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雜誌 ▎法國總統大選:兩極格局的終結——彭姝禕

在5月法國總統大選的第二輪投票中,馬克龍以65.5%對34.5%的得票率戰勝勒龐,當選新一屆法國總統。

經過4月23日和5月7日兩輪投票,法國總統大選宣告結束。在第二輪投票中,馬克龍以65.5%對34.5%的得票率戰勝勒龐,當選新一屆法國總統。在首輪投票中,獨立候選人「前進」運動創始人艾曼努爾·馬克龍和極右勢力「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分別以24.01%和21.3%的得票率戰勝其他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中右翼共和黨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和極左翼「不屈的法蘭西」運動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分列第三名和第四名,得票率分別為20.01%和19.58%。

 

這屆曾一度被視作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史上「最難預測」的選舉最終有驚無險地落下帷幕,選舉結果並未超出此前若干次民調的預測,人們普遍擔心的「黑天鵝」也並未飛出。但是建制派在大選中的全面出局使法國的政治生態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轉折,從此進入解構和重構階段;重構需要時間,其結局如何尚需觀察和等待。

 

主流政黨全面遭遇滑鐵盧  非主流政黨登上舞台

 

此次大選的最大特點是,一直以來在法國政壇輪流執政的兩大主流傳統政黨——社會黨和共和黨雙雙被淘汰。建制派的出局從預選階段就已經開始,先是近年來主導法國政壇的所有要人——共和黨候選人前總統薩科奇和前總理朱佩、社會黨候選人前總理瓦爾斯和現任總統奧朗德均在初選中爆冷出局(奧朗德是迫於政績慘淡、民意支持率太低而主動棄選),原本他們都是有能力問鼎總統寶座的人物;之後社會黨和共和黨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又被淘汰,最終使兩個非主流政党進入對決,這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史上尚屬首次。更糟糕的是,兩大主流政黨得票率之低也破了歷史記錄:在2007年總統大選首輪投票中,右翼候選人薩科奇和左翼候選人羅亞爾共獲得57%的選票;在2012年首輪投票中,右翼候選人薩科奇和左翼候選人奧朗德共獲得56%的選票;而五年後,右翼候選人菲永和左翼候選人阿蒙加在一起,才勉強獲得26%的選票。而左翼的衰落尤為嚴重,阿蒙只獲得6.36%的選票,刷新了社會党參選以來的最低記錄。這一切都表明,法國政壇正在推倒重來。

 

建制派的全面潰敗給非建制派的馬克龍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朱佩、薩科奇在右翼初選中的失利和菲永被「空餉門」所累為他打開了中右翼的大門;奧朗德棄選和瓦爾斯被淘汰為他打開了中左翼的大門;加之老的中間派力量「民主運動」領袖白魯的主動「結盟」又夯實了他的中間派基礎,所以馬克龍得以廣泛團結從中左到中右翼的選民,取得最終勝利。

 

與傳統政黨的衰落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帶有極端性質的民粹主義政黨的高歌猛進,極右翼的「國民陣線」儘管沒能問鼎愛麗舍宮,但不能因此否認它的成功:在2002年的總統大選中,「國民陣線」進入第二輪投票純屬意外,在當時曾引起轟動。而這次拿下首輪投票(首輪投票才是民意的真實反映)卻從意料之外變成了意料之中——選前的所有民調都表明勒龐將進入第二輪投票,可謂毫無懸念,也沒有引發任何轟動,這表明人們已經認可並習慣了它的大黨地位。其得票數也比上屆總統大選(2012年)增加了120萬張,共達到760萬張。選票的增加和出線的從「偶然」到「必然」使該党進一步坐實了在法國政壇的地位。

在極右勢力保持上升態勢的同時,極左翼也表現出了驚人的爆發力,這是這次大選的另一大特徵。在首輪投票前一周的民調中,極左翼候選人梅朗雄的支持率突然升至20%左右,直追甚至超過了菲永和勒龐,把菲永、勒龐和馬克龍的三雄爭霸變成了四方博弈,一度引發人們對極右和極左可能並肩出線的擔憂,這種局面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史上也是首次。儘管梅朗雄最終沒能進入第二輪投票,但得票率和右翼幾乎不分伯仲,更是把左翼候選人阿蒙遠遠甩在後面——梅朗雄吸走了阿蒙近一半的選票。阿蒙是作為左翼激進派爆冷淘汰了黨內改革派而勝出的,但在比他更激進的極左翼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風。

 

傳統政黨的衰落和民粹主義勢力的上升折射著法國深刻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

 

兩極格局結束?不確定局面開啟

 

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以來,在兩輪多數投票的總統選舉制度下,法國逐步形成了兩極多黨的政治格局。儘管參加第一輪總統大選投票的政治派別很多,但進入第二輪投票的始終是兩大傳統政黨——即社會黨和當今共和黨的前身「人民運動聯盟」,由這兩者或單獨或聯合其他政黨輪流執政,形成左翼陣營和右翼陣營;其餘有極端傾向的黨派均處於十分邊緣的地位。唯一的一次例外即2002年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意外進入第二輪投票。左右翼兩大政黨分別作為對對方的一種替代選擇,在輪流執政的過程中實現著對各自的糾偏——市場因素過度時,左翼當選,向著公平糾正;市場因素不足時,右翼當政,向著市場糾正。而此次選舉結果清晰地表明,這一傳統格局正被打破,但這是否意味著法國自此從兩極格局走向三極乃至四極,即傳統左翼、傳統右翼、中間派和極右翼四極?目前下這樣的結論為時尚早。

 

首先,總統大選的勝利並不一定意味著政黨的全面勝利,反之亦然。馬克龍的勝出是很多因素促成的,其中包括選民對傳統左右翼治國無方、兩者的分野日益模糊、不能有效改善民生的強烈不滿。換言之,部分選民投票給馬克龍不是出於對他的認同,而是出於對傳統左右翼候選人的不滿,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無奈選擇。此外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菲永陷入「空餉門」為馬克龍創造了良機。實際上,與左右兩大傳統政黨相比,新生的「前進」運動根基尚淺,缺乏穩定的民意支持(此前民調一直表明,與菲永和勒龐相比,馬克龍的支持者最不穩定),也缺乏傳統政黨在長期的政治生涯中逐步形成的嚴謹的組織、完整的結構,以及在地方政壇的有力根基或曰大本營,它甚至還難以稱為一個真正的「政黨」,如馬克龍自己所言,只是一個「運動」,所以日後將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接下來的立法選舉便是它將要面臨的首要考驗:「前進」運動能否獲得議會多數席位、掌握必要的權力,從而把它所謂「非左非右」的中間道路推行下去,以此破解困擾法國多年的復甦經濟、改善就業以及歐盟的未來等難題,是它能否夯實民意基礎的第一步。如果它能夠實現這一點,則有可能成為左右翼之外的另一種可行的替代選擇,成長為真正的一極。反之,如果在五年任期內沒什麼可圈可點之處,讓民眾失望,也有可能成為曇花一現的流星。正所謂上台容易執政難,總統選舉的勝利只是開端,真正艱巨的考驗還在後面。

 

勒龐的「國民陣線」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即它能在立法選舉中獲得多少議席,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決策。目前,「國民陣線」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人口不足兩萬的小村鎮和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反過來在巴黎等有影響力的大都市卻支持者寥寥,所以極右翼雖然熱鬧紅火,但主要還是作為反對力量而存在。其帶有鮮明狹隘民族主義色彩的政綱使之不可能成為替代傳統左右翼的一種可行選擇,它可能會一如既往地拿下大選第一輪投票,但也會一如既往地在第二輪投票中受到大多數人的抵制。

 

反過來,傳統的左右翼大黨,儘管深陷危機,但並沒有衰落到解體的地步,如果能汲取教訓,克服分裂與分歧,也不是沒有可能重振雄風。傳統左右翼政黨的民意基礎都比較穩固,菲永若非因「空餉門」陷入信任危機,本來是很有希望當選的;反之,左翼的衰敗更為嚴重一些,亟需進行理論創新,但有百年歷史的社會黨也應該有能力走出危機。

 

概言之,法國總統大選所傳遞出的唯一一個清晰的信號是,法國政治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改變,傳統的左右兩極格局宣告結束。但是,隨著舊秩序的解體,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並不是一個穩定的新格局,而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副研究員)

 


推薦閱讀:

法式優雅 | 法國女人的衣櫥只需十件衣?
我在法國學旅遊之實習篇
保羅博古斯,是命運召喚我成為廚師
【法式風格】連設計大師都粉它 後古典主義「路易十六」

TAG:知識 | 世界 | 法國 | 雜誌 | 格局 | 總統 | 大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