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真的是因為陳圓圓才投靠清朝的嗎?

吳三桂在歷史上的名聲是響噹噹的,古往今來的許多帝王將相也不一定有他的名氣大,因為提起吳三桂,人們就會聯想到大漢奸三個字,或者提起大漢奸,人們或多或少要聯想到吳三桂這個人。

因為人們的印象基本上是這樣的,在農民軍攻克了明帝國的都城,皇帝殉國的關頭,吳三桂不僅沒有儘力勤王,還在關外清軍逼近的情況下,引清軍入關,幫助清軍入主中原。

吳三桂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難道他考慮不到史書的記載會讓他遺臭萬年的結果嗎?或者,也許事情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呢?

事情不需要從很遠說起,就從1644年的二月份說起。

這一年的二月份,李自成的軍隊已經開始了北伐,並且佔領了山西北部重要的關卡——寧武關,逼近大同。而李自成的另一支軍隊在主帥劉芳亮的率領下也進入河北,逼近保定,北京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和他麾下的關寧軍,是崇禎皇帝賴以抵禦李自成的最後籌碼。

在崇禎皇帝的布局中,姜瓖和唐通兩位總兵分別鎮守大同和宣府,守衛京師的西部,督師李建泰則率領京營守衛保定,如果這個防禦線能夠維持下去的話,那麼暫時是不需要涉及到吳三桂的。

但問題是,朝野上下都很明白,僅僅依靠衰弱且缺餉的宣大明軍和京營來阻擋李自成,這是很懸的事情。所以,官員中比如薊遼總督王永吉就早有議論,提議讓吳三桂率軍勤王,保衛京師。但是這個決議在朝堂上議論了很多天,懸而未決。

原因很明顯,讓吳三桂率軍勤王,就意味著削弱了關寧的防務,而且意味著吳三桂必須要放棄寧遠,收縮勤王調走後的兵力來防守山海關,這也就意味著主動放棄疆土,而且給了清軍叩關攻入提供了機會。無論是從會削弱關寧的防務來看,還是從放棄疆土上來看,都意味著下決定讓吳三桂率軍勤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不管是崇禎皇帝還是官員,都不敢隨便下這個決定,更不敢負擔起這個責任。況且,李自成的軍隊還離京師很遠呢,至少保定大同的防線都還健在,所以調吳三桂勤王的議案,商討了很久,直到三月初一這一天。

三月初一這一天,在李自成軍隊的圍困下,大同總比姜瓖向李自成投降,京師西面的門戶洞開。消息傳回北京,崇禎君臣終於不得不決定,讓吳三桂放棄寧遠,率軍勤王。因為丟掉寧遠和山海關事小,京師完蛋的話,大夥全玩完兒。

為了拉攏吳三桂和安撫寧遠明軍的軍心,崇禎皇帝冊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並且授予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防守京城的職務,以示對吳家的信任。

命令下達到關寧,好幾天過去了,吳三桂按照正常的撤軍速度,率領寧遠所有的軍民撤往山海關內,大約在三月中旬抵達山海關,並且安頓停當,隨機率軍西進,前往京師。

在三月二十日,吳軍抵達了永平府的玉田縣境內,永平府相當於今天的唐山地級市,玉田縣則是今天唐山西北的一個縣城,在北京的正東方。

在這裡,吳三桂的軍隊得到了北京失陷以及皇帝殉國的消息,我們都知道,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是三月十九,也就是前一天的事情。

很多人認為,吳三桂勤王行軍速度太慢了,之所以這麼慢,是為了擺架子,拿勁,跟崇禎皇帝討價還價來博取更多的封賞和利益。

但事情並非是這樣的。

首先,調撥吳三桂入關勤王的決議,商討了很久而沒有做決斷,在大同失守後才拍板決定,這樣就必然導致吳三桂的軍隊啟程晚了很多。

其次是,李自成佔領大同後,行軍速度變得更快了。從三月初一不戰而取大同開始,到三月十九日佔領北京,前後僅僅間隔十八天。大同到北京的直線距離尚且有將近600里,而且中間山路崎嶇,並且還有宣府、居庸關一鎮一關阻擋,沒有人能料到,李自成會這麼快就抵達北京城下。因為人們沒有料到,宣府總兵和居庸關的守軍如同秋風掃落葉般的投降李自成了。

但是即便李自成很快抵達了北京城下,正常人也很難想像到北京會僅僅一天不到就失守了。因為上京營的主力在保定一帶投降了李自成的軍隊,京城的防務空虛,再加上守城的部分官員打開了外城的城門,導致北京城的確一天不到就失守了。

所以,從三月初一開始,事情的發展就處在一種加速的狀態中了。

考慮到信息的滯後性,三月初一大同失守,最少一天後北京才能得到消息,決定勤王的詔命再傳遞到寧遠,至少又要兩天的時間。再加上朝野上下無法預料到宣府和居庸關迅速投降,更沒有預料到北京城連一天都沒能堅守,所以吳三桂自然按部就班的行軍,屬於本職範圍內的事情。

敬亭無意說吳三桂是一個多麼有原則、多麼盡忠職守的人,但是至少在這一點上,他並非想與崇禎皇帝討價還價,而是李自成進展的的確太迅速了。

從大同到京師太迅速,從圍困京師到皇帝上吊太迅速,一切都讓吳三桂措手不及,一切都來的太快了,他還沒有為此做好相應的準備。

無論有沒有做好準備,擺在前面的選擇就這麼幾條:

伺機找到太子或者皇子,擁戴為新君,而後將李自成驅逐出京畿地區?

向李自成投降,接受改朝換代的事實?

或者乾脆投靠關外那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異族政權?

從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吳三桂的軍隊就駐紮在永平府一帶,等待局勢的變化。很快,李自成招降吳三桂的書信和使者就抵達了,在猶豫中,吳三桂選擇向李自成投降。

因為吳三桂知道自己的實力。他的軍隊充其量只有三萬,善戰的精銳家丁部分就更少了,而且關寧軍此前一直靠北京朝廷的供養,現在失去後勤來源,吳三桂憑什麼把李自成驅逐出京畿地區?

投靠滿清也不太好,畢竟雙方在遼西互毆了十幾年了,那積攢的各種仇恨只多不少。而且投靠敵國的性質,比投靠一個改朝換代的草根皇帝來說,要嚴重的多,承擔的輿論壓力也會大的多。所以吳三桂猶豫再三,決定向李自成投降。

但是事情的變化出乎意料,就在吳三桂決定投降不久,就得到了京城傳來的一些消息,其中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是,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李自成的軍隊關押起來,據說還日夜拷打,為的是讓吳襄交出一部分家產。這個事情,就是李自成軍隊著名的政策,追贓助餉。

1642年李自成復出河南後,在河南實行均田免糧的政策,其實也是收不上來糧稅了。如此一來,她的軍隊就無法通過稅收體系來獲得軍需補給,所以直到攻克北京,李自成的軍隊採取的都是古老的辦法,打土豪分家產。到定都西安,再到攻陷北京,李自成的軍隊依然沒有完成轉型,依然處在流寇式獲取軍需的階段。

當然,不是李自成不想轉型,而是因為李自成本身就是農民軍和明朝降軍這個龐大聯盟的盟主,除了李過、高一功以及少量的制將軍、權將軍是他的嫡系以外,其他的很多勢力頂多算是一種加盟。

比如羅汝才舊部,李自成就不一定能控制。再比如劉宗敏,據說在李自成進入紫禁城後,劉宗敏就開口大罵李自成。再比如陳永福、白廣恩、姜瓖、唐通這些明朝降將,再比如河南的義軍勢力李岩,這都不是李自成的嫡系。李自成想要完成轉型,首先就得把這個軍事聯盟整合一番,但是直到攻陷北京,李自成都沒有做到這個前提,因而也就無法完成轉型。

總而言之,李自成的軍隊在北京城實現追贓助餉的政策,前明的達官貴人,北京的富商大戶都被關押拷打,以此逼迫他們交出家產。

吳三桂得到這個消息,很懷疑他投降後會遭遇到什麼樣的待遇,所以他又陷入彷徨了。

很多人誤以為,吳三桂是得知自己的小妾被劉宗敏霸佔,所以衝冠一怒為紅顏。在這裡,俺並不否認吳三桂為此發怒的可能性,以及這件事在吳三桂心中的重要性,俺只是說,導致吳三桂決定反悔,更多是出於對追贓助餉這樣一個流寇式政策的畏懼。所以吳三桂可以不顧他父親的安慰,決意反悔投降的約定,率軍返回山海關。

這樣的話,吳三桂就只剩下另外兩條路可以選擇了。我們通常以為,吳三桂在返回山海關之後,就已經決定投降滿清了,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他選擇的是第一種選擇,把李自成驅逐出京畿之地。

單單依靠他自己的實力,是不可能驅逐李自成的,所以他決意冒險,與滿清合作,藉助滿清的力量來驅逐李自成。

吳三桂給滿清的攝政王多爾袞寫了一封書信,其中表現了吳三桂的心態立場。他稱呼明朝為我國我朝,稱呼滿清為北國北朝,他希望清軍入關的路線是直入西協,也就是從山海關以西的長城關口入關,直接指向北京。

他給清廷開出的條件是,奉上一定的錢財,割讓長城(包括山海關)以外的土地,目的是把李自成驅逐出京畿地區。

從這裡,可以窺見吳三桂的打算,他是打算借清軍與順軍周旋,甚至希望看到清軍與順軍鷸蚌相爭,然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到時滿足滿清的報酬,他則可以擁戴新君,成為新朝的元勛。

但是,事情不會按照吳三桂所期望的那樣來進展。

首先,多爾袞是什麼樣的人,加上他擁有范文程、寧完我和洪承疇這樣一大批漢人幕僚智囊團,吳三桂的小心思就被摸得透透的了。

其次,吳三桂顯然忽略了,李自成會一直呆在北京么?

從四月初,吳三桂返回山海關開始,北京城裡的李自成集團高層就炸開了鍋,如何處理吳三桂問題,成了爭論的核心焦點。

但是爭論的結果卻大同小異。李自成的文官們,比如牛金星、宋獻策,忙著完善新政權的種種制度,對吳三桂投降與否叛變與否的問題並不感冒。李自成的非嫡系將領們,安於攻陷京師後的現狀,甚至大多數沉寂在追贓助餉的事情當中,更不願意對吳三桂的行為採取一定的措施。

正因為這樣,李自成才更要財務強硬的措施對付吳三桂,他主張出兵征討山海關。

李自成之所以這麼做,更主要的目的並非針對吳三桂,而是為了借出征這麼一個事實,來中止部將們在京師打土豪的行為。

這也是李自成的無奈之舉,當然也可以換個角度說是李自成的一箭雙鵰之舉,因為這樣既可以變相終止追贓助餉的行為,又可以征討山海關,迫使吳三桂投降,或者直接武力奪取山海關。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的軍隊從北京出發了,他的兵力保守估計是在六萬到七萬,還有其他說法說是在十萬左右,總而言之,目的地都是山海關。

與此同時,關外的滿清集團在得到北京失陷皇帝殉國的消息後,當然就有了入關賺一把的計劃。清軍最初的行動路線確實是吳三桂所期望的,從山海關以西的古北口喜峰口進入北京東郊,但是李自成的東征改變了清軍的行軍路線。四月十五日,在清軍行軍到遼寧阜新一帶時,吳三桂的求援信恰好送到清軍的隊伍中,多爾袞和他的參謀團摸透了吳三桂的小心思,當然不會給吳三桂當槍使,去和李自成拼殺。於是清軍就地休整,觀望局勢。

到四月二十,李自成已經抵達山海關下,吳三桂發出第二次求援,清軍這才得知,大順軍彙集到山海關了。為了防止山海關被李自成佔領,多爾袞下令強行軍一晝夜,到四月二十一晚上,抵達了山海關北。

到這時,吳三桂的一系列行為,導致了自己陷入兩面受敵的絕境。

當天,李自成的軍隊就對山海關展開攻擊,到了二十二日上午,關寧軍已經力戰不支,山海關的北翼城已經投降了李自成。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失去了與多爾袞討價還價的基礎,只能降低姿態,放棄之前相關的價碼,請求清軍支援。吳三桂率領親軍突出大順軍的重圍,親自進入關北的清軍大營,接受了滿清的招降與冊封。

中午時分,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入關內,十萬八旗軍與三萬關寧軍合流,應戰關南的大順軍,最終李自成的軍隊嚴重潰敗,失去了在京畿立足的基礎,最終很快退往關隴地區。

而吳三桂,在隨後「收復」北京後,請求尋找崇禎皇子立為新君,延續明朝的社稷,被多爾袞找個理由搪塞過去,新君新臣演了一番戲,彼此心照不宣,吳三桂從此就甘為滿清的鷹犬了。

總結吳三桂這個人,可以說,沒有多少戰略眼光,做事走一步算一步,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採取他認為的最合理的方式,但往往事情的發展超出他自己的掌控,最終陷入無奈。從山海關這一段變局中,可以窺見吳三桂未來的命運。

補充:這一篇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提到陳圓圓三個字,而只是提到了吳三桂的小妾,但沒有指明是陳圓圓。因為可考的史料,並沒有說吳三桂的小妾是陳圓圓,陳圓圓的記載多在後世文人的筆記和文學作品中。這個小妾或許是存在的,但是是不是陳圓圓,就只有天知道了。


推薦閱讀:

大清國有什麼鎮國神器嗎?
滿清相對於明朝,是更開明還是更專制了?
戴梓發明的連珠火銃可行嗎?
為什麼康熙要禁火器,打完台灣後還要禁海?
如果時光倒流,光緒採用什麼策略可以成功變法,進而實現大清富強?

TAG:清朝 | 吳三桂 | 陳圓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