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慾望現象解析
十二 慾望現象解析
生命的擴張趨向對於人來說,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以清靜無為作為人生哲學的老子,仍然寫下五千言反映自然規律與卓越哲學思想的《道德經》,流芳萬世,澤被後人。
宣揚人生虛無主義哲學的英國作家毛姆,在其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中以
掛毯的華麗圖案比喻人生的美與虛無。其主要的人生觀似為「人生毫無意義,生命恰似輕塵」。但就其個人一生的成就而言,毛姆是傑出的劇作家與小說家,一生著作甚豐。其勤勉探索人性的一生與其虛無主義的人生觀其實相悖。而這種矛盾的根本原因在於,無論人生觀是積極還是消極,生命追求擴張的趨向並不受影響。
縱使那些認為人生虛無,應當及時行樂,而不應將時間浪費在虛無的奮鬥中的人,他們仍然會將其觀點廣為宣揚,並加以論證,以影響他人,獲得擴張。
死亡有時也可以帶來生命更為長久深遠的擴張與影響。當人為了捍衛自己的理想或信念,選擇以這種焰火般的方式來完成這終極的綻放時,生命在死亡的瞬間化作耀眼的光照,以一種更恆久的清輝光照千秋。這就是所謂的捨生取義。那些捨生取義,捨己救人的英雄,他們雖然人已死去,其精神與形象卻活在千百萬人的心中,被長久地紀念。這實際上是生命達到質的升華與飛躍後的擴張表現。」
我的眼前閃現過許多英雄人物的形象,格瓦拉,劉胡蘭,楊靖宇,貞德……多得數不勝數,這些人象化作了天上的星辰般,將淡淡的清輝灑向人間。
「人的需求即慾望的具體表現,從上面馬斯洛所歸納的人的各層次需求來看,我們可以大體看到慾望所代表的生命擴張趨向,也可以看到情感如何作為獎懲手段促使慾望實現這種趨向。
下面我們來看看更詳細的各種慾望與情感現象。在這些現象中,我們繼續觀察慾望作為生命尋求擴張,抵制逃避壓抑的趨向的表現。以及以苦與樂為代表的正負面情感體驗,對生命擴張壓抑的獎懲驅動機制。
我們仍然從生存的最基本體驗開始。
要注意的是,因為壓抑帶來生命的各種負面體驗,因此,在恐懼憤怒,悲傷憂鬱煩惱等所有的負面情感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壓抑感』的存在。
當人們的生存受到威脅時,死亡意味著生命的萎縮歸零,因此,這帶來極強烈的壓抑體驗——恐懼驚慌,悲傷痛苦。當這種威脅解除,生命得以重獲安全,這會帶來強烈的反彈——帶來讓人長出一口氣,放下心裡一塊大石頭的輕鬆愉悅,乃至於興高采烈。這是生命擺脫死亡威脅的壓抑,重獲存在的擴張自由。
當生命受到傷病的困擾時,這意味著生命的活力受到限制與壓抑,並且有可能因嚴重的傷病滑向死亡的深淵。因此,人此時會感到強烈的悲傷抑鬱。而當傷病痊癒時,人又重獲健康與不受傷病羈絆的存在與自由,各種希望變得可能,生命可以重新開始發展與擴張,因此這給人帶來莫大的輕快喜悅感。
人們在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中自由呼吸時,會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是因為新鮮的空氣有利於生命的健康存在與擴張。而當人呼吸受限制,比如落入水中不能呼吸時,這對生命構成了威脅,壓制了生命的活動。人會因此感到窒息壓抑,恐懼心慌。
當人們寒冷時,進入溫暖的房間或穿上保暖的衣物時,會有溫暖宜人的舒適感,這主要是適宜人體的溫度,使因寒冷而緊縮的肌膚得到了放鬆,帶來輕鬆自在的感覺。過冷的氣溫對人體的健康構成了威脅,因而帶來寒冷不適的肌肉緊張與壓抑感。而宜人的氣溫意味著生命回到更適宜健康的地帶,壓抑消失,帶來相對的擴張,及作為獎勵的輕鬆舒適感。
當人們在酷熱的夏天進入開了空調的房間,緊張運轉的人體溫度調節系統(排汗)得以休息和放鬆,人感覺到無比地愜意。這種感覺現象的原因和上面一樣,過熱和過冷同樣對健康構成了潛在的威脅。不過,在氣溫適宜的地方停留時間稍久,這類反彈性的舒適感就會完全消失。
當人們飢腸轆轆時,渴望吃到可口的飯菜,不能滿足這種慾望時,生命的存在受到潛在威脅,心理和生理都會感到壓抑。而美美飽餐一頓後,這時生命得到了補養供給,生命得
以體力充沛地維持延續,這意味著生命在時間層面上的擴張。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享受美食的快樂也是對飲食行為的激勵和引導,有利於生命延續和擴張。
成年後,人到了發育成熟,繁衍後代的年齡,心理和生理上都會產生對異性的需求,不去滿足時,就會產生壓抑感,而服從慾望去滿足它時,會帶來性快感作為激勵。這種快感,實際上與繁衍後代所帶來的生命延續與擴張直接相關。當然,性的快樂,不僅是生理上的。在兩性的愛情中,因生命深入擴張與滲透到對方的心靈深處,這也帶來強烈的心理快樂。
當人遠離群體時,通常來說會因生命無法擴張到群體中去進行情感和信息交流而產生孤獨壓抑感,通常是對生命的一種壓抑。而通過社會交往,生命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和擴張,帶來信息的交換更新與情感的撫慰,因而產生愉悅的感覺。所以親情和友情都可以給人帶來愉悅。而流落荒島的魯濱遜則無時無刻不想著回到社會的懷抱。
但是也有很多人選擇遠離塵囂。這類人或者是主動壓抑和控制意識行為,為遠期的擴張作準備,比如學子在考研前閉門學習。比如古代的隱士修士為了修行悟道而遠離塵囂。但其中的卓越者,之所以隱,還是為了自身修為圓滿後普濟於世,對塵世施加良性的影響。因此又有『小隱隱山林,大隱隱市朝』之說。山中面壁的達摩祖師,菩提樹下冥想的釋迦牟尼,激流勇退的李叔同,瓦爾登湖畔的梭羅,在這方面都是殊途同歸。
當人處於某種弱勢或敵意之中,在群體中容易受到壓抑而不是相互接納的對待,那麼社會交往此時不但不能帶來生命的擴張,反而招致一些不尊重,輕視甚至侮辱,生命因此受挫和壓抑,帶來屈辱憤怒或悲傷的情緒。因而有殘疾的人,遭受失敗的人,或者不善於人際交往者,往往更願意閉門不出。這也是逃避社交中生命的壓抑帶來的不快感受。
還有些人,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有差異,在社會交往中生命難於實現擴張,倒易於和他人發生衝突,而招至傷痕纍纍,身心俱疲。因此,離群索居,一方面,是養傷;一方面,也使心靈避開與外界觀念衝突或人際關係衝突帶來的各種困擾。
當人受到尊重或敬佩時,這意味著他方對人的存在表示接受和重視,對人來說是一種生命對外的輕微擴張,給人帶來淡淡的愉快。而當生命被人無視或者輕慢甚至貶低時,這意味著生命的存在遭受了壓抑,這將給人帶來氣憤和壓抑感。
利害得失對於人來說,意味著短期或長期生命的發展與擴張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這對人的情緒影響很大。當人損失或因某種風險可能損失一些有形或無形的利益,關係時,這對生命來說是一種損害和壓抑,會使人產生鬱悶憤怒,焦慮煩惱等壓抑情緒。而當人們得到某些利益,關係時,這對生命來說意味著更大的擴張可能。因此這時人會感到興奮,快樂,志得意滿。
情感主要包括親情愛情和友情,它們給生命帶來光彩,並變得飽滿,使生命可以相互滲透和擴張到他人的生命中,人的情緒也會在愛與關懷下變得歡快。而缺乏他人的愛意滋潤時,生命容易變得枯萎。被他人拒絕情感時,生命擴張的願望受限,變得孤獨壓抑,因此鬱鬱寡歡。
當親密的戀人或親友相聚時,生命快速地彼此接納擴張,因而給人帶來喜悅之情;而失去或辭別親友時,生命因分離而失去這種親密無間的融合與擴張,帶來悵然若有所失的失落感,這是生命之間的融合擴張因距離而受到疏離的表現。
當親友之間相互信任和理解,達成默契時,這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深層擴張與滲透,因此人們用心有靈犀來形容這種心靈相通來形容這種情感。而生命在這種深度的融合擴張中,也得到深深的喜悅。當彼此發生誤解,背棄時,意味著這種心靈之門的相互緊閉,生命原有的深層擴張因此缺損和壓抑。這給生命帶來強烈的悲傷、憤怒、鬱悶等壓抑感受。而當飽嘗壓抑的心靈之間,突然解開誤會,冰釋前嫌,重歸於好,生命重獲彼此先前的相互擴張時,又會感受到擴張帶來的強烈喜悅。因此人們對『理解萬歲』有普遍的共鳴。
人在社交中處於地位卑微或外部條件相對低下時,在位置相對較高或較強勢的人面前,缺乏話語權,往往單向接受對方生命擴張的擠壓。因而生命受到壓抑,會產生自卑,害怕,緊張不安或者對立逆反的情緒。因此,對於弱者或者兒童,僅僅有一顆仁愛之心是不夠的,同樣重要的是平等相待,真誠尊重。處於強勢地位的人,往往擁有發言權或成為人們逢迎的對象,在社交場合中生命得到擴張,因而情緒上易於表現為開朗,愉快,滿足。
對於一個事業有成的人,因其充分實現人生價值,生命在其事業發展中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讚美,生命得到廣泛的擴張,因而情緒上表現為揚眉吐氣,躊躇滿志,愉快,充實,平靜,滿足。而對一個事業受挫的人來說,往往與失敗和嘲笑相伴,生命的擴張處處受挫,因而受到極大的壓抑,情緒上易於表現為鬱鬱寡歡,煩惱壓抑。
爭強好勝,力爭上遊,是人性中普遍的現象,也是生命尋求擴張的外在表現。對在競爭或較量中勝出的一方,獲得鮮花與掌聲與祝賀,對人群產生深刻印象與一定影響。勝者名利雙收,生命因此得到擴張,勝者情緒表現為喜悅,自豪;而失利一方慘淡收場,取勝的希望落空,希望中的生命擴張景象如同五彩的肥皂泡一樣破裂,化為泡影,生命遭到壓抑,情緒因此表現出失落,傷感等負面情緒。
在人際交往中,經常會發生衝突,在衝突中兩敗俱傷時,雙方的生理與心理利益都受損,雙方生命都受到壓抑,因而情緒上都表現為憤怒壓抑;一方壓倒另一方時,心理上產生贏家的優越感,生命又相對產生擴張。因而,即便也受到一些損傷,也能一邊嘲笑對方,一邊表現出驕傲與沾沾自喜的情緒。
知識就是力量,人在求知或其他自我完善的過程中,需要經常壓抑意識的自由流動,控制意識在特定區域活動,並經常要克服困難。在這種對意識的壓抑與控制過程中會有艱難苦澀的情緒體驗。在汲取知識時,生命感觸到了更廣泛的領域,這種感受與汲取也充實完善著生命,增強了生命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即意味著當前的內在擴張,又有利於遠期的擴張,因而人又會因獲得知識而感覺充實愉快。當人覺得自己無知或被人認為知識欠缺,能力不足時,這意味著生命的弱勢,不利於生命未來的擴張,會產生自己能力低下的自卑低落情緒。
絕大部分人都喜歡給人留下美的印象,這是因為美的事物容易被人所接受和喜愛,和獲得晉陞一樣有利於生命的擴張。因此,人們在把自己打扮得美麗優雅時,都會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表現出喜悅的情緒。反之,當人認為自己丑或不夠好看的時候,給社交也增加壓力與難度,而不利於生命的擴張。人會因此而產生自卑,悲傷,難過的壓抑感。
人在欣賞美的事物時,自己的生命對美的事物即產生了鏡像;當心靈感觸到其中的美,為其所觸動時,就象平靜的水面產生了漣漪,受到其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同樣意味著生命與美的事物達成和諧與融洽時,將因其融洽和汲取而帶來生命的充實與提升,這是生命通過汲取而內在擴張的一種形式。因此,人在聽音樂,欣賞藝術作品等審美活動時,不但有利於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厚積而薄發,也會感到和諧與充實的喜悅。
當人在看到醜惡的事物時,會表現出難受痛苦的情緒,甚至噁心欲嘔。這是生命的審美傾向在與其相悖的事物發生了衝突,而帶來生命的壓抑感。
人除了前面提到的各種需求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自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對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人的自由可分為行為自由與意識自由。
人為什麼需要自由?因為自由意味著生命的無限制流動與擴張。禁錮使生命的擴張受限。即便是生活條件很好的軟禁,對人來說,也是一種痛苦。因此,生命不但抵制監禁的壓抑,也抵制行為和意識被控制所帶來的不自由。因為控制,意味著生命只有特定區域的興奮與擴張,而其他部分則處於壓抑狀態。這會給生命帶來極不自由的壓抑感受。
禪定,冥想,學習,研究,藝術創作,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都是對意識自由流動的
嚴格控制,不僅壓抑了生命的行動自由,也剝奪了意識隨意流動的自由。這些都會給生命帶來深深的壓抑,作為壓抑時的負面體驗,人因此而感受到精神窒悶的感受。
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將學習與工作視為畏途或苦差使的緣故。因為對意識與行為的控制使生命感受壓抑。有些人,寧願干體力活,也不願看書學習或從事腦力勞動,就是吃不了這種意識控制帶來的壓抑之苦。
當艱苦的學習或工作告一段落,人們得以放鬆和休息時,這時生命從艱深的壓抑中脫身而出,獲得反彈性的擴張,作為擴張的獎勵,又帶來非常輕快自由,甚至輕盈欲飛的愉悅感受。
當然,同一行為中,即包括壓抑,也包含擴張。也有少數人在學習中獲得汲取知識的充實感與滿足感,在工作中獲得榮譽感與成就感,這種即時產生的擴張,使得他們樂於接受學習與工作。
大部分情況下人不能立刻從意識控制的艱苦勞動中獲得成就感。這時人們堅持近期的壓抑是為了遠期的擴張。眼前的艱苦被視為對未來的一種投資。就象俗話所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因此,人們積極投身於學習培訓,工作勞動之中。這對生命來說,是一種最為明智,也最合乎行為經濟學的活法。因為,即便人所付出的一切勞而無功,未能達到現實中預期的目標,至少也將生命與生俱來所固有的負面體驗以積極健康的形式消耗掉。人會因恒生的痛苦荷爾蒙被消耗而減少等量的負面情緒,使身體少受負面情緒的毒害而保持健康,使心靈因減少負面情緒的困擾而變得從容平靜。
蘋果教父喬布斯主張人應當找到自己所熱愛之事,並將其作為職業的選擇。上面所說的人投入於主動承受的抑制性活動,雖然有利於身心健康和遠期擴張,但其與生命短期擴張相悖所帶來的艱難苦澀使人難於堅持。而如果這種主動的抑制性活動能夠符合一個人的興趣,則意味著人在主動抑制活動中可以找到即刻兌現的快樂和成就感,而不必將快樂完全寄託於遙遠的未來。這就如同給艱苦的抑制性活動包上一層糖衣,使之不再如此難於下咽。人對於所熱愛之事因此更易於堅持,也更易於獲得成就。那些從事自己熱愛之事的人,也往往是因此感覺生活幸福之人。這種積極投入,專註忘我,雖苦猶甘,活在當下,而不必將幸福寄托在遙遠未來的生活,實際是生命原本應有的和諧狀態,也是生活幸福的真諦。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當人們結束一段緊張的工作,快樂地接受成就感或放鬆休息,投入休假時,獲得以快樂為代表的正面情感體驗,通常都伴隨生命擴張的成就感或對壓抑狀態的掙脫。而反之,在抑制性活動中的負面艱苦體驗,通常都伴隨緊張學習或工作中對生命的壓抑。
在情感生活給人帶來快樂的時候,也是在心靈敞開,自己被別人所接納,關心,愛戀之時。這同樣是生命彼此間擴張帶來的一種正面情感體驗的獎勵。而當人與人之間彼此產生隔閡,相互不理解,不信任時,這種雙向的擴張融合就被阻斷了,生命因此壓抑,也會帶來包含壓抑感的悲傷,憤怒,憂鬱等負面情緒。
由此,我們看到,以快樂為代表的正面體驗總是伴隨著生命的擴張或擺脫壓抑。而以痛苦為代表的負面體驗,則總是伴隨著生命的擴張受阻或壓抑。而且負面情緒中也總是伴隨著壓抑感的存在。
享樂還是吃苦,正面還是負面的生命體驗,就取決於生命是處於擴張自由的狀態,還是處於壓抑控制的狀態。
這就是苦與樂情感體驗作為生命尋求擴張與抵制壓抑的獎懲手段的表現。」
「那苦與樂的正負面情感體驗,倒象胡蘿蔔與大棒,一個使生命不斷尋求擴張帶來的快樂,一個使生命逃避與抵制壓抑所帶來的痛苦。」我插話道。
「的確如此,不但個體生命呈現擴張趨向,群體也表現出這種態勢。因此,人類的歷
史展現出一幕又一幕擴張與征服的大戲,而不同歷史時期國家的版圖,也總是因為某些強勢國家的擴張,處於不斷變化之中。
於是,『百舸爭流千帆競,萬物霜天盡自由』,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呈現出生生不息,榮枯交替的無窮演繹與紛繁畫卷。」
「尊敬的造物主,為什麼生命的擴張帶給人的快樂幸福總是那麼短暫易逝呢,當人實現了某個目標,達成了某種擴張,為什麼不能快樂不能一勞永逸,而總是短暫易逝呢?」我問道。
「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人體內的快樂物質——快樂荷爾蒙的儲量有限,當心愿達成,快樂大量釋放,對快樂荷爾蒙的消費大於生產時,儲量很快消耗殆盡,快樂自然趨於平淡。
另一方面,快樂的功能性釋放,總是釋放於動態的擴張之時,而不是緣於某種靜態的生活狀態。當人初步實現願望,生命擴張到某種階段性理想生活狀態時,只是粗獷的擴張,對這種生活的細節還沒有加以深入體驗,當人對這種生活的各個細節完成了充分的體驗,也就是對這種擴張完成了細部的滲透之後,這一輪擴張周期即告完成,人的這一輪快樂釋放也告一段落。雖然人仍然處於之前為之興奮不已的生活條件中,但由於動態的擴張全部完成,這種生活也不能再給生命帶來強烈的快樂。此時,生命只有再尋求新的擴張,也就是追求更高或更廣泛的慾望滿足,才能重新帶來快樂的強烈釋放。
童話中的結尾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描寫,『王子擊敗了某種陰謀,娶下心愛的女孩,從此與王后永遠快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但現實中並不存在某種讓人永遠滿足的靜態理想生活。
無論人多麼嚮往的生活,一旦實現願望並置身其中一段時間,當生命對這種生活的所有細節充分滲透和詳盡體驗後,感覺也就逐漸變得平淡如水。這時,生命往往開始驛動不安,尋求新的擴張了。
當然,如果人遠離這種生活條件一段時間,生命又發生相對的收縮壓抑,再重回這種生活狀態中,又會產生相對的擴張,因而感到久違的快樂。」
「呵呵,難怪人們在喧囂的城市裡呆久了,開始想念鄉村的簡單質樸生活;但是在寧靜的鄉村呆一段時間,又覺得太安靜寂寥,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城市那種活力沸騰的環境中。」我笑著說道。
「沒錯,這就是所謂的圍城效應的內在原因。當然,這也和快樂荷爾蒙的衰減效應有關,就象人吃多了某種食物就會起膩一樣。
我們要注意到,人為了生命遠期的擴張與自由,需要經常對生命的意識和行為,主動進行壓抑與控制。因此,積極健康的壓抑與控制,雖然讓人感覺艱難苦澀,但對生命不無益處。比如學習,運動,勞動,工作等。而短期內對慾望的過度擴張和自由,比如縱情酒色,則往往有害健康,帶來疾病,引起遠期的壓抑與控制。
生命的擴張自由過程與壓抑控制過程在生理心理上會互為反饋,相互誘導,如同彈簧的壓下和彈起般交替進行。此外,生命的擴張與壓抑體驗在人體不同區域有時同步發生。比如苦中有樂,雖苦猶甘就是勞累艱苦感覺與愉快情緒同時發生的體驗。
生命的擴張與情緒的關聯並不只是發生在孤立的人自身。在人與人之間,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生命的擴張也可以相互傳遞。
在群體中,當一群人的代表戰勝另一群人的代表時,同樣可以帶來勝利一方所代表的人群生命的擴張。
比如世界盃,當一個國家的足球隊奪得冠軍時,這將帶來一個國家的狂歡慶祝。因為這支球隊,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他們的勝利,同樣屬於大家。而對於一個球隊早早失敗被淘汰的國家,他們的球迷則易於表現得垂頭喪氣,好象是他們自己的失敗。這表明,一個群體中代表的成與敗,會讓這個群體中每一個成員產生生命的擴張或壓抑,以及隨之而來的情緒的亢奮或低落。
由於人的感覺,情緒與精神狀態變幻莫測,種類繁多,在這裡無法一一羅列,但各種現象普遍顯示,各種正面的,人本能上想擁有的輕鬆快樂,愉悅興奮類情感體驗,與生命的擴張自由密不可分。而各種負面的,人本能上所排斥的痛苦煩惱類感覺情緒,都與生命受到壓抑控制存在著密切聯繫。」
推薦閱讀:
※人生無需太多,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
※貪婪與慾望?精緻與嚴謹?屁咧,看部電影而已,隨心所欲就好了
※從命理看什麼樣的人成功慾望非常強
※(八)慾望即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