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我用生命在等待你
我喜歡楊絳,不僅僅因為她是一位長壽的優秀作家,更因為她代表了中國女性最真切的感情來對待愛人和家庭,知性、善良。《我們仨》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讓人羨慕的愛情,無微不至的親情。這位老人是偉大的,因為她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經營起欣欣向榮的家。
1.讓人羨慕的愛情
鍾書諄諄囑咐我:「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我對於「像我」並不滿意。我要一個像鍾書的女兒。女兒,又像鍾書,不知是何模樣。這是讓我最感動的一個片段。在早期的中國,漫天遊走的是重男輕女的觀點,而鍾書希望的是個女孩,還是一個像媽媽的女孩。可以看出,鍾書先生對愛人的情感是如此深厚。性格的契合,使彼此產生了信任和依賴。我們能通過這個畫面感受到。
令人羨慕的是,這一對情侶在外留學時,並不見得志趣相投。鍾書先生喜歡文學方面的研究,他每日的功課多,學業承重。而楊絳女士偏愛戲劇,她有大量的時間待在牛津的圖書館裡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偶爾去旁聽鍾書先生的課,但並不感興趣。他們大部分時間在忙於自己的工作,沉浸於自己的興趣中。也就是這樣平淡無奇的生活,就能對彼此產生了深厚的信任和依賴。甚至希望下一代也能繼承對方的優點,留下熟悉的,卻依然賞心悅目的臉龐。
這是最爛漫的情話。
2.無微不至的親情
這本書,親情是一個重頭戲。不同的是,親情不再介於生離死別之間。
楊絳書中寫到女兒阿圓和她爸爸打鬧的畫面。父女間並無隔閡,更像是一對好朋友。即使在阿圓還很小的時候,與父親分別許久,也依然能玩在一起,似乎隱約中那股血緣深情將二人聯繫。
他曾發願:「從今以後,我們只有死離,不再生別。」
楊絳和鍾書分離的時間佔了一大部分。從國外回來不久,鍾書先生就去了西南聯合大學教書。那時,中國戰火紛紛,動蕩不安,分離變得不那麼簡單。楊絳一邊牽掛著鍾書,一邊要賺錢養家,帶孩子。生活不易,讓相聚變得更加珍貴。鍾書膩了分離的日子,於是想真正成為一個家,三個人不再分離。
3.一名知性、善良的偉大女人
我但願我能變成一塊石頭,屹立山頭,守望那個小點。我自己問自己:山上的石頭,是不是一個個女人變成的「望夫石」?
說楊絳偉大,因為她骨子裡有傳統女人溫婉賢淑的一面。她對家庭的重視,從她傾注的心思中可以看出。她愛丈夫,擔心丈夫身體承擔不起波折,日夜牽掛,寢食難安;愛孩子,想為孩子分擔壓力,即使已力不從心;她教子有方,在動蕩的日子裡,照顧好多病的阿圓,並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她日夜經營的家,即使天各一方,但她依然充當聯絡員的身份,維繫著家。
4.分離,讓家成為驛站
家,楊絳在用生命在等待。從回國之後,鍾書和母女異地,各自維持生計,在戰火和動亂中勉強維生。她在等待著丈夫,牽掛著遠在他鄉的丈夫平安,期待團聚的一天。等女兒成才長大了,她又和女兒異地了。女兒在國外完成自己的心愿,兩位老人在國內,心心念念著女兒,等待著團聚的一天。家,所謂的三個人的小家,不過只是在生命中片刻的停留。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的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其實,家,就是三個人團圓的地方。只要有人在,哪裡都是家。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一隻有故事的魚兒,將有更多內容為您呈現。感謝您的關注~
http://weixin.qq.com/r/Ujrp8ajE0fWureyS929A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萬國競爭》:嚴謹而不失華彩,專業而富有趣味
※克里斯的紐扣|我和我看到的《扶桑》
※《理想國》:蘇格拉底「五宗罪」
※滄浪之水中的我
※書評:《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逐流在一個熱氣騰騰的互聯社會
TAG: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