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詩計劃丨《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

【第58天】


用今天的話來講,李白可以說是一位旅遊達人了,自他25歲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從巴蜀大地到煙雨江南,行經五嶽,放舟而行,幾乎一直過著隨性漫遊的生活。


一路上,李白吟詠山水,結交友人,邊走邊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佳作。當他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了這首《贈汪倫》留別。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君授業】


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舜華


詩君說

此詩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


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

【傳道解惑】


詩寶




詩君好,「忽聞岸上踏歌聲」中「踏歌」是什麼啊?




詩君

踏歌是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詩寶

學了這麼多詩,很少見到像李白這樣在詩中直呼姓名呢!

詩君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洒脫,很有情味。

我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現象是複雜的。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於一律"的。

詩寶

這首詩背後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嗎?

詩君

李白游涇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天寶年間,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寫信給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涇縣,李白問汪倫桃園酒家在什麼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並無桃花。萬家是店主人姓萬,並沒有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詩寶

謝謝詩君!

【領學團斗才】

大師姐:作詞一首。

賀生辰步國林學長原玉  


古來年歲似飄蓬,

半世窮達半夢空。

三卷詩書能避雨,

一支纖筆好乘風。

修身可破千番劫,

治學方明萬事通。

無念無痴真境界,

憫生何必擾凡庸。


龔師兄:作詩一首。

秋雨夜憶舊遊


枕上三更雨未收,

瀟瀟還似舊時秋。

披襟曾結金蘭契,

剪燭長思李郭舟。

五柳皆因幽客在,

一琴久為故交留。

劍芒聳峙今何處,

西陸風來可割愁。


蘭師兄:李白與汪倫友誼情深,我以詩經體來一首友情詩。


友情


瀟瀟者雨,汝且聽之。夜未央,解字說璣。

瀟瀟者雨,君且聽之。夜未艾,煮茶觀梅。

瀟瀟者雨,我且聽之。夜向晨,作畫論詩。

友情長兮,其誰知之?友情長兮,君且知之。

友情久兮,其誰知之?友情久兮,我且知之。

寂寂燈下,與爾共也。如何如何,我心則悅!  


每天加兩首,更上一層樓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詩友秀秀秀

今天要曬的是學詩一班、三班詩友的作品。


卜運算元

孟酒酒


冷雨浸寒秋,零零落幾樹。

枯黃辭情寥寥飛,散至行人路。

故人盼重逢,莫待日遲暮。

遙見北國縹緲雪,老友今何處?



清平樂·船行

若愚


憑欄翹首,

白滔逐浪走。

人生能有幾多愁?

長江濁水東流。

過湖口,看江洲。

煙雨琳琅清秋。

舉毫欲賦成就,

思無語道還休。


推薦閱讀:

深度學習力005:新年計劃?你可能定了一個假目標
怎樣立不被打臉的flag
小班下學期區域計劃
2018,change
備考2019年管理類聯考MBA等,備考計劃

TAG: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