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們初學佛要學會怎樣念佛,念佛不在數量而在念佛效果

分享:我們初學佛要學會怎樣念佛,念佛不在數量而在念佛效果

  來源:佛陀教育共修分享 錄入時間:2016-12-09 08:26:45

關鍵字:分享,共修分享,佛像,回家,怎樣念佛,佛陀教育,凈宗五科,皈依,罪上加罪,念佛,什麼是佛教

【 點擊數:238 】 【字體: 大 中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摘自凈宗經教(佛陀教育)網「 學佛共修」修學體會  2016年12月9日

 

我們不知道造像的含義,多是把佛像當做神明、視為迷信

 

尊敬的老師學長們:大家好!

  以下是末學就「認識佛教」模塊的學習報告,請斧正!

  今社會,大部分人都認為佛法是宗教,或是迷信,或是為死人服務的,神秘兮兮的!然而仔細研究、恭敬學習才會發現,佛法正和民國的教授歐陽競無先生說的一致:「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首先要認識到佛法教學的高度藝術化,才能破除自己對佛法的誤會,才能真正認識到這是「今時所必需」。

  例如,進入寺院,都會看到彌勒菩薩滿面笑容,這是教我們拓寬心量,歡喜心待人處事,順境逆境平等對待,歡喜接受,這正是「今時所必需」。

  再如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第一位,「東方持國天王」,表示盡忠職守,在國家任何一個崗位盡職盡責,促進社會進步。東方持國天王手上的琵琶,弦代表適中,不松不緊,恰好合適,代表行「中道」,不能過度,亦不能不及,這也是「今時所必需」。再推廣到其他天王,亦如是。

  我們不知道造像背後的含義,所以多是把佛像當做神明看待,視為迷信。也是因為傳統文化斷層近二百年了,沒人講了,這裡面確實有寶貝,能圓滿自己的智慧,促進社會和諧、世界和平。難得凈空老法師幾十年來為我們慈悲宣講,天天苦口婆心的勸說,再不回過頭來認真學習,對不住老師呀!

  什么是佛教?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創始人;我們是學生,因此佛教是「師道」。

  「佛陀」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智慧、覺悟,通達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們本來和佛陀一樣,擁有圓滿的智慧、德能,只因為現在迷惑顛倒,只要依教奉行都可以恢複本性,學佛的目的就是破迷開悟。

  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學佛要從「三福」開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根本學佛是一個孝心擴大的過程,前提是要先把人做好。

 

  處事待人接物遵守「六和敬」

  第一條,「見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識,建立共同的標準,才能和諧共處。當年佛建立僧團,要求大家一起放下自己的知見,就統一了,這是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第二條,「戒和同修」。首先要做個好公民,遵守法律法規、制度、習俗,這樣才是守戒、才能與人和睦共處。同理,入佛門也要遵守相關戒律。

  第三條,「身和同住」。

  第四條,「口和無諍」。

  第五條,「意和同悅」。

  說法、想法、做法都圍繞「和」字展開,向著共同目標,共同進步。

  第六條,「利和同均」。出家人一律受到同等的待遇,沒有特權。對於在家人,凡事應該合情合理合法。並不是說同一個公司所有員工都是一樣的工資,而是要做到公平、均等,符合自己崗位的待遇。

  遵守「六合敬」的團隊最尊貴,他是社會大眾的好榜樣,所以說「皈依僧,眾中尊」。

 

  「三學」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戒」,就是守規矩。依照次第修學,從「孝親尊師」開始學,這都是「戒」。久而久之,得定,心愈來愈清凈,清凈心就生智慧。

 

  「六度」

  「布施」,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自自然然得回報,有舍有得

  「財布施」得財富。外財布施,是布施身外的財務;內財布施包括奉獻自己體力、腦力,乃至於奉獻全部身心。

  「法布施」是盡心儘力教導他人,自然得聰明智慧。

  「無畏布施」是使人心安,不生煩惱,自然收穫健康長壽。

  「持戒」,即守法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風俗習慣,遵守各行各業的規矩。

  「忍辱」,就是有恆心,耐心,不生嗔狠心,浮躁心,名聞利養的心。

  「精進」,天天求進步,時時求進步,持續改進。

  「禪定」,不動心於外界環境。

  「般若」,心不動,生智慧。

 

  「普賢十願」

  最後我們歸心凈土。末法時期,凈土成就,這是一切諸佛勸導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的,《華嚴經》裡面文殊普賢菩薩求生極樂世界,給我們做示範、做榜樣。「阿彌陀佛」翻譯為「無量的覺悟」,勸導我們處事生活中處處覺悟。

  可見佛法的道理確實能運用於實際生活,促進社會進步、社會和諧。果真如歐陽競無教授所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以上是末學的學習報告,請老師、學長們斧正!

  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

  感恩上凈下空老法師!

  感恩諸位老師學長!

  慚愧末學a03300敬呈

  2016年11月27日

 

「皈依」之後仍然違背佛陀的教誨,這是明知故犯罪上加罪

 

尊敬的各位老師學長:大家好!

     以下是末學關於「三皈五戒」模塊的學習報告,請大家斧正!

  首先,認識到了佛陀制定的戒律,不是他想出來的、不是他發明創作的,而是符合性德的。照著做,依教奉行,就容易向性德靠近,可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果真至誠,就會完全依教奉行,自然得十分利益。

  佛陀在《佛藏經》上說:「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受持「三皈五戒」也要有基礎,避免罪上加罪。這個基礎就是小乘,現在已經演變為「儒釋道」的三個根,《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其中,《弟子規》是根中之根。現在很多學佛人不能成就,完全不及古人,就是因為我們少了儒家和道家的根本,尤其是《弟子規》。古人都學儒,這些待人接物的道理、行為準則都符合性德,我們現在的言語、行為、想法完全違背性德,就像樹根沒有扎深,風一吹就倒,還想長成參天大樹,完全不可能。

  所以要先打好地基,紮好儒和道的根,再學習佛家的根《十善業道經》。至少花上一年的時間補上,這是很必要的。在此基礎上,才符合世尊所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由此我們才有資格受持「三皈五戒」。受持之後,應該了解「三皈五戒」的實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並不是說要我們去皈依佛像、皈依經典、皈依某位法師。

  佛陀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的自性具足圓滿的智慧德能,我們要向內求,皈依自性三寶,即「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

  看到佛像乃至所有造像都要提醒自己要覺悟,不要再迷惑顛倒,「覺而不迷」。

  沒有「覺」則要依靠經典,看到經典乃至所有書籍都要提醒自己保持正念,「正而不邪」,「法」是「自性正」,依教奉行就是練習我們的「覺」,逐漸遠離邪知邪見,保持正知正見。

  「僧」代表清凈,看到出家人,就要時刻提醒自己心地要保持清凈,「凈而不染」,從染污當中回過頭來,依靠清凈心,如此行去,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說要皈依哪一位法師,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是犯了「破和合僧」的罪。出家人只是僧團的代表而已。

  「皈依」之後,還是要從根本做起,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起,就是要落實《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如果受持後仍然違背佛陀的教誨,則徒有一個虛名而已,這就是明知故犯,罪上加罪。

  同理,受持「五戒」也是如此,學一條,認真做到一條,這才會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得到諸佛菩薩的「保佑」。

  以上是末學的學習報告,請諸位老師學長斧正!

  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

  感恩上凈下空老法師!

  感恩網站的諸位老師學長!

  慚愧末學a03300敬呈

  2016年11月30日

 

初學佛的我們要學會怎樣念佛,念佛不在數量多而在念佛效果

 

尊敬的上凈下空老法師,尊敬的共修系統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同修:阿彌陀佛!

  慚愧弟子近來學習《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一點淺薄的體會,請各位大德、同修批評指正!我的體會是「做個老實念佛人」。

  隨著一步步對凈土經典的深入學習,我對凈土法門有了深刻的認識,對凈土法門深信不疑,我深深嚮往著極樂世界,深深嚮往著面見阿彌陀佛。

  現在的我們就像是在外遊玩的遊子,遊玩的時日太久,竟忘了西方極樂世界老家的樣子,怎麼辦?大勢至菩薩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我們念佛的方法,我們只有老實念佛,才能回歸極樂世界老家。

  大勢至菩薩在佛前報告自己是如何成就的,「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明確告訴我們,他老人家成就的方法就是念佛法門。

  學佛人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學會怎樣念佛怎麼念佛?大勢至菩薩又告訴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什麼是「凈念相繼」?就是「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念佛法門的秘訣,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不懷疑」就是不懷疑自己、不懷疑阿彌陀佛、不懷疑西方極樂世界。相信自己念佛,決定往生、決定成佛。相信我這裡念佛,阿彌陀佛知道。相信我求往生,臨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

  「不間斷」是指我求生西方凈土這個意念不間斷;我們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不能間斷,這個非常重要,深信切願。

  「不夾雜」就是專念阿彌陀佛,專拜阿彌陀佛,經文專看「凈土五經」就可以了,不用一會兒學禪、一會兒學密,對西方極樂世界真相信,對阿彌陀佛真相信,對自己念佛成佛有信心。

  實際當中問題最大的是,我們念佛有間斷,很多時候提不起佛號,一天能念幾個小時?這是我們要深思的。雖然有早晚課,但是念佛的時間太少,妄言妄想太多了,而且我們又不得不工作。有時感到很苦惱,辦公室人多吵鬧、亂呼呼,沒有清凈的時候,怎麼辦?還得想辦法,環境也沒有能力換。辦法就是工作時放下佛號,認真工作;工作告一段落,找空閑或念佛,或用手機看經文,或寫學佛體會,哪怕寫幾句話的體會也行。對辦公室的同事們不要有怨恨心,把他們看成佛菩薩在考驗自己。

  「凈」與「寂」是修行的關鍵。「凈」就是清凈心,我們心離一切雜染,心就清凈了;「寂」是離一切分別妄想;「寂」就是定,這叫「念佛三昧」。在吵鬧的環境中要控制住自己的口,沒必要的就少說,安靜的坐會兒,心凈自然佛號會提起來,雖然還達不到運用成熟,但是有這個做法已經很珍貴了。念佛,要記住,要心裡頭念佛才行。口裡念佛,心裡沒有佛,這個沒有效果;口裡念佛,心裡同時要想佛才行,心裡頭常常有佛,常常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個境界就會現前。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所以觀想非常重要。

  作為初學佛的我們,還有一個注意的問題:念佛不一定在念的數量多,一定要講求佛號的效果換句話說,如果念佛,佛號念得再多,心裡還在打妄想,這佛號念得再多沒用處。覺明妙行菩薩常說,「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在工作中,咋咋呼呼開玩笑沒什麼利益,少些雜心閑話,只要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樣才能夠在一生當中證得「三不退」。

  我們今天成為念佛人,真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機會,真是此生最大的幸事,因為我們這一生就有機會超越六道輪迴、有機會超凡入聖、有機會一生成佛。要緊緊抓住機會,決不放棄、絕不鬆懈,讓佛號在腦海中時時出現,要心中有佛,在冥冥之中自有佛菩薩護佑。不僅阿彌陀佛護念我們,大勢至菩薩也時時護念我們,「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大勢至菩薩為什麼直接教我們要念佛,八萬四千法門,為什麼不修別的法門讓我們來修念佛法門?因為修別的法門,修到一個相當階段,回過頭來還是要念佛,你不念佛不能成佛。念佛法門是直接成佛,修別的法門是間接成佛我們很幸運,我們一開頭就念佛,真正希有難逢,不拐彎抹角,不必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也不必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不要經過這些階級,從凡夫地一下就成佛,一步就登天。這一句佛號,就能叫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佛菩薩慈悲眾生,念念希望我們成佛,但是世間人太少有人學佛、太少有人修念佛法門,不念佛怎麼回歸西方凈土?!大勢至菩薩很肯定的告訴我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我們一心一意想求生西方凈土、一心一意想成佛,成佛第一個妙法就是念佛。

  修行從凡夫到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最直截、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念佛。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沒有比這個更快的、沒有比這個更穩當的、沒有比這個更可靠的。大勢至菩薩把這個法門教給我們,教我們快快成佛。這不僅是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的願望,也是十方三世所有的諸佛的願望,恨不得一切眾生立刻都成佛。大勢至菩薩就用一個持名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念到等覺菩薩,念到成佛,就一個方法,沒有用別的方法來幫助、來加持,就一個方法只一門深入,一個方法用到底就成功了。這些道理懂得之後,我們的信心才真正能夠建立,我們的「願」才會懇切,我們對世緣才能看破、才能放下。

  我們這些眾生業障很重,不是利根。雖不是利根,只要肯修、肯學,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會比那些菩薩差一等。為什麼不會?因為我們今天的根雖然鈍,但是我們也是依「凈土五經」,我們也是用「信願行」持名念佛的方法。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跟那些大菩薩們,利根的大菩薩們,平起平坐,不會跟他們相比我們矮一截。所以,只要我們能夠真正相信、能夠發願,你能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一生成就。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

  感恩阿彌陀佛!

  感恩凈空法師!

  常慚愧弟子a01183叩拜敬呈

  2016年12月5日

  

 【學佛共修系統:www.foxdwedu.com】給初學者提供幫助

 

 


推薦閱讀:

人,一定要學會放下
《三皇風水命理真傳--五天學會八字算命》
溝通的藝術——看出人外:學會聽,更能聽懂
學會隨緣,活得自在
★想要追女人必須要先學會吸引女人

TAG:分享 | 學佛 | 初學 | 效果 | 會怎樣 | 我們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