講的真話,不是騙人的。佛如何幫助別人?把這些事實真相說出來,我們聽清楚、聽明白了,我們自己改過自新,改邪歸正,我們才能夠超越輪迴、超越苦海,得到我們理想當中最圓滿的生活,那就是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說實實在在話,是整個宇宙裡面真正的共產的世界,無論在精神、在物質上,每個人都會感到非常滿足。第一個相貌,相貌之好無法形容,我們也沒辦法想像得到。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古印度認為福報最圓滿、最大的是國王,國王沒有福報他不能做國王,國王的相貌都好,就是福相。圓滿的福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經論裡面佛常常說到的。可是極樂世界的人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是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道光明裡面有諸佛菩薩在教化眾生、在做佛事,你說多莊嚴!阿彌陀佛的相如此,每一個往生的人相統統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個平等。不是我們修來的,我們要修到這個程度,不曉得到哪一生哪一劫才能修得成。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給我們的,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我們,我們不用修就能得到。這真的嗎?憑什麼?總有個道理在,我們才能相信。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什麼道理?因為你本來是佛,就是這個道理,你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你馬上就起作用;如果你本來不是佛,你就沒有辦法得到,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肯定,我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跟眾生是一體,我跟眾生是平等。沒有高下、沒有迷悟、沒有邪正、沒有善惡,這些念頭都是妄念、都是妄想,統統把它洗刷乾淨,恢復到《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說的「清凈平等覺」。清凈平等覺是我們的真心,佛如是,菩薩如是,一切眾生亦如是。所以說學佛修什麼?修清凈平等覺,清凈平等覺是我們的真心,具足四弘,具足六度,還具足六和敬。所以,六和敬、十善、五戒、三皈統統是自性本有的性德,不是從外面來的。我們現在迷了,迷失了,不是真正丟掉,丟不掉的,因為是自性本具的。縱然造地獄罪墮到地獄,它也沒有丟掉,它還是圓滿具足,只是它不能現前。不能現前的原因是迷,覺悟了之後它自然就現前了。

由此可知,佛門的教學跟世間教學目的不相同。世間人教學是希望得到知識、得到技術、得到能力,可以改善你自己的生活。佛法不是的,佛法學習的目的是開悟,是把自性找回來,把自性覺找回來,找回來之後那就萬德萬能,什麼問題全部解決了。也就是說世間教學解決的問題是局部性,局限的,很小的範圍。佛法解決的是圓滿的、是究竟的,讓你對於遍法界虛空界全都解決了,過去、現在、未來也全都解決了,這是佛陀的教育。所以這個教育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難度。可是能不能達到圓滿?理論上講決定可以,因為是你本有的,不是外來的,外來的就不一定了,那要靠緣分。自己本有的,不靠外面,所以佛家講內學,經典稱為內典。大乘教裡面,佛學院,它不稱佛學院,稱內學院。這在三十多年前,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辦個研究班,叫「內典研究班」,它不叫佛學,叫內典研究班。昨天我跟諸位簡單介紹了,只有八個同學、六個老師,四年在一起學習。所以學佛首先得把佛認識清楚,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就不會走彎路,它是以開悟為終極目標。

因此對於學習,方法非常之多,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是個有數字的,還有個沒有數字的,四弘誓願裡面說「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就不是八萬四千了,無量,無量法門誓願學。八萬四千是代表無量,是這個意思,不能把它看作數字來看待。這是細說,學習要抓綱領,綱領愈簡單就愈容易,能夠契入。四弘誓願是教我們發心,發大心。大心的核心就是第一願,肯定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輕慢一個眾生就是輕慢一尊佛陀,輕慢佛陀的果報是無間地獄。這一尊佛陀,這個眾生是佛陀,他沒成佛,他帶著一身的罪業,帶著迷惑顛倒,但是要曉得他的本質是佛。譬如這個黃金的佛像,我們把它比喻作自性佛,這個佛像掉到糞坑裡面去了,完全染到臟,你看不見了,你不知道;你把它用清水慢慢洗乾淨,它黃金就出來,本質你就看到。所以佛教導我們,要尊重一切眾生,要敬愛一切眾生,要禮敬一切眾生。我們這個都是講的總綱領,六度下面我跟大家介紹普賢十願,十願就講清楚了。「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這是修行裡面無量無邊無比殊勝的功德利益,隨時隨地你都可以修,你只要覺悟了都可以修。可是你迷惑顛倒,你從反方向去走,反方向那就是造作極重的罪業,謗佛、謗法、謗僧,這就大錯,這是我們不可以做的。

六度裡面,「布施」是對治我們六種根本煩惱裡面的慳貪,是對治這個。可是修布施度它的副作用,這個不是主要的、是附帶的,附帶帶來的,財布施得財富,一定得財富。財富是附帶的,現在人把它當作主目的,就搞錯了,所以他煩惱斷不掉,真正功德不能現前。修布施,布施是舍,是舍貪心的,貪財,財舍掉,貪色,色舍掉,甚至於貪佛法,佛法也舍掉,它是這個意思。所以財施得財富,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果報都不要,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愛財富,你愛聰明智慧,你愛健康長壽,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就搞錯了。但是喜歡走這個路子的人太多太多了,真正喜歡斷慳貪的人很少很少。斷慳貪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想貪圖財、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都不是佛的真弟子,但是佛看到也歡喜。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一點都沒錯。不搞清楚、不搞明白,我修布施度,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念頭錯了,財、法、無畏都應該舍離,你才能真正超越三界六道。

「持戒」,目的是斷惡業,就是一切染污、一切煩惱習氣。十戒裡面,最基礎的、最根本的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是善戒的根本。第一個不殺生,不殺生裡面更深的意思,不惱害一切眾生。如果說一切眾生因為我而生煩惱,我就錯了,學戒要學到這樣的境界。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就叫持戒。能叫一切眾生見到我統統都生歡喜,都生尊重心,都生慈悲心、生敬愛心,這是佛菩薩。我們戒經上說得很多,與人見面,和顏悅色。賢首國師在《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一篇論文裡面寫得非常好,《華嚴經》那麼大的分量,他這篇文章簡單扼要,把《華嚴經》修行的方法統統說出來了,非常了不起。全文只有六段,前面三段是《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宇宙的起源,這宇宙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生命從哪裡來,我從哪裡來的,把這些問題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後面的三段那就是教我們,我們今天到人道來了,應該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像佛菩薩那樣的人。頭一個教我們要修養道德,道德講得不多,只講了四條,這都是綱領、原則。我們要跟佛菩薩一樣住在這個世間,叫「隨緣妙用」,隨緣是普賢菩薩所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喜歡什麼,眾生所喜歡的是善的,不是惡的,我們可以隨喜,可以恆順,它是善的。譬如佛所講的五戒十善,眾生都喜歡這樣做法。斯里蘭卡的人民大多數都是佛教徒,都能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在生活,我們看了歡喜,可以隨喜、可以恆順,順著眾生。如果他造作的是不善,那我們就不能隨喜,就不能順他,那怎麼辦?我們要做出善的樣子來給他看。譬如說他貪財,我們示現什麼樣子?我們喜歡布施,這就是做樣子給他看。他看久了,一年不悟,十年,十年不悟,二十年、三十年,慢慢他會覺悟,他也能夠學到布施,這就好。所以要做好榜樣。妙用這個「妙」就跟佛法相應了,妙是什麼?妙是不著相,也就是不能把這世間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有煩惱,你就會造業;不放在心上,這就妙。眾生一切造作,他真的放在心上;佛菩薩跟眾生造一樣的事情,不放在心上,這叫妙,要學這個本事。

心上真的一念不生、清凈平等覺,太難太難了,實在是我們做不到。我們不得已就求其次,這個次跟佛相應,那就是凈宗法門。凈宗法門,心裡頭有東西,不是空空的,有東西,有什麼東西?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只有這一念阿彌陀佛。這個好,這個可以做得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把一切念頭放下,雜念放下、妄念放下,都不要去想它,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跟一切大眾,無論是不同的族群也好,不同的宗教也好,都能夠跟他們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沒有絲毫分別。

我到基督教,他們十字架上供的耶穌,我也頂禮三拜,為什麼?他們看了歡喜。我也讀他們的經典,甚至於我告訴他們,我讀《聖經》我就是最虔誠的基督徒。為什麼?不是最虔誠的基督徒,《聖經》讀不懂,我就是最虔誠的基督徒。我讀《古蘭經》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我才能讀得懂。我這個話是給馬來西亞的老首相馬哈迪說,我跟他是好朋友。我說經典我都讀,他感到很驚訝。如果不是用真心,真誠心、恭敬心,你怎麼能懂得這些聖賢的意思?聖賢的意思就是一個意思,一個心,用真誠、清凈、恭敬、平等你就全都能得到。得到之後才真正曉得,那個聖賢道是通的,沒有障礙,經典也是通的。我在大概十幾年前,在新加坡講過《玫瑰經》,天主教的早晚課誦。天主教早晚課誦念的經是《玫瑰經》,我把它講了一遍,在天主教學校裡面講,這個光碟現在在天主教流通很多很廣泛。我可以講《古蘭經》,我講《新舊約》,全都能講。大家聽到歡喜,不比他們的神父差。所以,一門通了,全都通了,不但佛全通了,所有宗教東西也通了。我是通那麼一點點,還不徹底,有局限的通達一些。

所以我們說宇宙之間確實,宗教裡頭講一個真神,佛教不是講真神,佛家講自性、真如本性,就是他們講的真神,是一不是二。我們對於其他宗教要不要愛護?要愛護,不可以批評,不可以毀謗。他們有造作不善的,我們應當要勸導,勸導要有智慧。那他們不接受,他們把我們當作外教來排斥呢?這都是正常現象。為什麼說正常?他沒有真正去學習過,所以他不知道,他產生誤會。我們應該要原諒他,我們應該做出好的榜樣來給他看。跟他們接觸,講他們的經,他們就喜歡聽,以善巧方便去接引他們、幫助他們,慢慢讓他們覺悟,讓他們把心量拓開,這就對了,就正確。這都是屬於持戒範圍之內的,戒律的範圍也是無有邊際,幫助大家得心地清涼、清凈平等,幫助大家開智慧。

「忍辱」非常重要,特別是別人的加害。世尊為我們做榜樣,當年在世,僧團裡面有六群比丘、有提婆達多,專門搞是非,讓這個僧團不能和諧。我們看佛是用什麼方法來對治?佛教我們,對於這些違背佛陀教誨的,用「默擯」。默擯是什麼?就是不要說話,不理他。他做他的,我做我的,這樣子不會發生衝突,也不會結成冤讎,不要去批評他。批評,是真正有智慧、會覺悟的人,你批評他有用處,他感激你。不能接受,你批評他,錯了。我知道一樁事情,民國初年,章太炎先生是當代國學大師。袁世凱做總統的時候,把他抓起來,在監牢獄裡頭關了一個月,把他放出來。什麼罪名把他關起來?就是不罵他。不知道什麼人把這個話傳到袁世凱耳里,說章太炎不罵袁世凱,為什麼?不值得罵。袁世凱聽了很生氣,把他抓來關了一個多月,他還是不罵他。由此可知,罵,是值得罵的人才罵,不值得罵的人不用,不值得你罵。章太炎這一招,我們應當要學習。

我跟李老師學經教十年,當時我們的同學二十多個人,這是我親眼看到,老師對同學有打有罵的,還有幾個同學,二、三個,老師從來不罵他們,對他們都很客氣,把他們當作上賓看待。我上那個班一個多月,我就很納悶,老師對待學生不平等。我也不敢說,但是一個多月,被老師看出來了。有一天他把我叫到他房間,問我,對於上課的時候看到這些是不是有疑問?我說是,真有疑問。老師就跟我說,我打的那些人、罵的那些人都是真學的,怎麼打怎麼罵他都不會走,他會感恩,他會認真學習,這要打要罵;那幾個人,話說重一點臉就紅了,愛面子,這個人不能罵,罵了之後什麼?會結冤讎,他懷恨在心,將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不能罵。我才恍然大悟,不是老師不平等,老師對待每個同學都認識,知道應該怎樣教法。所以,雖然二十多個學生,對每個學生教的方法不一樣,態度不一樣。所以教學不是容易事情,沒有這個本事,你怎麼能把學生教出來?因人施教。

跟人接觸,不能真正了解,沒有真實智慧,要應該努力參學。學習、修行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人事環境。在人事環境當中磨鍊,進步最快,學習最踏實,提升自己境界容易。但是很多人不會,不會變成怎麼樣?變成所謂是隨意開口,說話沒有分寸,容易得罪人,容易引起誤會。這種不要認為它是小事,它實在是大事,這一世當中沒有因果,來世有因果,後世有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就是講的這個事實真相。所以菩薩跟一切眾生結善緣,絕不結惡緣,甚至於你侮辱他、毀謗他、陷害他,他不會起瞋恚心,也不會去責備你、去報復你,不可能的,這個結就解掉,不會有怨結存在,這是真正修行。所以修行它不是在表面上,不是在這些經典文字上,是真正在生活上。學了東西一定會用,活學活用,這是真正的佛法。現前這一生當中就得殊勝的利益,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我這一生,有跟我很長久的同學都知道,我的八字你們去找算命先生去看看就了解了。這個八字很不好,貧、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而且短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們今天,財富有了,聰明智慧有了,健康長壽有了,從哪裡來的?從佛法當中來的。怎麼來的?就是老師教給我,戒律。不一定要到戒壇去受戒,那是形式,那個不重要。你去讀戒經,懂得一條,你就認真做一條,佛菩薩承認,你真正得戒了。你沒有做到,說得再好,假的,不是真的,世間人承認你,佛菩薩不承認,這個道理要懂。我懂得不殺生了,從此以後我吃長素,連蚊蟲螞蟻我都愛護。蚊子叮在身上,牠也是來吃一餐飯,我們如果樂意,供養牠一餐,讓牠吃飽了再走;如果不願意的話,把牠趕走,不可以殺牠,牠沒有死罪。這是小動物,我們就明白了。在以前不一樣,以前看到,我們就會把牠打死,學佛之後明白了。不偷盜,不偷盜講到極處,決定不能有心占別人絲毫便宜,有這種念頭,這叫盜心,雖然你沒有偷盜的行為,你偷盜的念頭沒斷。一絲毫的利益都不沾邊,要做到這樣的程度,這個叫持戒波羅蜜,才叫真的持戒,持的不盜戒。

每一條戒都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真正持戒。事上沒有,還有起心動念,自己生慚愧心,我還不夠,我跟佛菩薩還有很大的距離。那怎麼辦?天天學。離開生活到哪裡修?沒地方修。就在生活當中修,在處事待人接物這上去修,這真正修成功。《華嚴經》上鬻香長者,這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修禪定波羅蜜,在哪裡修?在市廛。市廛就是今天講的百貨公司,最熱鬧的地方,他天天去逛百貨公司是修禪定。他怎麼修?百貨公司那些商品看得清清楚楚,這是智慧,明了,看了怎麼樣?如如不動,禪定。看得清楚,智慧,如如不動,真定,真正禪定。沒有意思想要,也沒有意思去想買,天天逛市場,天天修禪定。如果不逛市場,很多新的東西出來了不知道,不知道叫無明。動心了?動心是凡夫,起心動念是凡夫。在境界裡頭去鍛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大乘菩薩的行門。他不是避開,他是接觸,接觸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四句全都做到了,這是佛境界;還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所以一契入這個境界,自己認真去反省,迴光返照,自己在哪一個階層也很清楚。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有,六道凡夫,你沒有向上提升。真正修行在這些地方。

所以隨緣,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可以隨順,在隨順裡頭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是菩薩。在這個境界裡面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那是佛陀再來,佛陀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那叫什麼?不變隨緣。菩薩,隨緣當中學不變。阿羅漢,他不變不隨緣。凡夫隨緣隨著變,這就是六道凡夫,沒有定功,隨緣隨著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都有,這就是凡夫。所以,持戒跟忍辱要合起來,戒律才能做得好,不能忍辱,他就會破戒、會犯戒,一定要有忍耐的功夫。

「精進」,特別重視「精」這個字,精就是專一,一門深入。在社會上工作也是一樣,大企業家,他一生創辦許許多多事業,他一定有個根本。根本堅固之後,他才能向外面發展,從事不同的行業,今天全世界跨國公司,經營的面非常之大,但是它是從精進起家。一門沒有做好,再做第二門,門門會失敗。一門扎了根,做第二門,第二門失敗也沒關係,沒有太大的影響,做成功更好。所以他逐漸向外擴展,不是同時,是有層次的。精進攝善法,利益有情,它的目標是去懈怠。我們有,懈怠是我們六種煩惱裡頭的一種,我們的煩惱是貪慾、惡業、瞋恚、懈怠、散亂、愚痴,根本煩惱六個。這六樣東西是斷煩惱的,精進是斷懈怠的,禪定是斷散亂的。禪定,念頭要集中,學習也要集中,所以一門是正確的,要長時間的熏修。

「禪定」,有世間禪定,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釋迦牟尼佛採納了,原本是婆羅門教的。這是好東西,我們把它接引過來,做為學佛起步必修的功課。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古大德懷念古人,二千五百年前,中國出現孔子,孔子讚美古時候的社會,懷念古人。自己一生,告訴人,他自己一生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自己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他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東西,沒有自己東西。所以《論語》裡面記載很多孔子說的話,都是古人的教訓。孔子是述而不作,都是古人教訓。為什麼?古人用心專一,現在人心散亂,那就比不上古人,心愈專愈有成就。今天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專心的?有。那些大科學家都很專心,他要不專心,他不能發現;他能有所發明,那就是專心專到極處。

德國的普朗克博士,愛因斯坦的老師,一生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你看,就這麼一個問題,研究物質,用一生的時間。中國人說老天不負苦心人,真被他揭穿了,這秘密被他揭穿了,很了不起。揭穿,到最後看到什麼?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被他看出來。這似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宇宙的源起被他揭穿了。他用的方法跟佛陀在經上講的相同,就是分析。一個物質把它分成兩分,兩分裡頭再分成兩分,一直分下去,分到最後看看是什麼東西。科學最近這三十年來日新月異,精密的儀器出現了,他用這些儀器。八十年前科學家發現原子,八十年前沒有聽說原子,發現原子,認為原子是物質最小的,不能再分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儀器的進步,更先進的儀器把原子打破,發現原子裡面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原子不是最小的,這三樣東西合在一起變成原子。然後再把這三樣東西再把它擊破,看看有什麼東西。發現現在所說的粒子,基本粒子,粒子好像有五、六十種,很複雜。粒子還可以打破、還可以分,現在的名詞叫夸克,夸克也有幾十種。這是很小很小的,我們無法想像,在顯微鏡之下看到的。再把它打破,發現微中子,最小的了。微中子再把它打破,物質現象沒有了。沒有了,看到了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科學家這才肯定,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全是假的。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念頭變現出來。

這個發現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在經上講「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色由心生」,色也是物質現象,講五蘊,色、受、想、行、識,物質是從念頭生出來的。你看,佛在三千年前就說清楚了,近代的科學家才發現,真正證明了佛所說的話是正確的。所以這些科學家就納悶,佛怎麼知道?科學發展到今天,有最先進精密儀器才觀察到,他怎麼會知道?所以就想大概人有一種本能,古人本能還有,現在人把本能喪失掉了,這個話說得有道理。本能是什麼?清凈心。古時候人清凈心能夠保持,都懂得保持清凈平等覺,都懂得。保持得愈多,能量就愈大,智能就增長,是這麼個道理。所以這些東西統統從自性裡頭變現的。

物質搞清楚了,物質是從念頭來的,那念頭怎麼來的?不斷去追究。念頭怎麼來的?佛在經上講,念頭是從業力變現出來。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念頭是轉相,轉變,從它,通過它轉變。科學家看到念頭,念頭突然發現,但是立刻就消失了。他看見這個現象,還找不到理由,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想必還要經過二、三十年。佛在經上講的,說明宇宙,這是宇宙起源,科學家看到這個現象,《楞嚴經》上佛說了,念頭「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跟他看到的現象是一樣。這是說念頭的現象,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它的速度,波動的頻率很高,高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這是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凡夫心有所念,起個念頭,凡夫起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幾相、幾識?經上的原文是說「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是原文。我們把它分開講,就是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幾多念?幾多相?幾多識?問這三個問題。彌勒菩薩回答,這一彈指,有多少念?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我們今天科學用的時間單位用秒,一秒鐘能彈幾次?我相信年輕體力好,大概可以彈五次,乘五,就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這麼多的微細念頭,讓我們感覺得有一念。如果單單有一念,沒有感覺,它太快了,你想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你怎麼會知道?「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每一個念頭裡頭都有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受想行識,佛家講五蘊。這我們才真正把五蘊這個概念搞清楚,以前都是誤會,都是搞錯了,想錯了,也說錯了,這才真正把這個概念搞清楚。

五蘊是什麼?微中子。微中子存在的時間,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也就是一秒鐘它波動的次數是一千六百兆次。而且每個波動現象不一樣,不是前念跟後念是相同,相同就是相續相,它不是,每個相是獨立的。這個東西很像以前電影的放映機,拍照的這個電影片,影片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換句話說,一秒鐘二十四個連續的相,就把我們的眼睛欺騙了,好像這個東西存在。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事實的真相,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樁事情也被科學家肯定了。所以我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假如說宗教不存在這個世間了,佛教存在。為什麼?佛教不是宗教,佛教變成高等科學。科學所研究的問題全在佛經裡頭,而且比科學家講得更詳細、更清楚。也就是,佛對於這些問題真正是徹底了解、究竟了解,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佛憑什麼?佛就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就是禪定,定到什麼程度?定到自性本定,就圓滿解決了。

自性本定,我們在經上讀到,惠能大師給我們證明了。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開悟是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第一句話說「本自清凈」,本來自然是清凈,沒有任何染污。要知道他所說的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沒有覺悟,他覺悟了,說出我們真心的樣子,是清凈的,沒有染污。第二「本不生滅」,它不生不滅,它是永恆的。我們所有的現象,整個宇宙現象都是生滅現象,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地球有成住壞空,星球有成住壞空,所以在這個世間找不到一樣東西是不生不滅的。佛告訴我們,我們的真心是不生不滅,這所有現象統統是真心變現出來,它的本體就是真心,從不生滅變現出一個生滅的假相。所以,《金剛般若》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佛說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全是假相。假相就是生滅相,生滅相我們不必重視它,我們要重視不生不滅的自性,要求明心見性,這就對了,見性就成佛。

第三句,能大師說「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它一樣都不缺。它雖然什麼都沒有,自性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它什麼都沒有,它能生萬法。它什麼都會變,它沒有欠缺,它能變成整個宇宙,它能變成萬法。雖變成萬法,萬法你可以去用它,你可別執著它,為什麼?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像作夢一樣,如果在夢中,作夢,自己突然發現我是在作夢,你就可以享受夢中的境界,不要去執著它。你執著它就生煩惱,你不執著它就很快樂,你可以享受,不要執著。回歸自性,這就是賢首大師告訴我們的「隨緣妙用」,妙用就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才叫真妙。要給大眾做榜樣,做好榜樣、做善的榜樣,這是大慈大悲,這叫救苦救難,為什麼?為教化眾生。「威儀有則」不是自利,是利他,像我們持戒、修定、念佛,做這些樣子來給別人看,希望他們都來學習,是利他的,不是自利,這個一定要搞清楚。但是我們自己沒有覺悟之前是自利,自利也利他;自己真正覺悟之後,純粹是利他,不是自利,這個都必須搞清楚、搞明白。所以它能生萬法。

第四句就是自性本定,「本無動搖」。我們的心本來是不動的,現在會動,動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沒有動過,現在還是不動。妄心怎麼動,沒有妨礙真心,真心還是不動。我們要真心當家做主,妄心做我們的僕人,替我們工作,這就對了。不可以妄心作主,妄心作主是輪迴心造輪迴業,這個事情很麻煩。遇不到佛法,換句話說,就沒有覺悟的可能,你怎麼會覺悟?只有遇到佛法,有覺悟的機緣你遇到,但是要真學。怎麼真學?要聽話、要真干。佛所講的,教我們布施、持戒、忍辱,我們聽懂了、聽明白了,但是沒有做到,那就沒用處,是假的。學了之後要真正做到,我們要真正精進,要真正把念頭集中,修定。我們不修世間禪定,我們修出世間禪定,出世間禪定它裡面有定有慧,世間禪定有定沒有智慧,差別在此地。

須陀洹,這是聖人最低的一個單位、一個級別,他們能夠放下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放下邊見,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對立的念頭沒有了,他恢復到平等;沒有成見,就是沒有自己要想怎樣怎樣,沒有,他能夠恆順眾生,這須陀洹。他沒有出六道,他還在六道裡面,但是他在六道裡頭有期限,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決定證阿羅漢。世間壽命到了,他到天上,他不會到別的地方去,天上壽命到了,他又到人間來,人間天上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他不會退轉,決定成就,這是聖人,這不是凡人。這個法只有佛法當中有,除了佛法之外,別的地方沒有。印度婆羅門教他們終極的目標是四空天,這個世界裡頭最高峰。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四空天就是無色界天,他們目標要生到那個地方去,但是沒有脫離六道輪迴。無色界天的壽命非常長,我們無法想像,佛經上叫它做長壽天,真的長壽。再長也有到的時候,壽命到的時候怎麼辦?還得往下面去輪迴,他沒有上面了,他只有往下墮落。所以這是不究竟的法。佛法超越六道是不容易、是很難,而且時間很長,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也是很長的時間。

我們今天是無比的幸運、無比的福報,佛法裡面講善根、福德、因緣,我們遇到凈土宗,這個太難得了!遇到凈土宗,人人都有分,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個個都成就。成就之高出乎我們意料之外,高過阿羅漢,高過諸佛菩薩,真的。諸佛也在裡頭?對。為什麼?到極樂世界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平等,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到極樂世界成佛,是跟阿彌陀佛平等,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超過諸佛菩薩。

今天參加這一會的人都是無比殊勝的緣分,遇到,我們這一生能夠成佛,能夠超過諸佛,這還得了嗎?這個機會要抓住。一部經,不要找那麼多,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世多次宣講。我們知道,世尊當年在世講經只講一次,沒有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重複很多次。這就是說明佛的慈悲,這部經真正能幫助你一生成佛,一生圓滿,這不是假的。在中國,最早傳來的時候是漢朝,最後傳來是宋朝,從漢到宋八百年,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譯。翻譯出來的本子對比一下,裡面差別很大。說明什麼?說明梵文的底本不是一種本子,那就說明這是佛多次宣說,這是最好的證明。如果是同一個版本翻譯,不會有太大的出入,所謂大同小異,這個是裡面真正有很大的差別。現在保存下來的,有五種原譯本,七種譯本失傳了,非常可惜。

日本的法師,在隋唐時候到中國來留學,親近善導大師,善導是中國凈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唐朝時候人。很多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就是阿彌陀佛應化在中國,以比丘身分出現。日本這些法師跟他學的人特多,好像日本跟善導有緣、跟智者有緣,智者大師的學生在日本多。所以日本的天台宗、日本的凈土宗非常發達。但是現在逐漸的也沒落了。

《無量壽經》的批註,在中國因為版本太多,有五種不同的版本,而且五種裡面差別很大,五種都讀到的人不多。連宋朝王龍舒居士,以他的學問、他的德行、他的地位,他只看到四種,唐朝翻譯的他都沒有看到。因為在古時候經書數量少,都是手寫的本子,分量不多。所以要找一定到大的寺院藏經樓裡面去找,你要想得到一本,自己去抄,沒有印刷術,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因此,凈土宗在中國很發達,大家不學《無量壽經》,學《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歷代的批註非常豐富。

可是日本人跟我們不一樣,日本人喜歡《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傳到日本之後,日本現在留下來《無量壽經》批註有二十八種,有二十八種。中國古人《無量壽經》批註只有兩種,跟日本不能比。我在日本講經,知道這個事情,就請求日本的法師,能把他們的《大藏經》,《無量壽經》的批註統統集中起來,印成一套書,就是《無量壽經》各家的集注。他們把它印出來了,最近寄來給我看,我看了很歡喜,很難得。他們是用照相製版,原版照相,縮小,字還能看得見,一共是精裝七冊,裡面二十八種,非常難得,對於你學習凈土有很大的幫助。這其中,裡面好像有五種,黃念祖老居士看到,採取裡面很多開示,批註現在這個會集本,裡面有五種日本的本子。所以我們看到的時候非常歡喜,有些本子講得確實很透徹,對我們的經典上的疑惑都有很大的幫助,化解疑惑。

這是我們用這一部經,今天學佛,世界動亂,災難很多,太多的經典我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我們就學一部。一部學什麼?就學《無量壽經》,學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學黃念祖老居士的批註。我們最近講這個批註,細說,講批註,最近這一次是第三遍。我是想一年講一遍,往後能活一年就講一遍,其他的事情我統統不做,我全放下了,我就專講這部經,專念這部經,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的事實我看到很多,決定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沒有絲毫懷疑,我相信我決定得生凈土。什麼時候往生,我自己不知道,要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來接我,我什麼時候就走,現在接我,我現在就走,我沒有絲毫懷念,我等他老人家來接我。他留我一年、留我兩年,我知道是讓我幫助大家對於這個會集本、對於這個批註堅定信心。我住在這個世間就為這樁事情,其他的沒有我的事情。堅定對凈土的信心,對會集本的信心,對黃念老集注的信心。他找我不找別人,畢竟我出家有六十年,講經教學有五十五年,說的話大概別人可以信得過。沒有以往這個經歷,說了人不相信,我真在這上下了功夫,所以大家有信心。

修學的人愈多愈好,我們相信,世尊往後法運還有九千年,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因為有比丘尼出家,減少了五百年。可是釋迦牟尼佛讓比丘尼都修八敬法,所以又恢復到一千年,這世尊無比的慈悲。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現在是末法時期,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所以往後還有九千年。這九千年用什麼法門能夠得度,能夠一生真正成就?只有凈土法門,只有凈土的經論。凈土在今天,五部經一部論,五部經分量不大,《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叫凈土三經,後面兩部是祖師們他們加上去的。魏默深居士,這清朝末年,他將《普賢行願品》附在三經後面,稱為四經一論。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將《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也附在四經後面,稱為五經一論。往後還有沒有加的必要?沒有了,圓滿了。「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是凈土宗的心經,比《般若心經》還少,《般若心經》是二百六十個字,「大勢至圓通章」是二百四十四個字,所以還少。

這個五經一論隨便依一種,念佛都能往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早年頭,弘一大師,跟南洋緣很深,他老人家在世,他是專門修《普賢行願品》,也是凈土五經之一。他用這個做早晚課,他能夠背誦,念阿彌陀佛,專修《行願品》。實際上,還有很多差別因緣。一生當中遇到善友,只教給他一句佛號,也能成就。我們在《往生傳》、在《凈土聖賢錄》看到的,念佛往生的,念多久?多半都是三年。真快!三年就成佛了。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找不到三年成就的,只有在這個法門裡頭可以找到三年成就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正看到念佛三年成就的有十多個人,給我們做證明,那不是假的。所以,我們用功用三年,肯定往生,決定沒有懷疑。

佛法、聖賢的教學,信心是擺在第一位。如果有懷疑就不能成就,絲毫的懷疑,會造成最大的障礙,決定不疑惑,決定要相信老師。我的老師對我非常好,厚愛,進門的時候就把凈宗介紹給我。可惜年輕不懂事,對於大乘經論偏愛。所以老師雖然苦口婆心勸我修凈土,勸我讀《印光大師文鈔》,《文鈔》我讀了一遍,對凈土不毀謗了,以前有批評,不敢再毀謗,肯定凈土。但是自己不想學,還是在大經大論上下功夫,浪費了差不多三十年的時間。真正相信凈土之後到現在,大概也是三十年。前面一半時間沒搞,很可惜,如果前面一半聽老師的話,真的接受、真干,今天不是這個樣子,境界至少比今天高十倍都不止。所以,老實、聽話、真干不容易,說得容易,真正依教奉行不容易。我有一點成就,還算是聽老師的話,聽多少?我常告訴別人,百分之三十。我要能聽百分之六十,那就不得了了。只聽了百分之三十,吃了虧。我自己有這個經驗,我把經驗告訴大家,希望大家真正聽話,將來的成就一定超過我。超過我,佛教才有救,要跟我一樣,佛教都沒有救。一定要超過我,超過愈多愈好。超過的方法就是精進,愈專愈好,不要學太多。

今天大家的福報夠,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緣分的人,具足這些條件,這是非常非常難得。我這一生就缺乏這些,善根有,福德不夠,所以一生沒有一個道場能長住。大家歡迎我,歡迎我去講一部經,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月,講完就走了,不讓我留在那個地方。所以一生流浪,沒有自己的道場,哪個地方來邀請就到哪裡去,幾十年也走遍全世界,跟世界佛弟子廣結善緣。緣是結了,不夠深、不夠厚。最近這十幾年,我們講經採取遠程教學的方法,用網路、用衛星電視,這個產生了效果。如果沒有這種技術,我們的影響很有限。你說聽眾多少人?人多,場地大,坐在後面聽不清楚,只是來湊熱鬧而已,真正得受用的人不多。所以這個遠程教學,這是末法時期無量無邊的功德。在一個小攝影棚講經,全世界能夠收看得到,如同面對面在一起學習,產生很大的效果。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統統是這個工具,我們把它用上了。

用這個工具,是最早六十二年前老師囑咐的。在那個時候,台灣有電視,是黑白的,沒有彩色電視,六十二年前。我跟方老師學哲學,課是在他家裡上的,小客廳,他家裡小客廳擺著有個電視機,他指著這個東西告訴我,他說這個東西可以興旺國家社會,也可以滅亡國家社會。他說這個東西你要注意到,它也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機器是中立的,沒有善惡,問題看主持節目的人,他的節目如果是貪瞋痴慢、是自私自利、是損人利己、是殺盜淫妄,他就可以消滅一個社會,消滅一個國家。如果他的內容是仁義道德,是倫理、因果教育,他能夠拯救社會,能夠拯救國家。這是六十二年前,我沒有學佛,我在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老人家告訴我的。雖然告訴我,我們在當時的環境,生活非常清苦,電視費用之高是論秒計算的,我們根本不敢想。十五分鐘要多少錢?我們一年的收入都不夠,所以就不敢想像。

我們在一生當中,前面二十年非常辛苦。講經沒中斷,這一點做到了,但是道場沒有,租借地方,借信徒的辦公室,租一個小房子。聽眾大概最多五十個人,少的時候不到十個人,可是天天講,不中斷。到講經第二十年的時候,聽眾愈來愈多了。遇到台灣第六屆總統選舉,總統就職的時候,佛教會舉行一個仁王護國法會,我在這個法會裡頭講一部《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沒有講全文,講全文時間太長,我把裡頭重要的意思編成大綱、編成表解,就用這個來講,好像講了二十天講圓滿。從這次之後,佛教會的道場、佛教的寺廟不再歡迎我講經。那時候聽眾多了,聽眾人數多了,聽眾聽到這個信息心裡很難過,大家就發了個心,也是一怒,一發脾氣一怒,佛教會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這一發脾氣,大家湊一些錢,就給我買了個講堂,我們自己有個講堂就不要求人了。在景美,我們用圖書館的名義,華藏圖書館。

講堂剛剛成立,好像講經只講了一、二個星期,紐約那邊有些同學想請我到美國去講經。我說我現在不能離開,他們就建議,那能不能把你講經的錄像帶,那時候錄像,你講經的時候錄下來,這個錄像帶送到美國?我說我沒有這個設備。當時他們捐了兩萬美金,那時候錢很值錢,兩萬美金,我們就請華視幫助我們在日本買了一套機器。所以我們的圖書館就加了兩個字,視聽圖書館,「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跟美國人結了緣。那個時候錄下來,沒有第二套的拷貝,就是這一套,就寄給他們。這是我們使用錄像、錄像設備,緣從這麼來,從美國信徒他們拿出錢買這些機器設備,讓我們小圖書館可以錄像。所以相當不容易。這也是以後我在國外弘法結的這些法緣,在美國、加拿大十幾個大城市,就是每年都要去走一趟,跟大家見見面,緣是從這麼來的。

為什麼,現在國內情形也一樣,不希望我回國是哪些人?法師,他們不喜歡講經。我在台灣,出家之後就遇到這個難題,剃度的師父對我很好,對我很器重也很愛護,希望我學經懺佛事,不要學講經。我說為什麼?他說現在寺廟跟古時候不一樣,寺廟沒有正常收入,經濟來源要靠信徒,講經是蝕本的生意,不賺錢,經懺佛事是有價錢的,講經要能夠賣票可以,不能賣票不行。那我們講經要賣票的話,可能沒有人聽,剛剛出來學講經,講得不怎麼樣。但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是義務,從來沒有收過人一分錢供養。我說這是有違背佛陀的教誨,這個事情我們不能做。這樣子,寺廟就不能住。我離開寺廟一年,到台中繼續去學一部大經,學回來之後再跟常住住在一起。一年之後,老和尚說,你既然出去了,就不要再回來。這一句話就讓我跟寺廟永遠緣分就斷了,所以做得非常辛苦。

真的是李老師早先就把話說明白了,我跟他學經教,他告訴我,他說你將來講經,要講得不好還可以,如果講得好,你將來就走投無路。所以我這一生老師都說清楚、說明白了,為什麼?嫉妒障礙。世尊在世,對釋迦牟尼佛嫉妒的人就很多,佛的福報太大,所以還不礙事。你看到中國,惠能大師,二十四歲開悟的,五祖衣缽傳給他,他還要到獵人隊裡頭隱名埋姓,在那裡躲藏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淡忘了,他才能出來。這是什麼?嫉妒障礙。唐朝那個時候是佛法最盛的時候,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還有這種情形,我們今天這種遭遇是正常的,所以我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正常,應該的。只要我們還有網路、有衛星就行,我們能夠利益全世界,無論在家出家,你能夠收看網路、收看電視,我們就都在一起學習。

在新加坡的三年,也是無意之中,我們團結了新加坡的九個宗教,把九個宗教變成一家人,新加坡的政府非常歡喜。那個時候的總統王鼎昌,對於我們這個做出來的事他很讚歎,總統夫妻兩個跟我都見過面。這個以後就逐漸影響,產生很大的影響。我有緣到澳洲,在澳洲,從聯邦政府到地方政府給我很大的幫助,也是因為團結宗教這樁事情被他們政府認同、肯定。澳洲移民部長我見過幾次面,他非常希望我移民到澳洲,幫助他們團結宗教、團結族群。所以我到澳洲,移民的簽證,就是永久居留的簽證,是部長親自批准。所以在澳洲一帆風順。這十二年做出了一點成績,把我們居住這個城市變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真做出來了。以前做了一個鎮,在湯池做了個小鎮,澳洲現在做了一個城市。這次有這個緣分,我想佛力加持,讓他們,澳洲的市長、他們幾個宗教領袖統統參加這次衛塞節的活動,在聯合國做出報告,這個會有一定的影響。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的學習就到這個地方,謝謝大家。

轉自: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93&web_rel_index=3343


推薦閱讀:

台灣繁體與港澳繁體有何差別?為何差別?
「紀錄片」為什麼不用「記錄」的「記」?
為你的一聲輕嘆,寫下滿箋文字
關於西方文字起源的一種猜想及其它
中華文字千千萬,哪個詞語深得你心?

TAG:生活 | 方法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