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市的「至暗時刻」
來自專欄易簡財經
5月20日,東方園林發布公告稱,公司2018年擬公開發行的10億元公司債券,最終只成功發行了0.5億元。
對此,不少媒體稱之為「史上最慘發債」。然而,更令人擔心的是,東方園林的發債困難,只是企業總體融資困難、資金鏈緊張的縮影。
東方園林的5%發債成功率
公告顯示,東方園林本次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10億元,分2個品種。最終,品種一成功發行0.5億元,票面利率7%;品種二則全線潰敗,沒有實際發行規模。
受此消息影響,東方園林的股價持續下挫,幾近跌停,截至今日收盤,東方園林收報17.49元/股,較公告發出前股價累計下跌了6.4%。
東方園林成立於1992年,是中國園林第一股,主營業務包括水環境綜合治理、工業危廢處置及全域旅遊三個部分,業務主要通過PPP模式開展,是PPP明星企業。
東方園林這次所發債券的信用評級也不低。根據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的評級結果,東方園林主體信用等級為AA+,該次債券信用等級為AA+,說明違約風險非常低。
明星公司、AA+的信用評級、7%的利率,即便如此,東方園林的債券發行仍然結果慘淡。
這到底是為什麼?
債券融資岌岌可危
廣州民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廖偉華對易簡財經指出,東方園林的發債困難,主要由全市場的資金風險偏好降低造成,東方園林的發債難,只是整個債市融資難的縮影。「就算東園過關了,也會有西園北園發不出。」
而整個債市的遇冷,與此前的債券市場頻頻爆雷脫不了干係。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以來,國內已有20隻債券出現實質性違約,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中城建、神霧環保、富貴鳥、春和集團、中安消、凱迪生態等10餘家,涉及金額合計超過163億元。
債務危機在整個實體經濟中不斷擴散蔓延。
而這輪債務危機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在監管趨嚴、銀根收緊的大環境下,企業的融資難度陡然劇增,資金鏈緊缺,企業過去在融資環境寬鬆情況下的高槓桿發展模式落下的隱患,終於在此刻集中爆發。
有分析指出,2015年股債牛市時企業發行的債券,很多都差不多在今年到期,而今年企業又碰上了去槓桿的大環境,集中到期的債務就難以一下還上,於是就出現了今天的債務違約潮。
而債務市場的頻頻爆雷,則又引發了整個債市的違約擔憂,市場資金風險偏好降低,企業的債券就難以賣出。
東方園林還只是發債結果不理想,有不少上市公司直接就取消了原定的發債計劃,比如盾安環境、中儲股份、崑崙萬維、中信證券等。
而根據東方財富的Choice數據,年初至今,滬深交易所債券中宣布發債失敗的債券多達69隻,涉及公司59家;而去年同期,僅有40隻發行失敗,涉及33家公司。更重要的是,上述69隻發行失敗的債券中,37隻是4月份之後出現的,佔比超過了50%,意味著,進入4月份之後,公司發行債券失敗正在加速。
整個債券市場目前的情況是,投資者都喜歡國企和央企,民企本來就不大受待見。現在連AA+級的東方園林的AA+級債券都存在發行困難,那其他AA+級以下的民企融資有多困難就更加不言而喻了。相關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就表示:「如果是AA+評級一年的收益率至少要9%,而AA評級的可能再高都不一定能發出去。」
大規模債務違約潮出現疊加債券融資岌岌可危,中國債市迎來「至暗時刻」。
在資金鏈已經如此緊張、債務潮已經如此潮水洶湧的情況下,債務危機進一步導致企業發債難,而習慣「用新債還舊債」的企業又因為融資難而造成更嚴重的資金問題,誘發又一輪債務違約,如此惡性循環,民營企業命懸一線。
東方園林的情況也恰恰印證了這一點。據募集說明書,東方園林這次發債募資,主要是為了償還公司即將到期的債務,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然而,隨著這次發債的慘淡收尾,東方園林「發新債償舊債」的盤算恐怕不好執行。
更糟糕的是,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次發債不利造成的輿論影響將對東方園林造成致命打擊。這次發債的慘淡結果,等於在跟全市場的人說:「東方園林的債沒人買」,那以後,還有人敢買東方園林的債券嗎?這無疑會對東方園林以後的再融資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
融資渠道全方位收緊
其實,不止債市融資困難,股市融資、股權質押融資、銀行信貸等所有這些企業融資渠道都在全面收緊。
股市方面,IPO門檻大幅提高,審核通過率下降。據統計,今年前四個月,IPO通過率為50%,儘管較一季度的46.4%有所提升,但業內人士表示,從嚴審核的狀態不會變。
而據央行的統計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為1283億元,比起2017年的2596億元直接攔腰砍去一半,只相當於 2016年的45%。
股權質押方面,有業內人士對易簡財經表示,今年市場的錢實在是太緊了,大多都是有資產但沒錢,去年股權質押才6-8個點,而今年,十多個點能借到錢,老闆們就已經很開心了,十個點那是算非常便宜了,基本拿不到了。
銀行信貸方面就更不用說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2018年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FTP)普遍上漲,受訪銀行中,最高的一年期貸款FTP高達5.1%,較同期央行基準利率上浮17%。
「實際上現在沒有9%、10%,我們根本放不了(貸款)。」某城商行對公業務人士表示。
根據央行統計,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86%,即上浮基準35%。
然而,即便企業可以承受大幅增加的貸款成本,銀行恐怕也根本沒有多少新增貸款額度可以放出。據一名銀行分析師透露,目前銀行業新增貸款規模在1萬億元左右,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在金融行業防範風險的大背景下,銀行業縮表趨勢愈演愈烈。
緊信用和結構性去槓桿的政策仍在全面推進,信用風險壓力在不斷提升。再加上非標融資管控和地方政府違規債務清理,企業融資渠道收緊程度和融資難度進一步上升,民企的風險暴露持續,高負債、低資質的國企和融資平台恐怕也難逃一劫。
可以說,2018年,國內民營企業正面臨「至暗時刻」,在資金鏈形勢整體緊繃的情況下,對於資金鏈緊縮的公司來說,熬過去,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熬不過去,很可能就死在了黑暗長夜,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推薦閱讀:
※【小白觀債】20170716每周債券市場觀察
※基於貨幣創造的債市分析框架
※閆玲:M2與社融增速背離和收斂
※流動性對固定收益Portfolio Management的影響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