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應該改在「立春」日的論證

我要發帖『天涯雜談』 關於「春節」應該改在「立春」日的論證點擊:90  回復:4作者:一乙  發表日期:2006-11-29 20:51:00回復去年其實就已經有曆法專家提出中國的「春節」應該放在「立春」日了。但是網上一片罵聲和反對聲。這是很可笑的。其實,只要具備一定的曆法知識,就會發現,「立春」日是比現行所謂「春節」要合理的真正的「春節」。現行的「春節」的歷史,只有90年,是1914年由袁世凱確定的。當時中國採用了公曆,為了保留傳統文化,當時的內務總長建議中國設立「春節」(夏曆元旦)、「夏節」(端午日)、「秋節」(中秋日)和「冬節」(冬至日)。自此之後,夏曆歲首才被稱為「春節」(以前叫「元旦」),這個「春節」歷史並不悠久,也並沒有很多人所說的那麼意義重大。事實上,整個民國時期,很多人都想把這個節給換了,孫中山就多次提出要廢除「春節」。大多數人對非本專業知識都是無知和盲從的。比如,關於「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還是按夏曆」這個問題,你問100個人可能有超過90個人會回答說是按夏曆的。但二十四節氣其實是嚴格的太陽曆,完全按照太陽運轉規律而確定。再比如,關於「陽曆和夏曆,哪個更能反映農業生產規律」這個問題,你問100個人可能超過95個人會回答說是夏曆。但其實,夏曆不完全能反映農業生產和氣候變化,因為夏曆的「年」每年長短不一的,不完全符合地球繞太陽一圈的周期時間,而只有太陽曆才是準確反映農業生產規律和氣候變化的曆法。這也說明,稱呼「夏曆」為「農曆」是不合理的。了解中外曆法之後,就會知道,「陽曆無月,夏曆無年」,也就是說陽曆的「月」不是自然的「月」(即與月亮盈虧沒有聯繫),而是人為固定劃分的;而夏曆的「年」也不是自然的「年」,而是人為的用19年7閏的方式以接近回歸年的目的「搓合」出來的。比如說,夏曆猴年(2004年)有384天,而夏曆雞年(2005年)只有254天。所以,以夏曆過「一年一度」的「年節」是不合理的。夏曆適合被使用來過「月節」,比如「中秋節」。而像每年首日這樣的「年度節」——「春節」,應該採用太陽曆來過。夏曆的「大年初一」,其實是最接近「立春」日的月首日(因為夏曆的「月」是嚴格的天文意義上的「月」),這只是從曆法層面上逼近「春節」的日子,而並非真正的「春節」。所以,作為最重要的一年一度的「年度節」,顯然應當採用符合太陽曆的節氣——「立春」日,也就是公曆的2月4日(誤差不到一天。同時,符合夏曆的「月節」如中秋節等也應當被保留和發揚。兩者並不矛盾。用陽曆過「年節」,用夏曆過「月節」。這才是合理的、科學的節日曆法原則。根據這樣的原則,大家應該用陽曆,而不是夏曆,來過生日。添加到專輯

鑫萬福珠寶香港品牌 國際品質 珠寶定製專家

優悅生活優雅品質 愉悅生活

深圳建國醫院深圳最好的男科醫院更多企業空間>>小心慎用壯陽延時保健品男性必須看,如何提高夫妻的生活質量和持久度?父母必看:孩子致盲內幕!檯燈-讓近80%中小學生患上近視,青光眼及白內障更多>>

作者:一乙 回復日期:2006-11-29 21:13:24 回復陽曆、陰曆、陰陽曆與二十四節氣陽曆是根據太陽的運動周期來制定的。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定為一年,稱作一個太陽年或回歸年,其平均長度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365.2422天)。陽曆把一年分為12個月,但這裡的「月」與月亮的盈虧並無直接聯繫,只是人為的強制劃定。陽曆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曆法,又稱為太陽曆、公曆、西曆、格列歷。陽曆月的長短與月球的運動無關。陰曆(又稱太陰曆)是根據月亮的運動周期來制定的。人們將月亮圓缺晦明一次定為一個月,稱為一個朔望月,其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03秒(29.5306天)。取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相間排列。陰曆取12個月為一年,歷年長354.3672天。由於陰曆一年比陽曆一年少10.875天,而陽曆年才是具有氣候、農業價值的——因為是太陽,而不是月亮決定了地球的冷暖變化,所以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已不再使用這種純粹的「陰曆」了。陰陽合曆是將陰曆和陽曆協調起來的曆法。我國夏曆(農曆)就是典型的陰陽合曆。夏曆將月亮圍繞地球運轉一周所需時間(朔望月)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時間(回歸年)並列為制定曆法的依據。由於朔望月和回歸年之間沒有公約數,我國農曆通過設置閏月的辦法將二者巧妙地統一起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的傳統曆法應該叫「夏曆」,稱之為「農曆」其實不妥,而稱之為「陰曆」則就根本是錯誤的。可見,陽曆的「年」和陰曆的「月」才是具有天文意義的概念,分別指地球繞太陽一周與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而陽曆的「月」與「陰曆」的「年」則是沒有意義的。中國的夏曆(陰陽曆)則結合了這兩點,利用閏月來彌補陽曆年與陰曆年之間的差值。我國農曆閏月的設置採用的是「19年7閏法」,即19年中含有7個閏月,平均2~3年出現一個閏月。這樣的結果是每兩三年夏曆年的一月一日就與陽曆年的一月一日有一個誤差拉大又拉小的周期過程——當然,這個誤差要遠遠小於「純陰曆」的誤差。可見,中國傳統的「陰陽曆」是一種從任何角度上看都絕對優於「純陰曆」的曆法。但畢竟「陰陽曆」與「陽曆」之間還是存在以兩三年為周期的誤差的,在當今以「陽曆」為國際通用曆法的情況下,中國的夏曆就會造成一些不便。那中國傳統上有「陽曆」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的「陽曆」就是二十四節氣。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嚴格、準確的陽曆,它是完全按照太陽的運轉來制定的,正因為此,二十四節氣才準確的反映了氣候變化與農業生產規律。中國人把一年分為四季,分別是春、夏、秋、冬。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三個月,冬天是最冷的三個月,春天則是從冷向熱過渡的三個月,而秋天就是從熱向冷過渡的三個月。節氣中,以太陽直射地球北回歸線的日子為「夏至」,以太陽直射地球南回歸線的日子為「冬至」,這兩天分別是北半球晝最長和晝最短的日子;並以太陽直射赤道的兩天為「春分」和「秋分」,這兩天晝夜等長。古代中國人發現,以地球為中心,會發現太陽一年繞地球一圈,這個圈就叫「黃道」。以「春分」日太陽的相對位置為黃道0度,則「夏至」日為黃道90度、「秋分」日為黃道180度,「冬至」日為黃道270度,而「立夏」、「立秋」、「立冬」、「立春」則分別是對上述四個象限的等分點,分別對應了黃道45度、135度、225度、315度。春天即從「立春」到「立夏」之間的90度,也就是三個月;夏天即從「立夏」到「立秋」之間的90度、三個月;秋天即從「立秋」到「立冬」之間的90度、三個月;冬天即從「立冬」到「立春」之間的90度、三個月。二十四節氣就把一年的時間,也就是黃道360度均分為24等分。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立春」日是地球-太陽體系運轉意義上的春天的起點,也是從春、夏、秋、冬四等分意義上春天的起點。顯然,把「春分」日作為一年的第一天是最具有客觀價值的,它不因地球上不同地域的氣候不同而改變。而且因「春分」日的測定來自太陽運轉,所以與國際通用的陽曆較為符合,一般是在公曆的2月4日或2月5日(因公曆通過四年一閏的方式彌補太陽年365.2422天小數點後面的時間,加上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不完全是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的準確倍數,故而存在一兩天的誤差)。所以,「立春」日顯然比當今中國現行的「春節日」(即夏曆的一月一日)要來的準確和科學,可以說,「立春」日才是真正的「春節」。我國現行的「春節」,其實是經按月亮盈虧規律修正過的曆法意義上的「立春節」,其誤差上下浮動十幾天,我們可以稱之為「陰陽春節」,這並非真正的「春節」。所以,我建議我國廢除偽「春節」,改過節氣和太陽意義上的「立春」節,因為如果我們以一月一日到三月末為春天,以四月一日到六月末為夏天,以七月一日到九月末為秋天,以十月一日到十二月末為冬天,則只有「立春」日才是真正的一月一日,這樣不但符合了地球的運轉規律和氣候規律,更重要的是,這也與國際通行的陽曆緊密吻合,從而避免了很多不便。當然,我覺得也可以以「春分」日為一年的第一天,因為這天太陽直射赤道,是黃道0度,具有天然的可區分性,這樣從地球-太陽軌道運行角度上而言更加科學,只是這樣就與春、夏、秋、冬的傳統四季劃分不符了。總之,二十四節氣是一種極為科學的節氣劃分,它準確的反映了地球環繞太陽旋轉與氣候變化的規律。可以說,二十四節氣是最科學、絕對正確的曆法——雖然它並非一個曆法,只是對夏曆(陰陽曆)的一個補充。二十四節氣劃分反映了古代中國人高超的天文和曆法成就。公曆的缺點是:一,「月」沒有天文意義;二,公曆的一月一日選錯了日子。夏曆的缺點是:夏曆年與太陽年不完全吻合。所以,只有配合了二十四節氣的公曆或夏曆,才是完整的、科學的曆法。最後,再次呼籲中國廢除春節,改過「立春節」,這才是真正的「春節」。作者:飄瓶噢噢 回復日期:2006-11-29 21:15:39 回復專家就是專門反對大家的人。還說什麼專家意見,見笑了作者:匿名發帖3 回復日期:2006-11-29 21:34:38 回復春節只是一個節日,一個放長假、家庭團聚的日子。只要有春節,它在哪一天並不重要,曆法專家們實在太較真了,有工夫不如去研究點別的。
推薦閱讀:

龍年頭尾都「立春」
立春之後,要喝什麼茶?
梅花節來了!第一波賞梅的哭著回來了……
立春節氣應該怎樣過?

TAG:春節 | 立春 | 論證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