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媽原創)你以為你以為的乳腺炎真是乳腺炎嗎?

(桐媽原創)你以為你以為的乳腺炎真是乳腺炎嗎?

(跟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經的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復旦大學兒童心理學博士後,二胎媽媽一起育兒!——這是同一個人……)

梧桐媽媽大小寶是一位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師從孫時進教授,主攻兒童心理學。著《夏娃的困惑》叢書。希望接地氣地傳播科學育兒理念及切身養育體會,讓媽媽們真正感到育兒的樂趣和幸福。圖片均來源於網路,水印未刪,如有侵權,請告知更改!深表感謝和歉意!

乳腺炎(四)有關乳腺炎的各路謠言,各個擊破

以下的這些內容,是一些流傳在民間、網路、書籍上的說法,有些甚至出現在我國權威的婦產科教材中。它們有沒有道理?實際操作是否困難?梧桐媽媽這就把相關的知識陳列給你,咱們一起判斷。

1)「如果媽媽存在乳頭皴裂,容易罹患乳腺炎。」

這個說法在醫務人員腦海里根深蒂固,因為課本上是這樣寫的。科學家們認為,細菌會通過乳房破口進入血液、淋巴等管道,從而進入乳房內部引發細菌性炎症。為了減少細菌接觸,加速乳房破口恢復,一般會建議新媽媽讓皴裂側乳房休息幾日,停喂母乳,等乳頭癒合後再繼續喂哺。

這就該讓人糾結了。你很可能會問:「梧桐媽媽,書上說乳頭皴裂了容易乳腺炎,所以要停喂母乳。可是你剛才說,停喂母乳,才容易乳腺炎!這都是哪跟哪兒,我徹底凌亂了啊!這奶到底是停了好,還是不停的好?」

其實仔細想想,上面的話看上去是個邏輯怪圈,實際上並不矛盾。如今乳腺炎為什麼這麼高發,主要就是孩子出現乳頭混淆不好好吃;媽媽因為各種原因不好好喂!這些原因,很多是跟乳頭皴裂的原因重疊的。

一旦出現乳頭皴裂,我們通常會怎樣做?接著餵奶太疼了,反正現在工具多,有的是辦法,可以停喂患側乳房,用吸奶器或手法擠奶。結果會怎樣?吸奶器有可能使用不當,光刺激產奶卻擠不出來奶;手法擠奶也未必效果理想,搞不好會弄傷乳腺。這些都是乳腺炎的誘發因素!

看看,真正的前因後果邏輯關係,最常見是這樣的:添奶瓶à寶寶乳頭混淆à媽媽乳頭皴裂à停喂皴裂側母乳à皴裂側乳汁排出不暢à乳腺炎。看上去乳腺炎跟乳頭混淆有相關性,但未必是因果關係。關鍵點在於孩子沒吃,乳汁排出不暢。想辦法讓孩子好好吃奶,才是當務之急,而不是糾結乳頭皴裂好沒好。

其實,倘若在數十年前科學家們做系統的統計研究,可能就沒法發現乳頭皴裂和乳腺炎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了。那時候母乳環境比現在好很多,人人都餵奶,沒有多少器械干預,孩子乳頭混淆的幾率很小,也便很少把媽媽乳房吃破。當然,也有些孩子不好好吃奶,或媽媽乳頭有輕微畸形,表皮薄弱,容易破潰的。這些乳頭皴裂的媽媽會怎樣做呢?除了老老實實接著餵奶還有啥辦法?那時候沒有奶瓶,也沒有吸奶器,奶粉很昂貴,乳汁替代物多為米湯、豬油、麥乳精、糖水等,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都算是精貴的玩意!即使屯了些貨,製作乳汁替代物的過程要比現在繁瑣得多:燒柴生火(柴也很精貴好么,還得上山撿柴,回家劈柴)à煮開à攤涼à小勺喂,相比撩起衣服餵奶,麻煩太多了!嗷嗷待哺的孩子,等待過程中都快哭岔氣了。媽媽自個兒乳房脹得難受,也只好忍痛找孩子幫忙吸空。這麼一來,乳頭皴裂的媽媽也很難患上乳腺炎了(當然很可能也有試著手擠排奶,像前面那樣拿筷子擀的。估計沒一會兒就該放棄了。相比而言,還是忍痛讓孩子吃麻煩少,痛苦少,效率高)。

雖然那時候科研條件落後,沒有統計數據,我們問問自家老人,左領右舍,當年有幾個媽媽乳頭被吃破的,乳腺發炎得抹中藥、吃中藥的?乳房上爛出個大洞的媽媽,聽說過嗎?在動物界何嘗不是如此呢,沒見幾個貓貓狗狗被一群孩子吃,疼得齜牙咧嘴,乳頭血淋淋,接著乳腺發炎、乳房長大洞的。

不過,你可能還是心有疑慮。「讓寶寶接著吃,會不會增加細菌進入乳房內部的幾率呢?課本上這樣寫,貌似很有道理的樣子呢!」

不會的。且聽梧桐媽媽細細道來。

①這個說法最初的來源,是一些文獻證實,罹患乳腺炎的媽媽乳汁中的細菌,跟寶寶鼻咽腔的細菌別無二致。由此推測,是寶寶嘴裡的病菌感染了媽媽的乳房。

我就呵呵了。孩子生出來,還是一張白紙,身上的微生物,都是媽媽給他的好么?經過產道時第一次接受微生物洗禮,隨後與媽媽親密接觸,吸吮媽媽乳頭皮膚。媽媽呼出氣中的氣溶膠,也帶著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組件了寶寶身體各部位的正常菌群系統。

孩子天天吃乳頭,鼻咽腔的微生物跟媽媽乳頭皮膚一致,媽媽乳房發炎也是這些微生物,太正常不過了……還能是些啥微生物哩?沒想明白。

所以,通過孩子鼻咽腔和媽媽乳房內微生物種類一致的現象,並不能得出孩子感染了媽媽這一結論。

②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流水不腐」,「不通則痛」。如果奶水沒能有效排出,乳腺及周邊組織受到膨脹的奶水的機械牽拉,產生無菌化學性炎症。隨後致病菌才會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乳腺內部,產生有菌炎症反應——要知道,組織腫脹、發炎、破損的前提下,很容易繼發感染(聯想一下,表皮破損,沒護理好也容易化膿呢),致病微生物有一百種方法鑽空子。

這時候,倘若乳頭上有破口,門戶敞開,病菌的確更方便從血液、淋巴液等管道進入乳腺內部。

倘若奶水一直往外排,這些病菌根本沒辦法駐紮停留並大量繁殖,很快就跟著奶水排出去了。同時,乳腺等組織也不會過度腫脹,病菌對完整的組織結構一般沒轍。由此,病菌無法駐紮繁殖,無法入侵組織,簡直無計可施!

③乳汁營養豐富,但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是致病菌培養基。絕大部分病菌是能被抑制住的。這是因為裡面有白細胞、抗體、溶菌酶等等免疫活性成分,身體還會源源不斷地將這些物質送入奶水中,新鮮又好用。我們知道,母乳在常溫下能放7~8個小時,而奶粉超過半小時就不能喝了,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如果破潰的乳頭能夠時常浸泡在流動的、存在免疫活性物質的奶水中,反而更為理想。這樣會最大程度減少皮膚上細菌定植、大量繁殖並進入乳房內部。一些文章建議經常清潔乳房,減少嬰兒含吮時間,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沒有必要,反而可能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從理論上講,如果乳頭被孩子吃破了,反而更應該堅持喂哺!這時倘若不餵奶,反而會讓致病菌方便地從乳頭破口入侵到乳房內部,駐紮停留,侵害周邊組織!相反,如果奶水一直流動,病菌進了乳房也無傷大雅,不僅會被新鮮的免疫活性物質抑制住,沒多久還會排出來,無法興風作浪。

2)「劣質文胸,是乳腺炎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網上流傳著一些說法,認為劣質文胸含些毛細纖維,能通過乳頭進入乳腺管道造成堵塞,奶水結塊無法排出。有人說,這是當代媽媽普遍奶少的原因,因為塑形的、過緊的文胸,使用非常廣泛。另一些人說,是這些東西堵了奶,造成了乳腺炎!還有新聞提到,某個催乳師去按摩乳房,能看到一條纖維狀的東西從乳管里排了出來,貌似證實了這個說法。

有些網路文章言之鑿鑿地說,這是某位日本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不過,梧桐媽媽並沒有找到原文。

看到這兒,你可能有點兒恐慌,如今有誰不戴文胸呢?還讓不讓人愉快地戴文胸了?媽媽覺得自個兒奶不夠吃,乳腺發炎,都可以怪文胸咯?

從理論上講,少量衣物纖維進入乳腺管道被檢測出來,是完全有可能的。不過,不僅劣質衣物、文胸會有,高檔棉麻毛等天然織物也會有。它們都不會被局部組織分泌的液體降解掉——想想,無論是工業塑膠原料還是天然的棉花、毛髮,都是非常非常堅韌的惰性物質呀!工業塑膠製品難於降解屬於國際難題;一床棉被能用幾代人;很多千年古屍,毛髮都還完好無損,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①那麼,這些東西會把乳管堵住嗎?且聽梧桐媽媽細細道來。

i. 其實我不知道這些碎屑會不會把乳管堵住,也不知道嬰兒的小嘴給不給力,能否把它們吸出來。不過,如果這個命題成立,人類早該絕種了。

其實,只要乳頭接觸衣物,就無法避免織物碎屑進入乳管——戴文胸會,穿一般的衣服也會。我國和日本古代都曾有過裹胸的習俗,西方國家曾經也很流行塑形內衣。當年的人們很多都無法餵奶了嗎?恐怕也未必。

反觀今天,西方國家和日本婦女,平常仍然很喜歡穿塑型的、緊巴巴的文胸。但近年來由於母乳宣教做得好,全母乳餵養率節節攀升。

所以,從各種各樣的事實結果來看,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ii. 匯總到乳頭的乳腺總管道,約15~20條,或更多。一條堵了,剩下的都能代償。大部分乳管都給堵得嚴嚴實實?貌似也不現實。

iii. 即使乳管中這些織物碎屑真的存在,孩子小嘴不容易靠負壓嘬出來,噴乳反射也會讓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乳管「有組織、有紀律」地痙攣一陣,多半也能把這些玩意靠正壓衝出來。

所以,即使乳腺管道內能檢出毛細纖維的說法屬實,大伙兒也不必擔憂,沒有任何證據證實這些玩意跟奶少、奶結塊、乳腺炎等存在相關聯繫。媽媽更不用因找到奶少、乳腺發炎的「原因」而灰心,輕易放棄嘗試母乳餵養。

這些纖維樣物質,被孩子吞下去好不好?要不要先擠點兒奶丟棄?這樣做也沒必要,畢竟乳管里那一點兒纖維,量真是微乎其微。孩子吃進肚裡並不打緊,很快就能隨大便排出來的。

②不過呢,無論有沒有孩子,穿文胸還是講究些的好。

i. 劣質文胸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可能殘留一些甲醛、芳香烴等毒物,對媽媽的身體可能存在影響。如果在哺乳期,那就更要杜絕這些劣質產品了,畢竟乳房需要長期近距離與寶寶接觸,這些毒物留存在皮膚上固然不好,產生的難聞味道也可能讓寶寶感到不舒服,甚至抗拒乳房。

ii. 哺乳期媽媽穿的文胸過緊也不好。機械壓迫乳房,會使得乳腺血流不暢,媽媽脹滿感明顯,可能減少泌乳。局部長時間的壓迫,的確可能導致該部位堵奶,不過造成乳腺炎的情形還是非常少見。

iii. 我們可以選用寬鬆舒適的棉質內衣。如果噴乳反射讓媽媽覺得尷尬,可以在裡面墊上防溢乳墊。當然看上去不如緊巴巴的塑身文胸穿著效果好。很多媽媽內心裡過不了這道坎,難以接受自己形象不佳。其實,選好衣物,一樣美麗。很多種類的衣物不需要展示挺拔的胸部,上身寬鬆、飄逸的設計,一樣讓美女媽媽們風姿綽約。其實,國外許多明星的確是這樣安排自己的,甚至有人以不穿文胸為美。我們可以選擇這類的時尚雜誌借鑒一下她們的穿著打扮方式。

3)「奶睡是造成乳腺炎的原因之一,不要讓孩子含乳頭睡覺。」

我想,我是整個中華大地唯一一個支持奶睡的作者了(興許放在國外,情形也好不到哪兒去)。

目前各路有關睡眠的網路文章和專業文獻充斥著眼球,各執一詞,為一些細枝末節爭執不休。不過有一點,大夥基本統一戰線:奶睡都是大逆不道的,需嚴令禁止的,還發明了各種帶「戒」字的專業名詞,「戒奶癮」、「戒奶睡」、「戒含奶不吃」……聽聽,是不是滿滿地充斥著網路,經常在各路親友大媽嘴裡冒出,耳熟能詳?奶睡有N宗罪,掰著指頭都數不過來,其中有個重要的害處——它興許是造成乳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一點也被寫進我們當年的權威課本里,在民間廣為流傳。孩子多含一會兒,大媽們如臨大敵,不斷地慫恿新媽媽拔出乳頭,「我看他含著沒吃啊!這是奶癮啊!養成習慣不好的。小孩將來牙不好,媽媽乳頭容易吃破,乳房容易發炎。莫怪我沒提醒你。」新媽媽真把奶頭拔出來了,孩子沒一會兒就哭了,怎麼都不睡,大伙兒又一窩蜂地怪媽媽奶水不夠吃。新媽媽自己也經常陷在與奶睡的鬥爭中,身心俱疲。不讓奶睡,那就得抱睡、拍睡、搖睡、包裹睡、安撫奶嘴睡……挨個換著試。想想,飯袋子就在跟前晃悠,媽媽非不讓吃,偏要讓自己睡,尚處口欲期的那枚極力渴望吸吮安撫的孩子,能善罷甘休嗎?「梧桐媽媽,我覺得我就像安撫奶嘴,孩子整晚上要含著吃奶。我可怎麼辦?」「梧桐媽媽,我奶頭一拔出來孩子就醒了,抱著沒一會兒就不肯睡了,晚上半夜起來要玩一兩個小時!怎麼回事啊!」「我買了程序育兒法,也聽了XX公號的『睡眠公開課』,孩子前天哭了一晚,昨天哭得好一點。不過白天獃獃的,老抓著我的手怕我跑了,不像之前活潑。還特別膽小,一點點小事就哭個沒完。這樣到底對他心理好不好呀?」

梧桐媽媽又該奇了怪了。我們可以觀察下身邊剛出生的小貓小狗,不都是依偎著媽媽吃奶共眠的嗎?動物媽媽寶寶很難以忍受,很痛苦,相愛相殺,睡眠情況很惡劣嗎?孩子會很吵,偏要跟媽媽過不去嗎?為什麼小動物媽媽寶寶看上去與人類如此不同,非常平靜祥和呢?媽媽的乳頭會經常被咬得血淋淋的,容易發炎,稍不留神就長個大洞出來嗎?

以前看到這類抨擊「奶睡」,鼓吹「睡眠訓練」的文章,大多一笑置之。多於牛毛,怎可能爭論得過來?不過有一日抽風,跑到人家文章底下留言,回復了貓貓狗狗的日常現狀。人家當然不鳥我,「我們是高級的人類,肯定跟動物不一樣的。」

更奇怪了。人類本來就是一種動物啊!剛出生的小人兒,更是絲毫未受到世俗沾染,滿滿的都是天性的小動物啊!為什麼高級的人類,一定要發明些高端的理論,偏讓自己和孩子違逆天性過活?我是沒想明白。

其實,奶睡是最方便的,順應生物學規律一種方式。即便我們很想堅持奶睡,但心裡顧慮滿滿——書里寫的、網上說的那些可怕的後果,真的存在嗎?有關奶睡的方法介紹和闢謠,詳見「側卧奶睡」章節。我們在這兒最關心的內容是,孩子多含一會兒真的會把乳頭吃破?孩子的唾液會讓奶水結塊,進而堵奶?孩子嘴裡的細菌,真的能讓媽媽乳腺發炎?這可是教材、文獻里的內容呢!

不會!教材、文獻也只是提出存在這樣的可能,沒理沒據,如何有說服力呢?況且小動物們身體力行驗證過這些理論,一個個實力打臉呀!下面的說法有沒有道理,且聽梧桐媽媽細細與你分析分析,再作決斷。

①「含奶睡覺,可能會把媽媽乳頭吃破。」

想想孩子什麼時候吃得最疼?肯定是大快朵頤的時候呀!這時候貪婪的小人兒,口腔里滿是負壓,不擇手段想吃奶,當然容易吃破乳頭了。多含一會兒就該吃破了?恐怕未必呢!孩子迷迷糊糊的時候,根本沒用力吸,怎會吃破呢?

也有人會認為,是不是乳頭含久了,泡軟了,容易破呢?當奶頭是紙做的,時間長了讓口水給泡化了哩!其實,這本身是個悖論:早期孩子吸吮需求很旺盛,吃奶就要很久,再多吃一會兒安撫自己進入睡眠。咋多的這一小會兒就要不得了,把媽媽乳頭吃壞了呢?

相反,媽媽的乳頭長時間被寶寶口腔含吮、摩擦,會產生適應性變化,反而更不容易吃破!可以問問那些哺乳時間長的「老司機」媽媽,孩子含一整天乳頭也沒事啊!誇張了點,Laugh~

②「寶寶的唾液會讓奶水結塊,進而堵奶。」

奶水結塊,通常是指奶中蛋白質變性凝結成乳酪樣半固體物質。多數蛋白質遇到較強的酸性或鹼性環境才會結塊。如果孩子吃了奶,過一會兒吐了,可以看到嘔吐物中有些奶塊,這是因為胃酸酸性很強的緣故,pH值為0.9~1.5。人類唾液pH值區間為6.6~7.1,乳汁的pH值為6.6~7.6,基本差不離,怎會結塊呢?

問問我們有哺乳經驗的媽媽,等孩子睡著把奶頭拔出來,上面會殘留一些奶水,可真沒發現有什麼奶塊。

更何況,乳汁是往外淌的,孩子的唾液如何進入乳管內部,造成結塊,進而堵奶?即使真的能結塊,遇到強酸充其量也只能變成像酸奶、乳酪一樣鬆軟的物質,這種東西如何把乳管堵得嚴嚴實實,孩子牙齦無法按摩出來,噴乳反射也無法衝出來?

反正我是沒想明白,這說法道理在哪,有何出處。

③「如果寶寶停止吸吮卻含著奶,嘴裡的細菌,可能會引起乳頭局部感染,甚至進入媽媽乳房內部,引起整個乳房感染。如果存在乳頭破口,乳頭更容易發炎,細菌進入也會更容易。」

別忘了,乳汁和口水中都存在大量免疫活性物質,反而會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呢!

另外,從實際操作效果來看,奶睡最為方便,事實上大大增加了母乳成功率。乳汁往外流,「流水不腐」,腺體不那麼腫脹,也挺完整,寶寶嘴裡的細菌如何在乳房裡的乳汁中駐紮、繁殖,進而發炎化膿呢?

其實,科學家真想多了。沒有幾個媽媽會一直讓孩子含著奶不放的。孩子也總會進入深睡眠的。含奶最多15~30分鐘,孩子基本一定會進入深睡眠,媽媽把乳頭拔出來就可以了。倘若寶寶還在哼哼唧唧,再塞回去就行了,等再睡深一點兒再拔出來。只要身體沒不舒服,孩子一定會睡深的,整晚的淺睡眠,是不可能出現的。

再次強調,「不通則痛」,身體很多炎症,都是在「堵」的基礎上發生的,比如小嬰兒鼻淚管不通容易長眼屎,大人膽道不通容易患膽管炎,闌尾管腔不通容易患闌尾炎……所以,關鍵在於「疏」,切忌「堵上添堵」!嬰兒的小嘴是最給力的,想辦法讓孩子吃奶,才是王道,只要能吃出來,什麼方法都行。放下那些偽科學條條框框,放鬆地做一個小動物媽媽,依靠自己的直覺和主觀感受來餵奶,並讓寶寶這隻小動物依靠自己的本能來吃奶吧。

如果媽媽的乳腺很容易發炎,或老是斷斷續續怎樣也治不好,一定得重視慢性感染及炎性乳癌的可能!

①慢性感染以乳腺結核最為多見。具體詳見「媽媽生病」章節「結核感染」段落。

②炎性乳癌較為少見,經常會偽裝成乳腺炎症。醫生會安排打針、吃藥,可是炎症總不見好,反而越來越嚴重。有的媽媽疾病進展速度不如一般的乳腺炎快,有的媽媽會出現爆發性變化,酷似急性乳腺炎,常被誤診。

這些媽媽可能逐漸出現乳房瀰漫性增大、變形、變硬;皮膚先會發熱、發紅、腫脹,之後會變得不光滑、摸起來較韌,有點兒像橡皮,局部凹陷或出現「橘皮征」;周邊淋巴結尤其是腋窩淋巴結腫大,摸起來又大又硬、邊界不清,難於推動。這些都跟普通乳腺炎表現不大一樣,一般的乳腺炎皮膚髮紅的顏色鮮亮些,皮膚腫脹但看上去比較光滑,如果形成膿腫皮膚柔軟,可能能觸到波動感;淋巴結相對較為柔軟,與周邊組織無粘連,易於推動。另外,罹患炎性乳癌的媽媽全身炎性反應不那麼明顯,發熱一般是低度或中度,而急性乳腺炎感染中毒癥狀非常明顯,常伴高熱、寒戰。

因此,如果媽媽的乳腺頻繁發炎,治療效果不理想,並存在上述表現,最好能去諮詢一下專門的乳腺外科醫生,必要時行影像學、活檢等檢查。

下篇梧桐媽媽會和大家講講堵奶是咋回事?

本文節選自《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馮欣源,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版權所有。

推薦閱讀:

如何自己催奶?學會催乳師這3招也能輕鬆催乳
最快最有效的催奶方法有哪些?催奶方法最快最效
孩子剛滿月奶越來越少怎麼辦?哺乳期哪些食物下奶
夜奶這麼喂,你不用受戒夜奶和漲奶之苦
月子飲食如何安排?產婦催奶期間營養要均衡

TAG:乳腺病 | 母乳餵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