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女性意識的覺醒的原因探析

 

黑龍江 姜雲霞

【摘 要】直到 1919 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爆發,封建父權意識受到猛烈抨擊,理性啟蒙的乳汁將一大批知識女性喚醒,蕭紅自此開始登上了社會和文學的舞台。她拿起筆來「我手寫我心」,將女人謀生與謀愛的艱難酸辛進行了血淚的吟唱,從此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鍵詞】蕭紅 女性意識 覺醒

一、五四狂飆

繼辛亥革命之後的第八個年頭,五四新文化運動爆發了。以「民主、科學」為旗幟的五四運動鋒芒直指封建禮教,封建父權意識受到了猛烈的衝擊。從封建意識形態下解放「人」和解放個性成為這個時代的精神目標。在這個目標的引導下,思想先驅們順理成章地提出了婦女解放的思想,他們認為,封建專制殘害最深的當是女性,無休止的壓抑人類的另一半——女人,將形成一個不健全的畸形社會,這樣的文明也是殘缺的文明。周作人首先在《人的文學》中提出「重新發現人」,女性的發現是出於尊重生命價值、人格平等的理論基礎。

迎著五四的曙光,以冰心、廬隱、馮阮君、石評梅等為代表的中國第一個現代女作家群誕生了,從此中國女性開始登上文壇,作為一個性別群體她們不在保持沉默了。這些女作家都從新文化運動中汲取了理想啟蒙的乳汁,由受過傳統文化的女兒變身為接受西方高等文化教育的知識女性,她們從漫長的黑暗中蘇醒過來,在她們體內形成了傳統與現代兩股不同的文化血脈,培養了這一代女作家特有的藝術氣質。

三十年代的蕭紅作為「不肖」之女邁出了父親的家門被開除祖籍,之後又作為蕭軍不接受的妻子在與他生活的幾年中默默出走了三次,而每一次卻又不得不狼狽的回來,走出了父親的門和丈夫的門的蕭紅卻遭受了獨身女性謀生與謀愛的艱難。魯迅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中國的「娜拉」改變太難了,「夢醒了無路可以走」,「走到哪去呢?……走!走到樓上去!——開飯的時候,一聲呼喚,她們就會下來的」中國的女性無論從哪個門走出去都無不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她們在這兩道門之間痛苦的徘徊,構成了其作品濃重的痛苦感傷氛圍。

五四運動給蕭紅的文學之路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她的作品在關照「人」的解放下現出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突出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她以親身經歷表達女性的心聲,顯示出空前的社會責任感。蕭紅並不專門描寫女性,她描寫的是勞苦的被侮辱的女性人群,她將女性的苦難置於民族、社會之中,普遍性的呈現她們的生存境況,這是蕭紅與同時代女作家的不同之處。

在《生死場》的「刑罰的日子」中,蕭紅為我們展現了一「群」為履行生育天職遭受苦難和死亡的底層婦女,這種酷刑似的生育和死亡以女性的毀滅為代價,五姑姑的姐姐、金枝都無法逃脫生育的浩劫,女性像動物一樣忙著生忙著死。魯迅先生稱讚蕭紅有著「女性作者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的確如此。

二、良師益友——魯迅對蕭紅的影響

1934 年 11 月,蕭紅由哈爾濱輾轉到上海見到了魯迅,兩個人在年齡上相差三十年,可以說這是文學史上的「父女」會合,因為他們有著最親密的文學上的血緣關係。 魯迅非常喜歡這位來自北方的性格質樸率真的女孩子,在生活上他像蕭紅童年的祖父一樣愛護著這位 23歲的年輕人,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文學創作上,他鼓勵蕭紅寫作,為其出版書籍,同時還將蕭紅介紹給國內外進步文化人士。魯迅關心蕭紅的成長,在很多方面都給了蕭紅深遠的影響,可謂蕭紅的良師益友。

1935 年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問世了,魯迅先生為之寫了序言。《生死場》這部小說使蕭紅在中國左翼作家中站穩腳跟,其後她創作了大量小說和散文,如《呼蘭河傳》、《手》、《馬房之夜》以及散文《索菲亞的愁苦》等,可以說蕭紅的文學之路離不開魯迅先生的扶持。

1936 年 10 月 21 日魯迅先生不幸去世,蕭紅懷著沉重的悲痛寫下了《拜墓詩》以及《回憶魯迅先生》。蕭紅在她的作品中用最雋永最深入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偉大的思想家同時還是一位辛勤培植晚輩的長者的音容笑貌,讓我們看到了蕭紅對魯迅先生深沉的愛。

蕭紅雖與魯迅是兩代人,又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但是由於兩人在文學創作上的目的是一致的,因而蕭紅能自覺的接受魯迅的「改造國民性」的文學主張來指導她的實踐創作。蕭紅從魯迅那裡深刻的意識到作家「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義務。這種思想在她的小說《呼蘭河傳》中體現的很明顯。魯迅讚許她的《生死場》寫出了「北方人民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但是不難看出,這部作品對東北農民的心態沒有深刻的刻畫出來,他們還只是覺醒前的「奴隸」。而《呼蘭河傳》中作者著眼於國民性的改造,她關注的目光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人或事件,而是多數人的或民族的普遍麻木的靈魂。在這裡沒有魯四老爺、趙太爺這樣的代表封建惡勢力的人物,有的只是代表「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的善男信女,他們用看不見的愚昧思想將小團圓媳婦之類殺死,「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人們從其中可以明顯地感到她的作品與魯迅的竟是如此相似。但是蕭紅並不是機械的模仿魯迅的作品,而是經過自己的反覆消化後加上自己熟悉的素材形成塑造典型形象,魯迅先生正是從「改造國民性」這個角度充分肯定了蕭紅文學創作的價值,他認為「在寫作前途上,蕭紅先生是更有希望的」。

由此,蕭紅在文學創作上雖然吸收了魯門的乳汁,秉承了魯迅的風骨,但她又以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表現出了女性特有的文學創造力,具有鮮明的創作個性。她站在歷史的背景下挖掘國民靈魂中那些卑微陰暗的污垢,並將其集中體現在中國就是婦女的身上,對其麻木愚昧毫無女性自覺意識的狀態做了痛徹的揭露。她很自然的描寫了在性愛與生育問題上底層婦女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在家庭中甘願被貶低,在同類中充當封建道德的吃人幫凶,這是一般作家難以企及的。

參考文獻:

[1]曉川,彭放.蕭紅研究七十年[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

[2]蕭紅. 蕭紅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0.

[3]魯迅.生死場 序.蕭紅全集 [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推薦閱讀:

如何用獵頭思維成功的撩到心儀對象
不漂亮的權利 | 她為何無法放棄「變美」的努力
優牙女神節,潔白笑容,打造魅力女人~
情調女人 千山春曉[女性情韻]
為平台取名字,真的需要你的幫助

TAG:女性 | 意識 | 原因 | 性意識 | 覺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