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的孩子總是喜歡搞怪?

為什麼我家的孩子總是喜歡搞怪?

小朋友越是在來客人的時候,就會越「zuo」,總是會做出一些搞怪的動作......

01

公交車上,小朋友剛剛上完手工課,手裡拿著自己在課上製作的手工作品,媽媽坐在一邊拿著手機在刷著什麼東西

孩子看著自己製作的手工作品,臉上露出自信和滿足的笑容,她拿著作品跟媽媽說到:

「媽媽,這是我今天做的小白兔,你看它的眼睛是紅色的,尾巴短短的......」

見媽媽沒有回應,說著說著就又喊了兩聲:「媽媽,媽媽你看我一下嘛......你看我做的小白兔可愛不可愛?」

媽媽抬頭看了一下孩子手中的小白兔,敷衍的發出了一聲「嗯」。然後接著看手機。

小朋友開始不停的擺弄著自己的兔子,然後不停的叫媽媽,開始在座位上坐不住了,慢慢的在靠近媽媽,一會抓一下媽媽的衣角,一會兒把兔子放在媽媽的手機上,一會兒放在媽媽的手上......

孩子這樣做的目的顯而易見,想跟媽媽分享自己的樂趣,想讓媽媽關注點轉到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身上,想要得到媽媽的誇讚。

但孩子不知道,媽媽跟她並沒有在一個頻道上;媽媽也不知道她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容易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她們之間的關係。

其實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很多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永遠處於一個分叉路口,不在一個軌跡上。

很多父母都很不解,為什麼孩子不跟自己親近,不跟自己吐漏心聲,看完下面這個故事,你可能就懂了......

02

「超人媽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在觀看的過程中,發現:安迪跟黃聖依之間,少了幾分母子間的「愛」

安迪下車見到媽媽的時候,那時安迪的手好像是被車門夾到了,小傢伙一直看著自己的手,連說了兩次「我的手」「我的手」,但都被媽媽忽略掉了。

媽媽一直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問「累不累」「我給你準備了吃的」

之後是媽媽看見水龍頭的水流一直很小,在糾結應該怎麼處理。

安迪看到媽媽的發箍,就開心地問:「媽媽,這個不是你的嗎?」

還獻寶式的把發箍戴在自己的頭上,對著鏡子做鬼臉,想讓媽媽看看他。

可是媽媽還是沉浸在自己的節奏里,無視安迪的話,繼續想著水流為什麼這麼小。

比較典型的一次是在媽媽給安迪做小米粥的時候,安迪可能是一個人等得有點無聊,就拿了一個玩具過來,把玩具頂在頭上,興緻勃勃地跟媽媽說:「媽媽,你看我。」

媽媽很敷衍地看了一眼孩子,繼續觀察著小米粥。

安迪發現自己沒有得到回應,繼續說了幾次「媽媽看我」,還走到前面去拍了拍媽媽,然而媽媽還是沒有領會到其中的意圖。

最後安迪失落地拿著玩偶離開廚房,小小的人兒,在那麼大的房子里顯得特別孤單。

不少人看完節目,會有一種黃聖依跟兒子不太熟的感覺。

造成這種感覺的原因是:黃聖依還不懂得怎麼去跟孩子相處 ,沒有注意到孩子在不停地嘗試得到她的關注。

小朋友所有的搗蛋、怪異的行為,都是在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

如果此時,父母及時的給了他們一定的正向反應,比如:誇讚,她們的心裡必然開心到飛起;如果此時父母給他負向的反應,比如:責怪、呵斥,久而久之,必然會給小朋友的心靈帶來一定的傷害。

有句話說「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遺忘和忽略」,就類似這個意思。

其實不僅僅是小朋友,身為大人的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我們總是會去找新鮮的事物,跟大家分享,分享的這個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滿足了人想要被關注的心理

03

朋友家有兩個小朋友,二寶出生的時候,大寶4歲。二寶出生後,有很多朋友都來家裡看望,來看望的時候大家都會帶禮物給二寶。

他們一進門,通常就會走向嬰兒車,熱烈的讚賞著躺在嬰兒車裡的二寶:「看這二寶,眼睛大大的,睫毛那麼長。這小手滑溜溜的,好可愛啊!」

在大家都注視著二寶的時候,大寶開始拿著玩具走進屋子,嘗試去跟叔叔阿姨展示他的玩具,不過沒人顧得上看大寶的玩具......隨之而來的就像是憤怒的小鳥一樣,拿著自己的玩具強行塞到阿姨手裡,故意把玩具弄出響聲......

客人都走後,我發現大寶搬個小椅子,困惑的對著鏡子,一會兒擺弄著自己手,一會兒眨巴著眼睛,觀察了一會兒後。

看到我再看她的時候,她抻著我一起走到鏡子面前:「媽媽,我的眼睛不大么?我的手不可愛么?」

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剛剛我們都忽略了大寶的感受,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給了二寶,原來剛才他都看在眼裡......

這只是被客人忽略的小朋友,他已經感受到了失落和自我疑惑。

如果是被父母忽略的小朋友呢?他要怎樣,才能認可自己?

樊登曾經在參加奇葩大會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一個孩子的自信,來源於一個家庭對孩子的尊重程度」

我的理解是:這裡的尊重中包含著平時在溝通中對孩子語言及行為的關注

04

小朋友總是做出一些搞怪的動作,一是出於好奇心,二是父母對孩子言行的關注程度不夠......

父母如果能夠經常給孩子一些積極地回應,比如:一個微笑、一個讚美,敞開心扉跟孩子暢談,陪孩子玩一會兒玩具,都是在給孩子積極的心靈建設增磚加瓦。

父母真正被孩子需要的時間,並沒有幾年。

這幾年中,不要怕麻煩,也不要怕孩子會依賴,因為你給孩子什麼樣的回應,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決定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推薦閱讀:

兒童遊戲成癮治療手冊
父親節,麥麥粑粑嘮叨一下子女教育那些事情
孩子喜歡打電子遊戲,我卻很開心
《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系列圖書| 小書屋
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優良性格的培養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