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評論:中美、中歐頻繁互動映射下中東亂局走向何方?

    最近,很多戰友讀新書《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後對國際局勢、世界經濟和資本市場之間的聯繫有了新的認識,希望筆者針對當前國際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對國際局勢進行連續性的解讀。鑒於時間因素,平時我們在博客里主要結合世界經濟局勢衍生性地分析國際重大事件,解讀其對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特別是和股市之間的聯繫。不過,很多戰友仍然覺得不解渴,鑒於此咱們就延續新書《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中的分析脈絡,對當前國際形勢進行一個大致的分析與梳理。當然,寫文章不可能像寫書寫得那麼細緻,細緻到每個具體細節都闡釋清楚,但一個大概的清晰輪廓及思路理出來還是可以的。

    新書《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中我們把歐美在利比亞方面的交易,以及卡扎菲如何向歐美投降後,在歐美利益交換下自己「作死」自己的。書中,我們也分析歐美下一個目標就是敘利亞,而2012年上半年則是很可能針對敘利亞動武的一個時機點。

    當然,是否演化為戰爭現在還無法確認,但看當前情況,可能性在不斷增加。只不過,戰爭的方式選擇是從敘利亞內戰開始,還是阿拉伯國家內部遜尼派和什葉派直接火併,再或是以色列或土耳其參與的代理人戰爭,都還是未知數。通過下面的分析,後面如何發展,讀者應會做到心中有數,而且後面發生什麼樣的事件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們都能對其進行提前預判。

    我們知道,利比亞的政權更迭,雖說起自內部存在著的一些問題,但歸根結底在於,卡扎菲2003年底向西方繳械投降。投降後,西方摸清其家底,然後不斷做著顛覆準備,最後在條件成熟后里應外合徹底擺平了利比亞,卡扎菲及其兒子因此亡命,政府倒台。

    有人說,卡扎菲是獨裁者,所以就該被推翻。這是一種較為幼稚的形而上的想法,原因很簡單,就在利比亞旁邊,比卡扎菲獨裁的多了去了,經濟比利比亞差得遠的多了去了,憑什麼就是利比亞?譬如,西亞中沙特、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等國到現在還是君主獨裁,比卡扎菲要獨裁多了,且在2011年2月份以來這些國家也都出現了示威和騷亂。當初,巴林騷亂一點不比利比亞差,當局同樣鎮壓死傷不少,可為什麼西方支持利比亞反對派,卻維穩沙特、巴林等國?特別是在美國默許下,沙特、阿聯酋、卡達等多國部隊甚至開進巴林幫助巴林政府進行武裝鎮壓示威反對者,結果當然也一樣死了不少人,美國對此的態度卻是,國防部長蓋茨訪問巴林為其打氣助威,幫助其解決問題。相反,卡扎菲的反對派從得到西方在經濟上、武器上的多方位支持。最後,在反對派仍然不給力,在接近被卡扎菲政權消滅的時候,西方最後通過設立所謂禁飛區,直接進行軍事干預和侵略。而在對利比亞的打擊過程中,歐美桌下不斷交易,交易的結果是美國把卡扎菲的命賣給了歐盟(這一點可從後來卡扎菲兒子嘴裡證實,賽義夫對外公開聲稱,美國曾承諾保護卡扎菲,而卡扎菲也正是在希拉里突訪利比亞反對派後兩天被打死的)。所以,中東之亂,本質上與所謂的民主、自由沒半分錢關係,就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而已。

    事實上,西亞、北非的動亂,本質上是世界經濟危機來臨後,西方國家無法化解自身危機,又無法將危機轉嫁,最終在大國博弈中在西亞北非出現了一個爆發點。之所以在西亞或北非,我們在新書《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中有詳細分析,但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那裡有資源。而相比他國,利比亞的卡扎菲一方面沒有後台(大國後台,卡扎菲投入歐美後把中俄全得罪了,這也是為什麼中俄對利比亞卡扎菲倒台作壁上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沒有核武器,甚至連武器都被歐美摸清了底細(最近些年進口的歐美武器,基本連基本的培訓都沒完成,這就是為什麼卡扎菲在遭受空襲後,基本沒有導彈反擊和戰機起飛迎戰的根本原因),而卡扎菲卻有1700億美元的資產存在歐美,利比亞有大量石油資產。一個國防軟弱、內部被培養起了反對派、歐美手裡卻握著其大量資產並擁有大量石油資產的國家,又不是歐美的天然盟友,如果不成為已是餓狼的歐美的嘴下食,那才會讓人覺得奇怪。所以,歐美不吃它又吃誰?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在利比亞的博弈上是吃了戰略大虧的,這個大虧主要是美國為了更核心的敘利亞和伊朗利益向歐盟出讓的(具體參考新書《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的相關章節)。記得的黎波里被攻破和卡扎菲被擊斃的第一時間,筆者就對這種交易進行過詳細分析,而且當時就強調,歐盟必然向美國出讓敘利亞和伊朗的利益,中俄也必然將遭受巨大的壓力。之後的發展我們看到,中俄在國際上遭受的政治壓力是空前的。

    之後很快我們就看到,歐盟在美國交割了利比亞的戰略利益後,不久就替美國在安理會提出了制裁敘利亞的草案,這則制裁草案被中俄強行聯手否決。美國對此氣急敗壞。不過,美國並未就此罷休,而是一邊在聯合國之外運作制裁敘利亞,另一方面則開始著手其它手段。

    美國做的第一件事是聯合歐盟加大對敘利亞制裁力度,然後不斷加大力度鼓動沙特、卡達、阿聯酋、巴林、科威特等美國中東盟友對敘利亞進行施壓。阿盟在美國的鼓動下,開始對敘利亞下狠手。敘利亞是阿盟的創始國,沙特等國竟然在去年11月份暫停了阿盟的會員國資格,並提出了要求巴沙爾政府必須下台的要求。而就在幾天前的2012年2月12日,阿盟在開羅召開特別外長會議,竟決定停止成員國、所屬機構和國際會議層面與敘利亞政府間所有形式的外交合作,並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批准成立阿拉伯國家與聯合國聯合維和部隊,取代敘利亞觀察團,監督敘利亞對立方實施停火。會議還決定開啟與敘利亞反對派溝通渠道,為其提供全面政治與經濟支持。這顯然是要參與敘利亞內戰,一旦進去必然幫反對派攻打政府軍並向反對派提供武器。維和,不過是一個掩人耳目的幌子。

    阿盟到底想幹什麼?為什麼要幫著美國打自己家的兄弟?而且是甚至比美國還急切?

    事實上,如果往遠了說,這源於伊斯蘭教內部一千多年來的教派之爭,爭奪的主體是伊斯蘭的遜尼派和什葉派。所謂的宗派之爭,本質上也就是權力之爭,是封建宗教政治權力的爭奪。

    在過去一千多年中,伊斯蘭教內部一直在進行著激烈的爭奪,而在分裂之前伊斯蘭教主要的進攻對象則是猶太教和基督教,且伊斯蘭教的確將基督教和猶太教趕出了中東。分裂之後的伊斯蘭教,則是一方面內鬥著,一方面和基督教、猶太教鬥爭著並擴張著,伊斯蘭教對基督教的壓制持續了差不多七百年。如今的中東不穩定,除了宗教內部爭鬥之外,實際上還延續了一千多年的伊斯蘭、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的鬥爭。雖然說這一千多年鬥爭中各種利益在不斷地變化(當前是石油利益),但唯獨宗教鬥爭這一條線從未斷過。因此,中東的博弈除了地緣博弈、經濟利益博弈外,還有宗教博弈。

    阿盟中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其實是試圖借中歐俄美大國博弈之機,利用大國力量和空擋,來做大自己的的地盤,即擠出什葉派勢力,擴大遜尼派勢力。這種取向,本質上和伊朗、土耳其這些國家想統和伊斯蘭世界的想法沒有半分本質區別。而當沙特等國看到,中俄對利比亞卡扎菲政權被歐美抹去無動於衷,於是很自然地就有借歐美之力,向什葉派勢力範圍擠壓的想法和行動。而歐美特別是美國正是利用了以沙特為首的阿盟這一私心,在阿盟後面不斷煽風點火。

    美國為了讓阿盟及世界相信這一點,在兩個方向上下了大工夫。

    一個方向是中國的方向,即繼續在中國的東海、南海搗亂,通過所謂聯合軍演等方式向中國施壓。但更重要的是,美國幹了兩件事:一個是軍事施壓,一個是經濟施壓。

    軍事施壓——空天一體戰;經濟施壓——在APEC之外搞TPP,試圖在亞太孤立中國。這兩者,其實際效果倒是其次,關鍵是要讓諸如阿拉伯、歐盟、亞太國家等等世界上各國相信,美國能夠控制住中國。特別是空天一體,那就是奔著中國來的。之所以搞空天一體,是因為中國有了東風21-C和D可以輕鬆干一兩千公里外的航母。所以,美國還能拿什麼忽悠?只能去製作一幕所謂「空天一體戰」來給大家繼續唱戲,讓相關各方仍然認為中美之間仍然存在著軍事的絕對差距。而經濟施壓上,美國就是要搞所謂的TPP在經濟上孤立中國。

    另一個方向是伊朗的方向。之所以針對伊朗,是因為美國中東最終目標是要幹掉伊朗,想幹掉敘利亞不過是拔掉伊朗戰略緩衝,所以干敘利亞是為了最終干伊朗,而向伊朗軍事施壓是為了最終能夠繼續掌控歐亞大陸。

    但是,在美國不斷向伊朗施壓的過程中出了件讓美國掉底子的大事——美國一家最先進的大型無人機RQ170被伊朗俘獲。看清楚,是俘獲而不是擊落。俘獲和擊落的區別在於,擊落只要有能發現目標的雷達和足夠準確的導彈,就能幹下來;但如果要俘獲,則要在不知不覺間切斷無人機與美國控制系統的聯繫,然後接管無人機,再把無人機開到地面。做到這一點,要有精準的全球定位、要有強大的干擾系統、同時還要使得美國的控制系統與無人機系統都不發現,否則無人機自爆就功虧一簣。最終成功就意味著,美國的軍事指揮系統可以被擊破。而如果美國的軍事控制系統可以被輕鬆擊破,那個威脅中國的所謂「空天一體戰」還有多大意義?連伊朗都搞不定還想搞中國?

    所以,自從伊朗俘獲RQ170後美國就幾乎不再提所謂的空天一體戰了,空天一體戰在RQ170被伊朗俘獲後破產。而自從伊朗展現了自己的實力,美國對伊朗的施壓底氣顯得明顯不足,伊朗更是威脅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來應對歐美的封鎖。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並非一無所獲。美國最終通過施壓與利誘(對歐盟的最大誘惑就是美國暗示歐盟可出讓部分中東戰略權力,這是對歐盟誘惑最大的一部分,也是之所以讓歐盟動心的原因),讓歐盟展開對伊朗實施了石油禁運,這至少在經濟上打壓了伊朗。同時,至少以沙特為首的阿盟有了投機的心裡,試圖通過政治投機來實現在中東的一統。事實上,阿盟這種投機不但不可能成功且還極其愚蠢。就沙特那些國家的實力來說,在中歐俄美的博弈中只有被擠扁的份,哪裡有一統海灣的實力?何況,美國最忌諱的就是中東的整合,薩達姆因此而死,美國一直想干卡扎菲其中原因之一也是這傢伙打過統一中東的算盤。在美國整體控制中東的情況下想統一中東?根本就是黃粱一夢。而中東要想統和,唯一的出路就是擠出美國勢力,在歐亞經濟大整合過程中才有可能。但對沙特等國來說,由於他們是封建君主制國家,這甚至比利比亞、朝鮮、古巴等所謂西方嚴重的獨裁國家都落後得多,婦女在這些國家當中沒有半分政治權力,沙特等國家更害怕他們的王室封建統治終結,這也是他們這次試圖投機的根本原因,至少他們現在還認為,只有美國能夠幫助他們維持王權統治。

    而今年2月5日中俄再次聯手否決掉由阿盟成員國摩洛哥提出的針對敘利亞的制裁案,歸根結底就是要讓這些國家明白,中東事務絕不是歐美說了算,阿盟更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沙特等國家體制中國管不了,但損害中國國家利益是不行的。為了收買中國的心並給自己留下後路,就在針對敘利亞的決議案投票前,溫總還訪問了沙特、卡達和阿聯酋三國,並和三國簽署了重大合作協議。但這些協議,想作為收買中國的籌碼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作為這些國家獲得中國在政治上支持的一種籌碼,當然這種籌碼必須基於中國的戰略核心利益。

    中俄在聯手否決決議案後,主動出擊,俄羅斯最先派出外交部部長訪問敘利亞。俄外長訪敘時,獲得了當地民眾極高熱情的歡迎,這證明了中俄的否決至少在敘利亞國內支持力量大於反對力量。相比俄羅斯,中國更是接著派出三撥特使去中東斡旋,最近一撥是外交部副部長翟雋帶隊出訪中東。中國最近基本上把中東的熱點關鍵國都跑遍了,不但去了敘利亞、沙特和伊朗,還專門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中國為國際事務如此外交主動出擊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這次不遺餘力不一定會有決定性效果,但至少向世界表明了中國的真誠態度。而且,經過這麼一輪的規勸,實際上是給中東國家一條後路,即未來真碰了釘子還可以回來,中國會給你們出路。

    與中國相反,俄羅斯則是強硬中的強硬,這是中俄在扮演陰陽臉,中國笑臉斡旋,俄羅斯則不斷陰著臉嚇人。最新的消息是俄羅斯要從敘利亞撤僑。有些人極端地認為這可能是毛子出賣中國的信號,這是一種錯誤的邏輯,本質上中國否決提案就是站在中國戰略利益上考慮的,俄羅斯更是如此,相比俄羅斯出賣中國,中國反而比俄羅斯更容易抽身,因為相比俄羅斯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利益更小。所以,那種可能性不存在。俄羅斯釋放的信號至少包含,一旦中俄阻止不了這場戰爭,那就真的只能打。戰爭一旦開打,就不是誰能控制的和誰能說了算的,而是要真刀真槍地拼,中歐俄美尚且無法絕對掌握進程,那些海灣國家就更別提了。而且,更可怕的是,戰爭隨時會引向沙特等海灣國家,同時包括伊朗、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等中東國家可能誰都逃不掉,中東有陷入亂戰的風險,搞不好要爆發二戰以來的最大和最慘烈的局部戰爭。同時,不排除伊朗在這種時候為了自保,擇機實施核爆炸。

    一旦中東亂戰,首先受害的當然是中東國家,仗都打了油還能順利運出來嗎?生產都要受影響。世界能源當然受影響,但最受影響的肯定還是產油國自己,他國還能靠別的活,而他們離開賣油那是一天都活不下去。接著受影響的將是美國的石油美元捆綁體系,一旦中東亂戰,世界美元本位制的體系可能坍塌。特別是,一旦伊朗核爆,則整個中東國家必然進入核競賽,一旦核競賽展開當前世界所謂的美國保護體系就不再存在,近幾百年西方制定的世界規則就可能被改寫,世界將進入一種新的運行模式,世界權力將重新分配。所以,中東大亂對誰都沒好處,這是中國一直想讓各方都明白的。所謂和為貴。

    在卡扎菲的命被歐美交換掉之後,筆者第一時間強調,中俄將面臨歐美的巨大壓力,特別是歐美對中國的壓力。

    之後果不其然,美國對中國展開了「空天一體戰」的軍事威脅和軍事包圍,經濟上要用TPP孤立中國(事實上兩者都不可能完成,而美國也不是為了完成,而是為了讓世界繼續相信美國的軍事實力具有對任何國家的絕對控制能力)。

    歐盟方面,很快去年10月下旬在卡扎菲被打死後,就以所謂解決歐債危機為借口中斷了中歐峰會,雖然沒有明說但顯然是拒絕了溫總在之前一個月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隔空向歐盟提出的參與歐債危機解決的條件(具體內容參考新書《貨幣戰爭背景:中國經濟與應對方略》)。之後,中歐雖然高層的交流沒有中斷,但中歐峰會暫停即相當於中歐更進一步合作暫停,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都綳著暗中角力。

去年10月底,歐盟峰會開完後薩科齊第一時間致電胡總,就是試圖藉機敲中國一筆,讓中國妥協投入救助歐債危機。但胡總直接告訴薩科齊:相信歐洲自己能解決好歐債危機。之後,法國G20首腦峰會,胡總會見薩科齊再次強調:解決歐債危機主要靠歐洲。兩次的拒絕,實際上是中國告訴歐盟,想拿中國當冤大頭是不可能的,中國不存在救助歐盟的問題。在筆者發表博文後不久,也許是外交部或智囊也接受民間意見,或許既定模擬如此英雄所見略同,反正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去年年底兩次在歐洲強調,中國不存在救助歐債的問題。

    事實上,中歐只有平等下的戰略合作,根本不存在所謂救助。最近2月14日的中歐領導人峰會,溫總嘴上再次說幫助歐洲就是幫助自己,但到底有什麼樣的行動取決於歐盟給什麼樣的籌碼。之前,溫總和歐洲政要以及在訪問中這麼說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去年十月底之後,我們看到歐盟展開一系列針對伊朗和敘利亞的制裁,特別是對伊朗。但最終,讓歐盟感到鬱悶的是,美國對歐盟做得仍不滿意,所以美國承諾給歐盟的救助資金並未有效到位,與此同時在國際評級上不斷通過三大評級機構施壓。

    這一切,歐美都有施壓中國在制裁敘利亞上妥協。但最終,中國頂住壓力,再次聯手俄羅斯否決了制裁敘利亞的草案。美國聯合國代表賴斯在中國否決後,竟然攔著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大聲指責,美國更是聲言中俄要為敘利亞衝突負責云云。歐洲如英法對中國也是大放厥詞,英國外交大臣黑格竟直接稱中國「極不負責任」。中國,只不過沒有順歐美的意而已,只不過是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已,這當然無可厚非。

    就像筆者在卡扎菲被歐美交易掉生命之後第一時間分析的那樣,一旦中國頂過這輪壓力,中國身上的壓力會驟減,驟減後立刻就會有更寬鬆的大環境。這一切,在中俄再次聯手否決制裁敘利亞案前後得到驗證。

    就在中國否決掉決議案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歐盟,如今是德、法的歐盟,德法在歐盟中的地位又以德國為主,法國為輔,原因無它,經濟實力決定。同時,德國主要主導歐盟內部整合,外部拓展空間主要靠法國(這樣的分工很藝術,德國畢竟非常任理事國,而且德國有二戰戰敗國的歷史包袱,所以這事交給法國更好,德國充當幕後迴旋餘地更大)。所以,對外進攻主要由法國來完成,而一旦法國搞不定德國必出面,而德國一旦出面意味著歐盟就要有新的政策動作。德國總理在敘利亞投票前訪問中國,實際上就意味著歐盟對這個決議案通過與否不是很有所謂,因為那不是歐盟所那麼急切的,至少歐盟最大主導國德國是這麼認為。如此,客觀上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決心,讓歐盟不得不再次考慮自己與中國的關係,以及歐盟在國際博弈中的位置。而在默克爾訪華前的歐盟峰會上,歐盟否決了德交易所和紐交所的合併計劃,這實際上就是歐洲(德國)資本拒絕了美國資本的妥協。

    很快,默克爾訪華後,中歐峰會就在情人節2月14日這天在北京舉行。中國對這次峰會的熱情明顯不是很高,這種熱情不高主要是對去年歐盟對中國的冷落的回應。雖說溫總強調會參與解決歐債,但顯然中國官方有故意冷落歐盟的意思。因為,無論從媒體還是從官方重視程度上,在同一天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並會見奧巴馬都顯得更重要。歐盟這次也相對識趣,在雙方簽署的聯合公報中,第一次將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寫進文件,但雙方並未簽署什麼非常具有實質性的合作協議。雖然沒有實質性的合作,但可以說當中國熱情不高的時候,歐盟反而送上了真正的籌碼——市場經濟地位。而對中國來說,市場經濟地位只是中歐進一步加深合作的第一步和前提,後面要真正進入更深入的合作,需要推敲的還太多太多,需要做的也還很多很多。當然,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中國當然歡迎歐盟繼續走出這一步。

    上述這這一切,事實上都與中國強硬否決掉敘利亞制裁案有莫大關係,是中國的強硬讓歐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而在宏觀政策上,歐盟再次維持利率不變也是對此的又一個反應。

    就在中俄聯手否決掉敘利亞制裁案後,中國招了招手敘利亞反對派就來訪中國,這就是大國強硬後的結果。與此同時,更有意思的是,以色列向中國派了新的大使,新大使是國家安全部部長。以色列這麼做,一方面要加強與中國關係,另一方面就是要盡量更早的知道中國對中東事務的態度。這,同樣也是強行否決掉敘利亞制裁案的政治作用,連美國的中東最鐵的盟友都要加強與中國關係,那說明相比以前美國對以色列保護的安全程度降低了。

    我們再看中美,中國否決掉敘利亞制裁案後美國氣的暴跳如雷,但暴跳如雷後又如何?習副主席訪美還是美國的外交頭等大事,給的待遇就是元首待遇,而習副總訪美更是把美國諸如基辛格、布熱津斯基、奧爾布賴特等美國老牌政治精英會見一遍且首先會見。對美國用的方式和對他國是一樣的,儘力規勸。在這次訪問中,中美在經濟上卻是在加強關係,這種經濟關係的加強讓那些幫著美國站腳助威的馬前卒會很尷尬,因為他們在與中國鬧彆扭的同時損害的是自己的利益,美國卻繼續和中國加強經濟關係,卻繼續從中國經濟增長中得好處,連美國自己都在玩和中國政經分離,其它國家又豈能不玩?

    所以,我們看到,在前些天南海美國搞得眼鏡蛇演習中,越南直接不參與了,不但不參與外長還在此期間訪華。印度準備要在三四月份搞的大演習也推遲了,與此同時不但不參與制裁伊朗,反而要派大的商務訪問團加強和伊朗的經濟合作。另一方面,美國施壓n多次,美國的太平洋最重要盟友——日本,就是不參與針對伊朗的制裁,為此以色列的國防部長甚至跑到日本說要和伊朗開戰,但日本對此仍然諱莫如深。這,就是強硬的帶來的直接效應。

    總體來說,卡扎菲死後,這一輪歐美攻擊波總算頂過去了。現在,中國委派副外長翟雋專門跑敘利亞、沙特斡旋,就是要盡量推遲矛盾激化,勸說沙特等國家不要搞激化。而事件當前正發展到這一點,我們關注沙特等國的態度,因為沙特等國剛剛提交了一份聯大譴責敘利亞的議案並獲得通過。中國斡旋的結果,最終將會影響到中東問題的演化進程。這裡的關鍵是,中東國家要琢磨透自己的處境。

    其實,前幾天沙特、巴林等過再現什葉派示威,沙特還出現了軍警打死打傷人的事件。這就意味著,如果中東亂了,那絕對不是沙特等國自己可以獨善其身的。沙特等國能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將會影響到未來敘利亞危機進程。事實上,在此之前,土耳其已經跳出來要在敘利亞和土耳其接壤的地方設立援助通道並試圖設立禁飛區,這實際上是土耳其在向美國表明它願意替美國打這一仗。但是,如果美國借了土耳其這條道,那就影響到整個美國中東的布局,涉及到以色列中東地位的問題。而相比以色列,土耳其則危險得多,因為土耳其的目的也是要試圖整合中東,擴大自己勢力範圍,土耳比以色列要大得多,實力也強得多。所以,對土耳其的主動請纓,美國並未予以正面回應,不到迫不得已美國不會走這步棋。美國的意圖仍然很明確,那就是繼續推動以沙特為首的阿盟國家和敘利亞之間的矛盾,要打仗盡量讓它們之間打起來,這樣可能中東將是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混戰,這有利於美國撈利益,而且美國以前也一直是這麼撈利益的。而阿盟方面,仍然在推動著這一進程,阿盟的下一個目標是阿盟組織維和部隊進入敘利亞,但俄羅斯顯然不同意,俄羅斯的意思是如果要搞維和,俄羅斯一定要派兵參與。相比俄羅斯,中國則主要是規勸各方消氣,和氣生財。

    上半年,敘利亞發生戰爭的風險仍然很高,最終是否會演化為戰爭,今年2季度將是關鍵。最後的斡旋努力,能否將引信排掉的關鍵是在阿盟,中國這次穿梭於中東就是要排這根引信。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密切關注阿盟最近的態度。    奮戰到凌晨兩點五十,終於將整篇完成。同時提醒戰友,歡迎任何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有人挾民族主義,以保護國產名義保護幾部電影
對待弱勢
香港評論(53):貨櫃碼頭上蓋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脫苦海
致所有關注這個專欄的朋友(對照文章)
讓我們來談談動畫批評這回事。

TAG:中東 | 評論 | 互動 | 中歐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