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孩子有性別意識時,家長不該做這四件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開始流行中性風,一些男人女人化,一些女人男人化。很多傳統一代的人,無法理解這種風格,覺得他們應該要有性別意識。其實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國家對於性別教育這一塊處於比較忽視的狀態。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孩子有性別意識時,家長不該做以下這四件事!
?
1、幫忙洗澡
陳小姐的孩子是男寶寶,都說兒子是母親的小情人,從小孩子也是和陳小姐特別親,前不久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沒上多久,孩子回家會和陳小姐說,媽媽,為什麼男孩子和女孩子要分開兩個廁所呢?陳小姐在孩子的問題中,開始意識到孩子開始上幼兒園,逐漸的應該培養他的性別意識,當天晚上洗澡前,陳小姐讓丈夫給孩子洗澡,丈夫也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科普了男生和女生的身體結構不同,用了一些淺顯易懂的小故事,給予孩子一些性別教育。他們夫妻覺得,孩子的性別教育在他已經有疑惑時,就應該好好引導。
2、幫忙穿衣
林先生最近有點煩惱,4歲的小女兒突然不和自己親了。相比起兒子,林先生對自家女兒更是寵到心裡,每天早上幫孩子穿衣梳辮子,女兒只要有需要,林先生都立馬答應。可是這幾天,每次敲孩子的房間門,女兒就說等等,不能進來。而且不讓林先生幫忙穿衣服,說自己長大了,不能讓男生看見。女兒態度的突然轉變,讓林先生很無奈,反倒是妻子知道後跟林先生說,這樣挺好的,咱女兒開始有了性別意識。女孩開始意識到女生和男生的區別,對待父親的換貼身衣服有抵觸的表情和動作,父親就可以考慮停止幫孩子換衣服了。孩子總會長大,會有獨立和「性別意識」的覺醒,爸就要自覺遠離了,這樣有助於女兒的身心健康。
3、幫忙上廁所
鄭小姐的孩子是男孩子,今年3歲了,開始會說,我是男孩子,媽媽是女孩子,有一次,鄭小姐帶著孩子去肯德基吃東西,孩子和鄭小姐說想上廁所,鄭小姐就帶著孩子,走到女廁所去,孩子一直掙脫不肯進去。鄭小姐還罵了孩子,回來孩子就鬧彆扭,孩子爸爸回來後,就和鄭小姐說,孩子這是開始有了性別意識。開始懂得男女之間的不同,作為父母不能老是以孩子還小為理由,忽略了性別教育,這樣很不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盡量不帶孩子去異性禁區,特別是和孩子性別不同,可以在門口等他,讓他去該去的地方。
4、做親密動作
張先生對於自家的小閨女那是有求必應,真的就像對待小情人那樣,說什麼就怎麼做。每天下班回家,就抱著自己女兒玩,而且喜歡親親自家寶貝。有一次去接女兒幼兒園下課,看到一個男孩子和女兒道別,還親了自家女兒,張先生開始感到不安,在家裡和女兒說,女孩子和男孩子的不同,不能隨便讓男孩子親,女兒問張先生,那爸爸是男孩子,為什麼總親自己。張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在孩子開始對男女性別有一點意識時,做了一個不好的示範。自己和孩子性別不同,在孩子開始有性別意識時,對孩子的親密動作給了孩子一種誤導,任何男女並無不同。這樣不利於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推薦閱讀:
※08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
※老婆的性別是老公給的
※性別不同汗味迥異
※女性、女性意識與社會性別
※香港高院否決變性人結婚申請 不認同變性後性別-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