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圖片來自網路  謝謝

       雨,在長江上蕭蕭落下,秋雨綿綿,十分凄涼。清晨,當第一絲的曙光劃破了黑暗時,王昌齡起床了,他的心情非常地沉重:辛漸去了洛陽後,還會回來看望我嗎?到了芙蓉樓,王昌齡多麼想留住辛漸啊!朝夕相處了這麼長時間,友誼天長地久,難道就這麼一走了之嗎?「朋友,一路保重!」辛漸的背影漸漸地遠處,王昌齡熱淚盈眶,忽然,辛漸回過身來,顫抖地說:「還有什麼事要轉告洛陽的親友嗎?」王昌齡含淚說道:「如果洛陽的親友提到我,就說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晶瑩剔透!」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寒

      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江寧一帶,此地是三國孫吳故地。),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別友人的心頭上。「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平穩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正好展現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中晚唐詩和婉約派宋詞往往將雨聲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等瑣物上,而王昌齡卻並不實寫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他只是將聽覺、視覺和想像概括成連江入吳的雨勢,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託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平明送客楚山孤」,在遼闊的江面上,進入詩人視野的當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蕩的江水本來是最易引起別情似水的聯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勝數。然而王昌齡沒有將別愁寄予隨友人遠去的江水,卻將離情凝注在矗立於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像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空望著流水逝去。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託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像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詩眼,也是千古名句。但歷來人們都認為「玉壺」與「冰心」一樣,都指人的品德美好,這不符合實際。「玉壺」具有多義性,它可以指酒壺、月亮、燈、滴漏等。把「玉壺」解釋為酒壺,既是推杯換盞時的諧謔,也極符合王昌齡當時的心態。全詩音調諧美,詩風沉鬱,又採用問答形式,別開生面。

   即景生情,情蘊景中,而深厚有餘、優柔舒緩,是本詩的顯著特點。本詩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於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渾成,不著痕迹,含蓄蘊藉,餘韻無窮。

   王昌齡(698-756年)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王昌齡為「七絕聖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等。

 

 

推薦閱讀:

(唐)王昌齡 七絕·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詩全集》【唐】 王昌齡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送別詩多不勝數,只有王昌齡寫出光明磊落、表裡澄澈的品格

TAG:洛陽 | 冰心 | 王昌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