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張愛玲檔案里的故事
著名作家張愛玲檔案里的故事 |
○劉心媛
張愛玲本名張煐,1920年10月11日生於上海,是李鴻章的曾外孫女。
童年時的張愛玲對於色彩、音符、字眼十分敏感,學寫文章,也愛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諸如她畫小人,也喜歡畫上紅的牆,這樣她感到溫暖而親近。「英格蘭三個字使我想起藍天下的小紅房子,而法蘭西是微雨的青色。」
1937年遭受父親的毒打,張愛玲被禁閉了半年,使她不能不恨他。張愛玲認為,「如果把世界強分作兩半,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神與魔的對立,屬於我父親的一邊必然是不好的。」這些在她一生中留下抹不去的痛苦記憶。「我被監禁在一間空蕩蕩的房裡,沒有了自由,也失去了就醫療病的機會。我躺在寂寥冰涼的床上,望著秋冬淡青的蒼天,與憂傷哀婉的藍月,我覺得時間與生命,在漸漸地暗淡下去,蒼涼下去。我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永遠地、一去不回地逃離了這個家庭。我是永遠地不回來了,但這蒼涼,卻如極熱的鐵鉻深深地印在我早熟的心田。我可以逃離一切,但我逃不出這生命的蒼涼。」這是1992年8月張愛玲為其自選集《張愛玲自選集》所作的序,半個世紀去了,這一生亦即將去了,可那逃不出的蒼涼卻沒有去,它永遠縈繞在張愛玲心中,成為她生命中抹不去的色彩。
說起張愛玲和胡蘭成的邂逅,有一個人無法繞過,那便是時任《天地》雜誌總編的蘇青。蘇青本名馮允庄,早年發表作品署名為馮和儀,後又以蘇青為筆名。浙江寧波人,算得上是胡蘭成的老鄉。
作為上海淪陷區的兩個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冷傲孤僻,蘇青又聲稱「沒有一個女朋友」。這樣的兩個人能夠避開「文人相輕」的千古陋習,彼此看得起,並互相引為知己,實屬意外。
1943年10月,蘇青在汪偽政府要員陳公博和周佛海妻子楊淑慧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個綜合性文藝刊物——《天地》,創刊號出來後,蘇青四處約稿,這其中便有張愛玲和胡蘭成。
張愛玲在走紅的兩年間,作品主要發表於《新中國報》(社長袁殊)系統的《雜誌》月刊、《新中國報》副刊《學藝》、《小天地》月刊、《新東方》月刊、蘇青主編的《天地》月刊、柯靈主編的《萬象》月刊、周瘦鵑主編的《紫羅蘭》月刊、周黎庵主編的《古今》半月刊,以及由胡蘭成創辦的《苦竹》月刊等九大刊物中。張愛玲快速地「佔領」了上海灘幾乎所有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雜誌,她成為名噪一時的女作家。
抗戰勝利前兩年,上海太平書局創辦了一份月刊,叫《風雨談》,由柳雨生主編。那時蘇青正處在家庭破裂的痛苦中,受柳雨生稿約,便把離婚的苦悶訴諸筆端,寫成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這就是《結婚十年》。
《結婚十年》一經面世,即受到讀者的狂熱歡迎,半年之內再版了9次,後竟達36版之多!蘇青由此文名鵲起。
1952年7月張愛玲以恢復當年因戰事中斷的香港大學繼續學業為名赴港,申請出境獲准。此後直至她去世的43年中,從此告別大陸,再也沒有回過中國。
1953年在美國新聞署在香港的新聞處,張愛玲和宋淇(筆名林以亮)與他的妻子鄺文美相識,以後這倆人成為她的終身摯友和相助者。
1956年2月13日,張愛玲在新罕布希爾州彼得堡的麥克道威爾文藝營認識了美國著名劇作家賴雅。同年的8月14日,張愛玲與賴雅在紐約結婚,參加婚禮的人有愛玲的好友炎櫻和張愛玲的經紀人馬莉·勒德爾。這也是炎櫻第二次為張愛玲證婚。其時張愛玲36歲,賴雅已經65歲,兩人相差了近30歲。
張愛玲曾在1956年9月9日致胡適的書簡中寫道:「……八月間我們在紐約結婚,極簡單的婚禮,所以也沒有通知親友。」
胡適無疑是張愛玲接觸過的人當中最讓她崇仰的一位,他早年的小說考證影響到她後來的學術道路,他對《秧歌》的評價使她於寂寞的探索中得到鼓舞,他在工作上生活上給予她的長輩的關懷和幫助更令她銘記在心。
夏志清可說是捧紅愛玲的第一人,他稱愛玲為曹雪芹以來最好的小說家。196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夏志清由耶魯大學出版所出版了他的研究著作《中國現代小說史》,夏志清認為這時「在上海出現的最有天才的作家是後來寫《秧歌》的張愛玲,她可能是五四運動以來最有才華的中國作家」。
1967年賴雅病逝後,張愛玲洗盡鉛華,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張愛玲對自己的感情生活,一直不著一字,這沉默里自有一種尊嚴。
推薦閱讀:
※張愛玲說……
※【再讀張愛玲】(2)再好的香片茶沏得不好也是苦的
※白先勇:我不同意張愛玲對《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評價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
※張愛玲:兩個絕頂聰明人的愛情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