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揭秘:古人為何佩戴刀劍出行?

古人出行為什麼佩戴刀劍?

     劍作為古代兵器,因其身有雙刃,劍端鋒利,可斬可刺,而被廣泛應用。古戰場上近身格鬥,防身衛體,均是劍光閃爍。而劍又由於長度適中、重量合度、形體巧致多適合隨身佩帶。幾千年來,劍始終沒有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這一點在中國兵器史中是獨一無二的。從戰場士卒殺敵的兵器,到上層貴族炫耀身份地位的佩飾,劍的功能逐漸發生了演化,以致後來的帝王將相,武士俠客,甚至文人雅士,道人法師,無不與佩劍有關。

     一般認為,佩劍源於北方草原游牧部落隨身佩帶短劍、短刀的習俗。由於游牧常隨身佩帶刀劍,既可防身又可隨時用於切割植物或者肉食。劍作為兵器,與士卒生命相關,必須隨身攜帶,同時劍的形制也適合隨身佩帶,因此,可以說佩劍這種形式是劍產生之日起就存在的。

     佩劍通常都是懸掛於腰間,因為早期劍都比較短,無鞘,所以早期佩劍一般都是在劍首設有一個圓環,將繩子穿入圓環並系在腰間。

     西周晚期起出現劍鞘,劍亦加長。於劍鞘上部設環或耳,穿繩細腰間,以一種合適的角度,佩戴於身側或者身後。為使系卸方便,則在繩子系腰一端固定一顆大珠子。系腰是塞入腰帶,卸劍時拔出珠子,十分方便。大概是由於珠子容易滑脫,並且佩戴腰間也不舒服。而後被劍鉤替代。變成一端固定於劍鞘,一端勾扣於腰帶。

       春秋時起出現璏(zhi:玉制劍鼻)。可以直接穿腰帶,璏其實是一個裝設在劍鞘正面的長方框。將劍鞘的背面貼著佩戴者的腰際,腰帶穿過長方框,束緊腰帶,劍就不會晃蕩。璏的位置一般在劍鞘的中上部,由於劍的發展趨勢越來越長。因此璏在劍鞘的位置越來越靠近中間位置。某些劍鑲有玉璏,並雕刻精美的紋飾,已屬於玉劍範疇。這種方法一致流傳到漢代,此後的佩劍方法越來越複雜,但都萬變不離其宗。

西漢雙環首銅劍雲南省博物館藏

早期的刀劍由於器身尺寸都很短小(長度都在20至40厘米之間),一般只能隨身攜帶作自衛護體之用,或有時當作日常生活用具和修理工具(主要是刀)。周代以降,劍的發展非常迅速,秦漢時期劍身的長度大多都已有一米左右,而在鑄造技術、加工工藝等方面更是達到了完美的境界,這時候的劍已成為除戈、戟等長兵器以外的主要兵器。但是刀卻在此時不受重視,因為在這段時期的出土文物中,刀極為罕見,直至西漢初鐵制環首刀的發明才改變了這一現象。環首刀無論在器質和長度方面都能與青銅劍相媲美或者超越它。魏晉以後,刀大肆流行起來,雖然直至清代,劍作為一種常用兵器依然存在,但它的普及面已遠遠低於刀(而且此處所指還不包括那些屬於長柄兵器的大刀,僅是指佩刀而言)。

點擊看大圖

 

商代龍首紋戈陝西博物館藏

區別刀和劍,最基本的特徵是看雙刃還是單刃,一般刀都是單刃,而劍是雙刃,但也會出現一些特殊的例外。如從外形上看,商代的刀刀身微彎,刀尖起翹,劍身都比較直。兩漢、魏晉南北時期的刀劍,器身全都是直的,入鞘後很難區分出來。隋唐以後,刀劍又逐漸恢復了商代的特點,直到現代沒有再發生過新的變化。

元明時期的劍基本上保持了五代以來的形制,敦煌第三窟元代壁畫與大同寶寧寺明代水陸畫上的一些劍,外形上都大同小異。從上面這些雕刻、繪畫中的劍的形象可以歸納出後期劍的發展趨勢,是向直身、細長、輕巧的方向發展,雖然宋代的劍是個例外,顯得短而重,但在其它方面還是一致的,這一發展趨勢與西漢後期的鐵劍保持了連續性。

清代的寶劍

清代劍的傳世實物保存較多,其中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帝王御用劍最為珍貴,代表了清代劍的最高等級,如乾隆御用「地字二號剸犀劍」,劍身用宿鐵鍛造,劍格劍首用黃金製成,上面鑲嵌了紅寶石和珍珠,劍柄木質,上面纏有黃絲帶,在劍刃近格處,還用金、銀、銅絲鑲出龍、鳳、雲、水等圖案和劍的名稱。劍鞘以木質為底,外蒙鯊魚皮、金桃皮加以包裝,劍鏢和附耳(見刀的佩帶方法部分)都是金制,裝飾華貴無比,製造也十分精良,雖至今歷時近200年,一經拔出劍鋒仍銳利森森,寒氣襲人。從外型上看,這把劍與寶寧寺水陸畫、敦煌壁畫上的那些劍幾乎是一致的,由此也證實了五代以來藝術作品中所提供的劍的形象基本是準確的。

後期的劍從兩宋開始已只有將帥才能佩帶,士兵中一般不再裝備。元代以後更是逐漸成為皇室顯貴的玩物,因此它在裝飾上總是極盡奢侈。清代時連名稱也發生了變化,提到劍習慣上都要加一寶字,這一時期的劍已失去了兵器的性質,往往只有在閱兵慶典等重要的場合,才當作儀仗、權威的物品而使用一下,平時則用來習武練身、裝飾擺設。當然,在某些特殊場合它仍然是防範非常的武器。

      懸劍於腰是正統的佩劍形式,變化的是劍鞘上懸劍的配件隨著禮儀佩劍裝飾的日益繁複和豪華,佩劍就越具有裝飾性,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在劍鞘背部裝設劍梁,樑上近兩端處各有一孔,以穿繩懸掛。這種方法由一點懸劍發展到兩點懸劍,便於調整懸劍角度,更具有穩定性。

     從本質上來講,佩劍的方法多種多樣,而且每個時代多種並存,所以說僅是較典型和較流行的形式。根據云南晉寧石寨山畫和這個地方的一個戰國墓的考古資料,雲南一帶流行一種斜掛於肩的佩劍方法,就是講劍斜背在肩上,這種方法對於氣候溫濕,衣著單薄,穿行於叢林中的雲南人來說,比腰間佩劍更合適。所以說,佩劍的形式即具有時代性,也具有地域性。搜狐>

健康

 中國古代10大名刀劍:中國古代十大名劍分別為軒轅夏禹劍、湛瀘劍、赤霄劍、泰阿劍、七星龍淵、莫邪劍、幹將劍、魚腸劍、純鈞劍、承影劍。中國古代十大名刀分別為鳴鴻刀、苗刀之祖、龍牙、虎翼、犬神、大夏龍雀、青龍偃月、新亭侯、寒月、庖丁菜刀。轉載

揭秘!古代人是如何把刀劍佩戴在身上的?http://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News?aid=21062905&fromType=vampire&channelId=

史料整理,從什麼時候開始?漢族人民為什麼不能佩戴刀劍出門?https://baijiahao.baidu.com/po/feed/share?wfr=spider&for=pc&context={"sourceFrom":"bjh","nid":"news_3455912928381626400"}

看看古代各朝各代各種刀劍佩戴方法的變化:http://bbs.tiexue.net/post2_9607001_1.html


推薦閱讀:

尚易君解讀古人有關印星的論述
一輩子在一起:古人相識、相知、相守如何表達?-頭條網
古人十雅
古人的詩意棲居
趙州橋為什麼還能用?

TAG:古人 | 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