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鉀」「鐳」「甾」「菪」之類的漢字在成為化學用語之前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砼」這種近現代專門造出來的不算。

問題範圍:元素周期表全員、有機化學的口字旁組、草字頭組、羊字旁組、月字旁組、酉字旁組、熱力學的火字旁組等。


笵韋太大,逐漸展開地說一下。幖注「※」的是今(或曽)用作化學元素名的字。幖注「?」是中古字書包括《說文》、《廣韻》哪怕近古的《康熙字典》也沒有記録的字。幖注「※」如果有古文字我會附圖。

首先說一下我找本義的方法:沒有人無師自通知道那麼多字的本義,我主要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字典、漢典、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査找歷代字書和漢語多功能字庫、小學堂字形演變査找古文字字形。

「鉀」和因叚借而累増的「金」旁的象形或會意字

「鉀」根據《康熙字典》,普通話讀jiǎ時即「甲」異軆。鎧甲通常是金屬製的,表示金屬製的象形和會意字常加「金」増緐。當然可能也有「甲」常被叚借爲天干第一位有關,爲表本義而増「金」旁。

象形或會意字常加「金」増緐成爲正字的有:

  • 「鉞(簡化字「鉞」)」,本字是「戉」。「戉」本身就是斧鉞象形,就像「甲」本身就是鎧甲象形。「戉」古文字中常被叚借爲國名,即今用的「越」字,所以累増「金」旁。但當今「戉」不再被叚借,完全可以還原本字。
  • 「鏞(簡化字「鏞」)」,本字是「庸」。「庸」本義是大鐘,因爲常被叚借走而本義分化「鏞」。
  • ※「鋁(簡化字「鋁」)」,本字是「呂」。「呂」本是兩金屬餅象形。(來源)「金」的兩點就來自「呂」,甚至「呂」比「金」早,「呂」商代甲骨文即有,「金」西周金文才見。「呂」在甲骨文中用過本義,見上面來源。但多叚借用於人名、地名、方國名(即「郘」字),所以不遲於春秋晚期累増「金」作「鋁」。以及本字大概是眾多化學元素名唯一去掉「金」後本字本義也是該化學元素的字了。

http://www.animalsmatter.org/pz512bd36-cz5a2e045-aluminium-disc-circle-alloy-5052-o-h32.html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呂

  • 「鉤(簡化字「鉤」)」,本字「句」。「句」本義即彎曲的鉤子,因爲「句」多用於詞組成的話,春秋即有累増「金」的「句」作「鉤」。
  • 「鑑(簡化字「鑒」)」,本字「監」。「監」本身是一人(側視人形「亻(人)」或跽坐人形「卩」)以「目」俯視水盤「皿」看自己的容顏,所以「監」本義是監視,而引申出這樣可以看自己容顏的水盤叫「監」。(來源)而春秋金文本先用「監」來表示「鑑」,稍後才加「金」分化出了「鑑」。「鑑」即是「鏡」的古爯。
  • 「鈞(簡化字「鈞」)」,本字「勻」。「勻」本以「螾/蚓」象形初文爲聲,本義是重量單位。「呂」和「金」本是同義部件互換。後來「呂」因爲如上圖西周金文那樣的填實象形,在組成文字中常被簡化成二橫,「勻」如此,「金」也如此。「鈞」也改作以「勻」爲聲。「勻」被叚借用作「均」義,「鈞」承儋本義。(《說文》訓「勻」少,應是根據當時字形誤以爲「勻」從「二」二附會的,文獻未見此意。)
  • ……(以後可能補充。)

未成爲當今正字或曽出現過的有:

  • 「鑪」,本字是「盧」。「盧」本身是火爐象形,但巠歷了商代後期加聲符「虍」(hū)、西周晚期加意符「皿」,本身的象形在隸楷已類化成「田」形了。因爲「盧」也常被叚借方國名、地名、人名等,累増「金」旁。「鑪」其實成爲正字過,但後來被從「火」的「爐」代替了。
  • 「?金皿」,本字是「皿」,戰國文字異軆,僅戰國晚期廿七年皿金文上出現一次,未流行。
  • 「鈛」,本字是「戈」,東周有加「金」表材料爲銅的異軆,和「鉀(甲)」、「?金皿(皿)」屬於同類。東周金文有三例,未流行。隸楷階段又曽被用作「鍋」異軆,也曽作「鈳」的舊譯名。
  • ※「鎘(簡化字「鎘」)」,本字是「鬲」,西周中期偏晚季鼑鼎金文就有一例從「金」的異軆,也是加「金」(順便一提「金」本義是銅,下文會提到)表材料,但未流行。鬲是古炊煮器皿,通常青銅製,通常三足。「鬲」是其象形,鬲足周代訛成「羊」形。今用作化學原子序數48的金屬元素。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鬲

饕餮紋青銅鬲(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饕餮紋青銅鬲ZNQ.jpg)

  • 「?勒金」,本字是「勒」。「勒」本義是馬銜,從「革」「力」聲,西周早期班簋金文有一例累増「金」的異軆。
  • 「?金壷(壺)」,本字是「壷」(「壺」,簡化字「壺」)。沒什麼好說的,依然是表示材料,象形字累増「金」旁。不流行,古文字中僅西周晚期圅皇父盤出現三例。
  • 「?金匡」,本字是「匡」,今作「框」、「筐」。「匡」是從「匚」,「王」聲(原本是「?」聲作「匩」)。「匚」本身就是筐的象形,「王」或「?」幖聲作「匡」。但「匡」多用於引申義扶正等,所以有了累増「金」的「匡」,而今加「木」或「竹」分化。
  • ……(以後可能補充。)

「鐳」和其它聲旁與加「金」形聲字無關的字

「鐳」本是「罍」的異軆。「雷」=「靁」=「畾」。這要先談「雷」字的字形演變。「雷」本從「申」從0至4車輪象形(即「車」字中間),從「申」因爲「申」本「電(電)」象形,常被叚借爲地支名和「神」而累増「雨」。從車輪象形按漢語多功能字庫是因爲用車輪滾滾模擬雷聲。

車輪象形,「車」字中間,在漢字中沒有單獨出現過。其它文字系統如腓尼基字母的?ēth也是車輪象形,希臘字母Θθ和西里尒字母??來自此形。

商代甲骨文「雷」或省車輪象形而改爲二小空心圓或四小點。

西周起「雷」的車輪象形不省而且只沿用了商代文字最多4個車輪象形的異軆,或把「申」改造爲連接4車輪象形的綫,或加「雨」。

至戰國文字,「雷」的「申」已被省去而沿用了從「雨」的「雷」,楚簡從4個車輪象形或改爲從2個車輪象形的「壘」聲,這不重要已被書同文廢除;秦簡「雷」改爲從3個車輪象形作「靁」,漢隸又省去2個車輪象形,車輪象形隸定作「田」形,也就有了今「雷」字。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雷

「雷」加了「雨」但其它「雷」聲字未加「雨」,而且隸變把常用字的「畾」(雷)聲省爲「田」形,如「雷(靁)」、「累(纍)」,次常用的「儡」、「壘」(簡化字「壘」)、「」。

說起來「罍」本身和「雷」就很有囦源,根據漢典,「罍」是「古代一穜盛酒的容?。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靑銅或匋製成」。「罍」西周金文最早直接同音叚借「畾」(雷)爲之,而且當今從「缶」的「罍」成爲正字也很偶然,周代金文加「金」的「罍」有3例,加「缶」的2例,加「皿」的1例,所以「罍」本應作「?/?金畾(U+28BD4)」或「鐳」才對,但最後從「缶」的勝出成爲了當今的正字。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jinwen?char=罍

「鐳」在中古字書中並沒有被識別爲「罍」的異軆字,但字書的二字解釋多爲近義,可能是疏忽。例如《廣韻》「罍」是「龜目酒尊」,「鐳」是「瓶也,壼也。」(這裡《廣韻》應是寫了別字,非「壷(「壺」,簡化字「壺」)」而訛作宮中道路「壼」)。「鐳」近代又被叚借用作原子序數是88的放射性金屬元素,三千年以來再次發光發熱。

鏤空龍耳罍(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鏤空龍耳罍(複製品)1232.jpg)

這個分類和「鉀」主要不同在於第一分類是原爲象形或會意的本字再累増「金」旁,原字形和本義有關;而這則是除去「金」僅是聲旁,原字形和加「金」所表示的字無關,可能是形聲字的同義形旁替換,甚至最早以原字形叚借今「金」旁字,後起字加「金」的字才是本字。

未成爲當今正字或曽出現過的有:

  • 「?金盨(盨)」,「盨」本義是上古盛黍稷稻粱的?皿,已有「皿」表意,但西周晚期一例有累増「金」表材料的異軆,或直接把「皿」換作「金」的,但皆沒有流行。
  • 「鍞」,同「鼎」。這字比較扭曲。「貞」意思是貞卜,「貞」的讀音本來即從「鼎」分化出的,商代文字早期本用「鼎」表示,後加「卜」(?)於上作「鼑」,「鼑」又被省作「貞」。西周以來偶有叚借「鼑」爲「鼎/貞」的,戰國文字再爲區別而累増「金」或「皿」作「鍞」,可以說非常曲折了。隸楷的「鍞」是鏗鏘有力的「鏗」(kēng)的異軆。
  • ※ ?「鈧(簡化字「鈧」)」很特別,它沒有在中古字書出現過,但「鈧」卻在曽在西周晚期弭伯師耤簋金文上出現過。按多功能字庫,「是古亻用逨綁繫玉珮的帯子,古文字中多以『黃』字逨表示『衡』,『鈧」和『黃』分別是『衡』的通叚字。弭伯簋:「金鈧(衡)」。而今「鈧」用作原子序數21的金屬元素。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har?fontcode=33.EAD1

  • ※「鈷(簡化字「鈷」)」,戰國文字中是「簠」(fǔ)異軆。爲何這例看起來不那麼直觀了呢?原來,按多功能字庫,古文字主流「簠」從「匚」「古」聲。「簠」是「古代食?,用盛黍稷稻粱,以作祭祀」。而且古文字「簠」聲旁多變,「夫」、「古」、「黃」、「故」、「害」、「吾」、「甫」等皆可是「簠」的聲符,可能秦文字是從「竹」、「皿」爲意符,「甫」聲的,在書同文後成爲主流。在中古,《玉篇》記録了「鈷」字,解釋爲「鈷?」,《康熙字典》說「鈷?」即溫?。而今「鈷」用作原子序數27的金屬元素。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har?fontcode=34.E2C7

戰國夔紋青銅簠(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戰國夔紋青銅簠.JPG)

  • ※「鍺(簡化字「鍺」)」,依然按多功能字庫,在古文字中是「堵」的異軆,「金文讀作『堵』,是古代編鐘或殸的單位,邾公牼鐘:『龢鐘二鍺』」。這是「土」和「金」近義的意符發生了互換,而且古鐘通常是銅製的,鐘的單位從「金」並不奇怪。在中古字書中,根據《廣韻》,「鍺」是車鐗的意思,即車軸上的鐵條,用以減少軸與轂之間的摩擦。而今「鈷」用作原子序數32的金屬元素。

  • ※「銅(簡化字「銅」)」雖然戰國就出現了,但它的本義卻並不是原子序數是29的金屬元素。而且,「銅」本義也和上文那些器皿無關,根據多功能字庫,「銅」的本義是現代漢語的「金屬」、文言文的「金」,即泛指任何金屬。而「金」本義才是原子序數是29的金屬元素。「銅」和「金」的意思發生調換,而現代漢語「金」又收窄而變成了黃金、原子序數79的金屬元素。當然這和聲符「同」還是有點關聯的(雖然和聲符本義無關),「同」是筒、桶的象形,如果按這麼看「銅」像是金屬銅的意思,但並不能這麼看,因爲「同」有叚借「會同、共同」義的歷史,而「銅」戰國始見也未用作「筒/桶」過。所以這裡可能和「同」的共同義有些關聯。

(「銅」)金文用本義,如楚王酓[干心]鼎:「楚王酓(熊)[干心](悍)戰隻(蒦)兵銅。」這裡的「兵銅」包括金屬銅和鐵。

  戰國秦簡也用本義。《睡虎地秦簡.秦律丨八穜》簡86:「其金及鐵?入以爲銅。」「金」指靑銅,而「銅」則指金屬材料。全句意謂銅?和鐵?要上繳作爲金屬原料。

  《說文》:「銅,赤金也。從金,同聲。」可知?代已以「銅」特指金屬銅。(來源)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kaiOrder=3715

  • ……(以後可能補充。)

「甾」

「甾」出現得很早,商代甲骨文就出現了。按照字形,通常認爲它是竹編容器的象形。但「甾」在文獻中一直是同音叚借「載」、「鼒」、「災」、「葘」、「淄」等。《廣韻》「不耕田也」應是叚借「菑」,《說文》「東楚名缶」應是按字形分析,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似乎都沒有用例。

「菪」

「菪」似乎就是連綿詞「莨菪」的一部分。根據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菪」最早出現在東漢《金匱要略》,「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先,有毒。」,或《玉篇》有「莨菪子」。

基本是這樣,如果有哪科學用字想問卻用上面我的提到的渠道未找到想要的荅案,歡迎在評論區提出,我會盡量解荅。


推薦閱讀:

你也一定吃過地溝油
吃水果真有那麼多講究嗎?

TAG:漢字 | 漢字字義 | 漢字字源 | 化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