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化的反思
來自專欄聽說有條路
檢視人對於職務的態度,可以獲得很多理解。人的內心匱乏,便會以種種外在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職務就是其中一種。在人事任命以前,人就是他自己。在任命以後,在某些場合下,他有時候會認為自己在按照職務行事,有時會認為職務就是自己。這兩者是有差別的。把自己的生命縮小到職務所代表的框子裡面,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無論在任何一個社會、組織裡面,總是有更高的職務和更低的職務。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等於職務,那麼面對更高職務和更低職務時候的自卑和傲慢就不可避免,因為這已經成為他生活的坐標。
人一旦從心裏面被職務定位,他就進入「職務系統」這種集體幻覺中不可自拔,也可以說進入某種輪迴。把這虛妄的名言認可為真的無明之下,他升職,就相當於在善道;他降職,就相當於在惡道。勤奮工作以獲得別人的認可,就相當於斷惡修善。但無論如何,這都是虛妄,都是對人本來價值的貶低,貶低自己、貶低他人、幫助別人貶低自己。
基本上,資本主義對人的「物化」都是這樣完成的。人就是人,不同因緣的累積,都有相同的苦樂規律。但進入資本主義的物化體系之後,擁有百萬級別資產的人就會認為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是百萬資產,那麼他對千萬資產的仰望和自卑就成為難以拔除的頑疾,他對於赤貧人群的傲慢也會不自覺地顯露。把外在標籤等同於自己的價值,這就是現在大部分人的苦惱來源。這也是輪迴。不看破這整個系統,自卑和傲慢的問題是無解的。
應試教育也是如此。人天生的品性都是多元的,多元價值的社會才更加符合人性本身。但應試教育把「分數」這一個維度的價值一再強調,於是,就出現「好學生」「差學生」,簡單粗暴地給人貼上「好」「壞」的標籤,而不在乎這個孩子的更多方面,在學生中形成不同的階級。
這問題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至於這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不是哪一個社會或組織的問題,也不是哪一個思想或制度的問題。這是無明的問題。任何超過兩個人存在的關係中就勢必社會化,而任何的社會化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標籤化,這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看透這一切,才能夠身處其中而獲得思想的解放,理解這一切只是無常無我的安立,扮演一個角色而已,不把角色當做自我本身。事實上這就是涅槃的含義,外境沒有變化,但內心的煩惱已經止息。從一個又一個夢裡面醒來,從一個又一個輪迴裡面獲得涅槃。
推薦閱讀:
※佛教為什麼不吃肉?
※大乘百法明門論(1)
※《中阿含經·沙門二十億經》
※攝大乘論所知依分第二(3)
※佛學十四講講記(第十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