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崇禎自縊 一念之仁留下六十年慘案 - 雅虎文化
明朝皇帝崇禎自縊 一念之仁留下六十年慘案
2010-04-25 04:39 來源:雅虎文化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凌晨,崇禎皇帝登上鐘樓,鳴鐘召集百官,但無一人前來。眾叛親離的崇禎帝與宦官王承恩一起溜出紫禁城,登上了後面的萬歲山(今景山)。三天後,人們在壽皇亭發現了崇禎的屍體。只見崇禎亂髮覆面,一隻腳光著,與王承恩相對縊死。有人不忍目睹此慘狀,遂將他葬在了3個月前死去的田貴妃墓中——即現在的思陵。就這樣,明朝的統治覆滅了。
一念之仁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壽皇亭旁自縊而死,時年33歲。前夜周皇后在坤寧宮懸樑自盡,崇禎揮劍殺死了幼女昭仁公主,長女長平公主右手被斬斷昏死過去。袁貴妃自縊的時候繩索斷裂,崇禎衝上去補了三劍,所幸未傷及要害。
癲狂過後,崇禎恢復了一個父親的理智,命心腹太監將三位皇子喬裝改扮送出宮去。
崇禎恐怕萬萬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特殊的地位,死後也不得安寧,圍繞著謚號、三位皇子的下落,居然引出一場波及全國曠日持久的政治風波。
三月十九日上午大順軍進入紫禁城,圍繞崇禎帝的下落,城內謠言紛起,直到二十二日,才在煤山發現了崇禎的屍體。生性魯莽的權將軍劉宗敏命人把崇禎夫婦的屍體一起陳放在東華門外,強令京師百姓觀看,以正視聽。
崇禎的屍身以發覆面,一隻腳赤足,衣衫零亂,屍臭四溢,狀況慘不忍睹。陳列三日後,明朝兵部主事劉養貞將二人葬於昌平銀泉山田貴妃的墓中。雖是亡國之君,卻少不得有一番蓋棺定論,大順政權在《永昌元年詔書》中評價道「君非甚暗」。四月三十日,大順軍退出,五月初二日,清攝政王多爾袞率軍佔領了無人管理的北京。
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多爾袞深知若想穩定政權必須要安撫人心。從五月初六日開始,命前明在京官員為崇禎哭靈三天,既然設靈祭祀,牌位上就必須要有謚號了。前明左中允李明睿提出以「懷」為崇禎的廟號,以「端」為謚號,合稱「懷宗端皇帝」。根據帝王謚法,「懷」表示「執義揚善、慈仁短折」,「端」表示「內外賓服」。但根據慣例,亡國之君絕無廟號,因為國祚斷絕,宗廟無存,誰來祭祀?多爾袞對這些繁文縟節還不十分了解,於是一干前明故臣在「懷宗端皇帝」靈前真真假假地哭了三天。多年後漸悉中原文化的順治皇帝恍然大悟,降旨取消崇禎的廟號,並改謚號為「愍」,此後的清代官方出版物上一概以「愍帝」稱呼崇禎。
崇禎身亡的消息四月中旬才傳到南京,各派勢力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改元弘光,即南明的第一個政權。弘光帝立刻表示不承認「懷宗端皇帝」的稱謂,重新定為「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不想立刻遭致文士反對。「思」字是蜀漢後主劉禪死後的謚號,用於殉國的崇禎帝極為不妥,最後定為「毅」,再無爭論。
1645年弘光政權瓦解,黃道周、鄭芝龍等又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建立了南明的第二個政權隆武王朝,於是再次折騰起崇禎來,改廟號為「威宗」,稱之為「威宗烈皇帝」。但隆武政權存在的時間更短,地域更小,只限於東南沿海一帶流傳。不可思議的是後世那些以「反清復明」為己任的人士,居然為了「毅宗」還是「威宗」爭論不休。
作為亡國之君的崇禎獲得如此之多的美好字眼,即便如此,明朝的遺老遺少依然不依不饒,曾在崇禎朝出任過大學士的文震孟之子文秉專門撰文指出:「先帝以兩宮畢命後始自為計,義也;初擬從權,徐圖後舉,既慨然知天命之不可爭,不難身殉以謝天下,智也;業已身殉尤曰不敢終於正寢,禮也;從睿殉難合乎天理大道,仁也。夫當變起蕭牆,禍介俄頃,而仁義禮智俱全而無失焉?可不謂正乎?」謚號應為「烈宗正皇帝」,一時間廣為流傳,崇禎不再是那個慳吝成性苛刻加派自作聰明濫殺無辜猶豫不決視民如草芥的亡國之君了,而是合乎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標準的完人。
同崇禎帝倖存的幾個皇子在後來掀起的政治波瀾相比,謚號之爭顯然是小巫見大巫了。
相關文章
- 歷史上的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 (03-18)
- 也說明朝那些事,讓人齒冷的朱元璋 (03-16)
- 明朝是如何取代元:同室操戈中結出的奇葩 (03-10)
- 明朝為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 (03-10)
- 「存天理滅人慾」的明朝為何盛行色情文學 (03-03)
- 對皇帝求婚敢說不 不想做皇后的明朝女子 (03-03)
- 明朝歷史上一位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皇后 (03-01)
推薦閱讀:
※崇禎帝為什麼不讓袁崇煥避諱改名?
※橡樹 | 甲申回望:崇禎,黨人和內閣
※最可能拯救大明的兩件事 崇禎只要做一件 明朝就不會滅亡
※崇禎死後明朝藩王被擁立為帝,卻哭得眼腫如桃,朱元璋後代這麼慫
※明朝覆滅真相?松錦之戰滿族男丁只10萬 明朝沒有直接亡於崇禎與滿族 明朝直接亡於南明內耗 屠夫李自成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