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太倔咋辦?心理專家送給你管用的14招 | 親子學堂

家長提問: 「我家孩子平常性格特別倔。今天上午他寫了一點作業就要去奶奶那看電視。他眼睛這幾天有點紅,我不讓去,就倔在家裡飯也不吃,啥也不幹,說下午也不去輔導班。他在家裡和我對著干,生了一上午的氣,中午我只好說讓他去奶奶那看半小時電視。孩子倔起來和我對著干真氣人。這樣脾氣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呢?」 如果孩子從小就是倔強的性格 成年人還有亂髮脾氣和犯倔的時候,何況是小孩子。其實,發脾氣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有倔強和發脾氣的時候,只是有些小孩的脾氣大些,有些小孩可能溫和些,這也和先天性的氣質有一定的關係。 小孩都是靠模仿學習的,他的倔強很多時候是模仿周圍的人,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跟自己一起生活的父母或者別的長輩。如果家長平時在家經常表現的很倔,那就別怪孩子性格倔強了。因此,為了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示範,家長應該注意在家裡面的時候要表現得更加善解人意。

當孩子犯倔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下面的幾點建議可能對你會有用: 1、暫時離開現場 家長應注意,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要知道,當孩子看到你也發火了,恐怕孩子的火氣可能會更大,這樣,場面就更加不好「收拾」了,這也是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太倔「的原因。 一般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是不會聽家長的教育和勸告的,而脾氣很倔的孩子,必然更不會。相反,此時家長的勸告,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倔。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暫時離開現場,讓孩子在可控的、安全的範圍內盡情的發泄,發泄之後孩子自己會冷靜,待孩子安靜之後,家長再跟孩子慢慢講道理。 2、尊重孩子的意見   要想教育好反抗、倔強期的孩子,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看事情,儘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過分干涉。有時一些事情從成人的角度看可能覺得不好,但是,孩子不一定能理解,畢竟孩子沒有經歷過成年,但是我們經歷過童年。有些事情孩子體驗一下未必不好,此外,他做不好的話,適當的時候家長可以正確示範一遍給他看。  3、多和孩子溝通   孩子倔強性格的形成,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成長階段沒有溝通和交流的對象,遇到事情無法處理,也無處訴說,只會自己發脾氣。在孩子成長階段,家長多和孩子做一些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讓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幫助孩子試著去了解不合理的原因並去探索合理的條件,建立自我約束的行為。  4、提前約定時間 家長想要終止孩子正在進行的遊戲,但是又不想讓孩子產生反感、抗拒的情緒,最好的辦法是提前和孩子商量好遊戲的時間,並且在遊戲快結束時提前告知,讓孩子心裡有個準備。比如,可以在孩子看電視、玩遊戲的之前就給孩子協商好看的時間。在預定時間結束前五分鐘到十分鐘的時候告知一下,然後每一兩分鐘告知一次。這樣孩子提前有個心理準備,當遊戲終止時候孩子也不會反應過激。

 5、滿足合理需求  當孩子正專心進行一項事情或者進行一些益智類遊戲時,很多家長卻要他儘快去做另外一件事情,這時候孩子通常會表現出不願意的態度,有的孩子還會有一些過激反應。其實對於孩子的一些合理堅持,反而是值得表揚的,若家長硬要孩子放棄,不僅滋生反抗情緒,孩子還容易養成半途而廢的性格。   6、恩威並用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都會給與適當的懲罰,但是,當孩子有良好表現的時候家長也要給與恰當的獎勵。真誠的表揚或者一件貼心的小禮物都會讓孩子覺得這樣的行為是值得肯定的,孩子也會延續這樣的行為! 

如果孩子是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尚不成熟,當他們對一些事物無法理解的時候,就會自己去尋個究竟,聽不進別人的勸說,一意孤行。久而久之,就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什麼事自己都是對的。從而就會開始反駁大人,這種叛逆的心理只有控制好,才能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青春早期孩子的一些心理特徵: 1、獨立性增強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他們的獨立性急劇增強他們不再被動地聽從並執行父母的教誨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是非曲直。這種從被動到主動,從依賴到獨立的轉變,對於每個青少年來說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2、情緒兩極化 青春期孩子情感濃烈,熱情奔放,情緒的兩極性表現得十分突出。他們既會為一時的成功激動不已,也會為小小的失意而過分的抑鬱消沉。他們此時情緒多變,經常出現莫名的煩惱、焦慮。 3、心理向成熟過渡 青春期是從孩子到成人的過渡,也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這一過程對孩子來說是漫長的,也是痛苦的。此時,他們既非大人,又非兒童,原來的幼兒世界標準已被打破,但事新的成人世界的準則又尚未建立。此時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衝突。比如,現在的孩子生理成熟提前了,但是心理成熟滯後了;獨立意識增強了,但是實際能力偏低;他們既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封閉。這些都是造成他們內心矛盾和衝突的根源。 4、心腦的發育 青春期孩子的衝動與心腦的發育也有關係。最近的研究表明,高風險行為源於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與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神經網路發育上的不匹配,前者驅動情緒產生,在青春期期間快速發育,後者主要負責提供合理判斷和衝動控制,但是發育相對較晚。據研究,前額葉皮層到20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如今青春期卻在不斷提前,所以這種不匹配的時間跨度正在延長。這兩部分的不匹配,形成了青少年獨有的性格特質——喜歡冒險,同時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

家長應對: 應該說,青少年出現的各種變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轉化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如果孩子有類似的「問題」,作為家長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用積極的態度、專業的知識、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 1、給孩子尊嚴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此時的他們敏感「愛面子」且自尊心超強。因此,當孩子做錯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的批評要注意分清場合和措辭。當著親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評孩子,孩子會感到難堪和不滿,當然也不會聽進家長的批評。另外,批評措辭要適當,切忌「你簡直不可救藥」、「你怎麼不如某某學習好」「你真笨」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 2、要理解、接納孩子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容易發怒,說話也很偏激?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身體急劇變化的時期,孩子出現的一系列身心變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納。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與父母的隔閡。 3、傾聽孩子的心聲 無論孩子講什麼,家長一定要耐心傾聽,這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對症下藥,解決矛盾的一個途徑。 當孩子針對一件事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後,家長應做出積極回應的姿態:「你這個想法不錯,要是再加一點或再改一點就更完善等。」家長的積極反應不僅可以讓孩子心情愉快,充滿成就感,而且有利於雙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 4、做孩子的朋友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願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這就要求家長要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改變居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為平等、探討式的雙向教育。從單純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轉變到指導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努力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據調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惱後不是向父母和老師訴說,而是找朋友傾訴。那些順利、平穩度過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氣氛與和諧的家庭關係。 5、家長應以身作則 父母的角色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必須對自己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進行反省,注意改正自身的不良性格和行為,隨時為孩子提供正確的示範。 6、建立穩定的家庭生活秩序 青春期的孩子做一些家務完全不是問題。此時,父母應該合理地給孩子安排一些家務活動,讓孩子從勞動中培養講信用、愛生活、勤勞節儉的生活品質,這對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緒與性格有促進和保護作用,為以後正確地待人處世做好心理準備。 7、合理的表達感情 家長要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把握好愛和嚴的分寸,將真正的愛與無原則的嬌慣、溺愛、放縱區分開來,真正的愛應當表現的有分寸、有理智。但是嚴哥不是動輒訓斥、打罵。家長應該做到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又要能抵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培養良好品質和行為舉止。 8、善於啟發誘導孩子的心理 如果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最好不要生硬地規定怎麼做,而是想方設法地誘發他們的興趣,讓他自願自覺地去做。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很強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但意志還比較脆弱,心理還不夠穩定,任何當的批評或指責、或簡單的否定,都有可能傷害或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所以要儘可能地不對他們施加壓力,發號施令。

作者|王亞飛,知子花家庭教育講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青少年成長教育、同齡人溝通問題。文圖來源|「知子花家庭教育(微信ID:Lifetree-edu)」,「京城教育圈(微信ID:bjeduvision)」獲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手串:專家教你盤手串 木玩「出漿」六部曲
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激素補充治療專家共識
百家講壇的專家都是誰?
專家讀解《金瓶梅》
中醫專家的「簡易手診」法,看一眼手就知道你得了什麼病

TAG:孩子 | 心理 | 親子 | 專家 | 脾氣 | 心理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