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自編詩詞?「詩詞格律」精講!
正式的格律入門請看王力《詩詞格律》),此教程我會盡量以精準而客觀並且讓新人容易理解的語言來描寫,避免生僻字句和例舉。故此,在花費了一些時間和心思來構造這個教程之後,不接受一切批評,如有須更正之疏漏,僅限建議。
雖然在正式教學之前會反覆強調喜歡和能夠堅持是學習詩詞乃至所有學科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並沒有顯著的成效。十之八九的學生半途而廢,順利通過我古詩詞畢業的更是寥寥無幾。更有甚者直接拉黑,絲毫不尊重我的勞動。因此,做出一些調整,略微提高一些門檻,請各位認真對待,這是對你自己,也是對我這個義務勞動者的負責和尊重。
一
關於格律的簡單講解
詩之一道,由格律可分今古二體,現今主講近體詩。自南齊伊始,興起於初唐,盛唐,按每句字數分為五言七言,又依照聯句多少分為絕句律詩,由於此分類與前項並存,故有七絕五絕七律五律之說。
二
五七律絕關係與平仄 一
律詩即是將絕句按平仄關係字數加倍。句式與絕句相同,共四種。而五言句式則為七言截去前兩字。因此只列出七言律式。
一 平平腳(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 平仄腳(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 仄平腳(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 仄仄腳(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則按格律而言,律絕亦各有四種。分別因首聯出句不同而異。(所謂聯,是詩中每兩句之合稱。例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是一聯,而一聯之上句是為出句,下句是為對句。不論五七律絕,必講究粘對。則出句第二字與對句第二字平仄必不相同為對,而後聯出句與前聯對句第二字平仄必定相同是為粘,不論失對或失粘都是犯忌的。)
五七律絕關係與平仄 二
由於粘對限制,故律絕中只須知首聯初句便可推出之後所有句子的平仄,哪怕有一百聯也是如此。故可總結出四種格律:
一 首句平平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 首句平仄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 首句仄平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 首句仄仄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關韻律(基本韻)
古代字音按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聲又分陰平陽平,陰平即是普通話中一聲,陽平即普通話二聲,上聲與去聲分別為三聲四聲,而入聲則在元代在北方方言,即現在普通話中歸入陰陽上去四聲中,對現在作詩無甚影響,姑且略過不提。如今寫詩,韻譜中較為公允的便是清康熙年間改編自南宋山西平水人氏劉淵所著的《平水韻》共一百零六韻,而非唐朝所用的簡化一百九十三韻《切韻》。若是感興趣可以百度一番。但一般作詩,使用普通話中韻律便己足矣。
關於押韻
詩的押韻,近體詩與古體詩是不同的。古體詩中可平仄通押,即句尾字不論平仄,皆可入韻。而近體詩則只可押平韻。絕句第三句律詩三五七句尾字必為仄聲,故不可入韻,不論律絕,首句末字可平可仄,平則入韻,而絕句二四句律詩二四六八句末字必平,故定須入韻。
律絕的基本平仄變格
由於律絕格律限制,無法適詩人之意盡情發揮,所以出現了一些無傷大雅的變格,來彌補此缺憾。
是為後世之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即七言句式中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五言第一字第三字是可以改變平仄的,而七言二四六字,五言二四字平仄不可變化。至於末尾字,尤於是韻眼,故不可變。然而這種說法過於簡陋,有一些變格是需要滿足一些特定條件的。
律絕的基本平仄變格
在七言句式中(五言只需去除句首兩字即可,例如七言第五字便是五言第三字。)在除仄平腳之外的其餘句式中,第一字與第三字為變格,可以隨意變音。而第五字則以原律為常格。(常格是不宜換音但換音也不犯忌的字音。)至於仄平腳的句式,則以第一字為變格,第五字為常格。而第三字必須是平聲,否則便稱「犯孤平」。即在仄平仄腳句式中(僅限於平仄腳句式),除去尾韻之外只有一個平聲:
仄仄仄平仄仄平
這裡有一點需大家注意,五律平平腳句式為
仄仄仄平平
由於是略去了七言句中前兩字平音,也是除韻眼之外只有一平音,但不算犯孤平。
律絕的基本平仄變格
——淺述三平腳
三平腳,又稱三平尾。即在平平腳句式中(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宜仄而平(平平仄仄平平平)這樣以連續三平來收尾的句子。由干詩句講求平仄結合,錯落有致,故三平尾在近體詩中出現極少,在現在看來,是犯忌的。
律絕的基本平仄變格
——淺述三仄腳
三仄腳,又稱三仄尾,其出現方式有兩種。此處以五言為例(七言只需按句式補上前兩字既可)。其一為仄仄腳中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宜平而仄(仄仄平平仄仄仄)。是為拗句(拗句詳見下文:拗句與拗救常識。)屬於在日常作詩中應當盡量規避的格律。而其二,是五言仄仄腳句式中第一字第三字皆宜平而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古人定其為大拗,必救。
拗句 與拗救常識
——何謂拗句
拗句,即不按平仄填字之近體詩句。有小拗大拗之分,由字面可知,小拗既不甚明顯之拗字,大拗則為明顯破壞格律之拗字。古人寫詩,拗句是不算犯忌的,甚至有以杜甫為首的詩人專以拗句寫詩,是為拗體,拗體詩語言挺拔精奇,意境多雄健有力。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望岳》《灧澦(灧澦堆是瞿塘峽最險的一處暗礁,現已炸去)》等。但在現在看來,拗句似乎是犯忌的。
關於拗救的具體操作
拗救有三種,簡單來說分為孤平拗救、大拗救、小拗救。大小拗救合稱為對句相救,意思是出句拗,由對句救。孤平拗救又稱本句自救,即孤平句式中「中仄仄平仄仄平」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變平聲,則救回了孤平。句式為「中仄仄平平仄平」。小拗意為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中七言第五字宜平而仄,是可救可不救的。若救則其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聲即「中仄中平平仄平」。大拗與小拗出現句式相同,但拗字不同,若不救,便算是出律了。具體句式為「中平仄仄中平仄」句式中,七言第六字,五言第四字用仄聲:「中平仄仄中仄仄」。救法與小拗救相同。
如果足夠細心,就會發現以上三種救法全部相同,那麼能不能一併救了呢?答案是可以。任意兩種甚至是三種都可以同時以一字救回。舉一個名例「一身報國有萬死,兩鬢向人無再青。」
以上,是嚴格的格律拗救,還有一種不那麼嚴格的存在一些爭議的拗救——三平救三仄。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這種拗救不推薦使用,了解即可。
我是老師,加微信送學習資料,聽免費學習課
家長可以在我朋友圈裡,查找相關學習或教育文章
請加我微信:82105509進行索取和諮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