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定陵的珍藏

2018-03-07 

故宮所藏是皇家器物,定陵土出亦是皇家器物。看了帝皇在世時的器皿珍寶,也看看皇家的地下珍藏。定陵是建國後首座,也是唯一一座被挖掘的帝陵。

 九龍九鳳冠

鳳冠(Phoenix Crown)是皇后冊封、謁廟、朝會等典禮時帶的禮冠。明初規定,皇后禮冠為九龍四鳳冠,而定陵出土鳳冠分別是十二龍九鳳冠、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和三龍二鳳冠,它反映出明代中後期帝后冠服制度發生了變化。

鳳冠(Phoenix Crown)  

從左到右,由上至下:金冠|烏紗翼善冠(Gold Headdress with Black Chiffon Head Support)|冕| 冕

金冠

 百子衣(clothes embroidered with 100 children) 

紅緙(ke)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Red Kesi  Ceremonial Robe  with 12 Ppliques and Characters for "Luck" and "Longevity")

定陵出土金器289件,多系宮廷實用器物。有盆、盂、盤、尊、爵、壺、盞、皂盒、帶柄罐等25類,其加工方法以捶揲為主。製作精緻,紋飾精美,具有較高工藝水平。

從左到右,由上至下:金爵杯|金執壺|金酒具|花絲鏤空金盒玉盂(Hollow-out Gold Cased Jade Basin)||金盂|金盆|帶柄金罐|金執壺|玉帶鉤|金盤|金粉盒|金皂盒

定陵出土有金、銀、玉等不同質地的酒具。其中金酒具有酒注、執壺、爵杯等。據文獻記載,萬里皇帝喜酒,達到了「每餐必飲,每飲必醉」的程度,這些酒具的出土或與萬曆皇帝生前嗜酒有關。

從左到右,由上至下:琉璃勾頭(Glazed Ridge Decoration)|龍紋金盆|玉碗|鑲金立佛金簪(Gold Hairpin with Precious Stones and a Jade Buddha)|金香囊(Gold Incense Bag)|鑲金立佛金簪|錫燭台(冥器)|銅火爐(冥器)|銅香爐(冥器)|鎏金雙鳳銀盤(Gilded Silver Plate with Phoenixes)|大梅瓶|雙鳳銀盆

錫冥器 (Tin Burial Objects)
冥器又作明器,是帝後故去後按照生前所用鹵薄器物名件縮制的模型,有錫、銅兩種,大部分器物上都貼有墨書標籤,標明器物名稱。這些冥器對研究明代宮廷器物的形制有重要參考價值。

錫冥器 (Tin Burial Objects)

木俑(Wooden Figurines)是古代陪葬物之一,有木製、陶制、石雕數種。定陵出土的均為木俑,有人、馬兩類,人俑著宮廷內官及皂隸服飾,馬俑鞍轡齊備。

從左至右,由上到下:神宗皇帝描金謚冊(posthumous inscriptions for Emperor Shen Zong traced in gold)|木人俑|玉帶鉤|玉帶|悼陵石雕供器:香爐|大碌帶(belt inlaid with jade)|馬俑

 壙志(Epitaph)

金錠(左)和銀錠(右下) 

刀(sword)|盔(Helmet)|甲(Armor)

萬曆皇帝神宗朱翊(yi)鈞,穆宗第三子,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八月十七日出生,六歲時被立為太子,十歲即皇帝位,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逝世於弘德殿,享年58歲,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三日葬定陵。孝瑞皇后王氏,神宗原配,浙江餘姚人,永年伯王偉之女。萬曆六年(1578年)二月冊立為皇后。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六病故。泰昌元年十月三日葬定陵。孝靖皇后王氏,光宗生母,宣府都司左衛人,錦衣衛指揮僉事王朝寀(Cai)之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出生,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冊為恭妃,三十四年四月進封皇貴妃,三十九年九月病故,初葬天壽山東井左側瑩地,熹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后,泰昌元年十月三日遷葬定陵。

孝靖皇后謚寶(Seal with Empress Xiaojing"s Posthumous Title)|神宗及皇后像|神宗皇帝謚寶(Sosthumous Seal of Emperor Shen Zong)

定陵位於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和兩位皇后的合葬陵墓。朱翊鈞(1563-1620),年號萬曆,廟號神宗,10歲即位,在位四十八年,享年五十八歲。定陵建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十八年六月完成,用時六年,佔地約十八萬平方米。定陵地下宮殿是十三陵中第一座被發掘的帝王陵寢。1956年5月開始試掘,歷時一年試掘成功。其玄宮由前、中、後、左、右五座殿室組成,石條起券,總面積1195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餘件。1959年就原址建定陵博物館。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境內天壽山麓,是明朝(1368-1644)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陵區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明十三陵始建於公元1409年,到1644年明朝滅亡,前後歷經二百餘年,共建十三座皇陵以長陵為主體,按尊卑禮制關係構成布列有序、莊嚴和諧、聯繫緊密的整體。各陵的建築由神道和陵宮兩部分組成,其規模大小不一,但均自成獨立體系。其中,長陵規模最大,永、定二陵次之,思陵最小。此外,陵區內還有明代皇妃墳七座,太監墓一座,以及行宮、工部廠、九龍池、十口城垣、人文古迹,由此構成天壽山陵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明十三陵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得比較完好的一處。它建築宏偉,體系完整,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2003年7月份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推薦閱讀:

十五分鐘,頓悟「鬼谷子兩頭鉗」
[原創]石山龍
[原創]算命先生談算命與命運
原創:我想說。。。
Akaroa的法國小鎮 – 南島的小心臟

TAG: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