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決定歷史農民起義成敗的關鍵因素

先簡單說說歷史上那些農民起義的性質吧。我覺得那些起義要是放到現在,就是不說他們是土匪也差不多,至少決不是什麼進步力量。農民起義對於社會進步沒有任何推動作用,因為他們只是反對某個皇帝,但不是反對皇權;他們打擊地主勢力,是為了自己將來當地主。那些說什麼「均貧富」口號的人,等自己有能力分配土地財富時,從來沒有真正的「均」過。所以那些農民起義和土匪、叛軍沒什麼差別,起兵目的都是一樣——搶錢、搶糧、搶女人。

  討論農民起義的性質不是本文重點,我是想分析一下各次農民起義的起因,以及一次起義能成功的要素是什麼。因為我們的農民容易滿足,一般不會輕易放棄種地去參加什麼起義軍的,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導致人口下降一半,還是沒有導致大規模起義;而且每天只知道種地的農民們也不知道怎麼打仗,他們為什麼能打敗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呢?一般來說,老實巴交的農民紛紛放棄種地參加起義的一個基本原因就是生存艱難,基本生活無法保證。但這只是必要因素,不是充分因素,一次起義要想成功發動,只有大量吃不飽的農民是不夠的,他還需要很多其他要素。

  歷史上影響較大的起義主要有:秦末起義、綠林赤眉起義、黃巾起義、六鎮起義、孫恩盧循起義、隋末起義、黃巢起義、王小波李順起義、方臘起義、鐘相楊幺起義、元末起義、李自成起義、太平天國起義。通過分析上面這些起義可以發現,他們都涉及以下要素中的一條或幾條:正規軍隊的參加、地方貴族勢力參與、傳教、政府分裂、國家有外敵分心。其中前三條是主觀因素,後兩條是客觀因素。上述幾條都不涉及的只有王小波李順起義,可那次起義規模太小,唯一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們提出的「均貧富」口號。所以說,中國歷史上自發的農民軍在同政府軍進行一對一較量時基本不可能獲得中盤勝利,最多在最開始取得一些小勝利,更別說最後推翻政府了。

  現在逐一分析各次起義的大致過程及其關鍵因素。

  秦末起義 陳勝吳廣是軍官,最初的力量來自嘩變士兵,後期的力量來自六國貴族以及各地的市民(不是農民)。關鍵詞:軍隊、貴族。

  綠林赤眉起義 綠林軍的精銳是劉秀的地主武裝,劉玄成為首領後各地豪強都支持綠林軍。沒有豪強支持的赤眉軍最後失敗。關鍵詞:貴族。

  黃巾起義 沒說的,中國第一次宗教暴動。關鍵詞:宗教。

  六鎮起義 主要力量是邊鎮士兵,而且是戰鬥力很強的少數民族軍隊,所以將其稱為六鎮兵變更恰當。關鍵詞:軍隊。

  孫恩盧循起義 又一起宗教起事。關鍵詞:宗教。

  隋末起義 看似聲勢浩大,但三支起義軍都只波及兩三省,而且從未威脅過首都,消滅他們的都是地方軍閥。關鍵詞:政府分裂。

  黃巢起義 正值藩鎮割據,各地軍隊只圖自保,以至於黃巢遊動幾千里沒有人攔截。關鍵詞:政府分裂

  方臘起義 還是宗教起義,據說是明教。關鍵詞:宗教。

  鐘相楊幺起義 先是靠傳教組織人馬,然後是在政府默許下組織地方武裝,最後是趁政府抗金分身乏術時起兵起義。關鍵詞:宗教、外敵。

  元末起義 沒說的,倚天屠龍記都寫了,明教暴動。關鍵詞:宗教。

  李自成起義 其實大部分時間內只波及鄂豫川陝四省,每次到危急時刻鎮壓他們的軍官就被調去對付皇太極。李自成靠兵變起家,不過還算「純潔」的農民起義。關鍵詞:外敵。

  太平天國起義 大家都熟了,很多人認為是邪教動亂。不光他們,清末發生的起義多數都有宗教背景,甚至包括義和團。關鍵詞:宗教。

  前面統計的12次起義中,有6次屬於宗教暴動,有3次是軍隊或貴族叛亂,所以這裡只有隋末、黃巢、李自成,或者再加上赤眉共4次起義是「真正」的農民起義。而且正如上面分析,這四次起義也是由於政府軍隊不能全力對付農民軍而崛起的,並且最後都被鎮壓。

  中國農民起義難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起義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必須在短期內糾集大量的部從,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事先就在民眾之中傳遞起事的消息,但這在中國古代是很難辦的。因為如果聯絡的人少,起事時的力量太小;如果太多又很容易出現姦細,泄露起事機密。而且中國古代農民居住分散,大面積傳播起義消息比較困難,而且容易被政府發現。這樣一來,傳教就會讓起義事半功倍。老百姓一般對宗教大都會無條件服從,教主讓幹啥都行,可以保證召集更多的人,而且不擔心告密。政府也不能制止,因為這樣很容易激起民憤。

  除了傳教,如果起義軍有一個所有人都會信服的口號或領導人,能讓人一聽說就馬上跟隨,那也可以保證在中前期聚集起最夠的力量。不過這樣的情況相對更難實現,因為口號人人會說,傀儡人人會立,關鍵是你的口號力度是不是夠強,你的領導人是否有足夠的號召力。一般來說,當一個新王朝不得人心的時候,前一個王朝的貴族就可以帶領自己的殘餘力量,號召老百姓跟他「搞革命」。因為有德高望重的前貴族號召,所以反對現政府就不算反叛,而且還能不挨餓,當然能召來更多的老百姓。秦末起義和綠林起義是這方面的典型。

  不過也有反面典型,赤眉、隋末、黃巢、李自成起義既沒有事先傳教,在初期也沒有有足夠號召力的貴族參與。雖然他們曾一度由於政府無法全力對付而發展壯大,但他們能在初期短時間內就召集大量的部隊也是很難得的。這就只能說明當時的社會狀況已經非常糟糕了,以至於老百姓只能有起義一條出路。

  從靖難之役後到李自成起義時,中原大地已經223年沒有經歷大規模戰亂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和平時期,兩漢、唐、兩宋、清最長都只維持了150年而已。長時間的和平導致的後果就是人口壓力越發明顯,特別是在明末時玉米、甘薯尚未普及的西部地區,只要遇到自然災害時政府來不及賑災,必然導致連綿數省的大面積饑荒。並且隨著饑民進入臨近省份同當地人爭糧,導致饑荒範圍擴大,這自然就導致更多的人會選擇參加起義。統一王朝持續時間過長還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政府僵化,財政問題嚴重。當農民起義爆發時政府若能及時賑災至少可以防止更多的人參加起義,但稅收逐年減少的明政府顯然沒有這個能力。赤眉的情況與之類似,從劉邦定天下到綠林赤眉起義的220年,中原只是經歷過3個月的七國之亂。長期和平導致了人口壓力,所以才會有大量的農民投奔赤眉。還有,王莽其實也幫了赤眉的忙,要不是他篡權間接導致綠林的崛起,赤眉也不見得能挑過政府軍。

  長期和平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長期戰亂同樣如此。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幾乎每十幾年就會有一次大規模的藩鎮戰爭,小規模的地盤爭奪戰更是不計其數。長期的混亂會讓農民無法安穩的種地,嚴重缺少安全感,對政府失去信心,大量土地荒廢。既然不能安心種田,就只能參加起義了。隋末的情況與之類似,從六鎮起義開始,華北就處於長期戰亂之中。而且和同樣剛剛結束戰亂的北魏和北宋不同,隋煬帝沒有意識到自己面臨的嚴峻局面,繼續窮兵黷武和大興土木又削弱了政府的力量,導致在各地因天災出現大量難民時政府無法及時救助。還有,隋末的3支起義軍是幾乎同時起事的,也加大了鎮壓難度。

  農民起義軍無論以什麼方法度過了艱難的初期和中期階段,也很難在後期徹底戰勝政府軍,所以到現在為止中國只有兩次起義獲得了最後的成功。這是由農民軍和正規軍的軍事差別導致的。在前期參加農民軍的都是最底層農民,不參加起義就要餓死,所以憑藉著不怕死的一股猛勁還能衝殺一陣;而此時的政府軍常常是長時間不打仗,軍隊質量下降嚴重,所以起義初期起義軍往往能以一當十。但是到了中期雙方的底蘊差距就顯露出來了,因為形成一定勢力後起義軍就不能只管打仗了,還要管好後勤、人員調配、確定戰略目標等複雜事務,這些事情只靠幾個能識字的師爺是完全不夠的。而此時的政府軍則會在壓力下通過整編軍隊,聯絡外援,實施戰時經濟政策等方法,提高自身戰鬥力。甚至不需要政府軍,多數地方軍閥在在後期的戰鬥力都比農民軍強。所以絕大多數起義軍都會在此時顯露自己的不足,由盛轉衰,這絕不是一句「起義軍後期遭受了腐化」所能解釋的。

  只有秦末起義和朱元璋最後成功戰勝了政府軍。不過我們必須看到,秦末起義的主力不是農民而是六國貴族的殘餘勢力,這些貴族不是幾個而是一大批,這些人處理軍政大事的能力遠強過底層農民。朱元璋是典型的底層農民,他的部隊基本上也都是,不過他的對手——元朝政府的能力卻不比他強多少。蒙古人入主中原一百多年,卻還沒學會管理農業社會的精髓,同樣沒學會如何對付民亂。而且,起義軍對於蒙古人來說不是事關生死的大事,因為在中原呆不下去,大不了回草原,不需要拚命。所以這就成就了僅有的兩次成功的起義。

  所以說,如果沒有宗教或貴族、軍隊的參與,古代的農民起義是很難興起的。即使小有成就,也幾乎無法憑自己的力量最終戰勝政府軍。底層農民只憑自己的一腔熱忱就想推翻王朝政府,完全是不可能的。

  


推薦閱讀:

父母血型決定孩子未來, 你家寶寶是哪種
男士,您關心什麼決定您的層次
與女人相處:你的氣場信號決定能否找到真愛-頭條網
麥肯錫告訴你: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職場上限?
男友說過的哪句話讓你決定嫁給他?

TAG:學術 | 歷史 | 農民 | 農民起義 | 因素 | 成敗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