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觀】何玉茹:虛構和現實情境的魔力

這是人民文學醒客官方公眾號

檔案何玉茹HEYURU

何玉茹 一九五二年生於石家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曾任《河北文學》小說編輯、《長城》副主編、河北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主任。已出版、發表長篇小說《冬季與迷醉》《葵花》等五部,中篇小說四十多篇,短篇小說一百五十多篇。其中短篇小說《田園戀情》《樓下樓上》、中篇小說《綠》、長篇小說《冬季與迷醉》《葵花》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葵花》獲河北省第一屆孫犁文學獎等。中篇小說《素素》《太陽為誰升出來》入選中國小說學會「中國小說排行榜」;短篇小說《到群眾中去》入選《北京文學》「當代中國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樓下樓上》入選《小說選刊》「中國當代短篇小說排行榜」;短篇小說《三個清潔工》入選由美國MerwinAsia 出版社翻譯出版的小說集。

主要小說作品

《綠》·中篇·長城·1986.6

《傾斜的門樓》·中篇·長城·1991.2

《孤點》·短篇·長城·1989.3

《她們的開始》·短篇·上海文學·1989.9

《她們的記憶》·短篇·山東文學·1990.3

《角力》·短篇·長城·1990.5

《彈洞·靦腆的男孩》·短篇·天津文學·1990.6

《青青》短篇·河北文學·1991.6

《尋常記憶》短篇·萌芽·1991.7

《她和她的小屋》短篇·北京文學·1991.11

《真實背景》短篇·天津文學·1991.12

《憂傷的眼睛》短篇·北方文學·1992.1

《魔力》短篇·上海文學·1992.5

《洗澡》短篇·福建文學·1992.3

《狂熱的舞蹈》短篇·萌芽·1992.1

《五春打工》短篇·北京文學·1993.11

《端正》短篇·天津文學·1993.7

《米奇》短篇·青年文學·1993.2

《一個叫李文娟的人》短篇·北京文學·1993.3

《嫁》短篇·上海文學·1994.8

《幫人》短篇·人民文學·1994.9

《尋找》短篇·小說家·1994.6

《恩愛夫妻》短篇·北京文學·1995.2

《電影院里的故事》中篇·小說界·1995.3

《桃園》短篇·青年文學·1995.8

《路上》短篇·人民文學·1995.9

《幫人》短篇·人民文學·1994.9

《尋找》短篇·小說家·1994.6

《努力》短篇·青年文學·1994.6

《恩愛夫妻》短篇·北京文學·1995.2

《噪音》短篇·鐘山·1996.4

《表妹從北京來》短篇·上海文學·1996.11

《伍先生》短篇·春風·1997.7

《田園戀情》短篇·長城·1997.3

《四孩兒和大琴》中篇·青年文學·1997.7

《沮喪的愛情》短篇·人民文學·1997.8

《怕之門》中篇·十月·1998.1

《婦科病房》短篇·湖南文學·1998.7

《與眾不同的人》短篇·北方文學·1998.1

《快樂村莊》短篇·長城·1998.3

《樓下樓上》短篇·人民文學·1998.11

《做人不能這樣》短篇·青年文學·1998.12

《金花的努力》短篇·文學世界·1999.3

《最後時刻》中篇·長城·1999.2

《到群眾中去》短篇·人民文學·1999.6

《兩個女人一條街》中篇·湖南文學·1999.6

《危險在別處》中篇·小說家·1999.6

《入侵之戰》中篇·廣州文藝·1999.11

《危險在別處》中篇·小說家·1999.6

《和平街之夜》短篇·山東文學·2000.1

《赴湯蹈火記》短篇·時代文學·2000.1

《易碎品》短篇·人民文學·2000.3

《太陽為誰升出來》中篇·長城·2000.4

《我信愛情?》中篇·作品·2000.8

《背水一戰》短篇·北京文學·2000.12

《傷心的模仿》中篇·小說家·2000.6

《大家來歡樂》短篇·人民文學·2001.4

《死因調查》中篇·深圳特區文學·2001.5

《浪漫男孩》短篇·天津日報·2001.4.19

《幸福在哪裡》短篇·北京文學·2001.8

《樹之戀》短篇·十月·2001.4

《素素》中篇·上海文學》

《怎麼辦》短篇·北京文學·2002.4

《愛情之路》短篇·北京文學·2002.4

《你愛我不如我愛你》中篇·江南·2002.2

《結伴而行》短篇·小說家·2002.5

《擱在路上的飯局》短篇·佛山文藝·2002.8

《地久天長》短篇·人民文學·2002.10

《天地之間》短篇·長城·2002.6

《殺豬的日子》短篇·當代·2003.1

《失竊案調查》中篇·啄木鳥·2003.1

《母親去世之後》中篇·天涯·2003.4

《母女之間》短篇·當代人·2003.8

《胡家姐妹和小亂子》中篇·人民文學·2003.9

《兄妹之惑》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3.5

《有事就來找我》短篇·上海文學·2003·2

《從頭再來》中篇·當代·2003.6

《到一棵柳衚衕去》短篇·青春·2004.4

《夏日的愛情》短篇·江南·2004.1

《辛瑞姑媽》短篇·長城·2004.5

《高跟鞋》短篇·江南·2004.6

《危情夏季》中篇·啄木鳥·2005.5

《朋友》短篇·山花·2005.8

《飛翔的豆芽》短篇·當代·2005.1

《紅沙發》短篇·人民文學·2005.11

《榜樣》短篇·長城·2005.5

《天外之音》短篇·當代·2006.1

《父親》短篇·北京文學·2006.1

《文藝報》同年作品評介榜

《淺薄的女人》短篇·莽原·2006.1

《勞動在1969年》短篇·當代人·2006·1

《過年》短篇·山花·2006.6

《一輩子》短篇·當代·2007

《背身》短篇·山花·2007.11

《吃飯去》《飛翔的汽車》短篇·長城·2007.3

《扛鋤頭的女人》短篇·中國作家·2007.11

《少女們》中篇·十月·2008.2

《老房子》短篇·長城·2008.6

《一無所有》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8.4

《一公里》短篇·莽原·2008.1

《我們走在大路上》短篇·天涯·2008.3

《母親與死亡》短篇·人民文學·2008.6

《老房子》短篇·長城·2008.6

《去安村》短篇·芒種·2008.7

《堂姐和堂嫂》短篇·鴨綠江·2008.10

《夜深沉》短篇·山花·2009.7

《三個清潔工》短篇·廣州文藝·2009.7

《情臨窗下》短篇·當代·2010.3

《我們家的男人》短篇·文藝報·2010.1.9

《鄉村與愛情》短篇·文藝報·2010.10.13

《我和蘭芳和蘭芽》短篇·北京文學·2011.5

《過程》短篇·當代·2011.6

《過渡的季節》·短篇·長城·2012.6

《看戲去》·短篇·中國作家·2012.8

《家事》·短篇·北京文學·2013.2

《悲傷》短篇·中華文學選刊·2013.9

《她們的城市》短篇·芒種·2013.2

《蘇明的指甲》短篇·十月·2013.1

《我們的小姨》短篇·當代·2013.3

《兄弟》短篇·芒種·2014.9

《海邊一日》·短篇·當代·2014.2

《互為鏡像》·短篇·十月·2014.6

《自己的小屋》·短篇·長城·2015.5

《回鄉》短篇·人民文學·2015.9

鐵凝 讀何玉茹的小說已經很多年。我喜歡她寫作時沉靜而溫婉的心態,也喜歡她骨子裡小心而又頑強地瀰漫開來的決不言敗的氣度。這不言敗是說她對文學本身所持的默默的自信。讀何玉茹的小說,還會感受到寫作的確是她內心的需要,這在當今文壇,尤其可貴。

李敬澤 何玉茹有通往真實的獨特路徑,她的路也是最簡單、最質樸的路。那就是真正地直接走向事物本身,在一種精確的尺度感指引下,她從不讓她的筆溢出事物之外。也就是說,如果你要尋求價值和意義,你不必到天邊外,你只須看著眼前,這時你就會發現小事之中有一個上帝、一個神靈,它一直在向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提出問題,我們過去竟沒有聽到。

陳福民 何玉茹的小說並不尋求偏執與深邃的力量感,也基本不會訴諸強烈的戲劇衝突。相反,她更願意在淡煙流水、若有若無之間敘述一種無以名狀的憂煩與微妙的觸動。風格上的「哀而不傷」與小說敘事上的平淡,卻能不經意間鐫刻出藏在人物肖像背面的心理皺褶,一直通向人性的幽深之地。在這裡,何玉茹試圖建立起她的小說與每一個人的內部關聯。與人們所熟悉的風生水起的寫作相比,何玉茹顯得踽踽獨行,但她一如既往並且安之若素。

王春林 作家何玉茹這個名字在我心中留下難忘印象,應該說,與山西作家韓石山的一篇評論文章有關。那篇評論文章有一個特別富有詩意的題目,叫作《看她錦心繡口》。記憶中,那已經是很多年之前的事情了。儘管閱讀何玉茹的小說作品並不算多,但這個名字從此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卻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我知道,作為一位實力派作家,儘管何玉茹曾經創作過不少優秀的中短篇小說作品,但她卻並不像另外的一些作家一樣,有過大紅大紫的時候。正因為對何玉茹一直心存敬意,所以,這次讀到她的長篇小說《葵花》(載於《當代·長篇小說》2012年第2期)的時候,我才會對這部作品充滿期待。閱讀的結果充分證明,我的這種由衷期待果然沒有落空。儘管這部作品肯定不能夠被看作是一部多麼厚重的長篇小說,但其中卻充滿了鮮明強烈的原創意味。在我看來,《葵花》絕對應該被看作是一部具有犀利尖銳思想藝術品格的長篇小說。

郭寶亮 長篇小說《冬季與迷醉》(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是何玉茹為我們精心打造的一件藝術品。它是寫實的,卻又是寫意的;它是平淡的,卻又是餘味無窮的;它是清澈的,卻又是繁複的。何玉茹雖然始終把人物框定在吃喝拉撒的層面,但是它的意義卻又不僅僅局限於這一層面,而是做到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從而使它不僅成為少年李三定的心靈成長史,也是人的生存歷程的象徵。

司敬雪 平實之下得見波濤洶湧,才是小說的最高境界。從這個角度,我特別想說一下何玉茹的短篇小說《回鄉》。該作刊發於《人民文學》2015年第9期。似乎沒有引起什麼人注意,令人奇怪。這篇小說爐火純青,堪稱精品。何玉茹早年的作品,有的繞來繞去,似乎作者總覺得才藝沒有亮足,總擔心讀者理解不了風情。後來,她似乎得了天啟似的,日趨精鍊。特別是近些年,她的小說,近乎化境,有如錐沙漏痕,一派天然。《回鄉》寫了一對老年夫婦驅車到農村採摘。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人物關係,瑣屑得不能再瑣屑的日常故事,有如茫茫大地一粒黃沙,不認真尋找等於不存在。但是,作者卻通過這粒黃沙深刻映射出世事滄桑、愛恨情仇。

虛構和現實情境的魔力何玉茹

  2014年秋季的一天,我和丈夫去了石家莊以東50公里的周家莊。眾所周知,周家莊仍沿襲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公社制度,至今集體上工、集體分紅、集體生活在公社制下的生產隊里。

  去周家莊這事,我本是沒興趣的,可丈夫有興趣,他是為了採摘,我便陪他去了。

  但沒想到,周家莊彷彿有一種魔力,一下子就讓我臉熱心跳起來了。

  我明白這跟生產隊大有關係,在我跟周家莊的生產隊長(這怕是全國最後一位生產隊長了)交談的時候,在我看到村民們聚在一起喧鬧著勞動的時候,在我聽到廣播喇叭里響亮著舊時代歌曲的時候,一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我的青春,我的愛恨,我的一切跟那時代相關的東西,伴隨這味道也紛紛地不請而至了。這感覺是不易相遇的,我放任著它,也傾心守護著它,以至於回來許多天,這感覺都瀰漫在身心,揮之不去。

  我知道,是一篇什麼東西在向我招手了,它也許早就隱藏在什麼地方,只因了周家莊這契機,才得以向我顯現了出來。

  小說《回鄉》里的「我」和「丈夫」都是虛構,虛構同樣是有魔力的。這些年我的寫作幾乎多半靠了這魔力的吸引,因為它可以天馬行空,可以一念千里,可以隨願重塑另一個世界。說到底,其實是一種自由的吸引,人對自由的渴望可說是與生俱來的。

  可是,虛構與現實的關係又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你永遠休想造一座空中樓閣。即便有時看似和現實沒一點兒關係,你也難以否定掉寫作時你付出的情感、情緒以及思想,它們就如同魂靈一樣在你塑造的世界裡瀰漫,且有的篇章,幾乎就是靠這瀰漫來支撐的。

  於是我虛構著,同時也伴隨時而的臉熱心跳,虛構可視作理性的證明,臉熱心跳可視作情感的證明,它們就像寫作時的兩駕馬車,少了任何一駕都難以抵達理想的境地。它們若能和諧自然,抵達的倒往往是出奇、難料之地。小說特別是短篇小說出奇、出新的關鍵,不在故事,不在思想,也不在語言的引領,而在於一種難以言說的創作的和諧狀態。

  有朋友問我,《回鄉》到底在寫什麼?我實在難有一個明確的回答。記得在一次對話中我曾說過:「不確定性的確是我感興趣的,因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難說是清晰的一對一的因果關係,它的微妙、神秘的聯結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追求不確定,其實是在向本真靠近。」因此,讀者讀後有一種纏繞不去的回味、一種心有靈犀的共鳴,我便十分知足了。

2016年1月25日

專題策劃李蘭玉

精彩回顧

◆【寫作觀】方方:時間的軟埋,就是生生世世

◆【寫作觀】焦沖:與你相遇,好幸運

◆【寫作觀】吉狄馬加:詩歌的本土寫作和邊緣的聲音

◆【寫作觀】李彥:雙語創作的一些感悟

◆【寫作觀】何士光:這只是一種生活

◆【對話】何建明:我們需要中國報告文學的精兵強將

◆【寫作觀】張好好:這是北國明亮的往事

◆【寫作觀】溫亞軍:創作,一個打開心靈的過程

◆【紙刊頭條】賈平凹:《極花》後記

◆【寫作觀】黃詠梅:提著菜籃子撿拾故事

◆【寫作觀】李琦:詩歌寫作像擦拭銀器的過程

◆【寫作觀】葛亮:時間煮海


推薦閱讀:

你說實話,我不生氣
谷歌I/O大會:虛擬及增強現實技術何去何從?
男人洗澡誤進女浴池之後看到的一幕.....(太現實了!)
虛擬現實全息頭盔成為現實
現實中的真愛實在太少

TAG:現實 | 寫作 | 虛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