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劇兩星"後製片人省錢招數:降片酬砍集數
自明年1月1日開始,廣電總局「一劇兩星」政策將正式實施,即一部電視劇最多只能同時在兩家上星頻道播出,同一部電視劇在衛視綜合頻道每晚黃金時段播出不得超過二集。目前,一部電視劇在國內市場的贏利主要來自於電視台的購片款,「一劇兩星」政策實施直接影響減少了製片方的銷售渠道,利潤也將大幅縮水。在此情況下,製片人消減預算,控制成本成為保證利潤的首要舉措。網易娛樂記者連線了五位製片人,分別為《俠客行》製片人張紀中、《戰寇》製片人李波、《裸婚之後》製片人王芳、《青春無極限》製片人吳龍海、《抹布女也有春天》製片人楊利,看他們如何省錢應對政策。
一:從演員片酬上省:拉大腕當老闆,片酬抵投資額
「一劇兩星」後演員片酬變化。(製圖/珞小嬜)
近年來,演員尤其是一線演員的身價直線上揚。如今一線演員單集片酬已過50萬元,有的報價沖高至100萬元,二線演員也要30萬元。隨之而來的是演員片酬占投資份額比例也一路看漲,有的大咖劇甚至突破60%。國產電視劇製片人要省錢,首先需要開刀的必然是演員片酬。「一劇兩星」政策出台後,演員片酬下降的現象確實存在,有些經紀公司甚至公開表示旗下藝人能打五折出演。不過,目前自降片酬更多出現在二三線演員身上,一線明星的稀缺性及其在電視台和廣告商的市場認可價值決定了其身價尚不能在短期內大跌。面對此種情況,看製片人如何優化搭配演員?
1、以明星帶新人,每部劇兩個大腕成臨界點
在一線演員片酬難撼的局面下,少用甚或棄用大咖級演員,成為製片人控制成本最現實的選擇。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許多擬請大咖的小製作項目都停了下來。有些在裁員,揮淚「斬」大咖;有些在調整,嘗試採用一線搭配二線的配置;有些擬請外援,性價比較高的港台演員進入候補名單。在演員的使用方面,製片人范小天如今也在採用明星加有前途的新人這樣的搭配方法,「這樣演員成本花費就降低了,再者也能給新人成名的機會」。范小天坦承,現在傾向於主要角色中請1-2個一線。
據業內人士爆料,目前正在浙江橫店熱拍的某民國傳奇大戲原本配置了3名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一線男星。該劇最初投資額號稱高達8000萬元,在「一劇兩星」的政策影響下,該片在項目運作前換下兩名一線大腕(另外一名大演員之前已簽合約)。據悉,被臨陣換上的演員一人出生自選秀歌手,一人為香港藝人。通過重新拼盤,這部劇在演員開支上也得以「瘦身」。
2、拉大腕演員當出品人,片酬抵投資額
大腕演員雖然片酬居高不下,但其也保證了與電視台賣片的議價能力以及隨之附帶的高額植入廣告回報。製片方選擇和演員聯合投資,共擔風險,共分紅利就有望成為一種全新的「省錢」路徑。2012年,上海唐人出品了電視劇《軒轅劍之天之痕》,主演胡歌也嘗試投資首當出品人。唐人公司老總蔡藝儂就曾透露,胡歌投資的錢來自這部戲的片酬加上一些私房錢。如果說胡歌當時尚屬玩票「賺回開餐廳虧本的錢」,如今演員「拿片酬當投資」的模式在「一劇兩星」之後將成為一種新趨勢。打包價幾千萬的片酬固然得來更輕鬆安全,但在製片人紛紛收縮錢袋子的當口,大明星以片酬作價投資似乎更務實,更能拿下一個大項目。據業內人士透露,張嘉譯、張國立、吳秀波(微博)等演員早就開始嘗試著將片酬當做參演劇的投資款。今後,身價超過1500萬的演員都有可能和製片方作為聯合投資方。這樣,製片方花在大演員身上的錢降下來了,回不了款的風險也能降低了;而對於演員來說,以片酬作價投資,不僅接戲的機會增多,投准一個好項目的話還能從分紅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3、縮短檔期風險大,明星客串「多快好省」
大腕明星檔期日益緊張,有些電視劇為搶大腕的檔期,常常全劇組趕工集中拍攝大腕戲份。而「一劇兩星」之後似乎也有不少製片人以此為上策,從而節約大腕簽約天數降低片酬。但當下的實際情況是,一線大腕很少再按集數簽約,而是整體打包價,再則如果大腕是男女主角,容易造成片子粗製濫造。製片人吳龍海的心裡底線就是,一部30集的電視劇,主演不簽80天的拍攝合同「堅決不能用」。此外,單單搶一個大腕的戲份極容易打亂整個劇組的陣腳。單線拍攝搶工期貌似能降低大腕們的打包價,但場景、其他演員檔期等各種問題造成的耽擱浪費往往會得不償失。就有製片人有過血淋淋的教訓,以一個較低的打包價與一線演員簽了個較短的檔期,但最後因為客觀因素沒搶完戲。最終造成合同違約,只得乖乖地再按單集給腕兒們算錢,一天幾十萬的續簽費用花得「肝兒疼」。
雖然如此,給演員「打時間戰」仍然不失可行性。換種思路,多用「明星客串」既省錢又能「蓬蓽生輝」,成為賣劇和宣傳時的亮點。其實,大明星魚貫走個過場也是要收費的,10萬-15萬元/天的有之,100萬-150萬元/天的也不乏人在。片方或是用劇本的魅力感召大腕們光顧,或者憑藉人脈關係讓明星打個包、串個場。張紀中的新版《西遊記》,劉濤(微博)等串場明星給的費用就很少,基本是友情贈送。人緣好的製片人,除了請明星享受友情價,甚至是劇組工作人員也能走個內部價。據業內資深從業製片人透露,在好劇本、好人緣的基礎上,一流的道具和美工打包價20萬-30萬元有得談,動作戲導演帶著武指和威亞等設備,捆綁打包價80萬-120萬也能拿下。
二、從集數上省:縮到30集省錢更易發行
「一劇兩星」之後,傳統思維里那種「集數越長、成本越低、收益越高」的盈利模式也或將宣告終結。在明星身價動輒就佔一部劇總投資一半甚至以上時,劇集越長,每集平攤的成本就越薄。然而,「一劇兩星」的新政規定,衛視黃金檔從每天播出3集削減為2集。一部30集的電視劇,以前10天就能播完,以後則需要半個月以上。衛視每個月播出兩部新劇更符合觀眾的心裡期待,超過35集的劇給電視台完成兩部戲的排播量增加難度。在面對同題劇的競爭時,一部過長的電視劇會不僅會顯得不緊湊、拖沓,更易於讓電視台因排播上的「超長」規而放棄。
製片人王芳、楊利、李波、李亞凝都意識到這一變化,即電視台每天對劇集的消化量在減少,以往「集數越長、成本越低」的模式不再可行,真正的省錢還得靠把劇集降下去。李波接下來的一部戰爭劇和一部都市劇都會控制在26-30集,「按以前那種市場,我做成50集都有可能。現在是做得越長投資越大風險也越大。」李亞凝的《破陣》就極具樣本性。《破陣》總投資4500萬,拍攝進度過半後,「一劇兩星」出台,政策對出品方造成不小的心裡緊張。當初,這部劇在廣電總局備案是36集,現在已經調整到按30集拍攝。面對市場的變化,出品方接到很多業內朋友提醒,「最好控制在30集左右,劇太長影響發行」。
三、從製作費上省:燒錢大場景下馬,不玩群演人海戰
在古裝片中,很多富麗堂皇的宮廷殿宇、氣勢磅礴的城市街景都是靠製片方用真金白銀堆砌出來的。有媒體就曾曝出「橫店一年燒掉1個億」。上圖為橫店影視城。
1、燒錢大場景下馬,盡量避免轉景
在古裝片中,很多富麗堂皇的宮廷殿宇、氣勢磅礴的城市街景都是靠製片方用真金白銀堆砌出來的。而在一部古裝劇中,類似「火燒阿房宮」之類的情節又屢見不鮮,這些奢華大場景往往出於一場戲的需要而付之一炬。有媒體就曾據此曝出《橫店一年燒掉1個億》的驚人數字。曾經擔任《甄嬛傳》等大劇製片人的曹平的新項目《羋月傳》定於八月開拍。在「節流」的理念下,曹平計劃拿掉先前設定的許多大場面內容,僅僅保留和女主角有關係的一些重要場景,把精力用在劇作、特技、服化道上,不會再花太多錢去展現片子的宏偉。
除了過度張揚的大排場、點綴意義的背景被省去,取景的合理性也成為製片人考慮的重要因素。因為選景不當,在轉景過程中造成的人力、財力、時間成本浪費會直接導致一部劇的成本增加。製片人李波的新劇《戰寇》的主場景選在浙江橫店,劇組成員也在當地駐紮。按照最初拍攝計劃,位於浙江方岩的《天龍八部》景區也有十天的戲份。然而,兩地相隔50公里,一天4個小時就要消耗在路上。劇組平均15萬元/天的開銷,再加上大演員8小時/天的拍攝合約因來回奔波而折損一半時間,讓李波重新考慮置景方岩的合理性。10天的景是否必須得用,要用的話能不能增加戲份,將10天延長至40天,以便劇組住在當地,這些都要重新抉擇。
2、裁併工作人員,不玩群演「人海」戰
縱觀一個劇組,除了導演、演員、編劇之外的工作人員,普通一點的能有120來號,大一點的組這個數字能到200人。像張紀中《新俠客行》同時分為A、B兩個組拍攝的,工作人員規模更是在500人左右。隨著物價的上漲,劇組人工成本也在一路走高,一個120人的劇組90天的住宿費就要花掉108萬元。相較幾千萬的投資,這筆錢看上去是「杯水車薪」,但對於一部2000萬-3000萬元的中小成本電視劇製片人而言,也難以忽略不計。李亞凝的《破陣》劇組,兩個月拍下來工作人員基本保持在240人。其中,光是武術隊、槍械煙火師就45人;故事5條線索配置了5組演員,跟組人員就達20人。在新政的「緊箍咒」之下,劇組也計劃瘦身,A、B組(文戲組和外景打鬥戲組)將刪減合併為一個,以便人員更集中,開銷更精簡。
在製作經費支出上,戰爭劇和古裝劇中最常用到的大規模群眾演員也是花錢較大的項目。如今,群演100元/天的出場費很正常,張紀中在拍《英雄時代》時一天多則有250個群眾演員駐組,這樣一天就是2.5萬元的花費。《破陣》有很多戰爭大場面,往往一天就用到500-600名群眾演員。整部劇原先預計用3000名群演足夠,目前已累計達到8000人。拍攝至尾聲,在項目原投資吃緊甚或告罄的情況下,劇組也決定在這方面做新的考量。「一劇兩星」後,有的製片人更是明確了預算,拍一部戲用在請群眾演員上的費用不會超過100萬元。
小結:「爆發戶型」拍片模式或將消失
總局的「一劇兩星」無亞於一次電視圈的宏觀調控,它將花錢無度的暴發戶心態隔絕在圈外,將「節約型」製片理念推上了前台。除了在製作成本上省吃儉用,如何廣開財源也成為製片人們的立命之基。一線劇集的網路版權早已攀升至80萬-150萬元/集,網路判斷一個劇好不好除了瞄準電視台的銷售情況,還更加註重一部劇是否有「網緣」。一些製片人不諱言在緊急補課,搜羅一圈演員的網路人氣指數,以備選角。畢竟,有些在網上火的一塌糊塗的人氣演員,身價還是一塊價值窪地,倘若能精準定位,既能控制成本、又能左右逢源討好得電視台和網站,其意義恐怕一石三鳥也不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