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宗講話(徐恆志居士著)
06-01
凈宗講話(徐恆志居士著) 凈土宗是中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它的教義是以念佛往生凈土為目的,所以稱為凈土宗。凈土宗的主要依據是三經一論——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大乘無量壽經、往生論;此外,千經萬論也都處處提示。在佛所說的無量法門中,念佛是最方便的一種,其中持名念佛,是一種特別法門,稱為易行道。所以歷來禪、教、律、密各宗大德,發願迴向,求生極樂,以迅速圓滿功行的很多。 凈宗講話 徐恆志居士著 一、念佛往生是怎麼一回事二、持名法門的三大特點三、持名法門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四、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 凈土宗是中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它的教義是以念佛往生凈土為目的,所以稱為凈土宗。凈土宗的主要依據是三經一論——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大乘無量壽經、往生論;此外,千經萬論也都處處提示。在佛所說的無量法門中,念佛是最方便的一種,其中持名念佛,是一種特別法門,稱為易行道。所以歷來禪、教、律、密各宗大德,發願迴向,求生極樂,以迅速圓滿功行的很多。現在我們就教言教,站在凈土宗的立場,按照凈土宗的教義、觀點和方法來淺談持名念佛法門,對廣大凈業學人來說,是有普遍實踐意義的。 一、念佛往生是怎麼一回事 學佛的目的,可概括為四句話:斷煩惱,了生死,度眾生,成佛道。釋迦牟尼佛為了救度在生死大海中掙扎著的一切苦難眾生,針對惑業的輕重,根機的利鈍,敷演無量法門,或頓或漸,或權或實,各隨所宜,依法修持,出生死大海,登菩提覺岸。在無量法門中,禪凈二門,最有代表性,可以普攝一切法門。因為禪宗主張離心、意、識,直指本性,靈光迸露,當下悟入;凈宗也正是徹證自心清凈之土,心土不二。下手方法,雖各有不同,但都很簡要,都是法門中的瑰寶。但禪宗全靠自力,要人在『不思議處』拈取,一旦觸及,體認不誤,便可開正法眼,得大受用。正像永嘉大師證道歌說:『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然而談何容易!從前有一位姓張的居士作的一首偈:『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遍參無一事,始知虛費草鞋錢。』意思是說:趙州從諗禪師為了心頭尚未悄然,八十歲還去行腳參訪,但遍參歸來後,卻又了無所得,徒然花費了草鞋錢!可見宗下意在言外,每使人無從下手,更談不到解黏去縛。即使伏惑發悟,破參見性,而習氣仍在,離了生死尚遠。總之仗自力比較困難。所以永明壽禪師語重心長地說:『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它去。』 凈土宗就不同了,除自力外,兼仗他力。大乘無量壽經上,載有阿隬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個大願。其中第十八願說:『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就是仗佛慈力,伏惑往生。我們無量劫來起惑造業,還沒有解脫,但只要從今以後不造現(新)業,(現業剎那便成過去,故實質上,現業與夙業不二。且業由心造,上根人悟三心不可得,業從何起?雖然如此,仍須頂禮十方諸佛,懺悔余習。中下根人,心地未明,更須『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正如服藥必須忌食,否則難以愈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就可往生極樂凈土。佛說阿彌陀經上,開宗明義地指出:『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二個『有』字份量很重。佛是戒妄語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金剛經)這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不像我國古代玄學家莊子,常喜以空闊的言詞,來論證他的學說:說什麼『有個名叫混沌的人,生下來就沒有七竅,有人很憐憫他,替他鑿了七竅,結果雖然有了七竅,但混沌卻死了。』意思是說:天地未分以前,人是無知無識的,等到知識多了,有了七竅,就促使人們早亡。這是一種寓言,實際上沒有這回事。 但是佛教所說十方有無量世界,其中有西方極樂凈土,這不但不信佛教的人不會相信,在已信仰佛教教理的知識分子中,也往往表示懷疑。他們的目光始終沒有超出所居的地球。他們不知道宇宙在時間上的無限性和空間上的無邊性。七十年代以前,人們認識宇宙的邊緣還只有一○○億光年。一九七二年發現了距離地球一六○億光年的類星體,那時又有人認為一六○億光年將意味著宇宙的邊緣。但近年來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顆二○○億光年遠的類星體,代號為PKS二○○○—三三○。天文學家預料,新的發現又將引起科學家們關於宇宙範圍的新的爭論。實際上,時間是無始無終的,空間是無量無邊的。科學的發展,促進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為佛學作了註腳。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要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凈莊嚴,不同庄生寓言。』根據華嚴經所說:華藏世界海的每一世界種高二十層,每層中有無量諸佛國土,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同在剎種第十三層。如果我們只相信佛說的義理,而不相信佛說的事相,這就叫『執理廢事』,既廢了事,那麼理也不圓。因為事與理是對立的統一,從來是不二的。又要知十萬億佛土,並不在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所以古德說:『臨終在定之心,即是凈土受生之心。』因為心性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也不能以大小、內外、遠近來衡量,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凡夫的分別情見。心性既沒有界限,佛土也原無定向,佛說:『從是西方』,是為我們指方立相,使能繫心一處,易成念佛三昧。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說:『不顛倒處,全身坐極樂蓮台;顛倒才生,應念住娑婆國土,即心即土,即土即心,西方去此不遠。』這是理事圓融的微妙開示。 釋迦牟尼佛了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惑業深重,愚昧無知,無常執以為常,無我執以為我,苦惱執以為樂,不凈執以為凈,種種顛倒,根深蒂固,要大家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很不容易。所以從同體大悲心中,無問自說,開示這個持名念佛法門,善巧地將一顆清凈佛珠安放在眾生染著心中,念念消除煩惱習氣,凈化心地,往生凈土。我們必須不辜負佛的悲心,實踐、護持這一廣大微妙法門。蓮池大師說:『假使馳騁狂慧,耽著頑虛,於自本心,曾未開悟,而輕談凈土,蔑視往生,為害非細。所謂「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盪遭殃禍」者也。』這段開示,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持名法門的三大特點 持名念佛既是一種特別法門,那麼特別在什麼地方呢?根據歷來祖師大德的教導,大致有下列三個方面: (一)下手簡單,不礙眾務 就是說,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人人會念,隨時隨地,提起便是。一念提起便一念是佛,念念提起便念念是佛。雖目的不在見性,見性也自在其中,真可謂『妙契實相,暗合道妙』啊!只要我們在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之間一句彌陀不離心口,至誠懇切,專精用功,便能逐步從有念入無念,即凡心為佛心。即使在人事紛繁,八面應酬的情況下,這一句佛號,仍不妨見縫插針,『竹密何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確是很好的描寫。從前湖南衡州地方,流傳一個故事:有一位姓王的打鐵老,大家叫他王打鐵,一家四口,靠打鐵度日。他為了生活,終日在爐旁忙個不休,覺得做人沒有什麼意思。有一天,有一位出家人,從他的門前經過,王打鐵忙上去施禮,要求出家人慈悲,教他一個解決痛苦的方法。那位出家人見他十分誠懇,便到屋裡坐下,對他說:『這很簡單,你只要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是了,你可隨著打槌和拉風箱的動作,手裡一槌、一拉、一推,口裡跟著念起佛號。天天這樣,痛苦自然可以解除。』王打鐵聽後十分高興,覺得既不礙工作,又可使精神有所寄託。從此一面打鐵,一面念佛,不但不感到打鐵的辛苦,而且感到很快樂。因為他把全副精神集中在佛號上,整個希望也寄托在極樂世界上。這樣念了三年佛,臨終時預知時至。一天,他對妻子說:『我今天要回家去了。』他妻子驚異地問道:『這裡不是你的家嗎?還要到什麼地方去!』他說:『我的家在西方。』這才使他的妻子知道原來他要往生凈土了。不一會,他又站在爐邊煨鐵,並高聲念佛。當把鐵煨紅取出時,說了一首偈:『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舉槌念佛一聲,敲下時便去了。異香芬郁,面不改色,從此衡州念佛的風氣很盛,可見凈土法門,真是難信易行之法啊! (二)可淺可深,三根普利 這就是說,其他法門往往只適宜於惑業較輕、上根利智的人,對中下根性人不易相應。持名法門卻是利鈍普攝,三根齊收: 1.下根人往往表現為煩惱惑業重,分別執著深,甚至多造惡業,不知慚愧,以致眾苦逼迫,無法擺脫。這種人如果改過為善,懺悔既往,勇猛回頭,並以深切的信願,執持佛名,從朝至暮,念念相繼,久久純熟,妄想便能逐步減少,執著便能逐步放鬆,雖沒有完全斷除見思煩惱(即貪、嗔、痴、慢、疑、惡見六種根本煩惱,或分而為十種惑),但由於依靠真信切願和自他二力,命終時就能帶惑往生極樂的『凡聖同居土』。觀經中說到即使是五逆十惡的人,臨命終時,由於生大恐怖,聽從善知識的教導,至心念佛十聲,也能往生。正像有人被賊追趕,前無出路,後無退路,一心尋船渡江,這時只此一念,更無二念。這樣便能伏住惑業,頓出生死。大智度論說:『一切眾生臨終之時,刀風解形,死苦來迫,生大怖畏,是故遇善知識,發大勇猛,心心相續,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但這種不斷惑業,而得往生,絕不能僥倖而得,如沒有平時篤實念佛功夫,絕不可能有臨終往生的效應;就是那些作惡多端,能臨終十念往生的,也是夙因成熟,故能碰到善友安慰勸勉,便生信發願,至心念佛,可見仍不離因果的網路。但這種情況,實是萬中沒有一個二個啊! 2.中根人惑業較輕,一般說來,能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具足五戒、十善等道德規範,不謀私利,助人為樂,至誠仁厚,表裡相應,凈化心身,完成人格;並逐步學習四攝六度,實踐大乘佛教,打好成佛基礎,同時一句洪名不離心口,前句後句,相續不斷,在一切順逆境界上鍛煉打磨,日積月累,能在事上念到粗垢脫落,一心不亂,見思煩惱逐步由伏而斷,命終便能往生極樂的『方便有餘土』。 3.上根人般若氣氛較厚,智慧猛利,深信因果,對於實相妙諦,心不驚動,有的參禪明心,有的說法利生,並以清凈心,執持名號,迴向極樂。他們在念佛名號中,即念即觀、即觀即念,觀念合一、理事雙融;了知能念心外,別無所念之佛,所念佛外,別無能念之心,能所不二,心佛如一,在理上念到一心不亂,做到了『恰恰念佛時,恰恰無佛念,無佛恰恰念,當念恰恰無。』這種於念而無念,於相而離相,正是實相念佛和禪凈不二的境界。功夫到這一地步,便能破無明,見佛性,了知一句彌陀,即是本覺理性,即是法界全體。也就是說,正當念佛時,此心便是圓融清凈寶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等直捷,何等痛快!所以幽溪大師在凈土生無生論上說:『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這種人因平時已智慧花開,本性佛見,一期業報終了,便生極樂的『實報莊嚴土』,因已分破無明,故也分證『常寂光土』。 眾生根性萬別千差,修證也有許多層次,三根只是大致的分類。以上總的說明,下根人可以伏惑往生,中根人可以斷見思惑往生,上根人可以破無明惑往生,隨各人功行的深淺,所生雖有四土不同,但是生到『同居土』,就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就是說生同居土,就已橫生上三土,極樂四土圓融具足。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讚歎凈土法門『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以上講到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便可往生,這不是可淺嗎?華嚴經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指導他和華藏世界諸大菩薩,求生極樂,早成正覺;還說到破無明,見佛性的十地菩薩,一切所作都不離念佛。這說明念佛法門正接上根大器,旁及中下根人,這不是可深嗎?所以念佛法門是可深可淺的。 (三)即生成辦,圓證不退 按照一般的修持法門,要經歷多番生死,才能脫離三界流轉。像初果聖人——須陀洹,斷見惑後,要經歷天上人間七番生死往返,才能斷盡欲界中的九品思惑,然後再進斷色、無色界共七十二品思惑,才證第四果——阿羅漢,了脫生死。這是豎出三界,而凈土法門就能在這一生中帶著惑業往生。往生後,由於境緣殊勝,就不會退轉凡夫之位,叫做位不退;並能不斷進修,斷除見思、塵沙等惑,利濟眾生,悲願無盡,叫做行不退;進破無明,中道正念永不退失,叫做念不退。像經中說:『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就是說,往生人中,還有很多已成就了等覺菩薩果位。這說明從凡夫十念成就,帶業往生,雖居下下品的位次,但都能即生成辦,圓證三種不退,可見凈土法門的優越性是無以復加了! 三、持名法門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佛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其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裡,已開門見山地將持名念佛法門的要領,和盤托出。其中『善根』(因)『福德』(緣)是條件;『執持名號』是方法;『一日至七日』是過程;『一心不亂』和『心不顛倒』是目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和『即得往生』是效果。具體說來,修持名念佛法門,有下列一些基本要求: (一)積儲三種資糧 這譬如遠遊,必須準備資糧。信、願、行則是往生凈土的三種資糧。所以這部阿彌陀經以實相為本體,以信、願、持名為宗旨,以往生不退為力用。在信、願、持名的宗旨中,以信居首,因為『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有了真信,必能發起切願和篤行。一個人如果一直懷疑極樂世界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發起真正的願行。另外大乘無量壽經說上、中、下三輩往生都要發無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觀經中則說九品往生,其中包括五逆十惡的下下品人,至心念佛十聲,命終便得往生。既能『至心念佛』,必定具足信願,既有信願,即是發菩提之心。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凈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又說:『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可見修此念佛法門,必須具備這三種資糧。 (二)具足正助二行 這就是要求福慧雙修,凡是發菩提心,修念佛行,即是正行——善根(親因);孝養父母,尊敬師長,積極工作,見義勇為,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等等,即是助行——福德(助緣)。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主要是指示我們要具足正助二行,來達到往生的願望。 (三)依靠自他二力 實踐佛法首先要依靠自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我們要以『八苦』為師,把修學佛法與人事的磨練結合起來,與痛改習氣結合起來,在種種障礙中忍得過,越是在困難中練成的,功夫越靠得住。但凈土法門還可兼仗他力,因為阿彌陀佛曾發臨終接引的大願,只要念力猛利,就能感應道交,使我們多障凡夫,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在大乘無量壽經、觀經和念佛三昧寶王論上都有說明。)稱讚凈土經還說:『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北京黃念祖老居士在大乘無量壽經解中,把『慈悲加佑,令心不亂』二句,看作是『凈宗的心髓』。因為佛力加被,行人心才不亂,於是十念相續,便得往生。所以稱凈土宗是他力法門,是易行道。當然,如果我們不是『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而誤認為念佛法門,輕而易舉,留戀塵緣,心存輕慢,正不知何年何月才得解脫哩。從根本上說:眾生是彌陀心中之眾生,彌陀是眾生心中之彌陀,自他二力,正是二而不二的。 (四)達到一心不亂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亂,久久煩惱便能圓伏圓斷,證入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所謂一心就是無心,這時便無心可亂了。『一心不亂』有事理二種,念到觸境逢緣,妄心不起,叫『事一心』;念到心契實相,心佛不二,叫『理一心』。這二種『一心』是斷惑一心,是往生凈土的正因。但一般人要做到『一心不亂』很不容易,凈土宗就有一個特別的辦法,就是『伏惑』往生。——伏住惑業,使無量劫來習氣種子不起現行,心得不亂,便生凈土。可見伏惑亦能一心。不論斷惑、伏惑,只要『一心』便能往生。世親菩薩往生論說:『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凈土。』當代凈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曾有偈說:『凈土難信卻易行,全由二力正助功,必得一心方有效,方便伏惑即感通。』正說明這個道理。 要達到一心必須生死心切。從前有個國王,看到出家人整天只是念佛,很不以為然。有一天,他問出家人:『你們修行人,只念佛,不刻苦,怎能成就?』出家人說:『修行不在刻苦不刻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如果生死心切,雖整天六根對六塵,也不會影響正念。』『你這話能用事實來說明嗎?』出家人答道:『可以。明天請安排兩班宮廷美女,一班在東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叫一個判死刑的犯人,持著盛滿了油的罐子,繞街走去,後面跟著拿大刀的力士,如果犯人落下一滴油,立即斬首。』國王同意照辦。到時犯人想:『今天是我生死關頭,不能絲毫大意。』繞街結束,果然沒有落下一滴油,便赦他無罪。國王問他:『你繞街一周,見到什麼?』犯人答:『大王,我什麼也沒見。』國王大怒說:『你在我的面前,還敢胡說八道,這還得了!』犯人說:『我在生死關頭一心管著油,哪有心思去顧到歌舞?』國王這才相信。所以念佛人如果生死心切,一定能做到『一心不亂』,往生極樂。 至於念佛的方法,由於根性、環境、忙閑等種種不同,功課的繁簡,佛號的多少,可以因人、因時、因地而制宜。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就是說,念佛時,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都攝在一句佛號上,心聲相依,相繼不斷,自能於不知不覺中轉化其顛倒妄想,從事持達理持,轉染心為覺心,這真是持名念佛的總持法門!所以說:『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譯為正定。攝持六根,凈念相繼,這是得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所謂『凈念相繼』起初是以六字名號作為凈念,念念相繼,隨著念佛功夫的深入,六字凈念轉化為無相、無住、無念的清凈心態,根塵脫落,寂照同時,無相凈念,相繼現前,正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了。 祖師大德們對念佛方法,也有很多開示。如1.隨息法,即隨著呼吸的長短、不急不緩、自然、安詳而念。由於呼吸出入的自然規律,佛號也隨著念念不斷,心息相依。經過一定時間的實踐,心念越來越細,呼吸也若存若亡,佛號仍綿綿不絕,漸漸證入無念、無不念的境地。2.計數法,即當念佛時,要至誠懇切,從一句到十句,或從一至五,從六到十,分二氣念;或從一到三,從四到六,從七到十,分三氣念,要句句相續,字字分明。(不必二十、三十連續計數)。做事時,則可懇切直念。這種方法能使妄念無處落腳。此外事務繁忙的人可用朝晨十念法,借氣束心。發心勇猛的人,可打精進佛七,剋期取證。母音老人說得好:『念佛如能像推車上山一樣用力,句句相接,字字分明地隨著呼吸細細緩緩地念去,雖下下根人,亦不怕念佛不能成片。』凈宗大德夏蓮居老居士,昔年將念佛經驗和受用,寫成四偈,現恭錄二偈,借花獻佛,普作供養: (一) 念佛最忌 精神渙散字句模糊 先快後慢既無音節 又不聯貫心不應口 聲不攝念輕忽養識 古德所嘆如此念法 永難成片 (二) 聲和韻穩 字正音圓懇切綿密 沉著安閑聲合乎心 心應乎聲心聲相依 妄念自清 四、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 (一)帶業往生還是消業往生 這是凈土宗的關鍵問題。過去在教友中,曾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現在根據佛言祖語,談談個人的學習體會,就教於凈宗大德: (1)執持名號,至心懇切,可以帶著惑業往生凈土,這是凈土宗的重要特色,是釋尊悲智雙運,為頭出頭沒、速生速滅、浮沉於生死大海的迷妄眾生,指出一條出路——橫超三界,使一切利鈍諸根,都得度脫。所以大乘無量壽經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憫,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如果說必待惑業消盡,不許帶業往生,這便同一般的豎出生死,不成其為特別法門了。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上,曾經指出凈土法門是『特於無量法門出勝方便。』大師所謂『勝方便』就是不斷惑業,帶惑往生。大師說:『依余宗修,直至惑盡,始得出離。唯茲念佛,帶惑往生,以己念力及佛攝受大神力故,一生彼國,即超三界,不受輪轉。』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也說:『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此外歷代祖師大德,也都處處闡明這一要點。 (2)有人認為,既有惑業障住,如何往生凈土?這一方面是彌陀如來『十念必生』大願的感應,譬如把巨石放在船上,便可不沉;一方面由於此人臨終『至心』念佛,便能暗契一心,頓出生死。譬如千江萬水,只要沒有狂風巨浪,雖有微波,也能顯出月光。蓮池大師說:『今謂至心者,即一心也。此之至心,正屬理一心。一心既朗,積妄頓空。』這裡指出『至心』念佛的重要,也正顯彌陀本願的不可思議。 (3)觀經所說九品往生中,下品上生是『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隨化佛後生寶池中。』下品中生是『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下品下生者是『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觀經所說下品三種人,都是造惡眾生,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消除了五十——八十億劫的生死罪業,而得往生。可見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只要信真願切,心力堅強,便能於念念中,消除罪業,往生極樂。但正像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所說『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可見這些人雖得往生,但必有餘罪未消,如罪業都已消盡,那麼二位菩薩為什麼還說『除滅罪法』呢?又如果罪業都消,往生者個個斷除了見思惑,生方便有餘土,那麼生凡聖同居土的又是何人?再看觀經九品往生中,前四品或悟無生法忍,已破了無明惑,或得阿羅漢道,已斷盡見思惑,都是斷惑往生;而後五品有的要經半劫或一小劫成阿羅漢,有的要經十小劫才入初地,可見往生時,都是帶惑而生。由於帶惑有深淺,故證果有遲早。所以經典中雖沒有『帶惑往生』的提法,但實際上對『帶惑往生』的涵義,已作了具體表述。總之,博地凡夫,惑業尚在,而能橫超三界,長謝生死,非帶業而何?嚴格地說,在沒有證到妙覺位以前,都可名為帶惑,阿羅漢雖斷見思惑,還未斷塵沙惑,未破無明惑。圓教初住菩薩,雖破一品無明,尚有四十一品無明待破。所說雖是教相,但教相正說明理性,性相原是圓融一體的。 綜上所述,帶業中有消業,消業中有帶業,不宜說只有消盡惑業才能往生,以免使人畏難,摧人善根,這才好啊! 至於另一些人,聽說只要具足信願,可以帶業往生,臨終自有佛來接引,即使下下品也於願已足。這是走到另一極端。由於依賴心強,平時不重視老實念佛,臨終怎能至心念佛,伏住惑業,往生凈土?只有隨業漂流去了! (二)怎樣理解『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凡是信願具足,一心念佛,心不散亂,自心光明顯發,與佛光光融通,就『生則決定生』了。正像每一電台發射的電磁波,遍滿虛空,這比喻佛的光明無處不照。如果我們能轉動接收器的旋鈕,調準波長、頻率,世界各地聲音,立即就在當前。這比喻念佛到心不散亂,也能起感應作用,在剎那間,由佛接引生到凈土去了。那麼為什麼又說『去則實不去』呢?這是因為我們的真性廣大無邊,周遍法界。正像楞嚴經說:『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又說:『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可見十方世界,無不在自性包含之中,極樂凈土,也正是自心本具之土,哪有來去之相可得?『生則決定生』是說事,『去則實不去』是說理,而卻理事無礙;知佛無來去,而見佛來,明本來無生,而現往生。正像一座大圓鏡中,顯現數十層樓閣、山水,層次分明,但鏡光並沒有去來。有些行人喜談理性,厭說事相,但理事不二,本來交徹,又何必舍事就理,離相覓性呢?如果我們以生為生,這是常見;以無生為無生,這是斷見,生而無生,無生而生,這才是第一義諦啊! (三)為什麼說『禪凈不二』 禪凈二門,歸源都是一樣,但門庭設施有異,下手方便不同。禪是主張即心是佛,直下無念,頓悟清凈心體,空寂靈明,妙用恆沙。凈是從第六意識下手,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久久功純,念到根塵脫落,自然寂照現前,這就是所謂『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所以古德說:『禪者凈土之禪,凈土者禪之凈土。』二門不但是分無可分,而且是合無可合;分合都談不上,還論什麼同與不同,二而不二呢?經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又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凈宗行人,應從這裡死盡貪心!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凈土。花開見佛,親炙彌陀,授菩提記,圓滿佛果。化身無量,重入娑婆,普度眾生,悉皆成佛!
推薦閱讀:
那摩阿彌陀佛—保佑您闔家幸福!
凈土修行 http://www.ygjtxx.com/高僧大德 http://www.xynf.com/12.htm印祖專輯 http://www.lzgh.org/ygds/印光大師 http://www.jingtu.org/ygds 印祖文鈔 http://www.buddhism.com.cn/ygfs/ 印祖全集 http://a.bonze.cn/wlsjwz/yzwc/index.htm印祖文集 http://www.dizang.org/wj/yg/index.htm 印祖專題 http://www.nmamtf.cn/list.php?fid=13 著作下載 http://www.dizang.org/down/xz/p01.htm凈空法師 http://www.amtb.tw
凈空法音 http://ft.amtb.tw 凈土教育 http://www.amtb.cn 凈宗學院 http://www.pllc.cn凈心學院 http://www.amtb-aus.org 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佛陀教育 http://www.buddedu.com講經網路 http://www.amtb.org.tw因果教育 http://www.amtfweb.org東林寺 http://www.donglin.org 大悲寺 http://www.jietuozhilu.net弘化社 http://www.honghuashe.com
弘願寺 http://www.hongyuansi.org 指歸凈土 http://www.nmwlgrl.cn凈土經典 http://a.bonze.cn 凈土專頁 http://www.jingtu.org 凈土導航 http://www.jt8421.com 凈土資料 http://www.pureland.info 凈土典籍 http://www.zhibeifw.com/jingtu.htm 凈土文集 http://www.dizang.org/bk/jt/index.htm凈土著作 http://www.fofaseng.cn/article_15.htm凈土專集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2Dread/004/
凈修叢林 http://www.jxcl.org/信願念佛 http://www.xynf.com覺海慈航 http://www.amtfamtf.net/ 修行指南 http://www.buddedu.com/ 教育在線 http://www.nmamtf.cn 蜀中凈土 http://www.szjt.org/ 回家 http://www.huijia.com呼喚 http://www.huhuan.net生死書 http://www.fosss.org 終極關懷 http://bookgb.fohot.com/article_22.htm靈異故事 http://www.foyan.cn/gushi
生死文集 http://www.lzgh.org/sssd.html壽康之道 http://www.shoukang.org/bianjibu/推薦閱讀:
※六祖壇經講話 第六 懺悔品 問題講解
※講話是一門藝術(有八種話不能亂請)
※廖 暉:在紀念安子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2年6月26日)
※十善業道經講話
※《第十八願講話》 --第九章 成就文及付囑文
TAG: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