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識譜興趣
如何培養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識譜興趣
[ 2010-1-20 9:29:00 | By: lina ]
推薦如何培養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識譜興趣
摘 要:識譜教學是音樂知識技能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識譜能力既是音樂能力中的特殊技能之一,又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基礎。但實際教學中,由於諸多方面原因,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效果不好。識譜教學要多應用形象化、直觀化、生動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筆者在多年從事音樂教學中,經過對有效經驗的借鑒和自己的實踐總結,摸索出識譜教學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基本過程和策略。
關鍵詞:識譜教學 學習興趣 實踐總結 策略
有很多音樂老師認為「識譜是打開音樂聖殿的一把金鑰匙」。而實際情況卻是只重視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並不能獲得我們預期的效果,反而影響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沖淡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並使其不能很好地受到音樂審美教育。那麼,教師該如何創設條件培養學生的識譜興趣呢?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 要轉變學生對學唱歌譜的畏懼心理
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音樂是一種技術課,它是傳授音樂技能的技巧課,音樂教學方法是以「教音樂」為宗旨的,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往往只停留在「幫助學生順利地學會教材規定的內容」,因此教師的注意力必然會只集中於唱歌、識譜、樂理、欣賞等技能技巧的傳授和訓練,而忽視了對人的素質、能力,特別是興趣、個性的培養。只是硬性地灌輸一些專業性很強的繁瑣的理性知識,讓孩子們去枯燥乏味地練唱歌譜,以為這樣學生就能很準確地演唱歌曲,不會出現走音跑調的現象了,從而也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可久而久之卻導致了孩子們對音樂課的厭惡甚至是畏懼,特別是對練唱歌譜那真是到了「談譜色變」的程度。因此,在教學中轉變學生對識譜的畏懼心理是首當其衝的。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增強教學內容的遊戲性,將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音樂符號變為生動的遊戲教學,既滿足了學生好動好玩的特徵,又體現了愉快教學,並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識譜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便消除了畏懼心理。例如:在四年級教學中,由於低年級時不要求唱歌譜,所以導致學生在識譜這方面有困難,而這時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死記硬練,肯定會導致學生對歌譜學唱的興趣,但如果讓學生在練習節奏短句的同時配以簡單的曲譜,再利用比賽、接龍、創編等多種練習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掌握和鞏固音高節奏的概念,那麼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孩子們就不會有厭煩唱歌譜的心理了。
在教學中還可以經常採用先唱歌曲再唱譜的「倒置」教學模式。因為將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置於學生能夠感受到理解的音樂意境與藝術形象中,比脫離音樂形象的枯燥訓練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些歌曲旋律非常好聽,學生往往在初次欣賞後就產生一種迫切想唱的慾望。這時就抓住學生興趣萌芽的時機,進行先唱歌再唱譜的「倒置」教學模式。例如:在學唱《鈴兒響叮噹》這首歌曲時,由於旋律很熟,歌譜卻太難,所以就可以直接用聽唱法、模唱法等形式解決難點,在反覆熟悉旋律後再學唱歌譜,學生明顯感覺到識譜難度降低,信心隨之增強。另外,在學生練唱歌譜時教師可以不要作統一要求,可根據學生不同能力做不同要求,並時刻注意他們的進步,哪怕是多唱一句歌譜的進步也給他們鼓勵、表揚,這樣孩子們就不會對練唱歌譜有壓力了。
二、在識譜教學中要著重強化學生的「聽覺」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高音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曲譜,學生就會很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首先可以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重視「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入音樂教室時,教師就可以播放今天要學的歌曲音樂,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卻是有意指導的,是要為下一步學歌曲作好鋪墊,而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教師可以再安排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室時聽到的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也有了一定的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聽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 提出不同要求,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在這樣熟悉旋律的基礎上讓學生去唱歌譜,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會感覺很容易而且能夠很好地把握節奏和音準。
三、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有趣地學習識譜
1、低年級可採用多種形式的遊戲法,幫助學生認識音符,識別音符的唱名和時值。
如,遊戲《摘果子》:將樂譜寫在各種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水果卡片上,把這些「水果」掛在「樹」上,遊戲開始後,讓學生取下後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再如遊戲《送小音符回家》根據不同動物的叫聲特點來確定相應的音符和節奏。
如:3、ii、77 7、66 66、5 5.等,這些音符分別和下面哪些小動物的叫聲相似(小貓、小狗、小雞、小鴨、公雞),遊戲時,要求學生把這些音符就送到誰的家中。
2、中年級在認識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礎上,可進行聽辨單音的練習。
如,遊戲《青蛙跳》:請幾位學生分別做小青蛙,戴小青蛙的頭飾,邊做青蛙跳邊聽音樂。當跳到黑板前時,聽到老師彈什麼音,就把「小青蛙」放到相應音符的荷葉上,都做完後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然後再配上節奏連起來唱唱,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唱較長的曲譜旋律了。此外,還可利用卡片組音遊戲、唱名填空遊戲等進行複習鞏固所學的音符。
另外,利用柯達伊手勢,也能很好地幫助低、中年級學生進行音階練習和音高訓練,培養音準能力,是提高識譜教學效果的較好方法。
3、高年級可在欣賞、創編、器樂等活動中靈活地進行識譜教學。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樂理知識不要太過強調,只要能使學生唱會或視奏必學歌譜,聽懂樂曲即可。例如:民樂合奏《步步高》在欣賞前學生視唱了主題旋律,欣賞時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有的半閉眼睛搖頭晃腦,有的跟著音樂輕聲哼唱,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有的學著指揮家的模樣指揮起來。學生邊聽,教師邊插入樂曲簡介,學生第二次聽賞時,就能聽著樂曲看著歌譜唱出旋律了。欣賞全曲後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唱出主旋律。
利用創編來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以教五年級學生唱《美麗的夏牧場》為例。由於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可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樂句為單位排列在一起,先讓同學們聽每組樂句的音高,在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並一起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編為手段」,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於是就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同樣的,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在學唱新歌之前創編,也可以在學完了歌之後來創編。這樣都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識譜。
另外,樂器引進課堂也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使學生不僅能正確地奏出樂譜中各種音符,還能通過反覆地聽音樂訓練,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強識譜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的輔助識譜教學
據科學研究,在學生獲得信息,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視覺佔83%,聽覺佔11%,嗅覺佔3.5%,觸覺佔1.5%,味覺佔1%。這就說明,視覺和聽覺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運用多媒體進行電化教學恰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能力,豐富了他們的視聽感受,從而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多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提高了。並且將多媒體課件運用到識譜教學中,對於突破教學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學質量。如,三年級歌曲《采山》中出現的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連用的節奏、附點節奏、及八度大跳音程都是學生不好掌握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些難點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以輔助識譜教學。我將難點樂句的學唱設計成 「上山采物」的環節:多媒體屏幕上,一片青翠起伏的山巒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曲譜中的唱名則按音的高低出現在山峰上或山谷間,這讓學生對歌曲的旋律線及音高的變化一目了然。並且唱名按旋律的節奏出現動態變換,使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和掌握了旋律的節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興緻勃勃地參與活動。那些複雜的節奏、高低起伏的旋律甚至大跳音程很快就被學生輕鬆掌握。可見在教學中,適時、適度、有針對性的將多媒體課件引入音樂課堂,運用於識譜教學中,是能達到很好教學效果的。
總之,我們在識譜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多應用形象化、直觀化、生動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充分運用靈活多變地教學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极參与,獲得最佳的識譜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走入音樂去尋找、探索和創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並發展自己的想像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能夠讓他們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胡淑敏.試論先唱歌后識譜[C].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王天馬.如何面對識譜教學[M].北京:中國音樂教育,2004.5.
[3]劉利萍.識譜教學小竅門[M].北京: 中小學音樂教育,2002.11.
[4]楊立梅.識譜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M].北京:中國音樂教育,1999.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作者簡介:李娜,女,小學專職音樂教師,小教一級,聯繫電話:13685154344。郵箱:tshlina@163.com
小學音樂識譜教學感悟默認分類 2008-11-20 20:38:50 閱讀62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熏陶無從談起。識譜更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有著這樣的深刻的體會:學生剛從簡譜向五線譜過渡,難度突然加大,學生學不會導致失去興趣,有的學生說老師我們還是用簡譜吧。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我認為識譜是必然要學的,我的教學目標就是讓我們的學生百分之百的學會五線譜,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
我根據自己一些教學實踐,反思如下:一、 培養學生識譜興趣我認為「興趣」,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課堂上如果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老師講課,就不能樂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識,並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自覺地用腦、耳、嘴、手去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特別是作為我們的音樂課,興趣更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如何提高學生的識譜興趣呢? 剛開始教學中,我採用的方法比較單一,並且特別想讓學生一堂課就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事實證明,這既不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又會讓學生失去 興趣,後來在揣摩中,我認識到,必須多種教學,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採用多種形式的遊戲法,幫助學生認識音符。我將音符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分為兩個步驟,第一,先逐步認識各個線上與線間的音,並讓學生強化練習,第二,在練習的基礎上,採用遊戲的方式,我把音符寫在各種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水果卡片上,把這些「水果」掛在「樹」上,遊戲開始後,讓學生取下後說出卡片上的音符。
2.認識唱名。如,遊戲《七個小兄弟》:請幾位學生頭戴圖片、每個圖片代表一個音,然後由我隨意的發出指令,說到頭戴該音的學生就由該學生舉手示意,要是哪位沒有第一時間完成的話,就「懲罰」該學生唱出該音。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了唱名跟音符。此外,還可利用《卡片組音遊戲》、《唱名填空法》等進行複習鞏固所學的音符。我還利用柯爾文手勢,幫助學生進行音階練習和唱名訓練,培養識音能力,這也是提高識譜教學效果的好方法。總之,我們在識譜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團材施教。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您現在的位置: 新昌縣拔茅小學 > 教育教學 > 論文案例 > 提高小學生識譜能力的探索
提高小學生識譜能力的探索
新昌縣拔茅小學 2009-11-10 11:03:39 作者:張美霞 來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提高小學生識譜能力的探索
拔茅小學 張美霞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熏陶無從談起。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感到最因難、最頭痛的就是視唱旋律。由於農村中小學音樂師資缺乏,使學生自小得不到系統的音樂教育。在我要求學生進行視唱練習時,發現學生的視唱能力相當差,很多應該掌握的音樂知識都沒有掌握。要想轉變這種狀況,使學生從被動消極的學習態度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視譜能力是一個重要環節。
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積累視譜知識。
1、補缺補漏,掌握讀譜知識。
由於多種原因,學生掌握的音樂知識缺乏系統性。一、二年級應該掌握的知識沒有較好的掌握,所以對學生的識譜帶來了很大的因難。因此,我在教學中就十分注重向學生講解最簡單的音樂知識,彌補學生音樂知識的不足。如:小節線、終止線、小節等。大部分的學生都不知道哪種音符要唱長,哪種要唱短。長多少?短多少?經過我的講解之後,很多學生明白了音符後的線段越多,時值越長,下面的線越多,時值越短,各音符之間是1:2的關係。如:X - - - =X – X - ;X - = X X ;X = XX 等等。對於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我是採取從單純音符到附點音符,從長音符到短音符的方法來解決的。就是根據學生的情況,一、二節課解決二、三種音符組成的節奏,讓學生明白它們各個音符之間的時值關係,並能準確的讀出它們組成的節奏練習。
2、唱准單音、音程。
在教學中,常常存在學生把握不住音高的問題,由於這種原因,導致了學生對視唱的膽怯心理。音高、音準、節奏是視譜的三大要素。所以在學生掌握好節奏的情況下,我首先解決學生的單音音準。
A、運用約翰?柯爾文的手號來訓練學生的音準。它的好處是利用手勢在空間的位置和運動方向來直觀表示音級的關係。我的做法是每一節課都用2、3分鐘的時間來唱幾遍音階、要求學生打手號邊隨琴唱出音高。
B、利用手號來練唱與該節課教學內容有關的音程練習。要求學生邊打手號邊隨琴唱出音高。通過練唱使學生對音高、音準進行了識記和加深鞏固。
這樣唱、動、聽兼顧,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音準的掌握。因為這種練習往往具有遊戲的色彩,所以學生學習興趣也較濃。
3、用模唱的方法練唱旋律,培養識譜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聽辨和視唱能力,我在教學中就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讓學生聽辨一、二個小節的旋律要求學生用a l a lu等模唱出來,這樣既為學生視唱本節課的歌曲旋律做好民鋪墊又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聽辨力。加深了學生對音高、音準的識記。
二、轉變固有教學思維,以讀譜簡化識譜,提高學生識譜能力。
我認為看譜視唱,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重要。當學生練習兩到三遍就基本能掌握時,學習熱情最高;當一首曲子唱上四、五遍還未能掌握時,就容易產生厭煩情緒,甚至失去信心。經過多年實踐探索,我採用「通過讀譜簡化識譜」,降低學習難度的方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1、讀譜中尋找相同旋律的小節,縮短旋律。
在教學中、低年級識譜視唱時,我一般先讓學生讀譜。開始讀的時候,對音準、節奏不作明確要求,只是讓學生對照譜子大致了解,同時讓學生將曲中小節註上數字,把節奏、音高相同的小節標上相同的記號,把幾組相同的小節每組之間用不同的記號或顏色標明,併合並相同的小節。經處理,理清唱譜理路後,學生產生 「不難」的感覺,消除了心理障礙,為進一步的學習作好心理準備。
2、讀譜中尋找旋律中的大、小音階,簡化旋律。
音階練習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價值,熟練地掌握「用唱名唱准音階」是牢固確立音程觀念、主音感和「唱名音程感」的基礎。這對於識譜能力的培養十分必要。由於平時加強對音階的訓練,學生對各種大小音階已是相當熟悉了。do. re. mi. fa. sol. la. Si.do等隨時都會脫口而出。給他們一個唱名,他們就會從這個音上、下行各一個八度。在如此情況下,試著讓學生在第一次讀譜時尋找旋律中的大小音階,並用音標在下行或上行的大小音階下方。然後在識譜的過程中,看到有此標記的音階,只要認得第一個音,後面的就能唱了,這樣旋律變得簡單多了。
三、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興趣,提高學生識譜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求知的慾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通過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以熟帶新,激發興趣。
選擇部分熟悉的歌曲,讓學生自由演唱。剛上課時,先帶學生做律動,曲目便是本節課所學的曲目。做完後,學生對樂曲非常熟悉了,這時再讓學生默認曲譜就簡單了。如:當學生學會識C大調音階時,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小紅帽》的旋律。當孩子們第二遍唱出該旋律時,猛地發現這首旋律居然是他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小紅帽》時,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便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當他們再唱第三遍時,不用伴奏,就能將此旋律唱得準確、流暢了。此時,我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表現大加讚賞,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愉悅體驗的強化,教學效果十分良好。
2、巧填歌詞,調動興趣。
利用學生愛編兒歌、順口溜的特點,為視唱曲巧填歌詞,既調動學生的視唱興趣,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一次,有個學生在課間用《生日歌》的旋律唱著一首自己「作詞」的「歌曲」,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了解後,卻表揚了他「肯動腦筋,有創造力,是個聰明的孩子」。在全班同學疑惑的眼神中,我又說「只要內容是健康的,旋律與歌詞的搭配是和諧的,為什麼不能這樣唱呢?」之後,我還特意搞了一個「我編我唱」的兒歌創作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調動學生用學過的旋律自由填詞。當一首首稚嫩的、充滿童趣的兒歌小作品問世時,我組織評選出一首最好的兒歌,大家一起學唱。這樣的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樂譜的積極性。
3、旋律新創,提高興趣。
在小學課程中,音樂創造的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在教學中,我時常從學生的童心童趣出發,著力設計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單就歌曲識譜教學而言,我就時常引導學生為所學的歌曲添加適當的裝飾音記號;為歌曲添加引子、尾聲;為歌曲編寫伴奏譜(小打擊樂器);續寫歌曲等等。這樣,讓每個孩子都有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施展才華的機會。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2010-03-11 16:19:56)轉載標籤: 雜談 分類: 讀書筆記
「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確實,心理學也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多年的學習與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捨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創設饒有趣味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趣味性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效果。那麼,作為教師該怎樣起到這個主導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和發展對音樂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和實踐。
一、用童話故事導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導入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情有獨鍾。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徵,用講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興趣充分得到調動。如在《大鹿》的教學中,我創編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從前,在一片大森林裡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有小猴子、小松鼠、大鹿、小兔等等,它們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一天,小兔在森林裡玩耍,突然,它發現一個獵人用槍描准了自己,它嚇壞了,急忙跑到大鹿的屋子門口,咚咚地敲起門來,大聲喊到:「快開門呀,獵人來了」。屋子裡面的大鹿和小猴子聽見了,連忙打開門讓小兔子躲進屋裡,然後它們一起用力推著大門,防止獵人衝進屋裡。過了一會兒,獵人走了,小兔它們高興地跳起舞來。」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被童話故事深深吸引,對《大鹿》這首歌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二、編兒歌教節奏,提高學生學習節奏的興趣.
節奏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掌握好節奏,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為使學生對枯燥無味、難學難記的節奏知識感興趣,我常把一些節奏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節奏 X X X X|X--- |X X X X|X---‖時編了如下的兒歌, 一二 三四 ︱五---︱上山 打老 ︱虎---‖然後讓學生邊打拍子邊讀很快,同學們就喜歡上了這種方法,我趁機鼓勵學生自己按節奏編兒歌,慢慢的,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編起了兒歌,如:節奏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他們是這樣編的:新年 到 ︱新年 到 ︱我們高高 興興 ︱ 放鞭炮‖這樣一來,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又動腦,兒歌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使他們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三、讓表演貫穿音樂教學,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繫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如:在歌表演的教學中,我先把自己編好的舞蹈動作示範給學生看,然後啟發學生自己按照歌詞加以想像編上動作並自由表演,再從學生自編的動作里挑選出比較好的連在一起,最後把這一套舞蹈動作教給學生,在個別檢查挑選動作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優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取經常會自發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台下的「觀眾」紛紛舉手要求上台表演,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勁,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這樣一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和學生玩遊戲,培養識譜興趣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他們對音樂的感受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識譜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識譜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把識譜教學與遊戲、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複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遊戲,使之形象化、具體化。這一環節我是這樣做的:在1 2 3 4 5 6 7 各音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讓學生初步認識各個音的前提下跟他們玩這樣一個遊戲:準備七張椅子,在七張卡紙上寫上7個音分別貼在椅子上,再用卡紙做七頂小帽子,帽子上分別寫上七個唱名,選出七個學生,每人戴一頂帽子,遊戲開始時插放一小段音樂,要求學生在音樂結束時坐在與自己帽子上的唱名相同的椅子上,最後請學生逐個站起來介紹自己,如代表la的同學說:「我叫la用阿拉伯數字6來表示,la la 1a,其他同學跟著他唱1a la la。象這樣的遊戲,學生參與面廣,又簡單有趣。同學們很快在遊戲中學到知識,寓學於玩,效果非常好。
五、利用多媒體教具,誘發欣賞興趣。
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閱歷和經驗去感知體驗。小學生正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生活閱歷淺,經驗積累少,要使他們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日的,就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和視覺同步感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作品。所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只有聲音、圖象、色彩、動畫諸多特點這一優勢,精心設計諜件,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如:我在《我是草原小騎手》的欣賞中,設計了這樣個課件:藍藍的天,白白的雲,一群小騎兵們弛騁在美麗寬闊的大草原上,馬蹄聲、吆喝聲、歡笑聲此起彼伏,再把《我是草原小騎手》這首曲廣作為背景音樂貫穿凝個課件。插放課件的同時,我在—旁用故事的形式講解欣賞曲的背景,由於學生對課件產生了濃厚興趣,所以聽時特別認真、細心。為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緒,再聽音樂時便讓幾名學生拿著教桿,尺子當馬騎,問學們興高采烈、情緒高漲,表演得非常精采。在這個從感知到體驗的欣賞過程中,學生曲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樂,充分欣賞音樂之美。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創造愉悅的學習情景,儘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著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上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2010-03-11 16:19:56)轉載標籤: 雜談 分類: 讀書筆記
「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確實,心理學也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多年的學習與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捨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創設饒有趣味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趣味性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效果。那麼,作為教師該怎樣起到這個主導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和發展對音樂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和實踐。
一、用童話故事導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導入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情有獨鍾。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徵,用講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興趣充分得到調動。如在《大鹿》的教學中,我創編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從前,在一片大森林裡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有小猴子、小松鼠、大鹿、小兔等等,它們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一天,小兔在森林裡玩耍,突然,它發現一個獵人用槍描准了自己,它嚇壞了,急忙跑到大鹿的屋子門口,咚咚地敲起門來,大聲喊到:「快開門呀,獵人來了」。屋子裡面的大鹿和小猴子聽見了,連忙打開門讓小兔子躲進屋裡,然後它們一起用力推著大門,防止獵人衝進屋裡。過了一會兒,獵人走了,小兔它們高興地跳起舞來。」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被童話故事深深吸引,對《大鹿》這首歌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二、編兒歌教節奏,提高學生學習節奏的興趣.
節奏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掌握好節奏,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為使學生對枯燥無味、難學難記的節奏知識感興趣,我常把一些節奏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節奏 X X X X|X--- |X X X X|X---‖時編了如下的兒歌, 一二 三四 ︱五---︱上山 打老 ︱虎---‖然後讓學生邊打拍子邊讀很快,同學們就喜歡上了這種方法,我趁機鼓勵學生自己按節奏編兒歌,慢慢的,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編起了兒歌,如:節奏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他們是這樣編的:新年 到 ︱新年 到 ︱我們高高 興興 ︱ 放鞭炮‖這樣一來,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又動腦,兒歌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使他們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三、讓表演貫穿音樂教學,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繫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如:在歌表演的教學中,我先把自己編好的舞蹈動作示範給學生看,然後啟發學生自己按照歌詞加以想像編上動作並自由表演,再從學生自編的動作里挑選出比較好的連在一起,最後把這一套舞蹈動作教給學生,在個別檢查挑選動作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優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取經常會自發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台下的「觀眾」紛紛舉手要求上台表演,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勁,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這樣一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和學生玩遊戲,培養識譜興趣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他們對音樂的感受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識譜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識譜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把識譜教學與遊戲、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複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遊戲,使之形象化、具體化。這一環節我是這樣做的:在1 2 3 4 5 6 7 各音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讓學生初步認識各個音的前提下跟他們玩這樣一個遊戲:準備七張椅子,在七張卡紙上寫上7個音分別貼在椅子上,再用卡紙做七頂小帽子,帽子上分別寫上七個唱名,選出七個學生,每人戴一頂帽子,遊戲開始時插放一小段音樂,要求學生在音樂結束時坐在與自己帽子上的唱名相同的椅子上,最後請學生逐個站起來介紹自己,如代表la的同學說:「我叫la用阿拉伯數字6來表示,la la 1a,其他同學跟著他唱1a la la。象這樣的遊戲,學生參與面廣,又簡單有趣。同學們很快在遊戲中學到知識,寓學於玩,效果非常好。
五、利用多媒體教具,誘發欣賞興趣。
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閱歷和經驗去感知體驗。小學生正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生活閱歷淺,經驗積累少,要使他們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日的,就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和視覺同步感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作品。所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只有聲音、圖象、色彩、動畫諸多特點這一優勢,精心設計諜件,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如:我在《我是草原小騎手》的欣賞中,設計了這樣個課件:藍藍的天,白白的雲,一群小騎兵們弛騁在美麗寬闊的大草原上,馬蹄聲、吆喝聲、歡笑聲此起彼伏,再把《我是草原小騎手》這首曲廣作為背景音樂貫穿凝個課件。插放課件的同時,我在—旁用故事的形式講解欣賞曲的背景,由於學生對課件產生了濃厚興趣,所以聽時特別認真、細心。為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緒,再聽音樂時便讓幾名學生拿著教桿,尺子當馬騎,問學們興高采烈、情緒高漲,表演得非常精采。在這個從感知到體驗的欣賞過程中,學生曲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樂,充分欣賞音樂之美。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創造愉悅的學習情景,儘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著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上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淺談識譜教學[小學論文] 發表我的論文 如何面對識譜教學--《中國音樂教育》2004年05期
2009-12-15 發布者:why306969389 聯繫作者
關鍵詞
識譜教學
論文文章
小學音樂課要針對小學生求知慾強、可塑性強、理解力差、堅持性差的特點,依據大綱要求,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地制定教學計劃,確定音樂教學進度中識譜的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識譜教學。
一、培養學生識譜興趣
1.採用多種形式的遊戲法,幫助學生認識音符,識別音符的唱名和時值。
如,遊戲l《音樂樹》:將樂譜寫在各種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水果卡片上,把這些「水果」掛在「樹」上,遊戲開始後,讓學生取下後唱出卡片上的音符。遊戲Ⅱ《給小動物找家》根據不同動物的叫聲特點來確定相應的音符和節奏。
如,小貓3、小狗ii小雞77 7、小鴨66 66,公雞5
5.等,遊戲時,要求學生把─────這些音符送到小動物的家中,再唱出動物背面的音符,唱對了就算找到了家,請他進家門。
2.在認識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礎上,進行聽辨單音的練習。
如,遊戲《小鳥飛》:請幾位學生分別做小鳥,手拿或頭戴小鳥的圖片、頭飾,邊飛邊聽音樂。當飛到黑板前時,聽到老師彈什麼音,就把「小鳥」放到線譜相應的位置上,排完後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節奏唱。
此外,還可利用《卡片組音遊戲》、《唱名填空法》等進行複習鞏固所學的音符。
二、採用多變手段進行識譜教學
1.先學歌曲,再識譜。
學生通過聽老師範唱或錄音機演唱,把所學的歌聽熟,並能整首跟唱後,再讓學生視唱曲譜。這樣學生在會唱歌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視譜進行視唱,有利於學生識記音符在線譜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學節奏,整首識譜。
識譜教學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強節奏、節拍的訓練。如果學生能正確地掌握歌曲的節奏,又能準確地把握節拍的強弱規律,然後再進行整首識譜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點音符比較多,是本課的難點,我們先訓練附點節奏的讀法、打法,再將整首歌詞按節奏朗誦。用聽唱法學習全曲旋律的曲譜,這樣學生學得較快,也不易錯。
3.先攻難點,再識譜。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樂句旋律較難一些,學生不易掌握和學習,如果把這些部分加以重點講解和練習,突破難點後再進行全曲視唱歌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識譜。
以樂句為單位進行視唱練習,或先學一個樂段後,找出樂句與樂句,樂段與樂段之間的相同點,通過比較再進行識譜學習。
三、視聽結合,訓練音準,提高識譜能力
識譜教學的重點不在於理論,而在於視唱實踐,我們可以利用趣味識譜,幫助學生進行視唱練習。
如在旋律視唱方面可進行順唱(從頭至尾)、逆唱(從尾至頭)的練習;變換小節視唱練習:即由學生將卡片任意放進空的小節內,接成曲調視唱,卡片變動位置接成新曲調再視唱;3、5、6、7由學生按指定的拍子,組成曲調進行視唱。
四、結合器樂教學,強化識譜
樂器引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通過電子琴的彈奏和豎笛等樂器的吹奏,使學生不僅能正確地奏出樂譜中各種音符,還能通過反覆的聽音訓練,使學生在多聽中潛移默化地建立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強識譜能力。
另外,利用柯達伊手勢,幫助學生進行音階練習和音高訓練,培養音準能力,是提高識譜教學效果的好方法。
總之,我們在識譜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團材施教。
多應用形象化、直觀化、生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講、認、唱、聽、記等教學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极參与,爭取最佳的識譜教學效果。
識譜教學也要「因材施教」
——淺談識譜教學在低、中、高三個階段教學方法初探
青山小學 周淑艷
「識讀樂譜」(識譜教學)——表現音樂的一種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學音樂知識技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是一直以來,識譜教學卻是我們老師心中的一塊心病:老師覺得「識譜」太難教,學生們認為「識譜」太枯燥……新課標中一句「降低知識技能要求,淡化技能訓練」,更是讓很多老師把「識譜」打入了「冷宮」……「識譜教學」的專業化固然不對,但這樣「放棄」「識譜教學」卻是萬萬不應該的!那如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實施好「識譜」教學,讓「識譜教學」能「深」入而「淺」出呢?
「因材施教」——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指在共同培養目標下對不同受教育者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們面對的孩子通常是學校各個年級的,這樣大的年齡度跨越,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們在進行識譜教學時所用的教學方法還是一層不變的話,教學效果肯定是事倍而功半。因此,要實施好識譜教學,提高識譜教學水平,首先就必須了解和掌握各個階段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做到「因材施教」,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施教」必先「因材」——了解學生
為了能夠更清楚更準確地了解孩子們現有的識譜能力,我們將全校學生分成低、中、高三個年級段,然後精心設計了低、中、高三個級段學生音樂素養的問卷調查表(調查表附後)進行摸底統計,從基本上了解了目前學生對於音樂課中識譜教學的態度、對識譜知識技能的掌握狀況,然後針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篩選,以便更好地開展識譜教學策略的研究。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了解到學生對音樂課興趣濃厚,但是卻不喜歡學習音樂知識,對音樂知識掌握情況較差,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學生的音樂整體素養亟待提高!具體表現在:低年級段學生對於簡單的音樂符號不認識,音的高低與強弱知識的混淆;中年級段學生節奏聽辨能力優於單音聽辨能力,但對於音的固定音高概念還比較模糊,音的排序、唱名的認識、音符時值的組合、曲調接龍等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完成;高年級學生除了對於識譜知識掌握匱乏外,還明顯地表現出對於識譜知識的態度上的輕視,覺得學習它是無足輕重的……
二、如何「因材施教」——具體方法和措施
面對各年級段學生的識譜現狀,那如何在識譜教學中做好「因材施教」呢?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摸索,我們整理出一下這些做法:
低年級段——培養識譜興趣,養成良好習慣
1、首先要創設和諧、輕鬆的課堂氛圍,優化學生的識譜心理環境。
這一學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因此,作為教師應積極創設和諧、輕鬆的課堂氛圍,將識譜知識融入到遊戲、活動和歌曲表演中,運用綜合手段進行教學。同時,教師要善於運用積極的評價來不斷鼓勵孩子,讓孩子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學習。
2、識譜的基礎首先應該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的各個領域,都是圍繞「聽」這個中心來進行的,而我們的識譜教學更是需要孩子們擁有一雙「會聽音樂的耳朵」。因此,養成良好的聽覺習慣——特別是對於剛進行音樂學習的低年級段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
我們教過低年級孩子的老師都會發現,讓他們將注意力較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他們總是時不時會「走神」:一雙眼睛到處轉悠,一雙小手動這動那,或者是拿著書到處亂翻,小腳晃蕩晃蕩,看到什麼有意思,就馬上站起來,甚至會離開座位都是常事……因此,我覺得不妨這麼做:先讓孩子選擇一種自己比較喜歡的姿勢坐好,然後讓他們閉上眼睛,這樣孩子們的注意力自然便集中到了聽覺,此時播放的音樂便會像空氣一樣瀰漫在教室,包圍著孩子,並靜靜地流淌在孩子的心間……多次這樣練習以後,孩子就會逐漸養成認真聆聽的好習慣。
3、通過遊戲培養學生識譜興趣
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是做遊戲,我們不妨讓學生在玩中學,一邊玩一邊學,通過遊戲幫助學生認識音符,識別音符的唱名和時值,培養學生識譜興趣。
遊戲l《快樂的音樂樹》:在一株「音樂樹」上,掛滿了各種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水果卡片,每張卡片上寫了一個音樂符號。遊戲時,請學生摘下自己喜歡的水果卡片,如果能正確唱出或說出,就把這張卡片送給他當作獎勵。
如遊戲2《坐板凳》:在進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與節奏教學中,可採用此遊戲。遊戲方法如下,遊戲前先學習一首兒歌:
(×—)二分音符塊頭大,一人要坐兩條凳。
(× )四分音符守本份,一人坐了一條凳。
(××)八分音符個子小,兩人擠著一條凳。
然後,教師出一條節奏如|× ××|× ×|× ×|×— |讓學生分小組按節奏坐板凳,看哪組坐的最快。也可讓學生自由分組坐板凳,然後按照每組的位置各寫出一條節奏。這樣的學習方法,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使枯燥的樂理知識學習變成了輕鬆愉快的活動課,而且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中年級段:巧用多種方法,夯實基礎
這個學段的孩子認識能力有所提高,已經具備一些識譜能力,但他們還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對於音的排序、唱名的認識、音符時值的組合、曲調接龍等的知識掌握較差,因此我們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1、巧用圖形譜,解決識譜難點。
對於歌曲中的一些難點,有時重複、機械的練習不僅徒勞,更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這時不妨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向他們呈現一幅幅生動有趣、形象直觀、易學易唱的多種樂譜,尤其是生動形象的圖形譜——從形式上看,它緊緊貼近歌曲內容,用形象的圖畫展現出來;從內容上看,形象的畫面中又蘊含著旋律的高低、走向,聲音的長短、強弱,作為人文主題的明線與知識技能暗線被精心設計成緊密連接、密不可分的整體。
如黃信俠老師在執教《孔雀獻給解放軍》時是這樣設計的:
《孔雀獻給解放軍》這首歌音符的跳動比較大,同時歌曲中多處出現休止符和一字多音的唱法,學唱歌曲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她充分發揮圖形譜直觀形象的優勢,巧妙的藉助圖形譜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在感受傣族音樂特點這一環節,她藉助圖形譜的直觀易懂,學生很自然的從歌曲的旋律走向、節奏來分析音樂的特點,而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無形中教師提問的指向性更明確了。在感受歌曲音高這一環節,她把音的高低通過圖形譜其實就是歌曲的旋律線,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起伏的歌詞暗示著旋律的高低、走向,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準的把握能力。
2、在合唱教學中逐步訓練學生的音準、節奏、音色的和諧統一。
在前一學段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識譜知識: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基本的節奏型,因此,在這個階段,結合教材中合唱歌曲的學習,教學簡單的二聲部,進一步訓練孩子們的音準、節奏和音色,同時也為以後高年級段較為複雜的合唱歌曲教學奠定基礎。
3、利用課餘時間製作音樂卡片和音樂手抄報。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識譜知識,特別是有關於音的排序、唱名的認識、音符時值的組合等薄弱地方,我們要求每位學生將學過的節奏型、音符,製作成自己的節奏卡片或旋律卡片,利用每節音樂課開始前的幾分鐘時間,請一位同學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先由那位同學先唱(拍),然後由她(他)教全班同學一起唱(拍);此外,每學期結束前,我們還要求孩子們四人一組製作這個學期的音樂手抄報,內容可以包括自己喜歡的歌曲,識譜知識等……並且由學生互相打分,算進本學期的音樂等級考核中。
這樣的活動, 不僅讓孩子們找到了互助互學的朋友,而且熟練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做事效率。不知不覺中,學生邊玩邊記憶了先前學過的知識,在得到同伴和老師的肯定後,心中更是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接下來的學習會更加努力。
高年級段:自主創新,創造性識讀樂譜
這個學段的孩子,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因此,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將識譜教學穿插在流行音樂的教學中。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一學段的孩子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對於流行歌曲的熱情遠遠超出了課本中的歌曲——嘴上哼的,唱的,談論的全是流行歌曲……此時,老師何不順水推舟,也給他們教教流行歌曲呢?
《希望》是韓國電視劇《大長今》的主題曲,曾經風靡一時。這首曲子曲調非常簡單,聽多了,就很容易朗朗上口。以下是王愛芬老師的一個教學片段:
「同學們,你們會唱韓國電視劇《大長今》的主題曲《希望》么?
「會!」全班孩子一陣歡呼。
「那我們就一起來唱唱吧!」在老師的提議下,孩子興緻勃勃地唱了起來!
歌聲結束,我不失時機地問:「你們唱得可真好,這首歌曲旋律非常簡單,你能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來唱唱嗎?」
頓時教室里炸開了鍋:
「老師,這個很簡單么!我給你唱一句!」
「老師,我能唱好多句呢!」
「老師,我這樣唱對么?」……
就這樣不一會兒功夫,孩子們竟能很流利地演唱整首曲譜了……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
2、在識譜教學中體驗創作的快樂。
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它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徵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像、聯想的廣闊空間。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欣賞等各個環節均體現了鮮明的創造意識並伴隨著獨特的創造行為。因此,在高年級段識譜教學中,應更多地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他們去體會創作的快樂!
如:在教學完歌曲《我的小綿羊》之後,可以嘗試著孩子們自己去改編歌詞:
「我的小花貓呀,你在哪裡呀?我的小花貓就在青青草地上……..」
通過這樣改一改,唱一唱,不知不覺便讓孩子對節奏和旋律有了更深的掌握,同時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
此外,也可以讓孩子們進行創編節奏和旋律的練習,如給他們幾個音,然後讓他們用這些音去創編自己喜歡的旋律,或者給他們幾組特定的節奏型來創編節奏等,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提高識譜的能力,更體會到了創作的快樂!
還記得學生時代經常勉勵自己的一句格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想只要我們在教學上做一個有心之人:用心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難么所有的難題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同樣在我們的識譜教學中,雖然經常覺得「山重水複疑無路」,但「有心」的我們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識譜教學反思默認分類 2010-04-13 13:20:55 閱讀48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在小學的音樂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孩子對簡譜的學習不是很到位,從1-7他們可以按著順序快速的說出來,但一旦打亂,認識起來就不是很順,就更不要說加上各種節奏型了。識譜唱譜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內容,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只要進入識譜內容,多數學生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熏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音樂課的學習中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那麼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髮揮創造想像的空間和機會。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編旋律可多樣,可以唱新簡譜之前創編,也可以在學完了新歌之後來創編。這樣都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集中識譜教學法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選擇。一方面學習內容緊湊,可以克服識記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提前掌握簡單的獨立視唱技能,使他們學得積極主動,進一步激發興趣,到小學或初中畢業時,他們就基本上具備了應有的識譜技能,能夠比較熟練地聽唱和視唱簡單的曲譜了。
新的課程標準讓我們一改以前依葫蘆畫瓢,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傳承式教學,取而帶之的是一種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注重創造性思維的現代教育理念。在音樂識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需要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中去尋找,探索和創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識譜教學反思(2009-10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我根據自己一些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草原上》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並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做律動,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鬆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髮揮創造想像的空間和機會。
例如:《草原上》這首歌曲因為簡單,旋律美,學生非常喜歡,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小節為單位排列在一起,先讓同學們聽每小節的音高,再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並一起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編為手段,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在能演唱歌曲後,直接用豎笛吹奏,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可以通過反覆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能力和興趣。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識譜教學反思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從音樂歷史看,樂譜為音樂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沒有樂譜就無法記錄稍縱即逝的音樂,就會給音樂的保存、傳播、學習帶來困難。單純的識譜教學很枯燥也很乏味,學生若置身於死記硬背、苦練技術的氛圍中,興趣的扼殺是必然的結果。識譜教學難,這幾乎是所有音樂老師的共識;識譜教學枯燥無味,這又幾乎成了所有學生的感受。如何使學生識譜學習富有趣味?如何更有效的在四十分鐘的音樂課堂教學環節中落實滲透識譜教學?針對上述問題,把美育作為目標,體現以審美為核心,以實踐為重點。把知識融入音樂實踐中去學習,避免單純而枯燥的講授,從感性入手、深入淺出、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一)在演唱活動中學習識譜
唱歌是培養學生識譜能力最有利的實踐活動,人手一本的音樂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帶使用了歌譜,重要的是學生對唱歌的興趣較為濃厚;在這興趣的驅動下,將會克服識譜這樣的困難問題。在適當的引導下,就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在學習節奏的基礎上學習識譜
音樂語言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旋律與節奏,而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具有表現力。節奏訓練先行,能使視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奏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恰當地利用語言中的自然節奏、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進行節奏訓練,學生學得有趣,記得牢固,易於掌握。
2、在理解和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學習識譜。
經過欣賞,歌曲已經「整體輸入」到學生的腦中。雖然歌曲還沒有學,學生卻能輕聲跟著唱了,達到了「似曾相識」而還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狀態。此時,用母音進行旋律的模唱,即統一學生歌唱的聲音,又能更進一步熟悉樂曲。
3、選擇熟悉簡單的歌曲進行識譜
(1)分析學生的識譜水平,確定識譜曲目。
學生年級和班級水平而定,選擇學生會唱的、喜愛的歌曲來學習識譜。
(2)歌曲選擇的原則
A、趣味性。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於歌曲是否優美、是否為孩子們所喜歡。如在低年級選擇童謠歌曲《兩隻老虎》、《數鴨子》等歌曲,都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B、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識譜的效果。從會唱—喜歡唱,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學生「閉著眼睛都能唱」的歌曲進行識譜教學,讓學生深切體會「識譜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對識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喜人。
4、在解決難點的基礎上進行集中識譜。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時候,先讓學生認真的聆聽范唱,歌詞多段的聆聽一遍即可,再由師抽取其中兩句旋律在鋼琴上彈奏出來,要求學生在歌譜中迅速找出來,跟著琴聲用一個母音哼唱,接著再去嘗試試唱這兩句旋律,這樣當歌曲中的重點和難點都找到並會唱譜後,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經學會了。
(二)在欣賞活動中學習識譜
首先,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發展兒童的聽力是音樂課進行審美教育的一個基本任務,聽是音樂體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對欣賞音樂有著較濃厚的興趣,要求也是十分強烈的,所以,在欣賞音樂活動中進行識譜教學,是一個最容易產生效果的做法
(三)在演奏活動中學習識譜
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同時是識譜的過程,說到底樂器引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豎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自我表現的慾望。學生通過豎笛視譜演奏,可以促進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樂吹奏學生喜歡熟悉的歌曲,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利用器樂進行作品二度創作,提高學生音樂理解能力和識譜能力。
3、利用器樂鞏固所學的歌曲,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新課程中,音樂的演唱逐漸演化為表演。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歌曲的再表現,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習完一首歌曲後,我們在用動作表現、用歌聲表現的基礎上,再用樂器進行演奏活動練習,如用打擊樂和吹奏樂器為歌曲伴奏,不但會增加學習的興趣,更會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識,從而培養他們的識譜能力。
(四)在創作活動中學習識譜
音樂創作做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音樂教育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為學生髮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另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喜歡創新,創作的理論基礎是識譜,在創作活動中學習識譜,對兩者都是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
1、從模仿中學會創造,應用節奏與旋律
2、從即興創造進入創作,學習音樂基本知識
讓識譜教學在學生不知不覺中進行,融入音樂實踐活動中,滲透著「教」,順帶著「學」,識譜學習才不難,識譜學習才不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教會孩子們識譜,能讓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更加的得以持續和發展,為他們進一步感受和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妙、感到愉悅,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基本知識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從而使學生順其自然地識譜,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音樂識譜教學
寶民小學 陳柳青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教小學音樂這兩年的時間,便有著這樣的深刻的體會:學校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 幾點反思:
一. 強化聽的感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重視「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學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塹,而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來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五年級學生唱〈唱支最美的歌〉為例。由於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動機為單位排列在一起,先讓同學們聽每組動機的音高,在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並一起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編為手段,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同樣的,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在學唱新簡譜之前創編,也可以在學完了新歌之後來創編。這樣都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
三.進行集中教學。
我在網上看到過金彩雲老師講到的「識譜集中教學法」,我覺得很有道理。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教學都是把識譜隨課文分散教學的,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在小學階段基本完成簡譜識譜任務,在初中階段基本完成五線譜識譜任務。事實上,這個任務遠沒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這種過分分散的識譜教學法違反了記憶規律。音樂課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課都只學識譜內容,很難及時組織複習。學生往往是學了後面忘前面,缺少連續性,形不成系統,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識譜教學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按目前課程的編排體系組織教學,學生不可能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獲得初步的識譜能力。小學學了兩 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無法獨立視唱簡譜。
集中識譜教學法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選擇。所謂「集中識譜教學法」,即縮短戰線,集中一點打殲滅戰,把原來需要用整個小學、初中階段來學習的識譜內容集中安排到小學二年級或三年級、初中一年級,用二到三個學期學完。這樣,一方面學習內容緊湊,可以克服識記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提前掌握簡單的獨立視唱技能,使他們學得積極主動,進一步激發興趣,到小學或初中畢業時,他們就基本上具備了應有的識譜技能,能夠比較熟練地聽唱和視唱簡單的曲譜了。
當然,運用「集中識譜教學法」,必須由專職音樂教師或識譜能力較強的老師任教。同時,音樂教材要按「集中識譜法」的要求重新編寫,在時間分配上也要適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為過分集中會使難度增大,學生接受不了。
新的課程標準讓我們一改以前依靠灌輸,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傳承式教學取而帶之的是一種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注重創造性思維的現代教育理念。在音樂 識譜教學中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需要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中去尋找,探索和創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摘要: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音樂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我縣每年都舉行音樂測試,學生不僅要唱好教材中的每一首歌,還要唱好歌中的簡譜。這樣的考核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又能檢閱教師在教學中的成敗,歷來受到老師的重視。然而,從抽測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簡譜視唱的成績不是很好,不是音準有問題就是節奏有問題。所以,本文針對學生識譜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主張先唱歌再唱譜來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先唱歌后識譜與先識譜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先唱歌后識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學習興趣;可以降低識譜難度;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唱歌 識譜 興趣 能力
識譜是音樂課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最難的環節,對於小學生來說則更難。每次上音樂課我都會花大量時間去訓練學生唱歌譜,可效果不佳。看到許多喜歡音樂的學生毫無興趣地走進音樂室,我不斷反思,難道我們一定要先識譜再唱歌嗎?是不是自己的教學方法有問題?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呢?傳統的學歌順序是先學譜後填歌詞。試想:對於某些簡單的歌曲,學生不唱譜,聽幾遍,就可以輕鬆地唱出旋律,也就不存在學不學的問題;對於某些曲譜比較複雜的歌曲,花很多的時間去唱,是不是值得?反其道而行能不能行得通?經過探索我發現:一些曲譜複雜的歌曲,先唱歌詞,再學歌譜,學生會唱得出奇地好,譜也學得很快,時間也花得少。原因是學生都有對新鮮事物好奇的特點。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音樂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音樂教師不僅是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是新的音樂教學的研究者、設計者。在我們平常的音樂課教學中,音樂老師要做有心人,要不斷總結來自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 這裡就「先唱歌后識譜 」這種教學方式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
第一, 先唱歌后識譜與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後唱歌,通常情況下,針對有一定識譜能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過讓學生識譜、分析歌譜、填詞唱歌,使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歌曲的演唱更加準確,達到能淋漓盡致地表現音樂內涵的目的。
先唱歌后識譜是先讓學生欣賞音樂,讓學生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歌譜中的難點,在學生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識譜後唱歌,還是先唱歌后識譜,其教學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通過提高學生的音樂基本技能來完善他們的演唱水平,只是為達到目的而採用的手段不同而已。
第二,先唱歌后識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音樂課要識譜 ,而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這是一個難點。他們受不了老師在課上總是批評他們 :這兒偏低了, 那兒便高了,這兒時值沒唱夠,那兒又拖了。枯燥乏味的音準訓練和老師無休止的埋怨,使他們對音樂課的興趣蕩然無存。
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鬆愉快的,是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通常我們遇到很多學生不識譜,或者無音高概念。以前我也使用傳統教學方式,先讓學生識譜視唱,再讓學生唱歌。可是學生常常是顧了音高,顧不了節奏,結結巴巴,總是唱不好。學生感到難度太大,花費了很多時間也唱不好一首歌,於是 漸漸失去了興趣。看到此情此景真使人著急,於是,我就嘗試讓學生先唱歌后識譜。遇到一首新歌時,不是急著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也不是急著分析歌譜,而是先讓學生聽錄音或聽老師聲情並茂的演唱,讓學生完整地感受音樂,感受音樂內在的美,然後教會學生唱這首歌。這樣,雖然學生沒有唱歌譜,卻可以用歌聲來表現音樂,抒發情感。 最後,讓學生根據歌曲的旋律來識譜,這時他們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於是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慾,從而更自覺主動地識譜。
第三,先唱歌后識譜可以降低識譜的難度。
小學六年級音樂課本中有一首阿根廷兒歌《第一天上學》,歌曲中出現了許多處休止符和切分節奏 ,後面還出現了的八度大跳,這對很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總有一部分學生唱不準。後來,讓學生先學會唱歌,學生能夠熟練演唱後再讓他們識譜,他們很快就能唱准了。課本中還有一首《故鄉的月亮》 ,歌曲中有很多附點節奏、切分節奏等較難的節奏型,還有很多大音程,歌曲頗有難度,學生在音準與節奏之間總是顧此失彼,而採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教學方式就可以很快解決這個問題。
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在學生唱歌時,在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的同時, 對難點進行逐一解決,為學生進一步識譜埋下伏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在學生非常愉快的狀態下進行的。當學生能夠熟練地唱歌以後再識譜時,歌譜的難度已大大降低了。
第四,先唱歌后識譜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故鄉的月亮》是一首非常優美、深情的歌曲,當然這首歌曲的難度也較大,歌譜中有很多附點節奏、切分節奏及音程的大跳。但是當我們先教會學生唱這首歌,再讓學生識譜時,這些有一定難度的大跳音程,很快就能唱准了,附點節奏、切分節奏等較難的節奏型也迎刃而解了。因為我們唱歌時,已經在不經意間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識譜時難度降低了,一首歌曲很快就學會了,學生有了成就感,興趣更濃了。以前兩個課時 解決不了的問題,如今一個課時就解決了。一首歌譜學生聽過幾遍就會唱了,而且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把曲譜背下來,這在以往的教學中是不可想像的。
先唱歌后識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既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生識譜能力較差是個較為普遍的現象,而對於這些學生來說,每周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很難解決其困難,課後在其沒有輔助的情況下也很難以自學的方式來提高其識譜能力,而對於這些學生來說,先唱歌后識譜這種教學方式正好可以解決其困難,課後在其沒有輔助設備的情況下,也很難以自學的方式來提高其識譜能力,而先唱歌后識譜這種教學方式正好可以解決其問題。可見,先唱歌后識譜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及技能,而且對音樂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學生的識譜興趣(一)(原創)
[ 2008-10-16 8:39:00 | By: jx01_wxf ]
主題式校本研修 :
如何提高學生的識譜興趣
這兩年來,陸陸續續地也聽了不少的音樂課,這些課大多體現出了教師的課改意識,講究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索音響,合作探究配器,欣賞音樂時也積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一起來感受音樂。這些,毋庸質疑,都是新課程理念在音樂課上的體現。但是,回顧這些課堂教學,細細思量,我們似乎把傳統音樂教學的一切都拋棄了,特別是識譜教學,難道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是不需要識譜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研究教材時,已經發現,教材對識譜很重視,從第一冊教材上就出現了音名的認識,新課標要求我們要淡化雙基,並不是要拋棄雙基。
教會孩子們識譜,能使他們的音樂興趣得以持續與發展,為他們進一步感受和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無疑是授他們以「漁」。但能使孩子們在課堂上興高彩烈的往往是唱、玩、跳,一旦讓他們識唱曲譜,課堂氣氛就出現「冷場」。識譜單調枯燥,需要理解和記憶,教師為了教學的到位,對一些知識,不得不花費很多時間反覆強調練習,學生易產生厭煩情緒,索然無味的課堂氣氛,使情感美的陶冶無從談起。所以,我們今天就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識譜興趣來進行探討。
曹奕:
通過遊戲培養學生識譜興趣
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是做遊戲,我們不妨讓學生在玩中學,一邊玩一邊學,通過遊戲幫助學生認識音符,識別音符的唱名和時值,培養學生識譜興趣。
如,遊戲l《音樂樹》:將樂譜寫在各種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水果卡片上,把這些「水果」掛在「樹」上,遊戲開始後,讓學生取下後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遊戲2《給小動物找家》:根據不同動物的叫聲特點來確定相應的音符和節奏。如,小貓3、小狗ii小雞77 7、小鴨66 66,公雞5 5.等,遊戲時,要求學生把這些音符送到小動物的家中,再唱出動物背面的音符,唱對了就算找到了家,請他進家門。
如遊戲3《坐板凳》:在進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與節奏教學中,可採用此遊戲。遊戲方法如下,遊戲前先學習一首兒歌:
(×—)二分音符塊頭大,一人要坐兩條凳。
( × )四分音符守本份,一人坐了一條凳。
(××)八分音符個子小,兩人擠著一條凳。
然後,教師出一條節奏如|× ××|× ×|× ×|× — |讓學生分小組按節奏坐板凳,看哪組坐的最快。也可讓學生自由分組坐板凳,然後按照每組的位置各寫出一條節奏。這樣的學習方法,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使枯燥的樂理知識學習變成了輕鬆愉快的活動課,而且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王:對,這種通過遊戲的方法,首先提高學生的興趣,既而達到提高識譜的能力。很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奚麗虹:(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採用多變手段進行識譜教學,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奚麗虹:
先學歌曲,再進行「聽譜」教學。
學生通過聽老師範唱或錄音機演唱,把所學的歌聽熟,並能整首跟唱後,再讓學生聽唱曲譜。這樣學生在會唱歌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來學習曲譜,有利於學生識記音符的音高,也為學生學習歌譜建立了自信心。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很重視「聽」音樂,一般以聽為主,以看為輔,比如傳統的「識譜」教學,在我的一、二年級的課堂上被稱為「聽譜」教學。
以前一說到識譜教學,馬上就會想到要先讓學生認識音符的唱名,總認為,唱名都認不到,如何識譜呢?於是,老師苦口婆心地教學生認識1的唱名是「do」,2的唱名是「re」……,一段時間下來,學生也感到厭煩,而且容易混淆,甚至把音高都拋置腦後,結果出現了「5」唱得比「1」低,「2」唱得比「6」高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唱法,收效極差,打擊了學生學習曲譜的興趣,認為「唱譜太難了,學了唱名後還要弄清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時值,看到曲譜頭就大。」
走入新課程以來,我從第一冊到現在的第四冊,一直堅持聽譜教學,即學會唱歌后,再教學生聽唱曲譜、背唱曲譜,結果一年多下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許多學生一學期能背唱好幾首曲譜,並且極少出現「5」唱得比「2」低,「1」唱得比「6」高的情況,慢慢地,他們也認識了音符的唱名,並能把唱名與音高很好地聯繫起來,而且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節奏也並不需要教師刻意去強加給他們,他們學會歌曲後再聽唱曲譜,自然很快便把握曲譜的節奏了,正如吳斌老師說的,一個一周歲的孩子就會叫「爸爸、媽媽」了,可他從來也不認識「爸爸、媽媽」這幾個字呀,孩子們都是先會說話然後才識字的,而我們的識譜教學不正應該如此嗎?
鍾芳:(還有一種方法,也是值得借鑒的)
先學節奏,再進行識譜教學。
準確地識譜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強節奏、節拍的訓練。如果學生能正確的節奏,又能準確地把握節拍的強弱規律,然後再進行整首識譜就容易多了。
曹:在音樂課中你又是如何進行節奏訓練呢?
閱讀全文 | 回復(1) | 引用通告 | 編輯
上一篇:比爾蓋茨的忠告(轉)
下一篇:如何提高學生的識譜興趣(二)(原創)
Re:如何提高學生的識譜興趣(一)(原創)
[ 2008-10-16 9:52:00 | By: jx01_gj ]
推薦閱讀:
※論社交價值與如何在陌生的環境打開社交突破口
※我想要:一輩子興趣盎然說愛你
※大學4年,怎樣修鍊才能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
※買書這件小事
※著賺錢容易呀,發個帖子就收錢,而且不用推廣!我是各種羨慕嫉妒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