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謝無量:書法中的學養修為
馬一浮、謝無量(左)書法作品
□鍾國康馬一浮與謝無量同為現代傑出學者,二人最相好,無量亦名沉,兩人取名一浮一沉,殆亦有聯互之意。馬一浮學問大,書法骨力強。謝無量書法率真自然;這是天賦問題,也是勤奮和學問解決不了的事情。大書法家必是大學問家,可大學問家不一定是大書法家。書法是藝術,藝術必須承認和相信天才。他倆都提倡尚古而不泥古,出自家胸襟,「大家則神明變化,一拘一格。」馬一浮以書法追求活法馬一浮,中國現代思想家、詩人、學人,與梁漱溟先生、熊十力先生合稱為「現代三聖」,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對古代哲學、文學、佛學,無不造詣精深。馬一浮的書法,行書朴,隸書平,草書貴不羈束。各體皆備,碑帖兼取。豐子愷先生推崇其為「中國書法界之泰斗」。尤精行書,且帶章草法,結篆筆運隸意,筆俊利清逸而雄強,精神所蓄,余勢不盡,幾抖頓行,橫劃多呈上翻之勢,拙中藏巧混天成;其草書實是章書;其隸書嚴謹,能守傳統,用筆瀟洒溫厚,氣象入古遒勁;能治印,朴茂而富韻致。其行、草、篆、隸,不刻意,不做作,看似歪歪扭扭,實是一派天機,字內緊而間距寬,意境清遠空靈,章法間架老辣雄強,用筆痛快沉著,越是枯處,越見厚勁,具有儒者氣象。古來讀書人,頗有重心氣的。馬先生好飲濃茶、喝烈酒。孑然一身,身居陋巷,數十年不近婦人,濃摯的情感何處發舒?無他,即是書法!他對友說:「吾雖孤獨,以世法言,當覺愁苦。吾開卷臨池,親見古人,亦復精神感通,不患寂寞。此吾之絕俗處。」可見,馬先生臨池之際,神交古人,讀書給環境聽,對靜攝有調劑之功。又曰:「獨與神明住,常於異類行。無人知禦寇,誰謂棄君平?見月初聞道,臨池得養生。未須尋鳥跡,吾已謝閑名」。可見先生作書非為博取書家之名,而是追求一個活法。這種活法從寂靜中,脈脈上心為消遣了。他曾作消遣詩:《自檢六十以後寫各體書尚有百餘冊,因題其後》。六十以後,尚臨寫有百餘冊,平生之勤,可見其活法的心態。與古人會,與己行逸,作字臨池「為學日益」的日子,在古人法度里修心學道,清躁妄之心。謝無量以書法流露隨性謝無量書法取向決定他的趣味、影響力,堪稱一代大家。他對中國文學、經學以及中國哲學史均有較深的研究。他是書法界中的革新派,是書法創新的先驅。他書法結體聽其自然,不受拘束,運筆如行雲流水,天趣盎然,完全是功力和修養達到爐火純青之境以後的自然流露,絕不是有意為之或被譽為歸真返璞之「孩兒體」。因此在書壇獨樹一幟,還是得到了眾人認可的。而在我看來,謝無量的自我面貌不是人們常言說他的「孩兒體」,而是他在帖學、碑學間「隨性」。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修等人,是書法大家。一般的書者都以他們的帖子為學習的基礎,甚至追求學得最似。而謝無量把經典帖子當成暫借一宿的「客店」,不多停留。他的字給人最強烈的印象:由講究歸於絢爛。在謝無量的筆墨情趣里,省去了很多墨守成規,讓人看不出太多前人的影子。他的書法境界里,早已不再是技巧的問題了,早已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他的作品看似筆勢崢嶸幼稚,實則博大精深,背後有一種學養在支撐著。當然,這種「隨性」是一般書法家學不得的,這是「匠」與「家」的差距。這高度就在於字外功夫的多寡,唯拙求稚。沈尹默曾評價道:「無量書法,上溯魏晉之雅健,下啟一代之雄風,筆力扛鼎,奇麗清新。」其實,他是取他山之石,來鋪設自己通往藝術之路的人。他先取法魏晉碑帖,繼而跨過並避開了元明清帖學異化之途,甚至對唐宋一脈也不屑一顧。打破了帖學的文野之別,擴大書法學的取徑範圍,拋開了書法純文人化的酸腐和孱弱取向,直取民間殘紙意趣兼容己見,以求其風骨兼備,從而一掃不少文人書法的流俗,透露出一種「隨性」之朴美。謝無量先生不以書家自稱,他是一個學者,他把書法和詩,都作為抒寫自己胸襟的一種方式和抱負。他無拘無束,自然隨意地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的學養、天分和傳神的本意。
推薦閱讀:
※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 顏世舉
※郭沫若書法欣賞:獨創郭體回鋒轉向逆入平出
※賈松陽書法欣賞
※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八)元明時期六大高手
※我把歐陽詢歐體歐楷筆法秘訣全部告訴你(2.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