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六一五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六一五集)  2014/2/5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0-061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六十五頁,從倒數第四行看起:

  『如是等類大威德者』,這一句是經文,「乃能生佛法廣大異門之大士」。這個異門是對下句當中此法而言,『此法』就是凈土法門。『異門』者,「凈土以外其餘種種法門也」。「經云:涅盤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我們看到此地。經上所說的大威德者,這不是普通菩薩,應該是指別教的三賢,三賢菩薩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大威德者當然稱十迴向。為什麼不說登地?登地,《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十地,從初地到十地統統都念佛。這個地方講不念佛的,不念佛最高的應該是初地以下,十迴向。十住、十行都能稱為威德的菩薩,但是加一個大威德,那就是三賢裡面的上賢,就是十迴向,他上面就是十地菩薩。這些人乃能生佛法廣大異門之大士,這個異門就是凈土法門以外其餘種種法門。所以經上講,涅盤無二路,方便有多門。無量法門,大乘禪宗這些大徹大悟的長老,測驗學人,對他的學生,常常我們聽到叫口頭禪,口頭上常常提醒大家:會么?這兩個字的意思非常深廣,用意很深,是應當要時時刻刻提醒。就像念佛人一樣,念佛人的佛號不離口,聲聲佛號相續不斷,這是念佛人。為什麼?一斷,妄念就起來,妄想雜念統統起來。

  這句佛號功夫得力,得力在哪裡?得力在妄想雜念不起。這句佛號綿綿密密,這叫功夫。這種功夫,古大德的比喻叫石頭壓草。什麼是草?妄想、分別、雜念就叫草。阿彌陀佛是一塊石頭,把它壓住,草生不出來。如果功夫得定,念不念心都在定中,草連根拔掉,那就成功了。石頭壓草這種功夫,凈宗稱它作功夫成片,真壓住了。初學的人壓不住,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妄想跟佛號同時起來,這是初學人,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念多久才伏住?沒斷,真伏住了,就是念佛的時候純是佛號,沒有妄想雜念,就是伏住,伏住就叫成片,叫功夫成片。這樣的功夫也有三輩九品,上品叫上輩,就是上三品,他能自在往生。上三品想什麼時候走,阿彌陀佛就來接他,就有這個本事,想多住幾年也沒有妨礙,可以說他生死已了。在六塵境界裡頭他不迷,不迷就是放得下,迷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往生還沒有把握,完全靠臨終那一念。真正功夫成片是有把握的,還有壽命可以舍掉,不要了,就能往生。在念佛功行裡頭,古人念功行(橫),踏踏實實的功夫,得自在,生死自在。想在這個世間多留幾年,決定不是為自己,為自己應該要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極樂世界是遍法界虛空界修行最理想的道場,在這個地方修行,跟在其他地方修行完全不一樣,其他的地方(就是諸佛剎土)修行時間都很長,唯獨在極樂世界可以把修行的時間縮短,縮短到你無法想像,你很快速的證得無上菩提。這種機會只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裡有,除這個地方之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頭都沒有。我們一定要認真,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要抓住這一生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

  斷煩惱、證菩提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無量法門,這叫通途,一般成佛大道。凈土法門是特別法門,跟一般法門完全不一樣。這個不一樣的因在哪裡?總得有個道理我們才能相信。因是自己自性、真心,真心本來是佛。世尊在《觀經》上給我們說的,凈宗建立的理論,根據什麼道理建立的?「是心是佛」,就根據這個道理。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阿彌陀佛能幫助你快速成佛。你本來不是佛,佛就沒有辦法,佛加不上力。雖然每個人都本來是佛,要緊的是這個人直下承當,佛就加得上;如果你不敢當,我一身的罪業,我怎麼能成佛?阿彌陀佛對你就沒有辦法。在這個地方,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一定要相信自己有佛性,自己的佛性跟一切諸佛的佛性是一不是二;要相信《華嚴經》上所說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個都很難相信!我們跟一切諸佛是一體,他覺悟了,我們在迷。這個迷怎麼能破得掉?頭一個是信心。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

  有因得有緣,緣有所緣緣、有無間緣、有增上緣。所緣緣、無間緣都是自己,自分,增上緣是外頭的力量。所緣緣,我本來是佛,我現在就想成佛,這是所緣。我不想成佛,佛加持不上,加持是增上緣,加不上。所以要有成佛的心,這個成佛的心要堅定,真正勇敢承認我有佛性,我的心就是佛,我現在是心作佛,我發心要作佛,這個發心就叫菩提心,無上的菩提心,發作佛的心。惠能有佛性,如果他不發心作佛,五祖忍和尚幫不上忙。他到黃梅,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你想要什麼?他回答五祖:我來作佛。不為別的,就來作佛,五祖就真幫助他。你看怎麼幫助他?《壇經》上記載的,禪堂一支香也沒坐過,講堂一座經沒有聽過。在黃梅八個月,八個月我們能看得出來,《壇經》上記載,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干,他具備這個條件,叫他到碓房舂米破柴,他就老老實實在那裡幹活。八個月,我相信他沒有離開碓房一步,因為他對於道場外頭都不熟悉,講堂在哪裡,禪堂在哪裡,他都不知道,甚至於哪個大殿在哪裡也不曉得,沒去過,只曉得老老實實真干,幹什麼?舂米、破柴。別人看不出來,他在那裡做義工、修苦行,沒有想到那是甚深的深妙禪。誰知道?惠能大師自己知道,五祖知道,除這兩個人之外,黃梅那些在家、出家都不知道。這就是什麼?會。會了,哪一法不是佛法!舂米是佛法,破柴是佛法。

  前面我跟諸位報告過,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二十五圓通。釋迦牟尼佛問這些大弟子,你們現在都成無上道,都是法身大士,你們怎麼成就的?這些菩薩出來做代表,二十五個人代表無量法門,把無量法門歸納為二十五類。這二十五類是什麼?六根、六塵、六識,三六一十八,另外有個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十八加上七,二十五。這二十五大類把所有法門全部包括了,一個都不漏。妙,佛法真妙!有人從眼根色塵成無上道的,觀世音菩薩耳根聲塵成無上道的。惠能大師在這二十五門他是哪一門?他是身根觸塵,身根在觸塵上成無上道的。為什麼?他舂米要用身體,破柴也要用身體,他是身接觸,他乾的工作,這是塵。拿《楞嚴經》來作證,我們知道能大師是怎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功夫是八個月,八個月身根對觸塵,練什麼功?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練這個。

  如果根塵相接觸,裡面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人是凡夫,六道凡夫,我們現在都是這樣的。根塵相接觸不執著,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但是決定沒有執著,這個人是阿羅漢。如果是小乘,到這個境界他證阿羅漢果,具足六種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通,六通現前。如果再向上提升,根與塵相接觸的時候,沒有執著,沒有分別,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大威德者」。三賢菩薩加上大威德,那就是上賢十迴向,因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登地。登地,地上菩薩始終不離佛號,他就念佛了,他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他隨時隨地可以到極樂世界去聽阿彌陀佛講經,他有這個本事,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走得很近。為什麼不求往生?這是學習的習氣不一樣,他學某一個法門,他習慣了,同樣可以達到這個境界,不必再換題目。多數是這種情形,極樂世界對他毫無障礙。

  所以會么,就是在一一法裡頭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三種煩惱統統具足,就是六道眾生。見思放下,證阿羅漢果;塵沙放下,菩薩,一般講三賢菩薩;無明煩惱放下,這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真的成佛。天台大師講分證即佛,不是究竟。因為無明煩惱放下,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斷。那個習氣不好斷,沒有方法斷。因為你要想斷,你不就起心動念了嗎?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無明不能斷無明習氣,只有增長無明習氣。所以見思煩惱的習氣可以斷,塵沙煩惱的習氣可以斷,無明的習氣沒有辦法斷,這個時候叫無功用道。什麼方法?隨它去,不要去理會它,時間久了自然斷了。古人在這個時候他有個比喻,好比酒瓶,酒瓶裡面盛的酒,裝的酒,酒倒掉擦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聞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味道怎麼辦?除不掉,酒瓶放在那裡蓋子打開,放個半年、放個一年再聞,沒有了,就斷掉了。所以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方法斷的,是讓它放在那裡,不要去管它,絕對不要去理它,不要去想它,要多長時間才斷得乾淨?三個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對這些人說的,不是對我們說的,我們沒有資格。真正把無明斷掉,就是起心動念斷掉,還要三個阿僧只劫才證得妙覺果位,無上正等正覺。等覺上頭還有,妙覺上面沒有了,叫無上正等正覺。證到這個位次,給諸位說,實報莊嚴土沒有了。

  這就曉得現實的世界從哪來的,我們現在這個六道,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從哪裡來的?科學裡頭講,宇宙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佛的答案很簡單,見思煩惱來的。什麼叫見思煩惱?見是看,你沒有看到事實真相,你看錯了;思是想法,你想錯了。你的見解跟你的思想完全錯誤,這個錯誤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錯誤裡面有善惡,善的感應三善道,錯誤的感應三惡道,統統出不了六道輪迴。要想出六道輪迴,善惡二邊都放下,不再執著。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為什麼?好像作夢醒了,六道痕迹都沒有。所以六道不是真的,不能執著。大乘經講得妙,「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連法都要舍。法是什麼?佛所說的一切法。《金剛經》上說得很好,這一切法,「如筏喻者」。好比過河,我們用一個竹筏,或者是木筏,用這個工具渡過去。佛法是個工具,渡到那邊要舍掉,如果不舍掉,你上不了岸,一定要舍掉,你才能脫離六道輪迴。

  脫離六道之後又一個夢境,十法界,十法界是個夢境,也不是真的。所以脫離六道,六道醒來,六道沒有了,看到是什麼?聲聞、緣覺、菩薩、佛,看到是凈土,六道是穢土,這凈土現前了。不值得留戀,這個裡頭人統統沒有執著,有分別,有起心動念。所以分別、起心動念變現出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變這個法界。這個不是究竟的,還是一場夢,這個夢就是無始無明變現出來的,就是起心動念。所以一念不覺,就是這個原因現這個境界。一念把它斷掉,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就沒有了,在這個夢中醒過來。醒過來之後,十法界的痕迹也沒有了,看到什麼?看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什麼人住的?法身菩薩。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些人不是究竟圓滿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真佛、假佛從什麼地方分?用阿賴耶的,成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用真性,用真心,他就是真佛。雖然用真心,他的習氣沒斷,這個要知道。

  你看,在佛門裡面講得很清楚,阿羅漢斷見思,出六道了,有習氣,在四聖法界聲聞法界。聲聞法界修什麼?就是把習氣斷掉,習氣斷掉之後他就變辟支佛。辟支佛見思習氣沒有,見思煩惱斷了,習氣也沒有,阿羅漢有習氣。辟支佛修什麼?辟支佛破塵沙。塵沙煩惱斷,他升級,他是菩薩。菩薩要斷塵沙習氣,塵沙習氣斷掉之後,這個菩薩證得佛果,十法界裡面的佛。所以十法界裡面的佛,塵沙煩惱包括習氣,見思煩惱也包括習氣,統統斷乾淨,他要斷的就是起心動念,就是那一念不覺。他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就沒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能執著。十法界沒有了,他看到的是什麼?看到是實報土,一真法界。所謂一真,這個境界裡頭沒有生滅。十法界有生有滅,是生滅法。為什麼?阿賴耶變的,阿賴耶是生滅,所以它變的所有境界統統是生滅。他把起心動念斷掉,就轉八識成四智,他離開生滅了,生滅的境界消失,也是一場夢醒了,夢醒之後那個境界不生不滅。惠能大師所證的境界就是這個境界,這個境界你所看到的清凈,身心清凈,一塵不染,所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不但清凈,沒有生滅,人無量壽,壽命很長,沒有生老病死,沒有這個現象。生老病死是生滅當中見到的,這個境界里沒有生滅。但是什麼?他習氣沒斷,習氣很難斷,要三個阿僧只劫才能斷乾淨。

  在三個阿僧只劫裡面,佛將他們習氣厚薄說成四十一個等級。這是圓教四十一個等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他們帶的無始無明習氣厚薄不相同,位子低的帶得多,往上面去的帶得少,等覺帶得最少,那一點點再斷掉,他就成妙覺。那一點斷掉之後怎麼樣?斷掉之後,給諸位說,實報土沒有了。《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除外,所以實報土沒有了。沒有,他看到什麼?常寂光,就是他這個時候入常寂光。入常寂光才是究竟圓滿,才是真正跟一切諸佛如來共同一法身。常寂光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是光。常是永恆不滅;寂是清凈不染,絕對沒有染污、沒有動搖。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誰見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八地以上見到。雖見到不能入進去,為什麼?他還有一點點殘餘的無明習氣沒斷,必須到等覺最後那一分習氣斷乾淨,自自然然就融入常寂光。

  常寂光,好比我們房間裡頭的燈光,幾十種燈光,你只要燈一打開,光跟光融在一起。你才曉得,我們有這麼一個概念,十方一切諸佛都變成光了,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出哪個是這個、哪個是那個,一切諸佛所修的無量無邊功德都變成自己的,把所有諸佛功德統變成自己的,我自己修的也變成大家的,是在這個境界裡頭,這才叫證得究竟圓滿。在這個境界裡頭什麼都沒有,三種現象都沒有。阿賴耶的三種現象,業相、轉相、境界相沒有;科學家也講三個現象,自然現象、信息現象、物質現象統統沒有,這裡頭全沒有。但是全沒有,佛用一個空,叫它做真空。真空不是無,為什麼?它會現相,它遇到緣它就會現相。六祖能大師最後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不是無;一切法都沒有,不能說它有,所以有無都不可以執著。根本沒有有無的念頭,有緣就現形,眾生有緣,求佛菩薩幫助,他就現形。他現形沒有起心動念,如果起心動念他就退轉了,他沒有起心動念。現什麼身,說什麼法?是眾生,《楞嚴》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佛,他就現佛身;眾生喜歡菩薩,他就現菩薩身。隨著眾生的念頭現身,隨著眾生的念頭說法,他沒有一定的身,沒有定法可說,完全是自性相應。學佛到這個地步就畢業、就圓滿了,再也不會墮落,再也不會有一念不覺。

  我們最早這一念不覺,什麼理由都沒有。佛給你說真的,這一念不覺是根本不存在,完全是你的妄念生出來的。第一個妄念起來之後,第二個念頭還是迷,不覺,這樣子累積就變成阿賴耶。這把宇宙一切萬法的根源找到了。怎麼證得?放下就證得。看破是智慧。看破什麼?了解事實真相。真相了不可得。自性什麼都沒有,是不可得。現相,是假相,全是生滅相。生滅的頻率多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你無法掌控,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你根本就沒有感覺。這個生滅現象在哪裡?就在我們現前,我們肉體是的,桌椅板凳是的,這房屋是的,這個地球是的,所有一切六根接觸到的統統都是的,假的。這麼高的頻率,這個生滅誰能見到?佛見到。佛為什麼見到?佛心定到極處,修定。修定這個定要達到自性本定,你就見到了。自性本定是什麼?惠能大師講的第四句話,「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也就是說真心是不動的,不動的裡面再微細的動他都知道,極其微細的動他曉得,他就能跟它起感應道交,這個時候度眾生才叫度圓滿。等覺菩薩不行,等覺菩薩還有那一分生相無明沒破,極其微細的波動,等覺菩薩不知道。必須完全回歸自性,就完全知道了,才能與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才能普度,得到大圓滿。佛給我們說的這些事實真相,而且告訴我們,八地就能見到,就感觸到。七地以前沒有感覺,八地感覺到了,往後九地感觸就深,十地更深,十一地跟佛差不多,差那麼一點點。

  凈宗是特別法門,是阿彌陀佛發的大心。發這個心不容易,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沒有發這個心。為什麼?進入狀況之後他在定中,他跟苦難眾生脫節了,知道有苦難眾生,他心發不出來。我們必須知道,阿彌陀佛發心是在比丘,不是菩薩,菩薩不會發這個心,阿羅漢也不會發這個心,他是比丘發的心。發了個心,他是真發心,不像我們一般人,發了心發了不算數,他不幹。不但別人發心我們不相信,我自己發心我也不相信,為什麼?不能兌現,遇到外面境界會動搖。眼耳鼻舌身這是六根,外面是色聲香味觸法,根塵接觸的時候起什麼?起貪瞋痴慢疑。不了解的時候懷疑,了解的時候就貪,起貪瞋痴、傲慢,搞這些,把自己度眾生那個心忘得乾乾淨淨。有人提醒一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想起來了,但是第二念又忘掉了,總是沒有辦法不受外頭境界干擾、不受外面境界動搖,做不到。他已經養成習慣,無始劫以來老毛病、老習氣、老習慣,自自然然他就歸到那邊去了,所以佛難教,眾生業障太重。這就是業障太重。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榜樣,我們看到了,我們做不到。他十九歲出家,捨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去做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要去過那個日子。我們今天人做得到嗎?敢發這個心嗎?不敢。這是我們業障太重,業障太重,我們的身體就比不上佛。佛晚上在野外生活,你看風吹雨打,白天太陽曬,他不怕,那個身叫金剛不壞身。我們要過那個生活一晚上,大概第二天加護病房去了,還要許多人來照顧你。這是真的,這是事實真相。但是我們看到了,對於物質生活的需求要減到最低限度,遠離六塵,避免干擾。所以為什麼出家修行人要找一個山上人跡不到的地方。佛非常慈悲,對我們生活非常了解,告訴我們,附近村莊距離不要太遠,太遠托缽不方便,希望在三里路這個路程,你托缽方便,找個小山丘。古時候人少,現在地球人滿為患,人太多了,找一個安靜地方找不到,這個自己要清楚、要明了。

  大乘法裡頭高,小乘法是先求自利,證果之後再利他,大乘是自他兩利,自利也得要利生,利生也要不能忘記自利,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在修行。大乘慧在先,小乘行在先,沒有行哪來的慧?這個順序絕對是持戒、得定、開慧。慧透出來這才管用,自己真正能得受用,智慧不開不得受用。不得受用,換句話說,那就是造業;得受用,叫成就功德。智慧是看破,功夫是放下。我非常感謝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他就把這個東西教給我,告訴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放下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那時我剛剛接觸到佛法大概一個多月,我見到老人提出這個問題,佛門有沒有方法,能讓我們很快契入境界?他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教我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布施要講求三輪體空,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福德不能出輪迴,果報在三善道;不著相是功德,果報是超越六道輪迴。這個連小乘都知道,小乘要是著相出不了六道。一定要懂得三輪體空,不著能布施的我,不執著所布施的物,也不執著接受布施的人,叫三輪體空。這種布施是功德,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全是功德。我常常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我說得更白,不要把這些放在自己心上。斷惡修善真干,但是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就對了,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就如法。如果心上還有法,《金剛經》上說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世出世間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因為心是清凈的。能大師給我們做證明,「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我們把東西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這個心就骯髒,就不清凈。

  凈宗是一門,只許供阿彌陀佛,供養阿彌陀佛,只許這一句佛號,真高!經放進去行不行?不行,經裡頭還是亂七八糟的,還是怕執著。經是幫助你起信,你統統搞清楚,信心足了,那就夠了,不要再把經放在心上,不需要放在心上。一切經,別人問你,自然就出來,它從自性變現出來的,不需要記在心上,心裡確確實實幹乾淨凈,清凈心、平等心。清凈心是聲聞、緣覺,平等心是菩薩。清凈心小覺悟,聲聞、緣覺的覺悟;平等心大覺悟,諸佛菩薩的覺悟。清凈平等覺都在經題上。你得的功德、得的受用、得的智慧就是經題的上半部,大乘代表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量壽代表功德,真實功德,第一功德就是壽命,無量壽;莊嚴就是相好,沒有一樣不好,沒有一樣是有欠缺的。「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全在這部經裡頭,這部經細細給我們說明,字字句句是無量義,不可思議。一部經就夠了,不要再搞第二部。這部經兩個作用,幫助我們生起信心,因為有信心我們才發願,所以願心是從信心來的;再有一種用處,就是極樂世界境界現前的時候,這個經可以給我們做對照,是真的,是假的。所現的境界統統是經上講的,真的,不是假的;如果現出的境界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是魔境,那不是佛境。所以給我們做證明的,我們有這個標準,知道是真,知道是假。經到最後就這兩種作用。一切力量全部歸在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這名號,初學的人不一定會往生,加上南無,這是蓮池大師教的。蓮池大師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別人問他,你老人家自己怎麼念法?他說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不念南無?南無字太多,六個字,我念四個字,減少三分之一。為什麼?愈少愈精,一點都不雜,我真想到極樂世界去;南無是恭敬的意思、是禮拜的意思、是歸命的意思,那客氣話不要了。我就是阿彌陀佛的弟子,真弟子,對阿彌陀佛什麼客氣話都不說,佛教我們怎麼做就怎麼做,經上教執持名號,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我依教奉行,這就對了。

  「經云:涅盤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我剛才舉出六祖惠能,身根對觸塵他會用,根塵相接觸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八個月的工夫他成就了。他跟五祖心心相印,他到什麼程度五祖知道,所以五祖看他成就了,就宣布傳法,傳衣缽。能大師人老實,一般人瞧不起他,沒念過書,沒有跟他接觸過不知道;接觸的人都是五體投地,沒有不佩服的。沒有接觸不知道,看他是個鄉下佬,沒有知識,瞧不起他。五祖把衣缽傳給他,沒有人服氣,大概都說五祖老糊塗了,怎麼會把衣缽給他?大家分頭去找,想把衣缽搶回來。獵人隊里躲避十五年,那是什麼?同門的嫉妒障礙。十五年這麼長的時間,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他出來了。遇到印宗法師,印宗法師是很有名望、很有地位嶺南的一位大德,得到他的賞識,他真做出來,大家沒話說。給惠能剃度,印宗是能大師的剃度師,但是剃度之後,他拜六祖為老師,拜惠能為老師,是惠能的得法弟子,法子。水漲船高,這叫抬舉,印宗一下就把六祖能大師的身分地位抬到頂峰,他那麼大的德行、那麼大的聲望,現在來拜六祖做老師,還有誰不服,還有誰不尊敬?所以六祖弘法利生非常順利。我們曉得印宗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凡人有嫉妒障礙,佛菩薩再來的,表演給我們看。那是舞台,我們得看清楚,才把裡頭的門道看出來,不能只看熱鬧,不懂門道。

  我們再往下面看念老的注子,「是諸菩薩,雖能於佛法中,開顯凈宗以外之種種方便法門」。這就是許許多多的菩薩,各人緣分不一樣,他在諸佛如來的典籍當中學得很多。「但以未聞此法」,這個此法就是《無量壽經》,凈土法門他沒有遇到,在那些菩薩當中就有一億菩薩退轉無上菩提。為什麼退轉?他修學這個法門,無論修哪個法門,沒有得定,沒有大徹大悟,沒有明心見性,出不了六道,那又去搞輪迴了,搞輪迴就退轉了。雖然有善根,不知道他有沒有緣分,善根、福德、因緣統統都具足,才能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再生歡喜心,才肯接著干。如果有傲慢的習氣、有貪慾的習氣,雖然學佛,多半都求福德,以修福為目的,他沒有念頭出離六道輪迴,沒這個念頭決定還在六道,這個麻煩就大了。遇到凈宗,這就是穩穩噹噹超出了。為什麼?它不要斷煩惱,它只要伏煩惱,只要你能把煩惱控制住。控制比斷煩惱容易太多了,控制,我們凡夫可以做得到;斷,做不到。斷,只要一斷就是聖人。你看,五種見惑斷了,證須陀洹果,須陀洹是聖人,就轉凡成聖。雖然是很小的小聖,他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到人間來,人間壽命到了又生天,他就是人天兩道,決定不墮三惡道,決定不墮阿修羅,他保證了。而且天上人間只有七次,七次就脫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他證得的叫位不退,他不會退到凡夫。

  難,真難!不信,我們自己可以試試看。我試了幾年不行,看到文殊、普賢修凈土,這沒話說了。這是我們年輕人心目當中最仰慕的樣子,所謂典型,最崇拜的,統統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成就的,這還得了!然後再回頭細心觀察善財童子,善財是文殊菩薩得意門生,最好的學生,他修什麼法門?他在老師會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就根本智。老師叫他去參學,介紹他吉祥雲比丘,《四十華嚴》里的。吉祥雲是他第一個參訪的人,老師自己介紹的,他修什麼?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初住以上菩薩修的,不是凡人。為什麼?它一期九十天,九十天不能坐下來,不能躺著睡覺,九十天不眠不休,普通人沒有這個體力。日中一食,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不可以坐下來,不可以躺下來,一期九十天,一句阿彌陀佛,願生極樂世界,這是般舟三昧,所以又叫佛立三昧。吉祥雲比丘給善財童子說法,跟他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這二十一不是數目字,是表法的,密宗的表法,表大圓滿。就是無量法門門門都是念佛法門,妙極了!沒有一法不是念佛法門,正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一是任一,不是獨一,任何一法,它法門是通的,都是戒定慧。

  所以這個地方後面講了,「何以故」,為什麼?「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故」。三昧是正定,就是禪定。無量法門,包括念佛法門,統統修的是禪定,不修禪定不是佛法。什麼叫禪定?離一切法,即一切法。離是放下,一切法統統放下就是,連佛法都得放下。佛沒有法,佛法因緣生。世間法是因緣生,佛法也是因緣生,因緣不具足,佛法不會現前。所以佛法也是個生滅法,不能執著,你得到它就受用,你不要執著它,這就對了。得到受用,還想執著它,錯了,為什麼?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那個一切法是明心見性、是諸法實相,離相才能見到實相,執著你怎麼能見得到?哪有這種道理!三昧當中念佛三昧最可貴,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所以三昧中王。

  「若不聽聞修習,難於究竟自覺故」。可以自覺,究竟自覺做不到。所以聽聞這部經重要,聽懂、聽明白了,依照經典講的理論,依照經典講的方法,把自己的觀念修正過來。我們觀念錯誤、思想錯誤,言論錯誤的,行為錯誤的,把這些錯誤統統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修正行為,錯誤的行為,叫修正。修正之後要落實到生活,叫習。習就是在日常生活用上了,生活用上了,工作用上了,待人接物統統用上了。換句話說,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就是這樣的,他真正得到三昧,而且統統用上了,從三昧得自覺。五祖半夜召見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究竟自覺。怎麼知道他究竟自覺?他提出報告,他聽法所覺悟的,說出五句話,那是他的報告。五祖一聽,真的究竟自覺了,衣缽就給他,叫他趕快走。老和尚對佛法、世法了解得透徹,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的,準備好船,準備好了,讓他坐船往南方走,你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三天,老和尚才打開自己寮房的門。三天怎麼?走遠了,不容易追到,走遠了,放心,開門跟大家見面。人家以為老人身體不好,睡了三天覺,起來的時候告訴大家衣缽走了。這大家才覺悟,這三天沒有看到惠能,惠能不見了,告訴大家衣缽走了,果然沒錯。大家分頭去找,真的被惠明找到,找的人只有惠明一個遇到。遇到的時候,他這是來奪衣缽的,他把衣缽丟在路上,自己躲起來。衣缽不重,惠明是四品將軍,沒有出家的時候他是四品將軍,這衣缽他拿不動,他立刻就覺悟了,護法神守著,四品將軍這幾件衣服都拿不動。所以馬上就懺悔,就大聲叫,叫行者,叫能大師,我不是為衣缽來的,我是為求法來的。為求法,惠能就出來了,坐在石頭上。惠明跪在地下,他就一句話,叫他「不思善,不思惡」,就是說把所有的念頭統統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問他一句話,「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他在這一句話當中覺悟過來,就開悟了。這是能大師第一個得度的,他一生,在他手下四十三個大徹大悟,惠明是第一個。為什麼?惠明在黃梅那麼多年,用的都是妄心,都是分別執著,這一念之間把分別執著放下,才知道放下的可貴,不放下,搞一輩子不行。為什麼不能成就?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都放在心上,造成障礙。為什麼他在黃梅那麼多年不能開悟,在惠能這下一句話就開悟?真心,一念真心,一念真誠,一念覺,底下一念就不迷。惠明還接著問一句,除這個還有沒有秘密?能大師說:「密在汝邊」。在你自己那邊,外面沒有,別人也沒有,佛菩薩也沒有,就在你自己心裡頭。這個惠明幫大忙了,碰到追趕的人,告訴他,這條路我看過,沒有,別的地方去。讓他平平安安脫離追蹤的隊伍。

  所以究竟自覺是需要放下的,為什麼?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佛法。佛法,在我們著相的眾生,完全沒有能夠把法放下,這個時候可以幫助。都是幫小忙。但是這些忙一定要知道,都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沒有法子脫離六道輪迴,只有念佛能超越。念佛要能不著相,這經上都講過的,這個不著相是不著一切境界相,只著念阿彌陀佛的相,只著名號的相,其他的相都沒有,必定得生。為什麼?這個就是普通人講的一心,一心專註,一心繫念,是這個意思。不是一心不亂,跟一心不亂很接近,沒有真正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煩惱斷了。煩惱沒斷,但是伏住了,決定伏住了,煩惱不起作用,功夫好的能不受外面境界干擾。所以六根在六塵境界里修行,修什麼?不受干擾。不是叫你不看,叫你看,不受色相干擾;叫你聽,不受音聲干擾,你的心依舊保持清凈。第一步功夫,平等高,先保持清凈,不被染污,不受影響,這就好。

  「再者,念佛法門是普被三根徑中之徑」。這個法門,上中下三根全都用得上,上上根人等覺菩薩,下下根人無間地獄眾生。無間地獄眾生還能得度嗎?能。為什麼能?他過去生生世世修念佛法門,雖修念佛法門他造地獄業,他不能往生墮地獄去了。這些人誰度他?地藏王菩薩度他。地藏王菩薩到地獄,要度有緣人,要是過去生中不是念佛的,地藏王度不了。都是念佛人,都是修過這個法門的人,造作重業墮到地獄,菩薩來度他,讓他省悟過來,認錯,懺悔,後不再造,發願求生凈土,阿彌陀佛都來接引,真正是所謂九法界眾生平等得度。地獄眾生只要是佛來接引他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他的品位不見得是下下品,也許很高的品位。所以對於做錯事情的人,我們不能小看他,不可以責備他,說不定他將來在極樂世界比我們地位高,一切要用恭敬心對待、用真誠心對待。這一生沒學佛,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佛,我們怎麼會知道?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被五欲六塵障礙住了,他對這個有很深的情執,不肯放下,這使他不能往生。一旦覺悟,他這一放下,他那功德現前,說不定我們還比不上他。一切法都是決定在一念。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當中有一千六百兆個一念,這麼多的念,你能掌握其中一念就開悟。它真的是太快了,無法掌控,連覺察都辦不到,怎麼能掌控?這才知道難,難就難在這裡。這個難,佛都幫不上,沒有人能幫忙,一定要自己解決。佛能幫助我們的,只是把事實真相說出來,說清楚、說明白,解決問題完全靠自己,就是放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不肯放下是真吃虧,不肯放下的人是真錯了。

  徑是小路,小路是徑路,徑路當中的徑路,沒有比這個更快速、更近的路,就是凈土法門。「若不聞知此法」,你沒有緣分,沒有看過這個經本,沒有聽過這個法門,「則難於普度有情速脫生死」,這就難,沒有能力普度。那就是上中下三根,你都能幫得上忙,凈土這個法門能幫,遇到等覺菩薩,勸他念佛,他很快能夠證得常寂光。無論哪一種根性的眾生,遇到凈宗法門都能普度,而且能速脫生死,就在這一生,不要再等來生後世,這一生就解決問題,這是「圓滿利他之行」。任何一個法門不敢說圓滿利他,凈宗確實圓滿利他。「於自身則跋涉於艱險之途」,跋涉艱險之途,這是說六道。六道修行難,時間太長,進步少,退得多。道心跟慾念兩個相比,差得太遠,道心力量薄弱,慾望的力量太強。所以修行人,初學最重要克服自己的慾望,他就會有進步。慾望不能克服,他不會有進步,總是進進退退,細心觀察,他進得少退得多,真的一點都不假。「於眾生則導引於坑坎之路」,自己沒有搞清楚,教別人很可能教錯了,把他引入歧途去了,那就很可惜。

  前年,二0一二年,劉素青居士表演自在往生,給念佛人做個證明。這是她的妹妹劉素雲在她面前很感嘆的說了一句話:凈土好,大家不相信,如果能有個人來表演一下,讓大家生起信心,那就好了。她姐姐聽到了,告訴她:我來表演,發心念佛求生凈土。她學佛時間不長,她妹妹學佛時間長,大概學佛只有四年,她妹妹學佛有十幾年。念佛不多,因為她是家庭主婦,家裡的人也不少,家裡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沒有時間念佛,也沒有想到念佛。妹妹這麼一說,她就真發心,我來表演。在阿彌陀佛佛像面前發願,求佛來接引她往生。念佛不到一個月,往生前八天,劉素雲聽到一個聲音,這個聲音是數目字,聽得很清楚,「2012112112」,這麼一組數目字。她把它記下來,心裡想到,是不是她姐姐往生的時間?2012,年;11,十一月;21,二十一號;12,十二點鐘。她把這個數目字給她姐姐,她姐姐笑了一笑,沒說話,收起來了。果然是這一天,一點都不錯,八天前她得的信息。這一天大家都到她姐姐那去了,聊天,有說有笑。十二點時間一到,她姐姐告訴大家,跟大家再見,我要走了,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看到蓮花了。她爬上蓮花那個樣子,雖然躺在床上,那個動作是爬上蓮花,人就斷氣了。真的是自在,一絲毫痛苦沒有。爬上蓮花那個樣子,動作讓大家看到。她告訴大家,她壽命還有十年,不要了,提前走了。真有發心的人做樣子給我們看,這都不是普通人。一生辛苦,老實,心地善良,最後做這個榜樣給我們看。那一天往生有錄像,有一個光碟,不知道此地有沒有。大家在一起聊天有笑有說,非常歡喜,時間一到馬上就走。

  所以自己要知道走徑路,不要兜圈圈,不要走彎路;幫助別人,也要指導他一條平坦的大道,不要受很多折磨。折磨也是免不了的,為什麼?消業障。「未契如來方便,難入一乘願海。是故將有一億菩薩,因未聞此法而退轉於無上菩提。」經上佛告訴我們這個例子,這個例子是真的,不是假的,這麼多的菩薩沒有緣分。能聽到這部經、這個法門,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這個不是假的。《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有機會聽到的,都是過去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現在現前了。尤其是這個本子,因為這個本子新會集的,會集成在抗戰時期,戰爭還沒有結束會集成的。戰爭結束之後大概只印了兩次,分量不多,看到這個本子的人不多。台灣是律航法師從山東到台灣來帶了幾本,律航老法師他在台灣出家的,在大陸他是軍官,他是中將階級,是個高級軍官,常常聽夏蓮居老居士講經,也算是夏老居士的學生,到台灣來的時候帶了幾本送給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大概也印了兩次,一次大概都是一千本,分量也不多,所以很少人看到過。老一輩的法師,我們上去這一輩,出家的法師沒有看過這個書。

  註解就更後了,註解連李老師都沒有看過。我們海外,大概看到註解我是第一個人,一九八七年我在美國,黃念老被一些密宗同修請去弘法,他是密宗的上師,傳密法的金剛上師。在美國我們沒見面,通了電話。我知道這個人是梅光羲的外甥,梅光羲是李老師的老師,他是夏蓮居的學生,家學底子就厚,舅父在當時佛教界是很有聲望、有地位的老居士。這個本子前面有一篇序文,很長的一篇序文介紹,這個序文是梅光羲寫的。李老師看這個序文看了好幾遍,非常歡喜,自己就在經本上面用毛筆行書注釋這個本子,眉注本。這個本子也很少人見過,老師曾經講過一遍,那個時候我還不認識他。我到台中之後,他把這個本子給我了,他老人家寫的東西我看得懂,沒有障礙。我拿到這個本子我非常歡喜,我就想試試看來講這個本子。正好那個時候圖書館成立,韓鍈做館長,她五十歲。我說五十歲做生日,我們來講《無量壽經》,她印了三千本。我到台中把這個信息向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這個經你不能講。我說為什麼?時候沒到,這個經有爭議,障礙來了你的能力不夠,你擋不住,叫我收起來。我們只好收起來講《楞嚴經》。一直到李老師往生,往生之後我再回到美國,我把這個本子帶到美國,就是眉注這個本子,那邊同修大家看,每個人看到都歡喜,大家發心來翻印,就印了一萬本。眉注的本子印了一萬本在國外流通,在國內大概也有二、三千本,才有一些人看到。我在美國、加拿大,大家都邀我講經,我在那邊就開講了。那個時候這部經從頭到尾講一遍,沒有念老的註解,完全是依照李老師的眉注,我講過十遍。大概每一遍都是一百多個小時,不超過二百小時。念老只帶一套註解到美國,是油印的本子,未定稿。我還問他有沒有版權?他說你問這什麼意思?我說沒有版權我在台灣翻印,有版權我要尊重你。他說沒有版權,還要我給它寫一篇序文,要我給它題字。結果第一版就印了一萬冊,精裝一萬冊。從海外流通,也回歸到大陸。這是我第一個看到的,沒有看到的人可多了。

  現在因為我講這部經講了幾年,一年講一部,這一次第三次,超過我的標準,我的標準是一千二百個小時講一部,這次已經超過了,這次講得詳細。愈講愈詳細,愈講愈明白、愈透徹,法喜充滿,真正是常生歡喜心。所以沒有聽的會退心。這個經在我們這個時代,沒有遇到的人很多,學佛退心的人一定不少。真正聽經、天天聽經不會退心,信心會增長,願心會堅固。我自己是個例子,有人勸我,法師你八十八歲了,一天不能講這麼多時間,能不能少講一點,講一個小時?我說不行,那不過癮,他不知道這個經愈講愈歡喜。每天生活在歡喜當中,這種人多幸福!歡喜從哪裡來?從經本上來的。所以他們怎麼勸,我不會改的,我還是堅持,每天過快樂的生活,不要去打妄想。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0二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二一集)
大安法師:凈土百問--學佛網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八五集)
凈土眼藏(徐恆志)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