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三十四)中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三十四)中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文殊智慧勇士!頂禮凈空法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師兄們好!現在我們開始學習凈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三十四集)中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因真心無念,故不可念。】

有念就是妄念,必須念無能所,那就是無念;念而無念,念跟無念是一不是二,這個話就很難懂了。剛才講性跟相是一不是二,你懂不懂?如果再不懂的話,金跟器是一不是二,那我懂了,金跟器是一不是二。知道金跟器是一不是二,性相就不二。無念是性,念是相,無念跟有念是一不是二。這個道理比較深一點,要細心去體會,體會得了,受用無窮,我們才真正得自在,在日常生活當中得受用。也就是說,經論上講的隨順、隨喜我們懂了,我們可以做到,做到了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過佛菩薩的日子。你要是不懂、不明瞭,我們過的是凡夫的生活,凡夫的日子,這個日子不好過,佛菩薩的日子得大自在。知道念跟無念是一不是二,這就是真理,這就是自性,宗門所講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什麼樣的境界、是怎麼回事情?很少人聽說,也很少人給你講,我們這個機會不錯,在這個地方看到了。明心見性的境界,明心見性的樣子,說一個總結的話,「萬法一如」。所有一切相對的,到他這裡都圓融,所以說都會歸到自性。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真妄一如,真妄不二。為什麼?真是體,妄是相;真是理,妄是事;體相不二,理事不二,真妄就不二。從理事不二裡面又出現了一個事實真相,事事都不二。《華嚴經》上講的,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一真法界的現象。從事事無礙上我們明瞭了,是非不二、邪正不二,不二也可以叫一如,是非一如,邪正一如,那看得更微細、更透徹了。諸位要曉得,心裡頭決定沒有絲毫的妄想、分別、執著,才一如,才不二;稍稍有一點執著、有一點分別,善決定不是惡,惡決定不是善;邪決定不是正,正決定不是邪。為什麼?你有分別、有執著,那就是二,不一,萬法不一;心到清凈平等,萬法不二。你不二就是一,你懂不懂?你能在這上透過,就有受用,如果不會,老實念阿彌陀佛吧!

【念是業識,性體並無是事。】

這個念就是起心動念,不管你動什麼念頭,只要有念,就是業識。業識是什麼?阿賴耶識的三細相,第一個無明業相。這個念,法相宗裡面所說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念就是不覺、就是無明,所以是阿賴耶識裡面的無明業相。性體裡面確實沒有,真如本性裡面沒有念,沒有起心動念。由此可知,起心動念跟真心本性沒有關係。就好像陰天,雲彩很多很濃厚把太陽遮住,我們看不到太陽,這個很厚的雲層就像業識,太陽上確實沒有雲層、沒有雲彩遮住,這個雲彩跟太陽不相干,就是這麼個道理。

【此明雖業識紛動,而性凈自若。】

這就說明白,業識不管它怎麼起、不管它怎麼動,就是無論它怎麼樣的活動,與真心、與本性都沒有關係。

【能大師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凈。】

這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向他的老師提出報告,說出他的見地,他真的見到了,清凈心本性裡面,本來就是清凈的,從來就沒有染污的。五祖忍和尚同意了他這句話,對,沒錯!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是清凈的,從來沒有染過;就像太陽一樣,從來沒有雲彩遮住過。我們今天心性不能現前,被無明煩惱障礙住,這是我們現在的現象。無明煩惱是個什麼東西?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就是一個妄念,它不是真的。可是這個妄念如果繼續不斷,它就起作用。什麼作用?障礙本性,本性的作用不能現前,它起這個作用。我們看看,無明妄想、無明業識,或者講一念無明,它是什麼東西?這一樁事,世尊在《楞嚴經》上也講得很透徹,但是《楞嚴經》的文字深,這個地方淺。它這一段寫得是真好!我們沒有辦法不佩服。《楞嚴》那一段看不懂,看這個看懂了。

【當知念之為物,當處起,當處滅,剎那不停。】

這就講了,一念無明是什麼?一念無明的真相就是這個。《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當處滅盡」,當處到底是多長的時間?實在講是極短暫的時間,短暫到我們無法想像、無法思惟。這個經上世尊做比喻,凡是比喻只能比喻個大概,沒有辦法比得恰好。比喻裡面所說的,我們就無法想像。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我們平常彈指,彈得快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正好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這是無明,這叫妄想。所以那個妄想不要想錯了,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叫妄想,哪裡是這個,佛講的不是這個,這種妄想太粗了,佛講的這個妄想,是一剎那裡面九百生滅,是這個,你根本就不曉得,誰知道這個現象!當處生、當處滅,剎那不停,這是它的現象、是它的樣子。

【病在前念滅,後念又起,念念相續。】

麻煩就在這裡,十法界六道輪迴是這麼變現出來的。他那個妄念不停,「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前面念滅盡,後面它又起來,剎那九百生滅。為什麼會有十法界不相同?十法界是講大的;細說每一個眾生都不相同,每一個現象都不相同,這就是那個念頭在變。它要是不變,不都相同了嗎?生跟滅都相同。它會變,這一變就不相同,這就是世尊在大經上講的無量因緣。因為無量因緣,現無量的現相,這現相不相同。我們講堂坐這麼多人,沒有看到兩個人的面貌相同。為什麼不相同?念不相同。念要是相同,你兩個人的面貌一定相同,相就相同。什麼人的面貌相同?佛的面貌相同,因為佛沒有念,所以現出的相都一樣。菩薩的相很接近,但是還是不相同,為什麼?菩薩還有一念生相無明沒斷,那一念生相彼此也有差別,所以菩薩的相大同小異。羅漢的相就各個不相同,為什麼?羅漢無明沒破,只斷見思,無明沒破,所以他那個念差別很大,羅漢的相貌各個不相同。何況凡夫?道理在此地。

「念念相續」,實實在在講,要把這句話講清楚、講明白,就是剎那九百生滅業因果報的相續相,或者叫連續相。我們眼前擺的就是這麼一樁事情,剎那九百生滅業因果報的相續相。真的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要認為真有,你錯了。所以《金剛經》上教給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們要怎樣做,現在總算是明白了。受持,不著名字相、不著言說相、不著心緣相,心裡頭乾乾凈凈,一法不著,這叫受持;我自己受持,做出樣子給大家看,那叫演;別人來問,我跟他說明,叫說;這叫受持演說。那就是真正修般若了,真正修金剛般若波羅蜜,真修了。諸位要聽清楚,教你不執著名字相,不是沒有名字;教你不執著言說相,不是沒有言說;教你不執著心緣相,不是沒有森羅萬象;必須在境界裡面明瞭不二,經上常講的懂得會歸自性,這才叫真正修般若行,這叫大乘。我們不明瞭這個真相,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我們懷疑,不知道佛為什麼要教我們這樣做。譬如剛才我舉念佛這個例子,一天到晚阿彌陀佛不斷,手上掐珠不斷,心裡頭決定沒有能念、所念這個念頭,能所兩邊都離。我們阿彌陀佛句句不停,不著非法相,非法相就是空相,不著空相;心裡頭又若無其事,能念、所念都沒有,不著法相。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正在念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空有兩邊不住,這叫真會念佛,剛才講這叫理念,往生的時候生實報莊嚴土。著相念,有能念、有所念,願心懇切,信心堅固,願心懇切,生凡聖同居土,都能往生。這個後面會講到。

【隨滅隨起,並無實物,猶之空花,幻有無實。】

實在講不僅是講理,理裡面有事,就是眼前的現象。說得親切一點,我們的身相,我們日常生活周邊環境的現象,環境不外乎人事的環境,跟我們往來的人,物質環境,我們衣食住行的受用,是什麼?就是「念念相續,隨滅隨起」,沒有東西,猶如空花。空花,佛在經中常常用這個比喻,空中確實沒有花,什麼時候看到空中有花?眼睛害病了,就看到空花,諸位害過眼病的人,就有這個經驗,看到空中會有花,看到燈上會有個圓影,眼睛害毛病就有圓影,空中就現花。好眼睛的人看不到,空中沒有花,燈上也沒有圓影。這是說明假的不是真的,你看錯了,是你的幻覺。

「幻有無實」,幻覺好像是有,實實在在沒有。諸位要曉得,實實在在講沒有這個身,不但沒有這個身,也沒有這個心。我們起心動念的心,沒有!起心動念的心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八識五十一心所是假的不是真的,這都是有為法,《金剛經》後頭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不但這個身沒有,我們能夠思惟想像、起心動念那個心也沒有,這給你說的是真相,給你講的是事實。你現在生活得這麼痛苦,活得這麼可憐,原因在哪裡?你把幻有不實的東西當作真有,無量無邊的苦惱就從這個地方生的,冤枉不冤枉!本來沒有的事情,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過苦日子,你要是豁然明白,那你就得大自在!這才曉得事實真相,然後你在這個世間,天天玩耍,天天遊戲,遊戲神通,快快樂樂,永遠沒有苦了。為什麼?你過的是一如不二的日子,一如不二是諸佛與大菩薩的生活,你把你自己提升了,過佛菩薩的日子,不再搞六道輪迴了。「故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真的沒有關係,因為念跟無念是一不是二。知道念跟無念是一不是二,就覺了,所以念不怕,怕你不覺。覺了,你就是佛菩薩;不覺,你是生死凡夫,就在這一念之間,眾生跟佛的差別一念之間。

【歸源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歸源就是明心見性,就是徹底明瞭事實真相,只有一條路,確實沒有二路。這一條路是什麼?離念而已。這個離念難,太難!所以佛開方便門,為我們開八萬四千法門,為我們開無量法門。在無量法門裡面:

【念佛一法,尤為斷念方便之方便。】

一切諸佛讚歎這個法門,不是沒有道理,不是隨便讚歎。諸佛如來智慧已經究竟圓滿,他哪有隨便讚歎、哪有錯誤讚歎,他說的話決定真實。這才曉得,念佛是所有一切法門裡面第一法門,它是斷念方便之方便,所以它是究竟方便、徹底方便。它方便在哪裡?

【不念他念而念佛,這就是方便的方便,亦是轉換一個念頭。】

他沒有斷念,他把念頭轉了。所有一切念頭我都不念,我就念佛。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念什麼就現什麼,念佛就作佛,念菩薩就作菩薩。十法界,剛才講,那個相在那裡變化,無量相變化,變化的因就是念頭,因為念頭不同,所以形相不同。他專念佛,他就變成佛的相;念菩薩,就變成菩薩相;念貪就變餓鬼相,餓鬼是慳貪;念瞋恚、念嫉妒,就是地獄相;念是愚痴就是畜生相,念什麼就現什麼相。所以念佛,是把念頭轉到第一殊勝:念佛。

【而念佛更視作觀親切】

宗門教下法門無量,總而言之,不外止觀這個原則,念佛比修止觀還要來得親切。為什麼?下面說了:

【蓋作觀,可說是智念。】

修止觀、修禪定,禪定是般若,這一點諸位同修要知道,中國禪宗所修的是般若波羅蜜,不是六度裡頭的禪定。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一開頭就說出它的宗旨,「大眾總修般若波羅蜜多」,一開口就說出來了,中國的禪宗是修般若。所以禪宗以《金剛經》印心,依照《金剛經》的理論方法來修行。所以止觀是智念,把念頭轉成智慧了。一切言說相、名字相、境界相他都不著,不著是智慧,所以他是智念。

【念佛是凈念】

念佛不是智念,是凈念。

【換一個清凈念,以治向來染濁之念。】

我們過去這個念頭是污染的、是不清凈的,用這一句佛號,把一切雜念、染念都換過來,變成凈念。所以這個法門叫凈宗。

【一心念之】

念佛的祕訣就是一心稱念,一心是祕訣。怎樣得到一心?這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說的,第一、不懷疑,第二、不夾雜,第三、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是凈念。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凈念相繼」,凈就是不疑、不雜;相繼就是不間斷,就成功了。

【又是以純一之念,治向來雜亂之念。】

治是對治,把從前那些雜亂的念頭統統改過來,改成純一之念。所以它親切,這個法門殊勝。

【佛者覺也,阿彌陀佛,是無量覺。】

從字面上來翻譯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所以從字面上翻成中國話,阿彌陀佛就翻成無量覺。

【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覺,無有一法不覺。覺者,覺其本性本來無念也。】

覺個什麼?覺悟到本性本來無念、本來不染,本無分別執著,這本來無的,那你就真的覺了。你還有分別執著,你沒覺,你還在迷。幾時在一切法裡面都沒有分別執著,我們常講的,你真的放下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你覺了。「故曰,更親切。」更親切到這裡我們才真正體會到,確實比智念來得親切,也就是說比修止觀、修禪來得親切、高明。法門如是的殊勝,多少人錯過了,你要問為什麼錯過?他不知道,所以不識貨。金剛寶石從眼前過,把它當作碎玻璃,沒看在眼裡,不知道那是無價之寶,真的是當面錯過,非常可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感恩大家!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文章搜集於網路,以便更多有緣學習!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轉發本文是法布施,種下成佛的善因,自利利他,吉祥如意!


推薦閱讀: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三)---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3)
金法藏《金剛禪》第二章 度而無度
資料:007第7集《金剛鑽》_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解讀10-01

TAG:金剛經 | 凈空法師 | 法師 | 金剛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