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信佛教,我們能走到最後嗎?


找張白紙,找根兒筆。

寫下題目——我看上他哪兒了?

然後把所有你認為他吸引你的地方列出來。

再寫下另一題——他哪兒讓我不能接受?

再把所有內容列出來。

第一個問題,可以幫你看到他的可替代性有多高,

也就是說,另一個男人符合什麼標準就可以讓你滿意。

第二個問題,可以讓你認識到分手後的收益有多大,

從此不用再經受這些打心底里膈應人的東西。

然後,挑幾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報個培訓班,烤餅乾烤蛋糕,瑜伽普拉提,

把自己打扮漂亮了走出去,

——三條腿兒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兒的男人哪兒沒有啊 ?!


要麼最終你改變了他,要麼他改變了你。估計你改變他是很難,那麼只能想想能不能改變自己?畢竟最終生活要長期在一起的。到那時,以前的小問題會被放大,後悔也來不及了。

學佛的思維一般異於常人,這還只是初步問題,以後恐怕還會有更讓你不可理解的行為(比如說要斷欲,孩子也得全素餵養,從小小孩就要念經等等),不妨多觀察下吧。


你得問題的本質是:你男朋友非常熱心的為你好,但是智慧不超拔。

可能你的意思是,希望於男朋友能智慧圓融,能如魚游水於你的生活和性格。

但是實際上,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區別在於是否在做出提升自己的努力。

另外,兩個人相處必然會有相互的問題,找其他人相處也會面臨另外某種相互間的問題。關鍵看雙方怎麼去面對和處理。

至於佛弟子,但凡是正信佛弟子,只要你是趨向善良和卓越的,基本上合拍的。


他的生活已經在越來越平展,廣闊,沒有障礙;而你小小地留在原地,只能等待他的世界全都改變了: )

怎麼是好呢

怎麼是好呢?

全都改變了,

全都改變了。

若我也改變了,

我便不是我。

我還能是誰?我能有什麼?

所有諸捨得,唯有聽佛說。

今生苦當棄,心輕向解脫。

同行可成就,何苦執苦活。

念念總膽小,勇猛學佛得。

得失不患苦,身命即當舍,

親朋與伴侶,怎有解脫樂。


謝邀!

你對佛教誤解有多深?現在在中國談起佛教,常常會受到別樣的眼光。反應常常會是「那是迷信」、「太消極」,「太保守」.把佛教作為智慧之學,最起碼作為思想學習來看的,真是少得可憐。智慧的佛教,教人獲得心靈自在的佛教,教人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佛教,如何落到這步尷尬境地?中國社會對佛教的誤解,竟是如此之深!

把佛教看成消極的,會說佛教提倡「四大皆空」。這是誤解佛教中「空」的含義。佛教所謂的「空」,其實並非「空空如也」的意思。其一意思是指世上沒有實在的永恆不變的東西,所謂的緣聚緣散。這不是客觀實相嗎?除非不願意承認客觀的人,才會說這是消極。

另外,佛教的「空」,其實含藏「有」,所謂的「真空妙有」"大空大有""空有不二"。如同宇宙之空曠,才有星河之燦爛。也猶如越虛心的人才會學到越多的東西。這樣的「空」,不知道為何被理解為「消極」呢?

一些人因為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於是想到逃避想到了出家做和尚。這於是又被看作佛教是「消極」的一個「罪證」。你可以到山裡到寺院里出家去圖清凈,但那並不是佛教的真正精神。實際上,真正的「出家」有著無比積極的意義。出家的僧人擔負著傳承佛法、幫助天下人破除煩惱的責任。成為和尚住進廟裡,是因為可以心無旁騖地真參實悟,學到真本事,最後是需要把佛法普及開來的。就如同埋頭做實驗,實驗成功之後是要用在現實生活造福百姓的。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是"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決不是只求一己清凈。

很多人學佛之後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跟現實生活脫了節。這也是誤解為消極的原因。其實,學佛者是不應該脫離生活和本分的工作的。所謂「一切治生產業不離佛法」。做好應該該做的事,是學佛的人最起碼的條件。也有許多佛教人士,因循守舊,不能跟上時代精神,不努力學習新的知識。也有許多佛教人士,因循守舊,不能跟上時代精神,不努力學習新的知識。通常看到學佛者,無論見到什麼人,都是一口說了千百年的佛話,難怪要造成人們反感。

通常看到學佛者,無論僧人們學習現代社會的知識,應該是分內之事而不是「另類」。比如有一些僧人建立博客跟人們交流佛教,這是完全應該的事。當然值得鼓勵。六祖慧能說:「無邊法門誓願學」,現代的各種知識,難道不就是僧人們該學的法門嗎?

又有一些人說,推崇佛教的國家都很落後。那請看中國歷史。唐代佛教發達,正是興盛朝代;宋代有深厚的禪文化的底蘊,你看那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和諧富裕的氣象。

又有人誤認為,學佛就要吃素。釋迦牟尼從來沒有說過學佛一定要馬上吃素(可以先吃三凈肉)。也不知為什麼許多人一想到學佛,就把吃素聯繫在了一起。吃素值得提倡,你盡可以吃素。實際上,隨著修習佛教的深入,因為身體的清凈,的確會自動自願地少吃葷多吃素到最後吃全素,但那不是一種強迫而為。(因為這一條被擋在佛門之外的人真是太可惜了)

所有誤解中最大的誤解,是認為學佛就是信佛,把釋迦牟尼當作神而不是人來看。常常一談到佛,別人都會問:「你信佛?」真正學佛者,貴在真參實悟。未加求證就信的,並非真正的信。你完全可以就這樣去信,但這不是釋迦牟尼倡導的精神。

釋迦牟尼不知有多少次告訴跟他學習的人,要獨立求證不要盲從他。他兒子羅猴羅不好好參學,說爸爸你保佑我不行了嗎?釋迦回答:「吾尚不能自保,何能保汝?」意思是,我都不能保自己,怎麼能保護你呢?你自己好自為之,自求智慧解脫吧。德國的尼采了解佛教的精神,他說:「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釋迦牟尼是一個大教育家,是一個心靈解放的導師,是一個覺悟的人,他不是神。

博大又精微的佛教被誤解得太深。難以盡言。有多少積非成是的東西,就需要多少的智慧來正本清源。還原一個真正的佛教精神,需要多少慧眼,多少慧力,需要擯棄多少迷信,放下多少宗教情緒!


我認識你說的這樣的人,如果不是結婚對象就隨他去,結婚的對象就趁早拉倒吧!我沒見過那些所謂有宗教信仰的神棍們有什麼包容,你會不勝其煩!


我一個女同事信佛,她老公不信,感覺挺幸福的。這玩意兒跟你喜歡吃榴槤而我討厭榴槤、我喜歡吃香菜你討厭香菜一樣,相互不要干涉,各取所需。如果他強迫傳教而你很堅決,就沒必要繼續下去。說實話,多數性生活都會受到束縛,這是普通人最受煎熬的。


在家居士和女朋友的約法三章:

不攔著她吃肉(也沒想攔),活物她會盡量少吃;

她還活著就不許出家!

孩子以後想吃啥吃啥,但在懂事之後允許我帶ta去看小動物,告訴ta肉是怎麼來的,然後讓孩子自行決定是否吃素。

自從發現我信佛更好欺負了之後,她不要太爽!吵架我念阿彌陀佛,氣勢上就輸了;出軌邪淫什麼的更是極大的心理壓力;酒能不喝就一滴都不喝……

正信很重要,學佛可不是要學成事兒逼。

你可以問問他:是要隨順眾生,還是要眾生隨順你?


我認為,這個問題好。可惜,這樣的問題太多了。不能加個"佛教信仰"的字眼,就能把這個男女關係問題變得複雜。

所有的男女關係問題,這是一,存在即是雙方各有責任。

二,要解決問題也只能從雙方角度改善。

三,為什麼還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呢?因為至少一方不認為自己有責任,當然不會從自己角度改善。然後問題就這麼拖著——"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大不了一拍兩散,徒費這麼多光陰年華。

所以,題目是不是可以改為"男朋友及他全家有宗教信仰,而我沒有,但我care,所以我想來知乎問前途"?

是不是又可以改為"男朋友及他全家有共同愛好,而我沒有,但我care,所以來知乎問前途"?

再改"男朋友有個愛好,而我沒有,但我care,所以來知乎問前途"?

如果愛情是一場戰鬥,那必須考慮雙方的實力對抗,不然要麼是屠殺要麼是碾壓,都不是好看的局面。

打個比方,男朋友掏出了帥氣,有錢還有趣,歐歐歐,還有家庭傳統的佛教信仰!下面,該女朋友閃亮登場了!她懷裡藏著什麼?!

有什麼我不知道,絕大部分情侶只有在實力均等的情況下,才能在炫目甜蜜無理無智的熱情褪去之後,還能並肩走向愛情的墳墓——婚姻。

不是說婚姻沒有愛情,是除了愛情,其他需要支撐婚姻的東西有點多,多到愛情看起來很渺小,多到雙方不互相幫襯,就會受到離婚之神的眷顧。天哪,離婚都成神了嗎?是呀,離的人多了,就有了神!

所以,有時候婚姻又像是戰爭,可敵人變成了生活,但多了個朝夕相處的戰友。

我想老套來一句,莫問前途,如果沒有轉移陣地再下一城的實力,不如揮舞士氣,分庭抗禮,——WTF,就他媽你有愛好,老娘的愛好比你強百倍!

要不然,忍氣吞聲繳械投降也是一個選項。

若有情,祝眷屬!


只要雙方能互相包容,就沒問題啊。

信佛的男人,規矩多,所以他不太容易傷害別人,也不容易出軌。世俗男人,經常是家裡大旗不倒,外邊紅旗飄飄。

自己不信佛,但可以去從知識層面了解佛教,了解佛教的戒律,修行次第是怎麼回事,這樣可以和他探討佛教的世界觀,會拉近你們的距離。而且可以糾正他的個別不符合佛陀教理的想當然。

吃素問題,佛教對居士只要求吃三凈肉,就是不要殺生吃肉。從道理上他沒有道理禁止你吃三凈肉。如果你殺生吃肉,他會對你有看法。

學佛人的其他方面沒什麼,和普通人差不多的。


信宗教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被洗腦,你要真愛他就包容,畢竟這不是什麼原則上的錯誤。


從佛的角度,一定能

本來就來自一處,終將歸於一處

嗯,其實本無所來亦無所去


如果我老婆是信上帝的,我願放棄仙佛,終身不提。


看完你的描述,你男朋友是個蠢貨,我說完這句你有沒有想維護他的衝動?你要不要跟他一起,在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有了答案。


他以為他信佛其實根本不信。你去學點正宗的佛教回來完爆他一次,他就再也不敢裝逼了


我看到了你的問題描述里有「他跟我說以後結婚要全素並且不浪費,家裡要供佛之類」的語句。

所以不得不冒昧問一句,你們兩個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了?

如果是,那麼你首先應當參考的是你父母的意見,畢竟結為夫婦後,兩家人成了一家人,不但你要照顧他的父母,他也少不了來孝敬你的父母吧,所以你的父母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你可以問問他是自己一個人修,還是有一些「師兄弟」的?如果有,你可以繼續問問他的那些師兄弟有沒有成家的,盡量找年齡段相仿的家庭(畢竟單純的信佛家庭按你描述他的父母也是,但那也畢竟是老年人了,你應當參考的是同齡人的情況),你和讓他帶著你去探訪一下,你自己用你的雙眼來觀察一下,一個崇信佛教的(年輕)家庭是怎樣的,是不是你所嚮往的。

(如果沒有也不打緊,你還可以去當地的有名寺廟,又或者當地佛教協會去問問,信佛的家庭會是怎樣的日常生活)


這個問題和宗教和佛教沒有關係啊,為什麼要加這兩個標籤?去了吧。

我不是婚戀專家,但我可以從佛學角度替你分析一下:

首先一點,佛法包括兩部分,主要部分是出離部分,求證佛道,永斷輪迴。還有一部分是入世部分,幫助別人出離。所以佛法是包容世間法的,否則對立起來,沒有辦法實現後面那部分。他給你灌輸佛法內容本意是好的,但是有些急功近利。

佛法與科學是職能不同的兩套體系,科學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物質層面的需求,而佛法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精神層面的困惑和煩惱。人生有八苦,這八苦都不是科學能解決的,只有依靠佛教(或者其他宗教)獲得力量。年輕人挫折少,生活閱歷少,情感經歷少,很難體會到人生八苦的實質,再加上從小接受唯物主義思想的灌輸,開成所知障(也就是給自己加了一個門衛,與自己認知體系相同、近似的讓進來;與自己認知體系相左、相反的擋出去)會不接受佛法,甚至有的人排斥佛法。而一旦有了相應的人生閱歷,體驗了各種苦以後,才開始思考人生,會慢慢接受佛法。這就是佛法給人造成是逃避現實的錯誤觀念的原因。

他要求你吃素有些過分,你們可以葷素搭配,不過需要你多付出一些寬容和理解,各做一個菜就解決了,你包容他,他理解你。

往後,如果他進入實修,還會涉及到生活方式的問題,比如他要做早晚課,要磕頭,要持咒,要念經,你還得包容他,兩個人相處最關鍵的就是包容與理解。不過你也可以利用這點與他「利益交換」,他可以做他喜歡的,前提是做什麼什麼家務,可以減輕你不少的負擔。

據我的經驗,他現在還處在生搬硬套的階段,隨著對佛法的理解加深,他的一些做法也會改變,會更善巧,更圓融,那時候,很可能反過來,是他在各方面包容你了。

祝你們幸福!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結婚,不是佛教信仰。覺得能接受,能互相包容,那就結婚,接受不了就算了。


吃素挺好噠,要不題主試試

要是打心裡排斥,那就不要強求了嘛

祝好!祝好!


說明不是真愛。

如果是真愛,會慢慢接受他的一切。

就像我一朋友並不信仰基督教,但娶了信仰基督教的女孩。自己也沒有信仰基督教啊!

愛情與信無關,愛就是愛。


推薦閱讀:

為何人類會有「禁慾苦行」的行為?
一神論比多神論更進步更高級嗎?為什麼?
《中國本土為什麼沒有宗教產生?》問答
宏圓法師:放下一切,恢復我們的自性光明

TAG:佛教 | 戀愛 | 宗教 | 非宗教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