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氓到皇帝——趣談劉邦十大流氓行徑

做為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一直為後世所推崇和粉飾。然而其骨子裡就是一個遊手好閒,不學無術,心胸狹隘又貪生怕死的流氓。有人說他最大的優點是從諫如流,知人善任,能聽得見別人的建議,殊不知這也正是出於他的無知。任用毫不了解,又無寸功的韓信為大將軍是他「知人善任」嗎?這恰恰表明劉邦對下屬的意見,已經達到盲從的地步,自己根本就毫無主見。然後亂世之中,滄海橫流,這反而倒成為了劉邦最終成就帝王霸業的最大優勢和主要原因了。

流氓行為一:惡兄嫂。

劉邦在打天下之前,是豐邑鎮上有名的混混,自己終日弔兒郎當遊手好閒不說,還經常帶一幫不三不四的朋友回來白吃。大嫂對這位小叔子和他那幫朋友都很厭惡。有一回,劉邦又帶朋友回來吃飯,大嫂正在用飯,一看到他們,就故意用勺子將鍋邊颳得戛戛響,意思是告訴大家鍋里已沒有飯菜羹湯了。劉邦的朋友見狀都只好走了。劉邦等朋友走後,親自到鍋內一看,卻發現鍋里還有羹,原來大嫂是假裝的。劉邦覺得大嫂不給自己面子,從此對大嫂心生怨恨。

劉邦統一全國稱帝後,大封皇族子弟為王。當時受封為王的有劉邦的二哥劉仲、四弟劉交和堂兄劉賈以及全部皇子,但劉邦只追封已故的大哥劉伯為武哀侯,而劉伯的兒子劉信則是皇族中唯獨一個沒有受封任何爵位。

太上皇劉煓責怪劉邦不念兄弟之情,劉邦解釋說:"我並不是忘記封大哥的兒子了,實在是因為當年大嫂的為人太差。"但迫於父親劉煓的壓力,高祖才在公元201年十月下詔封侄兒劉信為羹頡侯。 據說,劉信的爵位名稱還大有文章。漢代的王侯大都以所封地地名來命名爵位,而劉信的爵位之名則不然。「羹頡」二字並非地名,而是因當年劉信母親敲打羹鍋而得名。可見劉邦心胸狹窄,及對劉伯家族的怨恨之深。

流氓行為二:好酒色。

太史公直言不諱,評劉邦:「好酒及色」,史記又記載:「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卧,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就是說劉邦常常去酒家喝酒,也不給錢,只打白條。到了年底結算的時候,店家往往將劉邦賒的賬給一筆劃掉。《史記》記載很有玄機:「見其上常有龍,怪之」(劉邦喝酒的時候,後面總能看見神龍附體)。真正的原因,估計店家覺得劉邦這個混混是個地方小領導,黑道白道估計都有認識人,小生意人沒有必要蹚渾水。簡單點說就是:不敢惹。

流氓行徑三:賀錢萬。

呂公剛剛客居沛縣的時候,縣裡的官員、豪紳聽說縣令家來了貴客,便都來赴宴喝酒。負責接收賀禮的人,就是後來劉邦手下「三傑」之一的蕭何。此時,蕭何是沛縣縣令手下一名官員。按照規定,獻錢不滿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湊錢超過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劉邦來到以後,高喊一聲「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史記·高祖本紀》),就直接來到堂上,實際上,劉邦一個子沒拿。至於蕭何,當然知道劉邦一文錢沒拿。但是,出於與劉邦的關係不錯,他也不揭謎底。這樣,劉邦堂而皇之地坐到了堂上。呂公一聽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大為驚訝,趕快起身相迎。從酒宴的規定看,出一千錢的都算是貴客,都要請到堂上喝酒。從來人的身份看,比亭長官高的人不少,但都沒有「賀錢萬」。拿一萬錢,當然令人大吃一驚。從實際收入上看,秦代一位縣令的年俸也只是數千錢,至於亭長,一年的俸錢不足數千。一個亭長一次酒宴敢於「賀錢萬」,絕對是天文數字,也是不可能的事。劉邦出現立即引起呂公注意,私下了解到劉邦沒有出一個子,但看到劉邦神情自如,他非常佩服劉邦的膽識。因為,劉邦說謊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臉不發紅心不跳。蕭何看到呂公如此敬重劉邦,又是迎到門口,又是神情專註,怕劉邦做出什麼傻事得罪呂公,趕快向呂公解釋:劉季這個人,愛說大話,但很少成事。你別凈聽他瞎吹。可是,呂公這個人偏偏很信邪。蕭何的解釋他根本沒聽進去,反而越看越喜歡。於是,呂公就在酒宴上給劉邦使眼色,示意劉邦宴後不要走,留下來,自己有話要說。

劉邦見到呂公的眼色,心領神會。他雖然不知道有什麼事,還是一直留到客人走完。客人都走了之後,呂公對劉邦說:我平生為人相面多極了,但從來沒有見到你這樣的面相。我有一個女兒,想許給你為妻,希望你不要嫌棄。劉邦此時年已四十齣頭,還沒有妻子,一聽說有這種好事,喜出望外,馬上答應下來。劉邦這次真沒想到騙了頓酒,還混了個老婆。當然是大喜過望。

但是,呂公嫁女一事呂公的老婆不答應:你平時總說咱女兒是個富貴相,要許個富貴之人家,沛縣縣令對你這麼好,他來為其兒子求婚你都不答應,為什麼非要嫁給這個年齡較大地位較低的劉季?呂公回答:這不是你們這些老娘們所知道的了。這樣,呂雉就成了劉邦的妻子。

從史記這則故事來看,不難看出劉邦的流氓秉性。經常去參加社會聚會活動,即使沒有錢,也能厚著臉,毫不害臊去參加聚會活動,去吃免費的酒宴,如果是偶兒一次去吃「霸王餐」,肯定達不到神情自如狀態。所以說,劉邦的才能是混出來的,也是吃出來的。因為他經常與這些官員在一起吃吃喝喝、戲耍、開玩笑,逐漸親近,這就致使他對當時的官場官員和社會有一個深刻了解,因了解才不把縣吏們當回事,才會出「賀錢萬」,且大言不慚,敢於大講謊言,這不是一時的功夫,是漸進的過程。

流氓行徑 四:貪享樂。

劉邦打進咸陽時,面對富麗堂皇、美女如雲的秦皇宮,當即決定住下不走了,樊噲力勸不成。後經張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依依不捨還軍壩上。估計其它人不敢勸,也不想勸。樊噲和劉邦是連襟,而張良是劉邦唯一敬重的人。後來東出千里佔領彭城時,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劉邦慾望徹底膨脹,開始醉生夢死地在項羽的宮廷里享樂。結果差點丟了性命。

流氓行徑 五:尿儒冠。

劉邦本是流氓加文盲,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吾遭亂世,生不讀書,當秦禁學問,又自喜,謂讀書無所益。」所以他十分鄙視文化和文士,平生最見不得斯文儒雅了。儒生陸賈曾在他面前談論《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劉邦大罵道:「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意思是你老子的天下是在馬背上打出來的,哪裡用得著什麼《詩經》、《尚書》?而對「冠儒冠」(戴儒生帽子)的來訪者,劉邦就強行摘下來訪者的儒冠「溲溺其中」(往儒冠里撒尿),他還張嘴大罵,不是「豎儒」,就是「腐儒」。

劉邦為何如此厭儒,使儒生不招待見?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職業及家庭環境的影響。劉邦適逢秦朝推行挾書令,「獨任法家」,焚書坑儒,滅百家之學,摧殘儒生和文化,他本人又做了秦朝最低一級的小吏,耳濡目染的全是法家思想。世風和職業,都使其十分鄙視文化和文士。劉邦又出身於文盲世家,祖輩都只喜與文盲交往。劉邦生活於這樣的家庭,鄙視文化和文士,便成了他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世風、職業、本能,三者既融為一體,又相互促進,劉邦對文化和文士的鄙視、排斥和侮辱,一度顯得特別突出,以至於做出「儒冠撒尿」的荒唐事。

二是「天下得從馬上得」的思想根源。這就是他罵陸賈那句話:天下得從馬上得之,文化乃空談無用,他要依靠馬上武夫去逐鹿天下,而文士只會讀書,對他來說無異於廢物。文盲、流氓、酒徒、賭徒都比讀書人強。所以厭見儒生文士,不得已撞上,張嘴就罵,不是「豎儒」,就是「腐儒」。《史記·叔孫通列傳》記有一段叔孫通與其弟子的對話,清楚地揭示了劉邦早年的用人之道。叔孫通於漢二年由楚降漢之時,長期跟隨他的儒生弟子中,有百餘人跟著一起降漢,想經他舉薦,在劉邦手下做官。然而,叔孫通對這些儒生弟子一皆「無所言進,專言諸故群盜壯士進之。」弟子們背後罵叔孫通:「事先生數歲,幸得從降漢,今不能進臣等,專言大猾,何也?」叔孫通聽到後問弟子們:「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斗乎?」漢王正冒著槍林彈雨,用武力與人爭奪天下,你們能上前線動刀動槍地拼殺嗎?漢王如今急用的是武夫,我自然只能「先言斬將搴旗之士」。

流氓行徑 六:誆陳余

陳余與張耳本是誓同生死的結義兄弟。巨鹿之戰時,張耳被章邯、王離約五十萬秦軍困於巨鹿,形勢萬分危急。陳余湊得五萬援兵來救,一看秦軍的陣勢,自知不敵。救也是杯水車薪,自尋死路,於是駐軍不前。而命懸一線的張耳哪管這些,逼陳余來救自己。陳余無奈只好派出五千人殺向秦軍,後果可想而知。後各路諸候紛紛趕來,在梟雄項羽的領導下一舉擊潰秦軍。後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卻奪了陳余大將軍印,二人從此反目成仇,不共戴天。陳余迅速組建一支復仇大軍,滅了常山國,復立趙王歇,張耳投奔劉邦。

劉邦東進彭城打項羽時約陳余共舉,陳余提出唯一的條件就是要劉邦殺掉張耳。時劉邦正網羅人才,張耳乃秦末名士,又是諸候王,張耳來投,無疑能大大抬高劉邦身價、威望和號召力,所以張耳決不能殺。但劉邦又確實需要英勇的陳余來助戰,於是就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找個貌似張耳的替死鬼,殺了送給陳余。陳餘一世英豪,斷沒想到堂堂漢王的劉邦會在這上面做手腳,於是未辨真偽,欣然出兵。

張耳和陳余的故事令人唏噓不已,劉邦的做法也絕非英雄所為。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卑鄙無恥。哪裡是堂堂漢王,市井無賴嘛。更有甚者,劉邦對自己人大將軍韓信亦如此。為了迫韓信就範,劉邦竟然前後兩次隻身夜闖韓信營帳,盜走兵符印信。韓信一覺醒來,竟成光桿司令了。如此乖張的做事風格,著實令人汗顏。還有鴻門宴時為保性命,極力討好項伯,約為兒女親家。而後劉邦功成名就,此事卻絕口不提,毫無信義可言。

流氓行徑七:罵粗口。

愛罵人的皇帝,罵得最粗俗也最有味道的恐怕要屬劉邦了。漢高祖十年九月,劉邦手下的大將陳豨造反,掠奪了趙、代等地,劉邦親自征討。到了邯鄲後,劉邦問手下的周昌:「趙地有壯士可以派任將領的嗎?」周昌回答道:「有四個人可以擔任將領。」等到這四個人來謁見劉邦的時候,可能是他們的外貌給劉邦的印象太糟糕了吧,劉邦不僅破口大罵:豎子能為將乎?你看,這話罵的,隨口而出,不假思索。看來,地痞出身的劉邦儘管地位變了,但乾坤易改,本性難移,素質並沒有多大提高。劉邦的這句罵人話,最能反映劉邦性格的:這些犢子也能當將領嗎?或:這些飯桶也能當將領嗎?或:這些蠢貨也能當將領嗎?  只有這樣的罵,也只能這樣的罵,趙地的這四個人聽了才會「慚服」,也才符合劉邦豪放不羈,干大事不拘小節的風度。同樣的,劉邦還有一句罵人話,也很有意思。漢高祖三年,楚漢戰爭相持階段,項羽把劉邦圍住了,劉邦既著急又害怕。他的手下有個叫酈事其的給他出了個主意,叫劉邦分封六國的後代,說這樣會獲得老百姓的擁戴。也許有病亂投醫的緣故吧,劉邦聽後就同意了。哪想到呢,張良聽後認為不可行,並高屋建瓴地從八個方面闡述了這個主意不可行的道理,其中有一條說道,你封了六國的後代,各方的謀士說客都回去侍奉他們的主子了,誰還追隨您?劉邦聽後,如醉方醒,大罵酈事其:豎儒,幾敗而公事!劉邦的這句罵人話,其實很粗,說白了簡直就是街頭巷尾老百姓說的粗話,所以,似乎這樣譯(理解)才最傳神:  這混蛋書生,幾乎把你老子的大事給搞砸了!或:這傻逼書生,幾乎把你老子的大事給搞砸了!  但無論怎麼譯(理解),有一點可以肯定,「豎子」、「豎儒」絕不是「小子」,起碼出自劉邦嘴裡的「豎子」、「豎儒」,不是「小子」的意思。古人說「小子」——含輕微的蔑視,或帶有自謙的語意,都直接用「小子」。後來魏王豹反判劉邦,酈食其前去說降失敗,魏王豹的理由竟然是劉邦罵人就像罵豬狗一樣。還有一次劉邦去女婿趙王張敖家裡,張敖小心翼翼,極盡討好。然而劉邦無故刁難,破口大罵不止。以致於趙 國 眾臣都看不下去了,圖謀要殺了劉邦。幸虧劉邦警覺,半夜遛了。可見劉邦罵人的功力非同凡響。

八,推兒女。

劉邦不但貪生怕死,而且薄情寡義。危急時刻,甚至連兒女的性命也不顧。劉邦進軍彭城,漢軍被項羽打得大敗。漢王因兵敗不利,乘車馬急速逃去。在半路上夏侯嬰遇到了劉邦的一雙兒女,就把他們收上車來。馬已跑得十分疲乏,敵人又緊追在後,漢王特別著急,有好幾次用腳把兩個孩子踢下車去,想扔掉他們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嬰下車把他們收上來,一直把他們載在車上。夏侯嬰趕著車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兩個嚇壞了的孩子抱緊了自己的脖子之後,才駕車賓士。劉邦為此非常生氣,有十多次想要殺死夏侯嬰,但最終還是逃出了險境。可見劉邦怕死到連兒女的性命都可以不顧。一個連基本的人情倫理都沒有的人,誰會相信他是為了「胸懷天下」?而後被困滎陽,紀信替死。對峙廣武澗,項羽欲烹其父 ,劉邦曰:「吾與汝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如此等等,如出一轍。

九,騎周昌。周昌曾經有一次在高帝設宴娛樂時進宮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擁抱,周昌見此情景,回頭便跑,高帝連忙上前追趕,追上之後,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高帝聽了哈哈大笑。看看,這還有個九五之尊的皇帝樣兒嗎?一身的市井地痞氣息,錦繡龍袍也包不住啊!

十 炫富貴

劉邦父親劉太公以前根本看不起這個三兒子,認為他遊手好閒不幹活,年逾四十還光棍一人,掙錢持家不如他二哥劉仲。 劉邦當上皇帝後,一直有種小人得志的竊喜和爆發戶王老五的心態。竟然得意地跑去問他父親:現在他和二哥誰掙的錢多。真是一語雷倒全國人。

雷人的事何止這些。劉邦當年帶著一幫穿苦兄弟,這幾年摸爬滾打得了天下,一個個轉身都成了王候將相,哪知君臣禮儀。在前秦禮官叔孫通的一番導演和調教後,百官朝賀,禮制井然。於是劉邦大悅:吾今日乃知帝王之貴也!司馬遷一句話,讓一個小人得志的嘴臉躍然紙上。

劉邦臨死前也沒忘記要衣錦還鄉顯擺一番。與全縣父老同飲數日,何等排場;登台而歌《大風》,何等洒脫;免家鄉賦稅,何等恩惠。而這一切,都是出於爆發戶急於炫富的心理,至於劉邦那首流傳千古的得意之作《大風歌》,也不過就兒歌級水平,不敢恭維。且看元曲《高祖還鄉》節選: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稈,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有甚糊突處。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

少我的錢差發內旋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准除。只通劉三誰肯把你揪扯住,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完)


推薦閱讀:

這家祖墳太牛了,皇帝畏懼它,慈禧動都不敢動,鐵路都得換道修!
崇禎皇帝最後一次朝會,此人勸說崇禎投降,崇禎:我先送你上西天
盛德英武宋太祖序章5、流氓行徑的朱溫,為何成為後梁開國皇帝?
萬曆皇帝為什麼30年不上朝?打開定陵後真相大白!
李自成怎麼沒能成功穩坐一天皇帝?

TAG:皇帝 | 流氓 | 劉邦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