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父母越強調對錯,孩子越自卑懦弱

父母越強調對錯,孩子越自卑懦弱

今天分享的內容,可能讓大家覺得有點反常識。因為我們很多父母說到教育孩子,做得最多的就是給孩子講道理,也就是告訴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包括什麼是對的、好的,什麼是錯的、壞的,以及應該怎麼樣做和不應該怎麼樣做。我們不能說父母給孩子強調對錯完全有問題,但父母如果對6歲之前的孩子過於強調對錯,不但會嚴重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可能還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懦弱。

我見過一些原則性非常強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他們往往表現地非常怯懦,面對一個任務不敢動手,總是怕出錯,而且內心很容易有挫敗感,在開始動手之前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不對。

我們可能要問,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對孩子有要求,難道有錯嗎?當然沒錯,但是對於6歲之前的孩子來講,他們發展和成長的重點不是要明白是非對錯,分別孰優孰劣,因為他們的思維認知根本達不到這個水平,父母永遠教不會年齡還沒有允許孩子能夠明白的事情。幼兒需用的是父母的欣賞、陪伴和接納。

對於6之前的孩子來講,他們不可能學會成人眼中評判事物的標準,對於他們來講沒有什麼對錯,愉悅的、滿足的就是好的,痛苦的、壓制的就是不好的。

原則性越強、越喜歡給孩子強調對錯的父母,要麼有很強的控制欲,要麼過於追求完美。

父母強調對錯,無非就是要證明孩子不如自己,最終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來,這其實是父母在對孩子實施控制,也就是父母不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長,而是要按照父母期待去生長。

對孩子要求高的父母,往往由追求完美的傾向。父母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過高,其實是不接納自己,甚至厭惡打壓自己的體現。

所以,當我們對孩子過於強調對錯的時候,我們就要做一下自我覺察,看一看是不是我們不自覺地在對孩子實施控制或者是把我們對自己的厭惡投射給了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可能有這樣的擔心,如果不教會明辨對錯的做人道理,那孩子豈不是成了野蠻人,怎麼與他人相處。事實上,對於6歲之前的孩子,從來不可能因為父母告訴了他一個做人的道理而學會一件事,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只能在父母與自己建立的關係中學習。

如果父母能夠感受到孩子的喜怒哀樂,然後給予恰當的回應,孩子就學會了如何去感受別人的喜怒哀以及怎樣給予別人恰當的回應。可以說,在如何做人上,孩子獲得的所有技能是從父母和孩子建立的關係中獲得的。這就像教會孩子跟別人說「再見」的方法從來都不是每當和別人分別的時候提醒甚至強迫孩子說「再見」,而是每當我們和孩子分別的時候主動和孩子說「再見」。

對於6歲之前的孩子,在如何與他人交往上不能強調對錯,在做事上也不能強調對錯。比如當孩子完成畫畫、搭建積木、閱讀繪本等這樣的事情時,如果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提醒、指導孩子做得更好,那隻會適得其反,因為我們每一次的打斷、糾正和指導,傳遞給孩子的都是「你做得不好」或者「你做錯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自卑、懦弱、退縮和無能。相反,如果我們能夠用欣賞眼光看待孩子的這些活動,即便孩子受挫,我們也不是急著指導,而是想辦法把孩子推在前面,父母示弱,鼓勵引導孩子完成任務,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那麼孩子就能夠進行大量的探索和嘗試,而不會在還沒有開始呢就擔心自己做不好。

對於幼兒來講,對錯好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大膽地探索和嘗試。請我們記住:在孩子面前逞能的父母,永遠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對於6歲之前的孩子,當我們放下對錯的評判,試著允許孩子做得不好,多接納自己,我們就能養育出自信、敢於嘗試、擁有自我價值感的孩子;反之,如果我們越強調對錯,孩子就會越自卑懦弱。

【牟子坤簡介】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講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卉貝藝術聯合創始人,中小學教師,多家平台簽約作者,致力於從事家庭教育工作,個案諮詢累計達500小時。個人微信公眾號:牟子坤家庭教育(ID:mzkjtjy)

weixin.qq.com/r/2klzay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
我在等媽媽
女孩怎麼樣才能做到自己富養自己?怎麼改善因為窮養帶來的自卑心理?
學區房裡住著不同的人類:有些父母,養孩子還不如養豬。
有一對很恩愛的父母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