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控風光攝影的意境(原文刊登於攝影旅遊第一品牌 無忌游)
作為全球最大的影像生活門戶,色影無忌裡面自然是卧虎藏龍的。今天,無忌論壇里的自然攝影版主大大、中國國家地理專欄作家敖德逵老師發招,跟我們分享一下怎麼拍出有意境的風光,
撒 花!
▼
色影無忌自然風光版主
敖德逵
中國國家地理專欄作家
中國國家地理風景評審師
主要拍攝風光和人文題材。多次在色影無忌開展風光攝影講座,作品發表於《攝影旅遊》、《東方航空》、《旅遊縱覽》等雜誌。
▼
有關風光攝影的意象和意境
經常會很偶然的拍到一幅作品,被人稱為有意境並沾沾自喜。實際自己並不知道意境的含義。
意境的概念
說到「意境」,就帶出「意象」這個概念。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物象:物象即是客觀事物,它不依賴於人的存在而存在。即:見山是山
意象: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物象。即:見山不是山
意境:不直白,而是通過聯想和想像才能達到所表達的境界。
放在攝影中,大致就是這樣:
簡單說:用特定的景物(意象)表達特定的合乎邏輯的想像(意境)。當選定特定的意象時刻,所表達的意境已經註定。
意境的營造
國人營造意境最擅長莫過於見諸詩詞。我想從詩詞入手才能讓自己的風光攝影從被動、無意識的活動變成主動、有意識的,有技術規範的活動。
首先我想以兩首詩為例,談談我對意境和意象的理解,以及如何影響我拍攝照片、案頭組織組照的原則。
一、王維《渭川田家》 :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王維的詩,高明之處就在於很會羅列畫面,很少直接書寫內心主觀感受。本詩凡五句,前四句都是在羅列畫面。墟落、窮巷、牛羊、牧童、野老倚杖、雉雊、麥苗、蠶、桑葉、田夫……。這些在王維看來日常之場景,編織出他內心隱逸、歸隱的世界。他的詩中有畫,還有禪。這些畫面就是意象,組織起來勾勒出畫外之意就應叫做意境。 如果我們按圖索驥,挑選合適的畫面組織起來,我想也會營造出這種氣氛。 所以我認為好的田園風光詩,就是一本絕佳的電影分鏡頭劇本。
二、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四句詩,勾勒出四幅畫面。人、桂花、春山、月、山鳥,春澗。 可以想像這四個畫面拍成四個視頻鏡頭的效果,王維是運用畫面、風景來抒發內心的高手,也應是頂級分鏡頭導演。
從以上兩首詩,我想能看出一些問題。 比如,墟落、窮巷、牛羊、牧童、野老倚杖、雉雊、麥苗、蠶、桑葉、田夫,這些很具體的事物,如果我們寫一首閑適、隱逸的詩詞,會想到運用上述景物、意象么?如果我們嘗試運用此意象,會組合出一個什麼樣的意境來? 如果拍進照片里,搞不好弄巧成拙,搞成破敗的災難片。 因此,要訓練運用平凡的景物營造氣氛的基本功。我們拍攝的每一個場景可能和主題都無關係,但是有機的結合一起,就能很好闡述主題。我想這也是一門攝影的基本功,也算是攝影技術。
再比如,我們熟悉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六個意象本是不沾邊的生活景象,但是組織在一起,就營造堆砌出一幅凄冷、凋零、暗淡的情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又是六個意象,堆砌出商山之中,清冷、安靜或許寂寥的一幅畫面,但這裡雖有「霜」的字眼,情緒上並不是很負面。我們也經常有早起單獨出門的經歷,能夠想像出那種場景。
一張照片,是具有很強的暗示性,導向性的。人們由此產生的聯想往往合乎邏輯但和事物本身關係不大。但是攝影師應該對此有深刻細緻了解並運用。
比如:
我們看到一杯乾紅,配上一束紅玫瑰花,會想到浪漫、烈焰和紅唇。在這裡干紅本身已經不是其本身了。
如果我們看到大碗喝酒,想到的是豪爽、英雄氣概,草莽。
所以有時候拍片,我感覺「眼中的風景、心中的風景、拍出來的風景」是不一樣的,即看到的風景和理解的風景,乃至表現出來的風景會有差距。換句話說,對於風景,理解力的高低是靠個人文化修養,能夠準確表達理解的風景有需要技術性的表達能力。而這種表達是需要準確且唯一性的。也就是在技術層面稱為「鏡頭語言」。因此,尋找恰當的「意象」,要符合人的邏輯思維,也要符合人的潛意識習慣。
同樣的小船,在不同的環境里,有不同的景象,會給人不同的聯想。因而營造出不同的意境。(部分小船圖片來自網路)
《行至水窮處》
《欸乃》
《獨釣寒江雪》
《不系舟》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輕飄一葉煙波外》
而在同一環境里,不同的物象的也會為照片帶來不一樣的氣氛:
原片:《徹清清萬籟都此寂》
去掉丹頂鶴留出空白,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
好吧,今天有人請吃雞
磚頭橫飛
在攝影裡面,我們看到的令你有感觸的景物,拍出來會給觀眾帶來相同感觸么?或者當觀眾看到有所感觸的照片,是拍攝者的初衷么? 我想,很重要的一點,眼睛看到的世界和鏡頭拍到的世界是有很大區別的。攝影需要訓練一雙透過鏡頭呈現思想的攝影眼。
▼
定格你想像中的畫面
要分清楚眼前的風景和鏡頭裡的風景區別。對於看到的畫面,要能想像出最終後期後的效果;後期處理照片不應該是盲目被動的,不是為後期而後期。
看到的和拍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
視野里很多因素干擾對畫面捕捉,有時候一張好片子就不經意漏掉了。
裁剪處理後的成品,有點青綠山水的味道。這張片子給我嚴重的提醒,就是外拍風光,一定要細心再細心觀察,不漏掉一草一木。
2011年底拍攝於湖北武當山
這就是當時拍攝一剎那腦海里想像的畫面。拍攝時考慮到環境受霧氣影響,曝光略欠,給後期騰出空間,保留更多層次。CCD上的灰塵也處理乾淨。最大的改動是把原片橫向壓縮一下。色彩變為黑白,增加一些對比度。片中色彩比較豐富,由黑到灰,到白。黑色佔小部分,灰色也分不同層次,這也就是我想像的效果。
恰當的後期處理會使增加作品的表現力
拍攝於長白山西坡受景區規定限制只能最大限度到此位置拍攝鬆散的火山灰被衝出來的溝壑。畫面光比很平,沒什麼特點,拍攝測光以主要拍攝物黑色火山土壤為準。
後期最終效果上部和下部用PS拉一個漸變鏡。增強長白山的那種史詩感,莊嚴感。
如果拋去長白山這個地名,取名出埃及記倒是有趣,摩西帶領人們奔向光明。唯一遺憾就是取景角度實在沒法選擇。畢竟遵守制度比拍攝更重要。
突破教材上的構圖約束
吳冠中我稱之為畫壇周伯通,他晚年很多關於繪畫想法都很出格。
中國書畫同源,講究布局謀篇。其構圖方法完全跳出西方平面視覺藝術(繪畫、攝影)的約束,或者說中國畫的美學理念乃至繪畫方法和西方平面藝術大相徑庭的。
打破所有的技術規矩壁壘,未嘗不可,起碼可以作為思維的遊戲嘗試。
吳冠中《春如線》《冷暖平常事》▼
如何選片
對於某一張單片挑選,堅決憑第一感覺挑選。
旅遊或者其他拍攝活動,使用單反會一下子拍幾百張。那麼給自己限定同一場景或者人物,只選一張。逼迫自己下狠手捨棄。自己給自己一個選擇的理由。
也有很多朋友會問別人提供參考意見,但可能都不一定說到自己最滿意。
作為組照的選擇
(一)
注意畫面之間邏輯性。
畫面的前後順序符合人的視覺習慣。比如一般我們會先抬頭看看天氣,然後習慣環繞四周看環境,然後再尋找環境中值得你注意的事物。
沒有邏輯順序的組照一般會給人跳躍無規律,無法進入的感覺。
(二)
注意畫面的節奏感。
寫文章敘事需要體現輕重緩急,畫面組織也需要這樣的節奏。畫面內元素的大小、遠近、疏密、層次、明暗、色彩的對比無不體現一種節奏。
(三)
在我選片時,不一定都去選最好最棒的片子羅列一起。也不會按著旅遊行走的路線編拍照片,那樣僅僅是一次旅遊指南。
以組圖《徹清清萬籟都此寂》為例:
這組照片拍攝於黑龍江齊齊哈爾扎龍丹頂鶴保護區,當時大雪紛飛,寒冷刺骨,拍攝條件非常艱苦。
選片的立意:1、清冷;
2、孤傲;
3、乾淨;
4、空靈。
全組以灰色為基調,力求營造場景清冷、乾淨。
圖1、圖4的風光片構圖有意失衡一些,營造孤傲的氣氛。
圖2,一群野鴨飛舞,為的是讓圖3出現不過於突兀。
圖3是全組照片的最關鍵點。一隻仙鶴孤單的飛。組照可以起名《閑雲野鶴》,《一意孤行》,但我想題目太過直白,或者孤獨、孤傲並不是我想表達的全部。組圖題目是從兩句詩里各偷半句組合一起。稍作改動,只為上口好讀。
圖3作為畫面的高潮之後,立刻以圖4收尾,呼應圖1,也把視野放在更遠的曠野里。
寫文章講究起承轉合,不要拖沓,編排組照也一樣。這一點,四格漫畫有很大借鑒意義。圖3作為全組中最關鍵的一幅,起到統領全組照片情緒基調的作用。其他三幅如果單獨摘出來,其實都是很一般的片子。
我在編排組照時,一定是先把最關鍵最重要的片子先確定好,然後再確定組照里的其他照片,從結構和功能上起到能夠鋪墊和回應關鍵片的作用,這樣一組組照就算完成。
根據這樣的出發點,我們選片就不一定按照某一次拍某一個風景的限制,也就杜絕了旅遊紀念照。組照裡面有主有次,也避免組照裡面好片的漫無目的羅列和資源浪費,組照之間邏輯關係更重要。
一點建議:
(1)借鑒文學詩歌作品,尤其一些山水田園詩篇。
(2)看一些電影方面書籍。導演、分鏡頭專業書,還有一些電影作品。在這個專業里,畫面之間的邏輯關係已經有很成熟的技法。不需贅述。
看到這裡,游叔覺得這簡直就是一篇《攝影版主的自我修養》嘛!游叔要趕在書店關門前,去買本《唐詩三百首》惡補一下知識!
這次的版主大大的風光攝影就先說到這裡吧,下一次,我們再來學習一下版主大大拍攝人文的經驗體會,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關於「秋天」的詩歌中,你覺得哪首意境最美?
※有沒有能給人一種強烈故事感的圖片?圖片來自微博,詳細見水印。?
※2016很浪漫幸福的說說,唯美意境的浪漫句子_美說網
※淺析王維山水田園詩的意境美
※詩貴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