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絕命詩隱藏了什麼秘密

          本文被推薦至新浪《讀書隨筆》首頁展示 

 和紳,鈕祜祿氏,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人,生員出身,襲世職。乾隆時,由侍衛擢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執政二十餘年,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公,乾隆晚年對和紳極為寵任。和紳在官時植黨營私,招權納賄,吏治日壞。

  嘉慶(愛新覺羅·顒琰)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崩逝,正月十五由王念孫等糾參,嘉慶隨即宣布和紳二十大罪狀,奪取官職下到大獄,責令自殺,抄沒全部家產。這個眾所周知的歷史上的大貪官,在他死後民間有「和紳跌倒,嘉慶吃飽」之說。

   在監獄即將被處死前的和紳留下了一首絕命詩:

夜色月如水,嗟爾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卅載枉勞神。

暗室難換算,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鏍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辜負九重仁。

 有人說這是和珅的悔過書,我反覆讀,卻沒有讀出悔過的意思來。倒是至死的不屈、不服,並且以岳飛自居(「卅載枉勞神,」顯然來自岳飛「三十功名塵與土」)。始終以乾隆來打壓嘉慶(「鏍紲泣孤臣。」當然指自己是乾隆的「孤臣」。「辜負九重仁。」「辜負」的當然也是乾隆了,既指自己,也暗指嘉慶辜負先皇之意,擅殺前朝功臣。),和珅認為自己的死不是因為嘉慶宣布的二十大罪狀,而是因為嘉慶嫉妒自己的才華(懷才誤此身,),至於嘉慶為什麼嫉妒和珅的才華,和珅沒有說。

 和珅絕命詩翻譯成現在的文字就是:寒夜的月光慘淡似水,我和珅躺在牢房中輾轉不能入睡。原以為能夠留名青史,看來我的願望不能夠實現了,人生不過是一場夢;30年的功名和辛苦真的成了過眼的煙雲。我的智慧和治國謀略在這黑暗的囚室里已經派不上用場,因為那高高的圍牆擋住了春天的陽光。

  星星環繞在冰冷的月光四周,我陷身在監牢里孤獨地垂泣:先皇啊,您為什麼棄我而去,留下我在此被侮辱。回想起往昔的輝煌,怎麼教孤臣我不百感交集;面對眼前的現實,我是越發的傷心是,看來,正是我的出色才華被您欣賞,才害我有今天。我知道自己活著的時光已經沒有幾天了,我最難過的是辜負了先皇您對我的厚恩。

  和珅是個大貪官不假。但是他具有中國古典文官的基本素質:才華、忠誠、強項。這些,從他最後的「死言」可以看出來。

  嘉慶到底因為什麼要殺和珅,已經不重要了;和珅不服和看不起嘉慶,詩中卻表現得明顯。事實證明,和珅的眼力是準確的。  

嘉慶當政,國內階級矛盾尖銳,頻繁爆發農民起義。如川、楚、陝農民大起義到嘉慶十年(1805年)才被鎮壓,清統治力量也受到嚴重削弱。嘉慶十五年(1810年),鎮壓了爆發於東南海疆的蔡牽起義軍。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顒琰(嘉慶)下詔罪已,同時嚴令對衝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戮,無一倖免,並捕殺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天理教起義被鎮壓。

在對外交涉中,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係、開闢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而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嘉慶帝在內亂頻仍、外患漸逼中,傾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於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

 與他的父、祖相比,嘉慶皇帝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兩個字,是嘉慶皇帝的主要性格特點。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後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所以:1、和珅絕命詩不是什麼悔過書,而是抗議書。現代的悔過書經常能夠讀到,無論是才情還是真意,和和珅比,差了不知道幾個檔次。

     2、和珅忠於乾隆與不屈於嘉慶,是前後一慣的;用反腐敗來打擊政治敵手,是封建統治者慣用的手法(所以在封建社會的反腐敗大多是做假,呈現越反越腐的現象,是一種正論。)。和珅如果被嘉慶倚重,想他就算有再大的腐敗,也不至於殺頭吧。這是他的致命傷,也是後世的貪官不屑和不及的。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浪草根博客導讀

 


 

             


推薦閱讀:

做人如飲酒,半醉半醒最適宜,揭12星座隱藏的缺點。
為何三國大墓多疑冢?非反盜墓刻意隱藏,三國史留謎團(考古圖)
八字地支驛馬隱藏的秘密
八字月支隱藏的秘密
王昭君主動出塞 隱藏著憤悶無奈

TAG:和珅 | 秘密 | 隱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