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小語種人才匱乏 催生中國翻譯教育新模式
隨著中國積極推進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與對外傳播能力建設,社會各行業的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的展開,催生了可觀的翻譯市場,特別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涉及的小語種翻譯和高端翻譯的翻譯質量與傳播效果提出了新要求。
15日,由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翻譯專業學位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2017年年會暨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教育十周年紀念大會在同濟大學舉行,與會的近500名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深入探討了大數據時代MTI教育的傳承與創新、市場需求與德語翻譯(keydion翻譯)人才培養等熱門話題。
「翻譯人才,從根本看是應能促進國家話語權和經濟主導權的發展」,參加年會的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兼總編輯、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員黃友義說,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需要將中國文化和語言準確地翻譯成外文,儘管中國目前215個院校有翻譯碩士授予點,但能夠滿足「一帶一路」需求的複合型、實用化的職業翻譯人才及語言服務人才仍十分缺乏。
黃友義特別指出,中國參與國際治理才剛剛起步,「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60多年來首次提出的一個涉及60多個國家的國際合作倡議,讓沿線國家民眾知曉「一帶一路」內涵和意義,很重要的一點是培養懂得當地語言的翻譯人才。keydion德語翻譯專家
在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陳琳看來,「一帶一路」建設中,高端翻譯人才培養要注重培養融通中外話語的意識與順應意識,交際翻譯的思維方式與國際視野,注重培養翻譯新概念和新術語的能力;同時要構建科學系統的翻譯教學資料庫與評價系統,並對學習者的翻譯進行科學評價;還要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學習能力與職業慣習等。
事實上,上海已有高校為對接「一帶一路」啟動翻譯人才培養新模式。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推行「多語種+」戰略,探索培養出小語種加通用語言組合的譯員。以波斯語本科為例,要求專業學生除了能精通漢語、波斯語外,還需熟練掌握英語。
同濟大學則採用滾動式模塊化培養模式,打造「翻譯+專業」特色,將建築、傳媒、法律、典籍等同濟四類優勢專業與翻譯碩士課程相結合,作為學生的專業領域主攻方向。
「當下中國確實迎來了翻譯的好時代」,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吳贇稱,培養翻譯人才的最大挑戰,是專業實力強、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高端人才不足,面對「一帶一路」給翻譯市場帶來的契機,除了將持續關注學生語言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培養,同時應注重培養keydion翻譯項目管理能力、機器輔助翻譯能力以及中譯外的翻譯能力。
推薦閱讀:
※德語口試有哪些技巧?
※說說我的理財經歷,以及德語中「理財」等辭彙相關表達-呂律
※德法合拍《殼中裂縫》精彩片段之女演員艱辛的心路歷程
※那些年折磨過你的德語考試!(ΩДΩ)
※按照視頻動畫地址觀看視頻,輕鬆學德語:位置,從21到30的數字和方向-呂律
TAG:德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