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為什麼寧願聯手清軍,也不願投降李自成?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平定三藩叛亂要圖

對於清初的「三藩」,後世最為痛恨的恐怕就是平西王吳三桂了。

因為在世人眼中,正是因為吳三桂投降清王朝的這個舉動,才最終「引狼入室」,改寫了歷史。

其實,在吳三桂投降清王朝的時候,大明王朝已經滅亡,崇禎皇帝也早就在煤山上吊自殺。

他本想為明王朝盡職盡責,完成自己最後的歷史使命。

但不曾想,最後卻因為個人情感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

最終,他成了歷史的罪人,背上了萬世罵名。

吳三桂,字長伯,江南高郵人,祖籍遼東。

他的父親吳襄,在明朝崇禎初年的時候,出任錦州總兵,成為了當地的最高武官。

都說「虎父無犬子」,成年後的吳三桂,果然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不僅考中了武舉人,而且還被朝廷任命為都督指揮。和他的父親一樣,成為了一名武官(三桂以武舉承父蔭,初授都督指揮)。

後來,吳三桂接替了父親的位子,擔任錦州總兵。

(圖)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揚州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隨後,就爆發了著名的松山之戰——清軍集中自己的精銳兵力,成功拿下了軍事重鎮松山,明軍統帥洪承疇投降。

而主將吳三桂,見勢不妙,則趁夜逃走,並沒有隨統帥投降清軍。

不久,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也投降了清軍,並且派人送來一封勸降信。

對於舅舅的來信,吳三桂很是氣憤,因為他沒有想到身為軍事統帥的舅舅和洪承疇,竟然這麼沒有骨氣,輕易就投降了他人。

所以,對於舅舅的這封勸降信,吳三桂採取了冷處理——不予理睬(三桂,祖大壽甥也,大壽既降,令張存仁書招三桂,不報)。

然而,就在明王朝為滿八旗的不斷襲擾而感到焦頭爛額的時候,西北地區又爆發了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李自成起義。

對於明王朝來說,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而且,相對於清軍而言,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對明王朝的威脅卻更為直接——他們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佔領了陝西、山西大片土地,眼看著就要攻進了河北。

一旦起義軍進入河北地界,那麼就意味著明王朝離滅亡不遠了。

所以,崇禎皇帝趕緊給在遼東地區手握重兵的吳三桂下了一道聖旨——先封他為「平西伯」,然後讓他提兵入關,快馬加鞭進京護駕(庄烈帝封三桂平西伯,徵三桂入衛)。

(圖)電影《大明劫》劇照

「平西伯」,這是吳三桂生平以來,第一次獲得的爵位,封號的意思是讓他平定西方的叛亂。

然而,就在吳三桂率領幾十萬大軍,日夜兼程向京城進發的時候。在半路上他卻得知京城已經淪陷,崇禎皇帝也已經在煤山上吊自殺。

大明王朝,已經滅亡。

但在吳三桂看來,自己還是崇禎皇帝所封的「平西伯」,自己要為崇禎皇帝盡忠盡責,死而後已。

面對強大的起義軍,吳三桂決定避其鋒芒,先返回自己的根據地——山海關,在那裡為大明王朝保存最後的實力,然後再慢慢想辦法對付李自成。

在回去的路上,吳三桂順便還擊敗了李自成的部下唐通、白廣恩,收編了他們手中的八千人馬,唐通、白廣恩只帶領少數人馬逃亡(三桂擊破之,降其兵八千,引兵還保山海關)。

吳三桂到達山海關後,卻得知了一個讓他極其震驚的消息——自己在京城的父親吳襄,被李自成抓了起來,當做了人質。

不久後,作為手下敗將的唐通,再次來到了吳三桂的面前。

當然,這次他不是來打仗的,而是奉李自成的命令,來招降吳三桂的——看到吳三桂戰鬥力如此厲害,李自成也想把吳三桂收為己有,為自己效力。

(圖)李自成起義形勢圖

唐通此來,不僅帶來了吳三桂父親吳襄的一封書信,還帶來了李自成所賞賜的四萬兩白銀,作為犒軍之用。

此時,吳三桂心中很是清楚——如果自己投降李自成,那自己的父親就能夠保全性命;如果自己拒絕投降李自成,那麼自己很可能今生再也見不到父親了。

權衡再三,吳三桂最終決定為了自己的父親,投降李自成——畢竟,大明王朝的皇帝已經死去,都城也已經成為了李自成的囊中之物,繼續抵抗下去,也沒有了什麼意義。

然而,就在吳三桂把山海關交給唐通、行走了幾百里的時候,卻再次得到了一個讓他震驚的消息——自己在京城的小妾陳氏,被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給搶了去。

而在吳三桂眼中,小妾陳氏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一切。

一怒之下,性情中人吳三桂,忘記了自己的父親,當即決定和李自成翻臉——既然他如此不在乎自己,連自己在京城的家都保護不好,那自己也沒必要為他賣命。

於是,衝冠一怒的吳三桂,率領自己的大隊人馬返回了山海關,消滅掉了李自成派去守關的兩萬人馬(三桂引兵西,至灤州,聞其妾陳為自成將劉宗敏掠去,怒,還擊破自成所遣守關將)。

(圖)崇禎皇帝朱由檢,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李自成在得知吳三桂反水之後,沒有檢討自己的不足,而是決定用拳頭去教訓一下不識時務的吳三桂。

所以,李自成親率二十萬大軍,向山海關進發。

吳三桂雖然有不少部隊,但他明白,如果想要長久和李自成作戰,自己這些力量還是不夠的。

畢竟,李自成現在的地盤,遠遠大於自己的地盤。

為今之計,吳三桂便想尋求外援。

思來想去,關內大部分地區已經被李自成佔領,自己能夠尋求的外援,也就只有自己之前的敵人——清軍。

所以,為了解決眼前的危機,吳三桂也顧不上之前的恩恩怨怨了,當即給當時清王朝的攝政王多爾袞寫了一封書信,講明了自己現在的危機,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只要你們幫助我打敗李自成,我什麼都聽你們的。

多爾袞見有利可圖,當即就答應了吳三桂的請求,率軍到達了山海關,並幫助吳三桂擊敗了李自成。

正是因為如此,清軍才會順利入關,實現了他們幾十年都沒有實現的願望。

當然,吳三桂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先投降李自成,後又投降多爾袞,沒有和大明王朝的這些敵人們血戰到底,終究還是不對的。

在那個「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的時代,吳三桂自然會遭到世人的口誅筆伐。

參考史料:《清史稿·吳三桂傳》

*作者:劉宴斌,魚羊秘史簽約作者。青年文史研究者,搜狐自媒體,網易自媒體,新浪和鳳凰網知名文史博主。


推薦閱讀:

吳三桂降清原本是這麼回事兒?罪魁禍首不是陳圓圓,而是他
[轉載]理性評說吳三桂
吳三桂非情聖 降清不關陳圓圓事(2)
吳三桂
闖王進京,吳三桂本已準備返京歸順,為何又改變主意投降了清朝

TAG:李自成 | 吳三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