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的實質

五行學說的實質

唯美解讀天地五行實質:

天地之間,一氣而己。惟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陰少陽。有是四象,而五行具於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者,少陽也;金者,少陰也;土者,陰陽老少、木火金水沖氣所結也。

註:眾寂這中,一元復始,為無極之生太極也。亦為無生有,故天有道,地有德。生化之規律為道。道有形有質,故太極之動,化生陰陽,為兩儀,以赤經子午線分,水火存焉。兩儀漸成進退老少之機,生四象。期間,其間,木、火、金、水具象,土為四者沖氣所結而成,土為後天太極,化生後天四象。

由是,宇宙形成。人為五行靈氣化生,個體小宇宙也是由此而成。並走上運途,生生不息。

天者,生於動矣;地者,生於靜矣。一動一靜,天地生也。陰陽者,動靜之名也。動靜之機不一,則有大動、小動之別,大靜小靜之分。動主進,小動進而成大動;動極生靜,靜主退,小靜退久則大靜出矣。靜極復生動,如是一靜一動進退不已,則自然機運行不息矣。五行者,陰陽、動靜之行矣。天地動靜往來不息者,是謂五行也。 

有是五行,何以又有十干十二支乎?蓋有陰陽,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陰陽。即以木論,甲乙者,木之陰陽也。甲者,乙之氣;乙者,甲之質。在天為生氣,而流行於萬物者,甲也;在地為萬物,而承茲生氣者,乙也。又細分之,生氣之散布者,甲之甲,而生氣之凝成者,甲之乙;萬木之所以有枝葉者,乙之甲,而萬木之枝枝葉葉者,乙之乙也。方其為甲,而乙之氣已備;及其為乙,而甲之質乃堅。有是甲乙,而木之陰陽具矣。

註:氣、質演化互生,動靜有常。

有動靜而有陰陽,動之成象在天者,干也;靜之成形在地者,支也。天地成象成形不一,則十干、十二支出矣。干復分陰陽者,成象於天流行不一也。 

何以復有寅卯者,又與甲乙分陰陽天地而言之者也。以甲乙而分陰陽,則甲為陽,乙為陰,木之行於天而為陰陽者也。以寅卯而陰陽,則寅為陽,卯為陰,木之存乎地而為陰陽者也。以甲乙寅卯而統分陰陽,則甲乙為陽寅卯為陰,木之在天成象而在地成形者也。甲乙行乎天,而寅卯受之;寅卯存乎也,而甲乙施焉。是故甲乙如官長,寅卯如該管地方。甲祿於寅,乙祿於卯,如府官之在郡,縣官之在邑,而各司一月之令也。

註:「天一生水,地四生金」。四象是指:少陰、太陽、少陽、太陰——分別可以代表春、夏、秋、冬;生、長、老、死等等四類事物和現象,將事物和現象分成四個階段、四種相聯繫的情況。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級的陰陽組合,統稱為「八卦」。這個過程則稱為「四象生八卦」。八卦不過陰陽,四象不過是二物,太極動生陰陽,天地不過一陰一陽而已。

故論運時,需要考慮自然與人生的季節=太陽+火=因素。如春生、秋收等。

木之行於天而為陰陽者也,是謂天干陰陽。木之存乎地而為陰陽者也,是謂地支陰陽。五行各為一太極,太極生兩儀,是有干支之分別;兩儀成四象,,是有干支陰陽之區別也。天地為一大太極,五行各為一流行太極矣。天干運動在上,地支靜待於下,一上一下,相互交感,則造化功成矣。 

甲乙在天,故動而不居。建寅之月,豈必當甲?建卯之月,豈必當乙?寅卯在地,故止而不遷。甲雖遞易,月必建寅;乙雖遞易,月必建卯。以氣而論,甲旺於乙;以質而論,乙堅於甲。而俗書謬論,以甲為大林,盛而宜斬,乙為微苗,脆而莫傷,可為不知陰陽之理者矣。以木類推,余者可知,惟土為木火金水沖氣,故寄旺於四時,而陰陽氣質之理,亦同此論。欲學命者,必須先知干支之說,然後可以入門。

註:四象與五行的區別,在於一個「土」。 土」可四分為「木火金水」,是太極(陰陽)分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為「土」,是四象統一回歸到太極。——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實質,本質。

註:先天太極之火所生,而歸天後天太極之土。這是人生的圓,與晚運和時柱的土火大有關聯。

天干者流行不已,地支者位之所在。天干靜則化為地支,地支動則化為天干。是一,干根宿於支,支發用於干。干支本是一體一物,只是所處方所、動靜、強弱不一,才有陰陽、干支之別。
推薦閱讀:

生克乘侮
一、五行學說
唐僧師徒五行性格研究
生肖是按陰曆還是陽曆來算?
想像的種子之興衰五行

TAG:五行學說 | 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