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悲情 叛逆是避免被控制逼瘋的武器 不幸福的原因:控制欲越來越強烈

控制欲是人類原始的本能之一,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想要控制住一些事物或其他人。通常內心有較強不安全感的人控制慾望也強烈一些,那些謹小慎微、追求完美、心裡總不踏實的人更希望控制別人。但並不是每一個控制慾望都能得到滿足,於是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甚至有些極端的人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成長,是從拒絕悲情開始的。強烈的佔有慾,只說明太過依賴。完全沒有辦法適應沒有別人的生活,自然只能狠狠的抓牢別人。愛哭的人,難免帶有一定程度的表演欲,表演悲觀消極,更是因為想希望讓別人看到、從而讓人心疼。小我的表演欲,清醒地知道,釀造一些小悲劇是索要愛的籌碼。貪婪地享受著別人的心疼和焦慮,並且每次都能得逞。往往最小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統統被原諒,而這恰恰助長悲情性格的成長。

很知道如何把自己放置到一個悲情的角色當中,將悲情作為一種姿態定格。在想像中虛構或者加深他人與社會對我的傷害。而卻沒有想到,當將自己置入這個戲劇角色之中時,也同時在無情地傷害著他人,用我的「無辜」,用我的「犧牲」,用我的「偉大」,用我的「流淚」——所有的悲情,都蘊含著一種巨大的非理性。這種非理性包裹著你,以至於你看不到他人的處境,而只看到自己(深入血液和靈魂的浪漫主義病根)。

把個人的慾望投射到他人,進而投射到社會,試圖用自己的悲情和瘋狂去感染他人,尋找自我的絕對的認同,尋找大眾的絕對認同,這都會釀成必然的「悲情症」。而這正是社會混亂的根本原因。拒絕悲情。拒絕犧牲。拒絕英雄主義。拒絕表演。直到有一天,你不需要再刻意地控制佔有任何東西,任何人。因為,你知道你已經痊癒。

叛逆是避免被控制逼瘋的武器. 通過製造可控錯覺來增加能動性、參與性和認同一旦我們感覺到結果是由我們掌握的,我們就會安心,也會表現得大度和沉穩。退一大步說,即使你不能實質性地給予控制權,也可以通過營造某種「操之在我」的錯覺,來降低隨時可能泛起的「負能量」。

控制永遠只能是一種慾望,沒有人會被真正地控制住,所謂的被控制也只是對方為了某種需求的妥協。

 報告剖析現代人不幸福的原因:控制欲越來越強烈

近日,一家心理學研究中心發布了一項最新的心理學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現今社會中,大部分人都有強烈的控制慾望,希望一切事物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具體表現為「試圖控制別人的思想」。

很多現代人都有一個無時無刻不環繞在自己腦海中的想法,那就是「他肯定不認同我的觀點,我必須說服他」。太強烈的控制慾望使我們離「幸福」越來越遙遠。

對於這一現象,心理學專家埃莉諾·羅斯福解釋道:「其實人們之所以總認為別人不認可自己的想法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太大,導致人們的精神壓力過於繁重,所以必須通過得到別人的認可從而獲得心靈上的一种放松和滿足,不允許出現任何分歧,這些分歧包括各個方面,宗教,政治,科學,哲學,情感等。歸根結底這種旺盛的控制慾望是自卑的表現,我們總是擔心別人小看自己的能力,別人小看自己的可能性只有一個,那就是首先自己看不起自己。」此外羅斯福還建議人們,一定要改變這種心理狀態,不要總覺得別人反對自己,這樣下去會釀成嚴重的心理疾病,最終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另有心理學研究者說:「近幾年來我們遇到的病人大多數都表現出了類似的病症,他們有的因為別人與自己持不同意見而感到失落和空虛,有些更嚴重的病人則因此而感到憤怒和焦慮。目前看來,過度的控制慾望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性格或者是特徵了,如果大部分人都受到了這種不良情緒的影響,那麼我們將不得不宣布,人類又多了一種新的心理疾病。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情緒會越來越豐富,這些情緒也同時伴隨著各種各樣新型的心理疾病,比如數萬年前的人類生活得悠閑自得,他們絕對不會有這樣不幸經歷。」

對於這些控制慾望過於強烈的人,羅斯福指出:「他們已經把觀點不同這一現象完全歸咎於人文問題,簡單來說,當他們看到有人與他們觀點不同時,不會像正常人一樣去思考,我們的觀點差異在哪裡?而是會很警覺地認為,這個人在質疑我的能力,所以他才不同意我的觀點,因此我必須說服他。對於這些病人來說,他們的觀點就好像『精神財富一樣』,一旦有人不認同,就好像被盜竊了一樣。」

心理學家們認為,想要說服一個人並不是容易的事,就算真的成功令一個人信服了我們的觀點,我們不但可能面臨著失去一個好朋友的危險,而且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完全是不值得的事情。正是這種強烈的控制慾望破壞了很多人們之間原本非常親密的關係,包括父母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由此可見,這種負面情緒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給我們生活的環境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危害,如果現在這一現象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那麼將來的社會狀況將是難以想像的艱難,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觀點和邏輯是最正確的,那麼所有人之間都沒有辦法溝通。

當然出現這樣的狀況也是無法避免的,千百年來,人類的知識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知識後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思考,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受到了唯物主義思想的影響,喜歡把一切東西都具象化,不管它是具體的財產,還是抽象的思維,就像心理學家對病人內心的分析結果一樣,我們已經習慣把一切都歸為自己的所有物,包括思想,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會想要控制一切,渴望別人的認可。其實每個人從懂事開始就有了自己的看法,只是那時還不夠堅定,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閱歷變得逐漸豐富,這些最初的看法就會慢慢固化,沉積,最終形成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思想,這時的思想就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與自己的其他資產一樣不可侵犯。

然而,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因為我們在無形中混淆了兩樣東西的概念,那就是我們的思想和我們自身,別人不認同我們的思想,並不代表他們不認同我們本身,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爭論出一個所謂的「誰對誰錯」。現實中經常可以看到兩個人因為對於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而展開爭論,其實雙方的內心深處都明白,人和人的想法有不同之處是一件很自然而且很正常的事,根本沒有對錯之說,可是還是情不自禁地想要去證明自己,這就是現代人內心的問題所在。

別人的一句贊同和悠閑的生活心態比起來,顯然是後者更加重要,所以,給自己和對方多一些理解,是現代人的處世之本。

控制欲是弱者的心理,是示弱的行為,是控制者為了撫慰自己的焦灼與不安。事實上控制對對方是無效而有害的,最直接的後果是破壞關係,於事無補。

控制永遠只能是一種慾望,沒有人會被真正地控制住,所謂的被控制也只是對方為了某種需求的妥協。  控制者的精神心理是痛苦、焦灼的。而被控制者則常常是控制者的心理的遙控器。一舉一動都牽扯著控制者情緒。

一旦誰成了控制者,他就會越來越弱,越來越緊張、恐懼、絕望。  控制者是緊張的,內心有愛的人是放鬆的。  我們可以有期待,卻不必處心積慮地控制他人。假如我們能夠坦然接受任何事實,我們就戰勝了在心理上脅迫我們的危機。

控制者永遠處在不安全之中。而最大的安全感,來自我們能夠打開心門,坦然接受事實,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勇於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恐懼和愛是相對立的,當我們懂得了如何愛自己,學會給自己內心填滿愛的能量,恐懼就會漸漸消散。


推薦閱讀:

不喜歡打電話是什麼原因?心理學上能解釋嗎?
一生註定與富貴無緣,原因就在這裡
膝痛六個常見原因
元明清三代文人隱士的思想轉型與背景原因略考

TAG:武器 | 原因 | 控制 | 幸福 | 拒絕 | 控制欲 | 強烈 | 叛逆 | 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