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頭到尾讀完蘇力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 書評


作者=魯佳 法學碩士,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

原標題=另一個「蘇力的世界」——兼評蘇力《走不出的風景》


我至今還記得我第一次讀到蘇力的文字時的場景:初入法學院,混跡圖書館,對法學學術領域尚不甚了解,對閱讀法學論文還心懷恐懼。但我就在一本本法學核心期刊里,誤打誤撞找到了這如此吸引我的文字和敘事方式。這是嚴謹的法學文章,邏輯分析絲絲入扣;又似靈性的文學作品,文字運用句句精美。讀完整篇文章之後,法學思辨的魅力,理性與智慧的分析,還有作者那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我這個法學院新生的腦海里,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原來法學文章還可以這樣寫,原來法律與社會的關係還可以這樣去解讀。

從那時起,我就開始瘋狂搜尋蘇力在法學期刊上發表的各篇文章,用以滿足我作為一名法學院新生,對法學論文的智識需求。很快,我就在當時位於海淀圖書城地下一層的「國林風書店」買到了他的第一本專著《法治及其本土資源》。這本書讓我全面愛上了法學,迷上了蘇力。

法治及其本土資源

蘇力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年1月

蘇力的一篇篇文章和一本本專著,伴我度過了就讀法學院期間,那些既單純又美好的時光。畢業以後,雖然離開了法學院,漸行漸遠於法學學術領域,也沒有從事與學術研究有關的工作,但蘇力的書我依然一本接一本的買,蘇力的文章我也仍然一篇接一篇的讀。他的思想和文字讓我在精神上一直與法學學術領域緊緊相連。閑暇之餘,看蘇力如何用他獨到深刻的法學思維,優美雋永的文字功夫,如庖丁解牛般剖析一個個社會事件,是一種「學術的歡愉」。除了堅持閱讀蘇力的文章外,還有一個我會自覺去做的學習行為,就是聽賀衛方的講座。「讀蘇力的文章,聽老賀的演講」是我自法學院畢業以後,還一直主動保留著的兩大法學學習習慣。

記不清具體是從哪一天開始,網上突然漸漸流傳起蘇力每年在北大法學院迎來送往的一篇篇演講。這讓我這個一直追逐蘇力的思想與文字的人,發現了一個對我而言,在蘇力的法學論文以外更絢麗的蘇力的世界。這些演講的內容與法學有關,與北大有關,但更與社會有關,與中國有關。

在閱讀這些文字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在演講里,蘇力完全擺脫了以往其寫作的純法學文章對學科的限制,更多地展示了他文學與詩性的一面。他骨子裡的文人氣質和詩人情懷,在這些演講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在我看來,這些演講稿的價值,不僅不低於他的法學論文與著作,而且從某種意義來說,對他的法學研究更是有益的填充。這些在網上被學生廣為轉帖的文字,與蘇力自己的法學論文專著一起,構成了一個更完美的「蘇力的世界」。

同時,蘇力以北大法學院院長的身份,每年對學生做的這些情真意切,發自肺腑,不僅好看好聽其實也非常有益有用的演講,也在全國高校各大法學院的院長演講中樹立了一種全新的文風。文筆清新浪漫,內容理性務實。可以說,蘇力的這一篇篇演講稿,開創了中國教育界領導演講風格的新天地。這一次,蘇力從學者以外的角度,也即是從法學院院長的行政身份這個角度,再次回答了他在《法治及其本土資源》自序中對他自己提出的「什麼是你的貢獻?」那個直擊人心的問題。在我看來,這些演講,就是蘇力以法學院院長的身份,為中國法學界,為中國學術界,甚至為中國官場(如果我們不否認法學院院長也是官員的話)作出的另一種有力的貢獻。

蘇力的這種演講幾乎成了一種慣例。在2001年之後的每年的北大法學院畢業典禮或者迎新儀式這樣的場合,蘇力都會推出一篇又一篇全新的演講。而且每一篇都獨具特色,令人驚喜。

實際上,作為法學院的行政領導,象這種原創而又別開生面的演講,只需有一篇,就足以觸動中國大學的官樣演講那一池靜水。而蘇力卻年復一年地貢獻新的作品,不斷地超越上一年的自己。我當時一邊在讀他這些令我非常感動的文字時,一邊甚至產生了這樣的擔憂,「他今年這篇演講稿寫得這麼精彩,會不會到了下一次,就寫不了這麼獨到的文章了,甚至寫不出來了……」。畢竟,蘇力不是演講稿作家,他是有著自己的研究領域,早已在法學界作出了太多學術貢獻的法學家。寫這些演講稿,只能算是他作為學者的副業和愛好。有一篇兩篇,就已足夠點綴他那豐富的學術世界。

走不出的風景——大學裡的致辭,以及修辭

蘇力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年4月第1版

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確實是杞人憂天,從2001年到2010年,蘇力一直在用他深刻的思想,獨特的語言,精彩的修辭,以及思想、語言和修辭背後真誠的力量,貢獻了一篇又一篇經典的致辭,打動了一屆又一屆法學學子。

從蘇力的第一篇以法學院院長身份的致辭開始,他已經堅持了十年。到了後來,在各大法學院的BBS上,他的這些演講稿被無數的學子轉帖和引用。每到臨近畢業或開學時,BBS上總會有人討論「蘇力這次又要說些什麼」,他的演講已經成為了學子們的一種殷殷期待,成了北大法學學子的一種特殊待遇。甚至在網上,還出現了學生們以蘇力的口吻,模仿其風格而杜撰的演講詞。

一所大學的院系行政領導的演講詞被學生自發地討論、期待、模仿、甚至屆屆流傳,這在充斥著官樣文章的中國大學裡,本身就是一種另類,一種奇蹟。甚至,這些演講辭由於其自身文本的魅力、傳播方式的自發與新奇、以及受眾反應的主動與熱烈,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這是蘇力以院長(而不僅僅是學者)的身份對中國教育界(而不僅僅是學術界)作出的特有貢獻。迄今為止,這種貢獻在法學界還未能真正被模仿和超越。

然而,正如蘇力自己在演講中所言,「流水是我們的命運,我們都將遠去」,在干滿兩屆北大法學院院長以後,蘇力也已經卸下這份行政職務,更加安心於學術。這對於我們這些每年都還在期待他的全新演講的人而言,對以後的法學院學子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深深的遺憾。但值得慶幸的是,蘇力在擔任院長期間所做的篇篇演講,以及他在其他場合所做的一些演講,都已經以文字的方式被記載了下來。而且最終,還形成了一本集子,一本書。

這本以《走不出的風景》命名的書,是蘇力在其法學論文之外的另一個精彩的世界,同樣也是「蘇力的世界」。

這本書裡面的大多數文章,尤其是對法學院學子的演講部分,我都早已在網上看過,並從中獲益匪淺,即使我早已從法學院畢業多年。現在又來重溫這本書,絕不僅僅是為了收藏和懷念。

這些文章,是一位智慧的學者對學生的真情獨白。在這本書里,有飛揚的才思,有詩性的智慧,有暗涌的情感,更有人生哲理的傳達。甚至可以說是一所大學的法學院院長為法學院的學生上的最重要的兩堂課,第一課和最後一課。

這本書的內容橫跨十年。十年以來,演講中談到的很多熱點都成為了歷史,很多預言都變成了現實。同時,當時表達的很多思想和觀點也都超出了致辭時的具體時空,影響直至今日。這是一本與法學有關的文學演講作品集,也是一本與現實有關的人生哲學書。這是蘇力的情感、智慧與詩性的集合與結晶。這本書還很煽情,卻又不失自嘲與幽默。

這本書的致辭對象大多是針對北大法學院的學生,內容有關北大,但又不僅僅只關於北大。我認為,任何一名法學院的學生,任何一名學生,或者任何一名關心我們社會的青年人或中年人,都可以從中獲益,都可以從中學到法學與文學,校園與社會、演講與修辭等各方面的知識、學識與智識。

這本書所記載的內容,就如同蘇力為中國法學和法學院所作的貢獻一樣,早已經成了我們這一代法學學子共同的風景,我們走不出的風景。

延伸閱讀

蘇力:什麼是你的貢獻?

趙曉力:什麼是你——蘇力的貢獻

開學致辭 | 這裡是北大法學院

【法學教授的書房】蘇力:我喜歡的10種書

蘇力:閱讀的衰落

蘇力:法律如何信仰?


推薦閱讀:

蘇力 好的研究與實證研究

TAG:體驗 | 蘇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