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明朝崇禎帝聽從這句話,就不會上吊,明朝還能多活幾百年
05-31
「攘外必先安內」這話太耳熟了,大家第一時間能想起來的估計就是蔣介石了,其實這並不是他最先發明的,早在許久以前就有人提出過這個觀點,只不過是一步步的更明確而已。最早提出的是齊桓公,他的言論是「尊王攘夷」,接著是朱熹提出的是「必內修睡事方可外攘夷狄」,再接著就是張居正的「欲攘外者必先安內」,又到了明朝,當時明朝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的,內有李自成,外有滿八旗,這時候楊嗣昌也是提出了「必安內方可攘外」。
總有人說崇禎是一個昏君,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他也有想讓明朝再次輝煌之心,可是耐何他接手的時候,明朝已經走向了滅亡,他也是回天無術了。特別是當八旗軍從喜峰口而入,直接兵臨北京城下的時候,兵部尚書張鳳翼可以說是一個膽小如鼠之人,還沒等戰就自殺了,而這時候崇禎任命了楊嗣昌接任。
楊嗣昌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條就是攘外必先安內,並且加大了徵收軍餉的幅度,而這一舉措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真的是國力難以支持的,許多人也是對其多加指責,而且覺得明朝的滅亡他都應該負主要責任。
但是我們回頭來看的話,就會發現,正是因為楊嗣昌的政策,才讓李自成與張獻忠的軍隊受到了重創,扼制了其前進的步伐。不過,即使如此,面對著內外夾擊,明朝已經沒有那個能力了,這時候,楊嗣昌提出了先與清廷議和,等到繳滅了起義軍之後再戰的想法,可是這樣的想法,卻受到了大臣們的反對,這也讓崇禎再也不敢提了,也導致了秘密談判的失敗。
這時候,清兵再一次的往南打,內憂外患之下,明王朝也就只剩下滅亡一條路可走了。特別是等到李自成攻入北京的前夕,崇禎看到大勢已去,也選擇了自殺。這時候的大臣們才明白過來,原來不安內攘外那就是一句空話,而且李自成的危脅與八旗比起來,那真的是嚴重的多,畢竟他離的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