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的故事跨越了47年,講述了綽號「麵條」(noodles)的大衛·艾倫森的一生。影片落腳於1921年,1933年和1968年三個年份,分別刻畫了麵條的少年、青年和老年時代,極為深刻地融合了美國的社會變遷與角色的個人命運,描繪了一幅20世紀早中期紐約乃至美國的歷史畫卷,無愧於它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的名字。
《美國往事》深刻融合了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無愧於它的名字
電影並沒有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編排,而是利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發生的地點來作為轉移,運用大量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講述了整個故事。雖然《美國往事》的時空轉換頻繁而複雜,但因為導演賽爾喬·萊翁內高超的敘事手法,整部電影情節錯落有致,節奏張弛有度,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到困惑和混亂。
貼士:剪輯
《美國往事》於1984年6月1日上映後惡評如潮,整部影片不知所云,對比之前的《教父》等經典黑幫電影更是不倫不類。這是因為製片方將影片剪輯成139分鐘,並按照時間順序重新編排了整部電影,導致影片質量極差,完全無法反映創作水準。
《美國往事》原片素材據說長達10個小時,導演萊翁內將其剪輯成為6個小時,並計劃分為上下兩部。但製片方拒絕了他的計劃,強制他把影片合為一部,於是就有了269分鐘的導演剪輯版。但是製片方對這個長度仍不滿意,所以出現了139分鐘的災難版本。在拍攝了這部影片之後,萊翁內再沒有執導過其他影片,於幾年後鬱鬱而終。
在1984年戛納電影節上,《美國往事》放映了229分鐘的另一個剪輯版本,這也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一個版本。2011年初,賽爾喬·萊翁內的孩子Andrea Leone與RaffaelIa Leone宣布在《美國往事》原版音效剪輯師Fausto Ancillai的幫助下,原本269分鐘的導演剪輯版將在次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重新放映。雖然由於膠片版權問題,2012年版本比原版少了十幾分鐘,最終時長為251分鐘,但仍然讓影迷非常激動。
往事如煙,如夢似幻。2012年5月18日晚,戛納的soixanti`me放映廳里座無虛席,在《美國往事》的經典配樂聲中,飾演麵條的羅伯特·德尼羅走上舞台。他眼含淚水激動地說:「我彷彿回到了過去,與偉大的萊昂內一起拍攝的時光。」
賽爾喬·萊翁內與羅伯特·德尼羅在片場
鴉片與幻象
影片開始於1933年,禁酒令取消的當天,麵條被殺手追殺。他的女友伊芙被殺,朋友胖莫被折磨到半死。這時,他正在中國戲院抽大煙。麵條喝了一口茶水,拿起身旁的報紙,看了一眼三位兄弟被殺的消息,然後頹然倒在了床上。這時,他的耳邊響起了刺耳的電話鈴聲,他趕忙深吸了一口鴉片,隨後,在仍然響起的電話聲中,他彷彿又回到了兄弟被殺的現場,回到了慶祝禁酒令解除的派對上,回到了打電話給警察的那一刻。
三位兄弟被殺,引發了整部影片的故事
在成功擺脫了殺手的追殺後,麵條來到車站的保險箱前。既然兄弟都已經死去,他要取走他們共同保存的一百萬美元。他打開保險箱,驚訝地發現裡面的鈔票已經被掉包成了報紙。萬般無奈下,滿腹困惑的麵條離開了紐約,開始了浪跡天涯的旅程。
麵條購買了第一班巴士的車票離開,這一趟車的終點是布法羅。在後面的故事中,當初幾位兄弟在車站做出將錢存起來的決定時,車站的廣播中出現的正是布法羅。
就在紐約的車站,電影迎來了第一次時空轉換,在「歡迎訪問康尼島」的大招牌下,35年轉瞬即逝。下一個鏡頭,就當觀眾們以為時間還是連續的時候,滿頭白髮的麵條的身影出現在了玻璃門上,而這個康尼島的廣告,已經換成了代表紐約市的大蘋果。影片在此使用的蒙太奇手法,一方面讓劇情的過度顯得自然平滑,另一方面,也極大地突出了時間流逝帶來的變化,給觀眾強烈的衝擊。這種手法在隨後多次出現,現在已經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標誌。
招牌從康尼島換成了大蘋果,時間過去了35年
貼士:禁酒令
1919年1月16日,美國最高法院頒布憲法第十八修正案,禁止釀造、運輸和銷售含酒精飲料,1920年1月17日開始生效。1920年至1933年,美國推行了全國性禁酒,史稱禁酒時期(Prohibition Era)。但禁酒令的生效非但沒有使酒精的消耗減少,反而助漲了私釀酒、假酒、販運私酒、行賄受賄等行為。美國各地的黑手黨都因為私酒買賣獲得了大量利潤。1933年12月5日,憲法第十八修正案被第二十一修正案廢止,成為了美國至今唯一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這段歷史在諸多黑幫電影和電視劇中都有體現。
在《美國往事》中,正是因為面臨禁酒令取消而無生意可做的壓力,麥克斯才提出搶劫聯邦儲備銀行的主意。為了阻止同伴送死,麵條打電話報警,試圖用販賣私酒這樣較輕的罪名阻止搶劫行動,卻不想三兄弟與警察發生了槍戰,最終都命喪黃泉。
影片開頭出現的慶祝解除禁酒令的派對
黛博拉:愛情
35年後再次回到紐約,麵條來到胖莫的飯店。兩位老友相聚,麵條卻表現的十分冷淡。原來他一直以為是對方拿走了那一百萬美元,但看到餐館這慘淡經營的樣子,麵條知道自己錯了。他向胖莫解釋了自己為什麼會回來,有人給他寄了一封邀請函,雖然沒有說明任何問題,但是卻暗示了他的身份已經暴露。麵條回來就是為了找到其中的答案。
麵條在卧室看到了胖莫妹妹黛博拉年輕時的照片,勾起了他塵封已久的回憶。47年前,他就在這間飯店的衛生間里偷看黛博拉跳舞,如今,那個偷窺用的窟窿還在,只是趴在上面的少年已經變成了老年。
這是影片的第二次時空轉換。
鏡頭一轉,時光回溯47年
1921年的這段劇情從麵條偷看黛博拉跳舞開始,到他入獄為止,講述了幾位社會底層年輕人的友誼,以及他們試圖通過犯罪獲得金錢和社會地位的過程。
在逾越節那天,大人們都去了會堂做禱告,被留下看店的黛博拉給麵條留了門,方便他溜進來。兩個人雖然唇槍舌劍了一番,但是最終還是坐下來一起祈禱。黛博拉給麵條念了一段意味深長的情詩,然後兩個人便接吻了。
黛博拉早就發現了麵條在偷看她
當麵條正在與黛博拉接吻的時候,他的新朋友麥克斯就在一旁偷看。他打斷了麵條和黛博拉的親熱,把他從店裡叫了出來。黛博拉對麵條說,「快去吧,你媽媽叫你呢。」
在門口的巷子里,麵條和麥克斯發生了爭吵。麥克斯叫他一起去偷東西,麵條卻選擇和黛博拉在一起。這是他們之間第一次分歧。
麵條一伙人和新入伙的麥克斯一起偷東西,訛詐警察,還給運送私酒的黑社會打下手,他們的合作親密無間,他們的友情毋庸置疑。僅僅就在黛博拉這裡,有了這一次爭吵。隨著時間的推移,朋友之間的裂隙將越來越大,同生共死的友情也最終敵不過時間,當我們回頭看時,能夠發現一切都其實都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麵條和麥克斯的分歧從黛博拉開始
這次爭吵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他們被這一帶的老大巴格西堵在了巷子里打成了重傷。渾身是傷的麵條想要回去找黛博拉,卻發現她已經把門鎖上,怎麼叫也叫不開了。
在《美國往事》中,麵條對黛博拉的感情是一條貫穿始終的隱含線索。黛博拉蔑視麵條這樣的街頭少年,卻又不自覺地被他所吸引。她從未想過真正嘗試與麵條交往,但卻總在貌合神離之中,給予麵條希望。
貼士:康尼島
康尼島是一座半島,位於紐約布魯克林區,擁有著名的休閑娛樂海灘。二十世紀早期,布魯克林橋將該地與曼哈頓連接了起來,擁有便利交通的康尼島海灘成為了避暑勝地,美國極為知名的主題公園太空星際樂園(Astroland)即是以康尼島作為主要的腹地,該樂園一直運營到二戰結束後才逐漸衰落。
《美國往事》的第一幕最後,麵條落寞地離開紐約,他的面前就是康尼島的宣傳招牌,上面滿是各種新奇表演。因此,有人也將這部電影稱為「康尼島式的奇景」。
1933年,康尼島廣告
貼士:大蘋果
根據紐約歷史學會的資料,紐約被稱為「大蘋果」最早可以追溯到1921年,當時,《紐約晨訊報》的一名賽馬專欄作者John J.Fitz Gerald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新奧爾良來參加賽馬的馬夫用big apple來形容紐約這個遍地是黃金,處處有誘惑的地方,因為big apple在他們那裡表示「人人都想咬上一口」的意思。John很喜歡這個稱呼,遂把自己的專欄改名為「Around the big apple」。後來,這個稱呼流傳於紐約的黑人爵士樂表演者之間,1934年,出現了一家叫做「The big apple」的爵士樂俱樂部。二戰後,紐約市旅遊局使用這一稱呼宣傳紐約,使其成為紐約的別稱。
在《美國往事》中,當麵條於1968年回到紐約,康尼島的廣告牌換成了大蘋果,非常符合這段時間的歷史與文化變遷。?
1968年,康尼島廣告的位置變成了大蘋果
大門中的秘密
因為小夥伴多米尼克被殺,憤怒的麵條殺死了兇手,同時刺傷了警察,因而入獄,幾位兄弟看著關押他的囚車慢慢駛入監獄,大門緩緩關閉,把12年的時間關在了裡面。高牆之外,麥克斯若有所思地看著什麼,鏡頭轉換,時間再次來到1968年。這一次,站在緊閉大門之外的人變成了麵條,他的兄弟們則被安葬在門內的墓穴之中。
這是影片第三次時空轉換。
墓穴門上的一句話,這既是給麵條看的,也是給麥克斯看的
管理員見麵條站在門口,走過來詢問是否需要進去。麵條說是的。管理員問他和死者是什麼關係。
「我是叔叔」,麵條回答道。
在他和麥克斯的第一次對話中,為了逃避警察的追問,麥克斯謊稱麵條是自己的叔叔,時過境遷,這個話題再次被提起,兩人已經在兩個世界。麵條仍然記得47年前的這段回憶,在他心中,麥克斯始終是一個好兄弟,而他則是害死兄弟的那個人。
1921年,麥克斯謊稱麵條是自己的叔叔
1968年,麵條告訴墓室管理員自己是死者的叔叔
這間墓室非常豪華而考究,墓碑上不僅刻著名字,還刻著當初他們的綽號。打開墓室的大門,就會響起一陣音樂,正是幾位兄弟之一的公雞眼經常使用口琴吹出的那個曲子。更讓麵條驚訝的是,墓室中不僅安葬著幾位死於1933年的兄弟,還有一塊寫著自己名字的銘牌,上面刻著「永遠追念他的朋友與兄弟」——有人借用麵條的名義出資厚葬了幾位他的朋友。這個銘牌上還掛著一把鑰匙,麵條認出,這應該是他們存錢的保險箱的。
35年後,麵條再次來到車站,打開同一位置的保險箱,發現曾經不翼而飛的那筆錢再次出現。隨著錢一起的還有一句話:「這是為你下一步工作提前支付的報酬」。這一切都顯示,一扇隱藏著巨大秘密的大門,正在麵條面前緩緩地打開。
保險箱中有錢和一句話
貼士:紐約的猶太人
胖莫的飯店窗戶上貼著六芒星的標誌,以及隨後逾越節的情節,都是影片交代主角猶太人身份的方式。1654年,第一批猶太人來到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開始了他們的生活,這片土地,後來被英國人稱為紐約。1880年,大約有6萬名猶太人居住在紐約,到了1914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50萬。今天,美國生活著超過700萬猶太人,比以色列的人口還要多,而美國的猶太人中心就在紐約。
《美國往事》不同於《教父》的一個主要特色,就是它講述的是猶太人的故事。
胖莫飯店窗戶上貼著猶太人的六芒星
友情與分歧
身攜巨款的麵條惴惴不安地走在紐約的街頭,他害怕手中的皮箱被人搶走。但這時,皮箱偏偏就被人從身後奪走。鏡頭切換,觀眾才發現時間來到了1933年,是剛剛出獄的麵條手中的皮箱被前來迎接的麥克斯搶走。
這是影片第四次時空轉換。
通過觀眾對皮箱的關注,影片切換到了1933年
兄弟幾人為出獄的麵條舉行了隆重的派對,在這裡他遇到了已經成為演員的黛博拉,兩個人交談了起來。黛博拉對麵條還是一副若即若離的樣子,但是她能夠出現在這裡,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麥克斯遠遠地看著他們兩個,眼神可以殺人。
黛博拉對麵條仍然有很深的感情,但她絕不會選擇從事非法行當的麵條,她還有遠大的理想要去實現。看到麥克斯在遠處叫麵條過去,她再次說出了那句話:「快去吧,你老媽在叫你呢。」然後就轉身離開了。
看著麵條和黛博拉聊天的麥克斯
麥克斯給大家介紹了一筆生意。紐約黑幫的老大法蘭克讓他們去幫底特律黑幫頭目喬打劫一個珠寶商,搶走一批鑽石。他們順利完成了任務,而且在交貨時,按照法蘭克的指示幹掉了喬。麵條事先並不知道這個安排,所以在事後發了脾氣。這時,他和麥克斯在生意上出現了不同意見。
這段劇情講述了出獄後麵條和同伴們的生活狀態,是重拾友誼和發現裂痕的一部分。麥克斯和麵條在處世理念上的不同,導致了他們之後的分歧越來越大。但是麥克斯為了能夠獨自去接麵條,專門編造了謊言讓其他人把出獄時間搞錯。在他們爭吵時,麵條說出「今天他們讓我們殺掉喬,明天又會讓我除掉你,你覺得那樣行嗎?反正我覺得不行」這句話後,麥克斯的表情明顯發生了變化。在汽車墜河之後,發現麵條沒有從水中出現,麥克斯焦急地呼喊他的名字,也是真情流露(這段對應小時候在河中打撈私酒的那一段劇情,不同的是,那次是麥克斯假裝溺水,麵條著急地尋找)。
麵條和麥克斯再一次爭吵,他們處世的理念完全不同
麵條和麥克斯的友誼是真摯的,他們之間的不同也是絕對的。對於麵條來說,能夠和黛博拉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也許就是他最深切渴望,他永遠都不會放棄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比如友情,比如愛情。但黛博拉、麥克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這兩個人,卻和他是完全不同的人,他們都有做人上之人的志向,無論這會犧牲什麼。
貼士:1960年代
《美國往事》成為經典並非偶然,它擁有所有經典的必備要素,其中之一就是對細節的考究。在麵條第一次以老年身份出現的那場戲中,使用的背景音樂是披頭士的Yesterday的旋律,這首歌於1965年發行,當年在美國公告牌音樂單曲排行榜上蟬聯了四周冠軍,並獲得1966年格萊美年度單曲獎。
麵條來到正在搬遷的墓地,外牆上的塗鴉是一句反戰標語「STOP THE WAR」。反對越南戰爭的社會運動是1960年代美國的標誌性事件。1964年,反戰示威還是小規模的校園運動,到了1967年,已經有聲勢浩大的群眾集會出現。1968年,反戰示威遍布美國各地。在紐約的猶太區牆上出現這樣的標語,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特徵。
墓地外牆上的標語:STOP THE WAR
貝利部長
幾個人在河水中焦急地尋找麵條時,看到遠處清淤船隻巨大的鋼鉗正從水中打撈垃圾。鏡頭一轉,清淤船變成了垃圾車,時間再次來到了1968年。
這是第五次時空轉換。
這輛垃圾車在之後還有重要作用
這次,電影並沒有在1968年待上很長時間,但在不長的情節中,麵條距離真相更近了一步。他按照邀請函上的地址找上門來,發現是醜聞纏身的商務部部長貝利的豪宅。這時正好一輛汽車從院子中開了出來,他注意到這輛車曾在墓地出現過,一切線索都指向了這位部長大人身上。
這輛汽車開出去沒多遠就突然發生了爆炸,留下了在一旁目瞪口呆的麵條。隨後在胖莫餐廳的電視上,麵條看到了這條新聞,被炸死的人是一名地方檢察官,他作為貝利醜聞的證人,即將參加聽證會。爆炸事件引發了媒體的很大關注,和貝利有密切往來的運輸工會也遭到了媒體的密集轟炸。
貼士:曼哈頓大橋
曼哈頓大橋坐落於東河之上,連接了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弗拉特布希大道和曼哈頓區的運河街,總長度2089米。曼哈頓大橋由波蘭裔建築設計師Ralph Modjeski設計建造,於1901年開始施工,1909年建成通車。2009年,在曼哈頓橋建成100周年後,美國土木工程協會將其列為國家歷史土木工程地標。
《美國往事》經典海報的背景,很多人以為是布魯克林橋,實際上是曼哈頓橋,前者是石材,後者是鋼架,很容易分辨。
影片海報中的曼哈頓大橋
美國往事
運輸工會的主席吉米是麵條的老相識,在他還不是腐敗政客,而是激進的理想主義青年的時代,正是麵條一伙人,把他從別的黑幫手中救出,這才有了後來的飛黃騰達。電視上,吉米年老的面孔化作年輕時的模樣,時間再次回到1933年。
這是第六次時空轉換。
1968年的腐敗政客在1933年還是理想主義工人領袖
影片在這裡開始向高潮奔去。麵條一伙人通過幫助吉米與政治搭上了界。黑幫與腐敗是禁酒時期美國社會茁壯成長的兩個事物,社會非但沒有因為酒精的非法而告別腐壞,反而因為私酒的泛濫而更加墮落。在禁酒令的最後幾年,時值大蕭條的美國社會有更多的人需要酒精的麻醉來過活,私酒的生意在經濟危機下越發火爆。控制私酒交易的黑社會與執法者串通一氣大發橫財,底層勞動者卻日益困苦。
吉米起初是代表工人出頭的理想主義左派,在面對死亡威脅時表現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雖然被麵條等人出手相救,卻並沒有表示感激,反而對他們的身份非常不齒。但隨著時間的前進,吉米逐漸發現,很多他做不到的事情,黑幫可以輕易幫他做到。就這樣,這位工會首領走到了一條腐敗政客的老路上。
吉米逐漸走向墮落
另一方面,麵條與黛博拉終於進行了一次正式約會。為此,麵條包下了一整間豪華飯店。在約會中,黛博拉告訴麵條,他是她唯一在乎過的人。黛博拉說自己並不在意,因為她有更重要的目標。
「什麼目標?」麵條問道。
「登上頂點(to the top)」黛博拉回答。
「你聽起來和麥克斯一樣。」麵條搖搖頭說道。
和麥克斯一樣,兒女情長從來都不是黛博拉的目標
黛博拉告訴麵條,她要離開紐約去好萊塢發展。麵條聽後心如死灰,在回程的車上,他強姦了黛博拉。隨後找了妓女伊芙(影片開頭時被殺的女人)度過了渾渾噩噩的一晚。第二天一早,麵條想去車站見黛博拉最後一面。看到站台上的麵條,黛博拉面無表情地拉下了窗帘。
麵條終於得到了黛博拉,卻也永遠失去了她。之後幾天,他在戲院中沉迷於鴉片,很久才出來。麥克斯氣急敗壞地發了一頓脾氣,時間彷彿又回到了12年前,麥克斯對麵條說過的那句話:「我們可以選擇,而你選擇了她。」
似曾相識的一幕
麵條不想摻和麥克斯與政客們的生意,他厭倦了這個世道,厭倦了像黛博拉一樣功利的生活,他選擇去海邊散心。麥克斯主動提出和他同去。在佛羅里達的沙灘上,他們在報紙上讀到了禁酒令將於12月取消的消息,這對他們來說是當頭一棒。沒有了禁酒令,他們將失去最大的財路,如果不和政客們合作,那麼就必須找出一條出路來。
麵條並不擔心,他說自己有幾個點子。麥克斯回答說他也有,同時用手在沙灘上畫了一個聯邦儲備銀行的圖。聯邦儲備銀行存放著世界上最多的金錢和黃金,擁有最嚴格的安保條件,任何一個理智的強盜都不會選擇這個地方作為目標。
麥克斯打算搶劫聯邦儲備銀行
麵條知道這將是一場有去無回的工作。為了保住朋友們的性命,在麥克斯情婦的指點下,他選擇在最後一次運送私酒前報了警。他想讓自己的團伙用較輕的罪行入獄,從而阻止麥克斯瘋狂的計劃。可就在行動前,因為稱呼麥克斯「瘋子」,麵條被其暴打而暈倒,等他醒來時發現,在警方的逮捕行動中,麥克斯持槍拒捕,幾位朋友都死於非命。
這就是影片開頭讓麵條頭痛欲裂的那通電話鈴聲的由來。
麵條猶豫再三,還是打了這一通電話
這段1933年的劇情,終於交代了影片開頭遺留下來的一系列疑問,美國往事已經完整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剩餘的疑問,全部來自於1968年。
貼士:大蕭條
1929年,美國結束了近十年的柯立芝繁榮,進入了大蕭條時代。1929年10月29日,美國股市暴跌,拉開了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帷幕。在1929年至1930年,由於投資者和消費者減少了大約150億美元的支出,國民生產總值的支出約減少了140億美元。大量的工人失業,社會陷入極大的動蕩之中。世界各國對大蕭條有不同的反應,包括義大利、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上台,和這場經濟危機都有直接的關係。
在美國,有組織的工人運動在這一時期蓬勃興起。《美國往事》中,吉米的工會領導的罷工情節,就是對這個時代的最好說明。
麵條出獄後走在胖莫飯店後的小巷,其中有很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這是大蕭條時代的場景
再見友誼,再見愛情
聽見「瘋子(crazy)「這個詞就發飆的麥克斯打暈了麵條,鏡頭切換,從麥克斯瘋狂的面孔,到了他情婦在1968年養老的療養院。療養院的地面上刻著」貝利基金會「的名字,導演用鏡頭語言為我們直白地闡釋了貝利和麥克斯之間的關係。
這是影片第七次時空轉換。
聽到瘋子就發飆的麥克斯
在療養院,情婦告訴麵條這一切都是麥克斯安排好的。他故意提出不可能的搶劫計劃,故意讓麵條報警,故意向警察開槍。麥克斯的家族有精神病史,他不希望老了以後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發瘋,然後死在療養院,所以為自己選擇了這樣一種死法。這也解釋了麥克斯為何受不了別人說他是瘋子。
在療養院,麵條驚訝地發現貝利基金會的代表人正是已經成為電影明星的黛博拉。為了查出實情,也為了再看一看曾經的愛情,他來到了黛博拉的表演現場。
在後台,麵條和黛博拉進行了35年來的第一次對話。麵條說明前來的目的有二,第一是看看她當初拒絕了自己跑去當演員是否是正確的。第二是要做出是否去參加貝利宴會的決定。黛博拉矢口否認認識貝利部長,她說她什麼都不知道,慌慌張張地否認一切。
「你現在是個差勁的演員。」麵條對她說道。
黛博拉慌張地否認一切
麵條直言他已經知道黛博拉是貝利部長的情人,他質問她為何不能說出實情。
「我們都老了,但我們還有回憶,如果你去了那場派對,連回憶都會失去。這裡有個出口,麵條,走出去,一直走,不要回頭。求你了,麵條。「這是黛博拉最後的回答。
麵條走出大門,看到貝利部長的兒子大衛(和麵條同名),長的和年輕時的麥克斯一模一樣。至此,已經真相大白,麥克斯就是貝利部長,他並沒有死在1933年,他依靠假死換了身份,取走了一百萬美元,讓麵條承擔背叛的罵名遭到追殺,背負害死朋友的愧疚感,而且得到了黛博拉。
現在只剩下唯一的問題,那就是貝利部長,也就是麥克斯,為何要把麵條找回來。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貝利部長這時終於出現,他就是老年的麥克斯
麵條最終還是來到了宴會,來獲取最終的答案。原來貝利部長面對醜聞調查,已經無力回天,很多人都想要他的命,包括過去的老夥計吉米。作為必死之人,麥克斯希望麵條能夠成為結束他生命的那個人。
「我是那個奪走你一切的人,為什麼你不開槍?」麥克斯問道。
看著眼前這位權傾一時卻又身敗名裂的男人,麵條的眼前恍然出現了他們年輕時的樣子。
「是這樣的部長先生,我也有一個故事,比你的單純一些。許多年前,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我揭發他只為救他一命,但他卻被殺了,他希望被殺。那是一段美好的友誼。他的下場不好,我也一樣。晚安貝利先生。」
麵條始終稱呼對方為「貝利先生」,他心中的麥克斯已經死在了1933年
如煙往事
離開宴會的麵條在門口再一次看到了那輛垃圾車,尾隨他走出來的麥克斯走到了啟動的垃圾車後面,再沒有出現。麵條看著垃圾車遠去的尾燈,恍然間彷彿又回到了1933年,那個慶祝禁酒令取消的狂歡之夜,男人與女人盡情揮灑著時間,但麵條、麥克斯和黛博拉這些人,卻在那時永遠地告別了青春。
這是影片最後一次時空的轉換。
《美國往事》的開始與結束都是1933年吸鴉片的麵條,在影片開始,他看到報紙上三個死去兄弟,耳邊響起了電話鈴聲;在影片結束時,他再次來到戲院,在深吸了一口鴉片之後,露出了詭異的微笑。按照官方的解釋(萊翁內本人曾在一篇採訪中認可這一點),整部電影其實就是麵條在鴉片的作用下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未來的幻想,1968年的一切,包括他和麥克斯的恩怨了斷,都不過是自己害死兄弟之後,在毒品的作用下宣洩的負罪感而已。
如煙往事,消逝在了鴉片帶來的夢幻之中
這在影片開始已經給予了觀眾一些暗示。鴉片本身具有能夠讓使用者產生關於現在與未來幻覺的作用,影片開場,在看到報紙上關於兄弟身亡的新聞後,沉浸在毒品之中的麵條有了電話鈴聲響起的幻覺,這通電話是他負罪感的由來,也帶著他進入了想像中的時空。在那裡,他並沒有害死他的兄弟,是麥克斯布下計策,用陰謀騙取了他的地位、他的金錢、他的黛博拉。最終,命運之神幫助他戰勝了麥克斯,想到這裡,麵條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幻想之外,麵條失去了友情,失去了愛情,他可以擁有那一百萬美元,卻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事情。真實的世界,永遠停留在了1933年,那個兄弟們死去的雨夜。
這一段發生在美國的如煙往事,就這樣,消逝在了鴉片帶來的夢幻之中。
推薦閱讀:
※把往事珍藏 ※梁實秋:喝好茶 往事如煙 ※你有哪些現在想起來依然驕傲的事? ※掩面嘆息
TAG: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