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講稿(蒙曼)《武則天》25重立廬陵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為了能夠當上太子,連出狠招,可是每次當他快要成功的時候,總有高人出手接招,搭救李旦,使李旦化險為夷,保住皇嗣之位。幾個回合下來,武則天漸入老境,解決繼承人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而對武承嗣和李旦來講,這也意味著奪嫡之爭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那麼武承嗣會想出怎樣的辦法,來打動武則天呢?李旦和心懷李唐王朝的大臣們又會有怎樣的舉措?按照父系社會的傳統,中國古代的皇權都是在一家一姓中傳遞的。這種繼承方式讓女皇武則天大受困擾:如果讓兒子繼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卻跟自己不是一個姓;如果把皇位傳給侄子,跟自己是一個姓,可又不是一家。武則天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最終又是如何決定的呢?

  

  武承嗣通過向武則天大獻殷勤,打動了年邁的姑姑,可是老臣狄仁傑一番語重心長的話,也引起了武則天深深的思索,心理天平又偏向了兒子。不久之後,武則天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她夢到了什麼呢?這個夢難道與立太子有什麼關聯嗎?

  

  雖然武則天明白,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平頭百姓,支持李家子孫做皇位繼承人的都佔大多數,但是想到一旦傳位給兒子,就意味著自己辛苦建立的大周王朝一代而亡,武則天還是難以接受。在民心與私心之間,武則天最終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又是誰幫助她下定最後的決心呢?

  

  召回廬陵王,意味著武則天最終決定把政權歸還給李唐王朝,這也同時宣告了武承嗣在奪嫡鬥爭中的最終失敗。武則天放棄武家子侄做自己的繼承人,除了親情關係和民心所向外,武家子侄的確不能擔當太子的重任,所以武則天最終決定傳位給自己的兒子。然而武則天有兩個兒子,她又該立哪個兒子做太子呢?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武則天》系列之《重立廬陵》。

  

  【畫外音】為您精彩講述武則天系列之重立廬陵。中國古代的皇權都是在一家一姓中的傳遞,這種繼承方式讓女皇武則天大受困擾,如果讓兒子繼承帝位,兒子跟自己不是一個姓,如果把皇位傳給自己,跟自己倒是一個姓了,可又不是一家,那麼進退維谷的武則天最終是如何破解這個難題的呢?上一集講到,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為了能夠當上太子,連出狠招,可是每一次當他快要成功的時候,總有高人出手接招搭救李旦,使李旦化險為夷保住皇嗣之位,幾個回合下來,武則天陷入惱境,解決繼承人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了,而對武承嗣和李旦來講,這也意味著躲嫡之爭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那麼武承嗣會想出怎樣的辦法來打動武則天呢?李旦和心懷李唐王朝的大臣們,又會有怎樣的舉措?武則天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最終又是如何解決的呢?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講壇。

  

  【蒙曼】武承嗣非常的著急,他就開始的吹這個武則天了,經常在武則天身邊吹風,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從古到今沒有哪個天子人外姓人當繼承們,這話說得有道理啊,咱們不是說啊,古代是家天下,皇帝姓武,他的繼承人肯定也應該是武家人,所以呢,這個姓武,那就成了武承嗣最大的優勢了,而且呢,是別人還都沒有的優勢,你李旦就沒有這個優勢,那為了增強這個優勢,武承嗣也沒少忙活,比方說長壽二年他就牽頭搞了一個五千人的請願,要求武則天加尊號,加成金輪聖神皇帝,武則天原來叫聖神皇帝,這時候成了金輪聖神皇帝了,那第二年他又牽頭搞請願,這一次是兩萬六前人,加成了越古金輪聖神皇帝,這尊號就一點一點往上漲,這是投武則天所好,讓他看看到底是誰維護你的利益,還不是得是你娘家侄子,那他這麼一番折騰,又有姓武的這個優勢,武則天的心思就又開始活動了,那咱們根據上一集的經驗就知道了,每一次武則天心裡一活動,李旦這兒保證得倒霉,那這一次李旦是不是又該倒霉呢?這一次李旦沒有倒霉,因為呢,這時候的宰相已經是足智多謀的狄仁傑了,狄仁傑就看出武則天的心思來了,他還沒等武則天主動找他溝通他就先找武則天去溝通去了,他就跟武則天是,陛下你現在的江山那是高祖太宗皇帝打下來的,那高祖太宗皇帝為什麼那麼拚命去打江山呢,不就是想給子孫掙下一份家業嗎,那高宗大帝去世的時候也是親手把這個江山託付給了你,想讓你傳給兒子,可是現在你看看你,你怎麼會想傳給武承嗣呢,這你怎麼對得起他們呢,再說呢,姑侄和母子相比,哪個更親,陛下如果你立兒子當繼承人的話,那麼千秋萬代之後呢,兒子會永遠的祭祀你,如果你立侄子當繼承人,那可從來沒有哪一個侄子會會去姑姑,咱們一看這跟李釗德說的同一套話啊,還是這套話,就是三個角度,第一個就是繼承關係問題,就是繼承順序問題,第二個,是這個身後祭祀問題,第三個呢,是親情關係問題,還是這三個角度。不過不一樣的呢,是狄仁傑的身份和李釗德不太一樣了,狄仁傑當時號稱國老,是武則天最信任的大臣,而且呢,狄仁傑歲數比較大,和武則天的年齡差距不大,因此狄仁傑跟武則天說這套話,那就有點像一個老頭跟一個老太太拉家常那樣,顯得比較親切,容易讓武則天接受,可是儘管狄仁傑他有這麼一種特殊的身份,武則天還是把他給嗆回來了,武則天就說這是我們的家的事,你多管什麼呀,那狄仁傑多聰明啊,他馬上又把武則天給頂回去了,他說亡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什麼事不是陛下的家事啊,難道我就都不能管嗎,再說了,這個君為元首,臣為古公,你呢,就好比一個人的頭,我們大臣就好比一個人的四肢,咱們本是一體之人,何況我又是大臣里的頭,我是宰相,那我更應該跟你上下一體了我怎麼能不管你的事呢,那武則天也是沒話可駁,心裡挺煩的,就說行了行了,你下去吧,狄仁傑就走了,可是他走了之後,武則天不能停止思想活動啊,他想狄仁傑說的是有道理的,整天就為這事苦惱,一直在想,翻來覆去的相,立子,立侄,反過來調過去的想。

  

  【畫外音】武承嗣通過向武則天的大獻殷勤,打動了年邁的武則天,可是老陳狄仁傑一番語重心長的話也引起了武則天深深的思索,心裡又變偏向了兒子,不久之後武則天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到了什麼呢,這個夢難道與立太子有什麼關聯嗎?

  

  【蒙曼】那咱們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怪夢,夢見一支大鸚鵡,色彩斑斕,長得是豐滿秀麗,可惜節是兩個翅膀都折了,想要飛,怎麼也飛不起來,武則天一下子就嚇醒了,嚇醒了一看,也快到上朝的時間了,心裡就想,這事就問問國老吧,國老就是狄仁傑,問問狄仁傑吧,他聰明,什麼都能知道,解夢那肯定也是行家第二天上朝他就跟狄仁傑說了,他說國老你給我解一解這個夢吧,狄仁傑說,陛下您姓武所以呢這個鸚鵡那就是陛下您本人的化身啊,那兩個翅膀折了,是怎麼回事呢,說陛下您有兩個愛子,但是這兩個愛子都不得自由,不能發揮作用,所以這就是鸚鵡兩個翅膀,折了,那麼如果您一旦啟用兩愛子的話,這就好比鸚鵡的翅膀又長好的,您就又可以展翅高飛了,這個夢解釋得合情合理,武則天也是比較迷信的一個人,一聽見狄仁傑這麼解夢,他的心就非常的活動,那咱們聽到這兒,可能有些人就有這個疑問呢,說狄仁傑那不是武則天最寵愛的最信任的大臣嗎,他應該忠實於武則天啊,忠實於武周王朝啊,他怎麼一個勁的攛掇武則天去立兒子呢,那立兒子以後不就恢復李唐王朝了嗎,他到底忠實於誰呢,這裡頭有沒有矛盾呢?其實這裡頭是不矛盾的,為什麼呢,因為連武則天本人都承認這武周是從李唐那兒繼承來的,是從唐高祖,太宗,高宗傳到他武則天手裡的,因此呢,從當時人的觀點看來,武則天就好比一個男性家長死後代行家長職權的這麼一個寡婦,雖然他改唐為周了,可是狄仁傑他們還這麼看待他,因為把他看成了一個代行家長職權替兒子看守家業的這麼一個寡婦了,所以他們忠心的擁戴他,幫著他,把這個家管好,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忠實於武則天,也擁戴他當皇帝,之就是行使家長權力,但是呢,既然你是代行家長職權,是替兒子看守家業,那麼這個家業是不是還應該回到兒子手裡呢,還應該回到兒子手裡那就是還要恢復李唐王朝,所以呢,忠實於武則天和恢復李唐王朝他本身是不矛盾的,當時不僅狄仁傑是這樣想的,好多大臣他們都這樣想,所以他們都在攛掇武則天立兒子,武則天的心也在活動之中,可是雖然武則天的心已經活動了,但是讓她接受這武周政權就一代而亡,這個事實還是太殘酷了,他感情上還是轉不過彎來,打不開這個心結,那在這個情況下,狄仁傑他們的推動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還不足以讓武則天下定決心,讓兒子繼承,那這時候呢,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外力出來了,把這個事情呢,又往前推了一步,什麼外力呢,當時在東北部地區,興起了一個少數民族叫做契丹,契丹呢,本來是臣服於唐朝的,唐朝被武則天取代之後,他又臣服於武周,臣服了一陣子之後,他們逐漸強大的,逐漸強大就想擺脫中央王朝的影響,想要造反,那想要造反需要一個理由,他們就以這個李唐的兩個皇帝,也就是李哲和李旦被廢為借口攻打武周的幽州,就咱們今天這一片地方,打這兒來了,那打的時候還發布檄文,這個檄文就寫,何不歸我廬陵王,什麼意思呢,廬陵王那就是被廢掉的那個李哲,說怎麼還不把他還給我們呢,這個口號他對於契丹來說,其實只不過是一個借口,因為當時的少數民族其實還顧不上中央哪個人當皇帝,這還不是他們要考慮的主要問題,但他們把這個事提出來了,武則天心裡受到震撼了,他想我大周王朝取代李唐王朝已經這麼久了,怎麼老百姓還忘不了李唐王朝了,連邊疆的老百姓都還忘不了李唐王朝,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民心所向啊,所以他的思想又活動了一步。

  

  【畫外音】雖然武則天明白,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平常百姓,支持李家子孫做皇位繼承人的佔大多數,但是想到一旦傳位給兒子,就意味著自己辛苦建立的大周王朝一代而亡,武則天還是難以接受在民心與私心之間,武則天最終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又是誰幫他下定最後的決心呢?

  

  【蒙曼】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人最後使了一把勁,終於把這個問題徹底的解決了,誰使了最後這一把勁呢,就是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兩個面首,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這張昌宗是弟弟,那本來是武則天小女兒太平公主孝敬給媽媽的一個小玩意,張昌宗長得很漂亮,到了武則天面前,他就跟武則天說了,我哥哥張易之比我還漂亮,那武則天就一塊兒笑納吧,都收進宮來了,這兄弟倆長得確實是花容月貌,當時人說就像兩朵出水芙蓉一樣,上他們的臉長得像荷花一樣漂亮,那武則天當時也是70多歲了,看他們是什麼心情呢,我覺得那既像是老奶奶哄孫子,又像是小女孩玩那洋娃娃,反正是一種很複雜很曖昧的一種心態,但是不管多複雜多曖昧,人他們整天陪伴在自己身邊,給他們穿上熏香的衣服,塗脂抹粉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放在宮裡頭玩,這兩個小男寵他們因為有武則天的寵愛,所以馬上就身價百倍,當時好多大臣都巴結他們,比方說武承嗣,武三思這樣的人,那是武則天的娘家侄子,那是大人物了,宰相,可是都給他們牽馬,拉韁繩,做那種奴才才會做的事,那其他人就更不在話下了,可是呢,這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他也不是傻子,他也明白人們為什麼巴結他們,不過就是因為武則天的面子,可是武則天已經老了,風燭殘年還能夠罩著他們多久啊,等武則天一死那人們會怎麼對待他們呢,他們想一想,覺得挺害怕的,就想找高人去指點指點今後的路怎麼走,那就在這個時候兩個小孩尋找高人的時候,高人主動來找他們來的,這高人是誰呢,就是咱們說過的吉頊,前面講過最後板倒來俊臣的那個傢伙,這個吉頊本來也是酷吏起家,但是他文化程度比較高,這個早早的看清了形勢,早早的轉行了,所以來俊臣死了之後,他沒有受到什麼牽連,反而成了武則天的一個心腹了,不僅跟武則天好,跟武則天這兩個男寵關心也不錯,吉頊是個明白人,他看輕形勢了,覺得在當時李唐王朝復辟那已經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了,只不過武則天還打不開這個心結,那只有這個時候如果有誰在武則天這個心靈天平上再加一個砝碼的話,那這個天平會立刻完全傾斜到李唐這一邊來,那如果誰加了這個砝碼,是不是誰就會立下大功,他想著立功,可是雖然這麼想,他掂量掂量自己,又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成為最後的那個砝碼還說不上話去,那誰夠資格呢,他想來想去就想到了這個二張兄弟,覺得他們是武則天面前最得寵的人,由他們給武則天吹吹風,那說話是非常起作用的,因此有一天吉頊就主動來找這個張易張昌宗兄弟了三個人一塊吃飯,酒過三旬之後吉頊就說話了,說你們兄弟現在這麼享受榮華富貴,這麼得寵,可是你們現在所得到的這一切,並不是憑你們自己的功勞得來的,你們也沒有什麼過人的品德,那你們又沒有什麼品德,又沒有什麼功勞,又這麼得寵,天下人肯定是嫉妒你們,按照吉頊的說法你叫做側目切齒多矣,拿眼睛斜著看你們,咬牙切齒恨不得吃了你說如果你們這個時候不立下大功的話,以後怎麼保全自己啊,吉頊跟他們倆說我每次一想到這件事就替你們哥倆發愁,那咱們剛才說了,張易之兄弟也正在琢磨這個事,等於說到心坎上去了,馬上就跟吉頊說話了說吉大哥你說得真好,我們也想到了,那你給我們出出主意吧,我們怎麼樣才能保全自己呢,吉頊就說了,說天下的老百姓並沒有忘記唐朝,都想恢復廬陵王的地位,說如果這個時候你們攛掇咱們的主上讓他重立廬陵王的話,你們就等於說建下奇功了,那你們建下這樣的大功就不僅能夠免獲,還能夠永保富貴,那咱們想一想,吉頊他是什麼意思呢,他這意思和狄仁傑可不完全一樣,固然他也是讓二張兄弟去勸說武則天,別立你的娘家侄子,立李家的這兩個後裔,但是他直接說出來了,不應該立李旦,應該立這個廬陵王李哲,那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是給二張出主意,讓他們立下奇功,那如果說讓武則天去立那個李旦做太子,叫不叫立下奇呢,他不叫,李旦本身就是皇嗣,皇嗣和太子之間的關係非常模糊往上走一步就是太子了,有一點順理成章的意思,但是廬陵王自從被從皇位上趕下來之後,就被趕走了,趕出洛陽了,如果你讓他一步登天,從一個貶到外地的蕃王直接成為太子的話,那才叫立下奇功,所以吉頊這裡頭充滿了私心,但是充滿了私心他也是個很有用的計策,二張馬上就接受了,張易之兄弟聽了之後是連連點頭,當天就把這個枕頭風給吹過去了,跟武則天說陛下以我們二人的愚見,你不如把廬陵王招回來,立他當太子,這話剛說完,武則天都嚇一跳,說我養的洋娃娃都會說話了,而且說的還是這麼大的事,這簡直是四面楚歌,你看這個不僅大臣說了,連娃娃都說,可是轉念一想呢,武則天覺得不對,他們哪有這腦子,有這腦子也不給人當玩具娃娃了,所以就問他,說張易之你老老實實告訴我,這主意誰給你出的,張易之就說了吉頊給我出的,那武則天就把這吉頊找來了,吉頊見到武則天還是幫他分析利弊得失,那其實當時武則天已經考慮很久了這個思路基本已經確定下來了,現在這麼多他身邊信任寵愛的人再這麼一推動,武則天就決定順水推舟了那順水推舟第一件事不就是把貶到方州的廬陵王給招回來嗎,所以就在勝利元年也就是698年的3月,武則天就假託說廬陵王得病了,就把一家人接回洛陽來,整個行程是高度的保密,連狄仁傑都沒告訴,等廬陵王李哲一家回到洛陽以後,有一天武則天就召見狄仁傑,跟他主動說起了廬陵王這個事情,那狄仁傑又是一番慷慨陳詞,說咱們一定得接回廬陵王,武則天就笑了,說你既然想念廬陵王,我就把他還給你吧,然後就指著一個帘子,說你看那是誰,這時候帘子拉開了,狄仁傑一看,一個小老頭站在那兒,再仔細一看,這可不就是當年那個心浮氣躁的年輕皇帝嗎,經過這十多年的流放,已經變成那副樣子了,狄仁傑就忍不住老淚縱橫,跪倒在地上了,那這樣一來也就等於天下人都知道廬陵王回到洛陽了,那這時候呢,武承嗣就明白了,自己是萬萬沒有希望了,你想他折騰了那麼多年,就想當太子,到這時候一下子化為泡影,誰能接受得了,武承嗣就一病不起,死了。

  

  【畫外音】召回廬陵王,意味著武則天最後決定把政權歸還給李唐王朝,這也同時宣告了在武承嗣在奪嫡鬥爭中的最終失敗,武則天放棄武家子侄作自己的繼承人,除了親情關係和民心所向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因素呢?武家子侄們是否具備了做太子應有的素質呢?

  

  【蒙曼】你想咱們說的武則天在武家那邊,第一繼承人是武承嗣,第二繼承人是武三思,這兩個人根據史書的記載,基本上沒多大的能耐,除了給武則天拍馬屁之外,沒見他幹什麼正經事,兩個人都當過宰相,但是當不多久,都得被罷免,為什麼呢?沒有行政能力那這兩個還算好的,武則天其他的侄子就更不行了,舉一個例子,武則天有一個堂侄,名字叫做武懿宗,這武懿宗長得是身材矮小,面容猥瑣,長得不好看的也就罷了,他最要命的是膽小如鼠,怎麼個膽小如鼠法呢,咱們剛才不是講過,契丹進犯,武則天就讓他這個侄子武懿宗帶領十萬大軍討伐契丹,當時契丹那邊只有幾千人,那咱們一看軍事力量對比,武周絕對強,那邊絕對弱,按道理講,他應該幹得很不錯,可是這個武懿宗還離前線還有七百里,還相當遠的時候,聽說契丹有好幾千騎兵就要過來了,他嚇得是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就直接就往回跑,往洛陽這兒跑,那從唐朝建立包括武周建立以來,沒打過這麼丟臉的仗,所以當時的那些才子都嘲笑他,當著武則天的面嘲笑他,寫詩,這詩是這麼寫的,長弓短度箭,蜀馬臨高蹁,去賊七百里,隅牆獨自戰,忽然逢著賊,騎豬向南竄。什麼意思呢,長弓短度箭,說武大將軍拉的是一把長弓,但是箭沒有射出多遠,就掉地上了,這時長弓短度箭,蜀馬臨高蹁,蜀馬是蜀地的馬,四川的馬,四川的馬有一個特徵就是長得矮小,可是武大將軍長得更矮,即使上這小蜀他都上不去,還得登著高才能上去,蜀馬臨高蹁,去賊七百里,隅牆獨自戰,什麼意思呢,在離開敵人還有七百里的時候,武大將軍就開始繞著牆自己跟自己打仗了,作出一副打仗的樣子,最後呢,忽然逢著賊,騎豬向難竄,忽然就要跟敵人交戰了,武大將軍嚇壞了,趕緊騎著豬往南逃,這詩是在武則天跟前念的,武則天也是一個聰明人,可是沒聽懂,就問這個詩人了,說我侄子是騎著馬去的,你怎麼說他騎著豬呢,這個詩人就給他解釋了,他說陛你知道不知道豬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是豕呢,馬牛羊雞犬豕,這是六畜,所以那豬又叫豕,那詩人說了這個豕和那個屎尿的屎那是同音字,說武大將軍一聽說敵人來了,嚇得屎尿都出來了,所以呢就是騎著屎往南走了,那不就是騎豬向南竄嗎,武則天聽了沒面子啊,你說武家的人怎麼個個不成器了,特別的沒意思,這說明他膽小如鼠,膽小如鼠也罷了,這武懿宗還有一個毛病,心如蛇蠍,你讓他去打契丹,他打不了,那打不了讓他去安撫一下河北的老百姓,這個地方在契丹蹂躪之後殘破不堪,派他去安撫百姓,武懿宗去了,到那兒當時有好多河北老百姓本來是被這個契丹裹挾走了,現在又逃回家園,武懿宗說這些人都是反賊,都跟著敵人一塊兒造反來著,所以必須都把他殺死,那怎麼殺法呢,他把這個人叫做生取其膽,活著的人就把這個膽給割下來,然後再砍頭,那慘叫聲是不絕於耳,血流成河,河北的老百姓都恨透了這個武懿宗了說他比那個契丹人也強不到哪兒去,都是強盜,那你想就是這樣的武家子弟,就算武則天把江山傳給他們,他們守得住嗎?

  

  【畫外音】通過蒙曼副教授的介紹可以看出,武家子侄的確不能擔當太子的重任,所以武則天最終決定傳位給自己的兒子,然而武則天有兩個兒子,他又該立哪個兒子做太子呢?

  

  【蒙曼】倆兒子,讓哪個做繼承人,這兩個各有優勢,你看李哲那是哥哥,大一點,那李旦呢,雖然是弟弟,可是他當皇帝和當皇嗣的時間都比較長他資格比較老,而且呢,現在處於皇嗣這個位置上,離太子一步之遙,這是他的優勢,兩難選擇,手心手背怎麼辦呢,就在無論武則天為難的時候,這個李旦主動讓賢了,皇嗣李旦反覆給武則天上書而且絕食堅決要求母親立哥哥當太子,那武則天經過反覆權衡利弊,就作出了決定,重新立這個廬陵王李哲當太子,而且呢,還給他恢復了他出身時候的名字,他出身時候叫什麼呢,叫李賢,讓他重新叫李賢了,這時候是勝利元年九月,離他當以廬陵王的身份回到洛陽已經是半年之久了,那咱們說武則天放棄這李旦改立李賢,是不是就因為李賢是哥哥,李旦又在那兒拚命推讓呢,其實沒有這麼簡單,武則天首先是一個政治家考慮他的一言一行都要首先考慮其政治意義,那咱們說武則天他立李賢而不是李旦有什麼政治意義呢,我覺得有三條意義,第一條李賢在朝廷之中勢力小,你想李賢是從文明元年就被拉下皇位,然後就被貶往地方了,他已經差不多十五年沒在洛陽呆過了,那大臣換了一批又一批,所以朝廷裡頭他基本上誰也不認識,當然呢,大臣們也都不認識他,所以讓他當太子,那就整個一個光桿司令,那李旦呢,李旦可就不一樣了,李旦這麼多年一直追隨武則天呆在政治中心洛陽,那是想要恢復李唐王朝的大臣心目中的一面旗幟,老有大臣拿這李旦說事,所以呢,李一旦有好大的隱性勢力,你想武則天是一個一生追求權力的人,那是立一個沒有勢力的人當太子,對他更有利呢,還是立一個有勢力的人當太子對他有利呢,他當然要選擇沒有勢力的人,這是他立李賢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是李賢和他們武家人沒仇,李賢他被貶為廬陵王,那是武則天作出的決定跟武家子弟沒有關係,貶為廬陵王貶往方州之後,他又一直呆在方州這個地方,跟洛陽缺乏聯繫,跟武家的人沒有正面的衝突,那李旦就不一樣了,李一旦的位置搖搖欲墜不是一直是武家的子弟特別是是武承嗣在害他嗎,所以李旦在武承嗣的手下被折騰得九死一生啊,他能不恨武家人嗎,所以他當皇帝那對武家子弟更不利,所以讓李賢以後當皇帝,反而這個矛盾容易調和一些,那武則天雖然決定現在把這個皇帝的位置傳給兒子了,但是並不意味著他不惦記娘家人,他還是希望武家在以後的時代里,也繼續擁有自己的勢力,所以這樣以來還是立李賢好一點,第二個理由。那第三個理由呢,是立李賢,這個李賢更容易對武則天感恩戴德,你想李旦他本身是皇嗣,皇嗣距離太子一步之遙,那如果把他從皇嗣提升為太子那叫做順理成章,那李賢就不一樣了,李賢早就被貶到方州去了,在地方呆著,待遇一直很差,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還有哪一天可以東山再起,所以這時候你直接把他從這個位置上提拔為皇太子,那對他叫做一步登天,那一步登天的人不是更容易感激提拔自己的人嗎,所以在這一點上無罪天和這個吉頊和這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一樣是有私心的,因為有這麼三個理由,所以武則天最終放棄了皇嗣李旦,改立李賢為皇太子,武則天在久視元年的十月就宣布恢復李唐王朝所使用的夏曆,不再使用大周王朝使用了這麼多年的周曆了,那在中國古代改曆法是一件大事,這一件是就標誌著武則天確確實實從心裡要放棄自己的大周王朝了,至於具體什麼時候恢復李唐,那就看武則天能活到多大歲數了,所以這一件事一作出之後,天下人的心裡都很肯定,板一樣。說現在已經是局勢確定下來了,哪一天女皇壽終正寢,哪一天李唐王朝就可以恢復了,這叫做和平接班,那麼已經無事一身輕的女皇,又會怎樣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呢?請看下集《嵩呼萬歲》。


推薦閱讀:

TAG:武則天 | 蒙曼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