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九講 總結永嘉圓頓禪

禪道網 高僧大德書籍著作

達照法師 -> 達照法師書籍 -> 《永嘉禪》講座高級書籍

第九講 總結永嘉圓頓禪

我們來學習《永嘉證道歌》的最後一部分,就是「總結永嘉圓頓禪」。永嘉禪屬於天台宗圓教教法之下的南宗,是六祖慧能大師印證的頓悟禪法,所以叫圓頓禪。

一、妙法圓明終不失

大家看《證道歌》的原文:

法中王,最高勝,恆沙如來同共證。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這是永嘉大師以無盡的大悲,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每個人本具的真如本性。

1。菩提自性法中王

「法中王,最高勝。」菩提自性——心性,是一切法當中最殊勝、最究竟、最高妙的法,是一切法中之王,能夠統攝世間、出世間的一切法。

世間凡夫在六根、六塵、六識中,被自己的無明、妄想、我執籠罩住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出世間解脫道的羅漢,停留在出世間法上,與世間法毫無瓜葛。他剿落十八界的一切煩惱,脫離了三界六道,再也不想回來了,他能攝持出世間,卻不能統攝世間。唯獨心性的妙用可以周遍十方法界,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凡聖同共,法身清凈。

清凈微妙的心性就是禪宗所指的真如自性。真如是從出世間的本體、從不動的角度來說。而自性是在一切生命的實相中圓滿地體現出來,既能統攝世間,又能統攝出世間,不離當下,不離因果,不離一切法,甚至不離顛倒夢想,也不離出世間的一切解脫,究竟涅槃,乃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種種神通妙用,都在自性中圓滿地展現。

所以《證道歌》的「道」,就是天台宗所講的中道實相,既是常住法身,又是禪宗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古今中外幾千年來,有很多知識學問,人人都在研究,人人都很難把它吃透。無論研究哪個學科的人,只要客觀地去研究、理解了佛法以後,一定會知道,佛法能夠統攝世間法和出世間法,諸法實相是最圓滿、最高、最殊勝的。

如果只看到世間,或者只看到解脫,不夠高,也不夠殊勝;如果只看到人天善法,或者有些禪定的覺受,那談不上高,也談不上殊勝;出世間法雖然比世間法要殊勝很多,但是如果不能回過頭來統攝世間,那也不夠圓滿。大乘禪法卻是不離當下,就能究竟圓滿,這是非常殊勝的一點,這也是佛法的命脈所在。所謂正法就是佛陀的正法眼藏有沒有人秉持,如果有人秉持了正法眼藏,佛陀的正法就在世間;如果沒有人去體會,也沒有人去宣揚,佛陀的正法就淹沒在眾生的煩惱當中。

永嘉大師說「恆沙如來同共證」,不是一個人證得,而是恆河沙數的佛、如來都證得了這個法中之王,也就是我們的自性。一個人如果徹見自性,證一分法身就能破一分無明,當無明全部破除,殊勝的清凈法身就全部顯現出來了,就是最圓滿的佛果;如果沒有完全顯示出來,那還是菩薩,還是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一切如來都是秉持這個法身,才能顯現各種不同的境界,最後證得的妙絕極果是完全平等、無二無別的。因此一切眾生都具有常、樂、我、凈——涅槃四德,一切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

究竟來說,一切眾生和佛完全平等。那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每天都沉迷在聲色貨利當中,自己尚且不知東南西北,怎麼能夠證得各種功德妙用?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認真負責。永嘉大師告訴了我們一切諸佛同證、最重要的佛法核心,王冠上的寶珠,就像國王的玉璽一樣,一切佛都要靠這個來印證自他,印證一切眾生的各種緣起,因緣果報。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有超出心性之妙。

我能講話,大家能聽,甚至能打妄想,都是因為有法中王;如果沒有心性,我們講話不會溝通,也無法生起煩惱或者快樂。但是我們又著在了這些相上,就忘記了摩尼寶珠的妙有。

2。如意寶珠解信受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如意珠就是摩尼寶珠。這句話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前面所講的《證道歌》,從「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開始,一直到現在,都在詳細地解釋這個如意寶珠,這個寶珠是一切眾生本具,而且妙用恆沙。眾生煩惱、貧窮的原因,就是沒有解開如意寶珠。如果能夠解開寶珠,我們輪迴中的貪嗔痴慢疑,一切痛苦憂慮就此戛然而止,完全消失。

但是現在大家著在我執上,著在相上,著在色聲香味觸法上面。當你得不到所追求的東西,一定會有痛苦;當你碰到了不想要的東西,也會痛苦。但是這個如意寶珠,無所求、無所得,取不得、捨不得,在不可得中圓滿自在。

這個覺性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們,煩惱生起來了,它就是煩惱的賊頭,慈悲快樂生起來了,它也是源泉。就像黑白兩道都在一起,黑道來了,黑老大是它,白道來了,白老大也是它,如果找到了這個老大,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我們身心中的一切煩惱,都是從我們的心生起來的,一切慈悲智慧,也是從我們的心生起來的,這顆心的微妙不可思議。

明白這顆心可以先從信的角度開始,「信受之者皆相應」,就是最初你要相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的心就是佛的心,是一模一樣的,只是我還沒有明白,被自己的妄想覆蓋了心智,所以見不到自己同佛一樣智慧圓明的心性。

你確信了以後,在人生的路上,就不會覺得憂慮、彷徨、迷茫,因為知道如意寶珠就在你的口袋裡,不在別處。雖然你現在還不能用,但是已經知道自己是一切法的持有者,一切法界的真理就在我們心中。就像是沒有現代科技知識的人,把一個高科技產品搬回家裡了,但是看不懂說明書,還不會用。我們現在讀佛經、聞思佛法都是在研究說明書,而生命本來圓滿,不可思議。

我們通過佛法的學習和訓練,慢慢地去理解它們,並且掌握運用的技術,就像讀說明書一樣,越讀越清楚。如果你讀不懂說明書,就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可能否定它,那你就永遠與它無緣。所以永嘉大師說,他已經把這個說明書給我們了,「我今解此如意珠」,已經把如意寶珠解釋清楚了,只有信受之者才能夠相應,相應就是有感即應。

宇宙法界的理,通過永嘉大師講出來,我們在這裡共同學習,在內心中去相應,接受這個理,然後不時地提起觀照。比如說,我心即是佛心,心、佛、眾生無有差別,那就看看自己的心,到底哪個心跟佛沒有差別。如果生起煩惱,罵人了,這個心跟佛有點區別;如果在那裡昏沉暗沌了,好像跟佛也有區別;如果自私的心很重,跟佛也有一點區別。但是我們能夠明了這是白的、紅的,吃飯的時候坐在那裡,能用筷子把飯夾到嘴裡面,這個跟佛沒有區別。我坐在這裡講話,如果佛也坐在這裡,請他講話,他也是開口講話,不會閉著嘴。實際生活中跟佛相應、跟佛一致的地方還是非常多。

這僅僅是從有相的角度去看,如果你再仔細看,心本來沒有形象,我們的妄想也沒有形象。你想到了這個鎚子,就是鎚子的相,也不是你心的相,所以一切想法都叫做六塵緣影,像攝像機拍攝的一樣,只是一個影子在你腦子裡出現。你在那裡拚命地跟這些影子爭執,今天想到誰了,想到哪個煩惱的事情了,糾結難受了,就好像西毒歐陽鋒跟自己的影子打鬥,斗死了你也斗不贏。人生就是幾十年,輪迴路上,天天跟自己的思想,跟自己的妄想在那裡斗。這個是成功的,那個是失敗的,這個是漂亮的,那個是難看的,一直跟自己的影子斗,直到死你也斗不贏,表面上再成功,你也是失敗的。

如果你相信、明白了自己心的微妙以後,就不用跟自己鬥了。它本來都是你的影子,如影隨形,理所當然。我們前面種下了因,現在就有這個果。這一生遇到這麼多人,都是跟我們有緣的人,總會有些是善緣,有些是惡緣。有高必有低,有長必有短,有胖必有瘦,有生必有滅,世之常然。明白了這些,這個心就不需要修整,不需要改變,心本來就像虛空一樣,能夠照現一切萬物。如果你不相信,就很難相應,還是會隨著世俗的煩惱妄想,去追逐、流浪。

「信受」就是信了以後要接受,還要去感受,這實際上就開始用功了。信受以後,還要理解,你如果不理解,今天好像聽懂了,明天回去又不懂了,所以要不停地聽,不停地理解。當你對自己的心念,對自己的人生有所理解了,你就不用看說明書也能操作了,那是真理解了。如果你總是需要拿著說明書,可能你還沒有掌握,遇到一些邪教、一些神通感應,可能你的心馬上就轉了。當你真正掌握了心性的妙理,自己在生活中就可以觀察起心動念,來龍去脈。

世間一切有相的法、最高的智慧,只有因果二字而已,沒有別的,一切因果之法都不離我們的心性。誰去造這個因,誰接受這個果,無非是心而已。古聖先賢的著作告訴我們,最高的理是天理,要讓我們明白天理良心,天理就是因果,所以古聖先賢都勸人行善。各種宗教也都告訴我們要改惡向善,沒有告訴你要在大街上潑婦罵街的;告訴我們一定要調節自己的身心,改善自己的起心動念、行為舉止,因為世間的有相法,只是因果而已。你如果把因果規律變成自己的行為規則,然後不需要看說明書,就能落實這種生命狀態,那就是世間最高的智慧了。

在我們這顆心背後,如果有一個自我作標準,就會有拒絕,有追逐,有逃避,這樣就會造成我們貪嗔痴的煩惱。如果背後那個錯誤的自我觀念沒有了,你看到心的本質是空,那麼一切來來去去都非常公平。吃虧的人永遠沒有吃過虧,佔便宜的人永遠都沒有便宜可占。他今天表面上佔了便宜,背後的虧已經在那裡給他搭配好了;現在你吃虧了,其實後面的福報已經在等著你了,所以世間的因果是非常公正的。如果看到這一點,我們內心就會坦然地面對一切,積極努力的方向也就非常清晰。這是如意寶珠在世間的妙用,但它的核心是超越世間。

3。無人無佛了了見

這個摩尼寶珠到底長什麼模樣呢?「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了了見」,我講話你們聽到了嗎?了了聽到,這個聲音無非是緣起,我一講出來,空氣、聲波組合到一起,就有這個聲音了。如果我不講了,你也在聽,你聽到的是沒有聲音,那麼我講了,你聽到的是聲音,如此而已。睜開眼睛看見前面,青黃赤白,男女老少;閉上眼睛看見一片黑暗。我們一直在看,在夢中也能看,即便睡時沒有做夢我們也在看,只是什麼都沒看到而已。

這個摩尼寶珠就是「了了見」,了了就是了了分明,沒有絲毫迷失。你想要見到喜歡的人,或者見到了討厭的人,其實都沒有關係,因為這個心性見什麼都一樣。就像燈光一樣,它無論是照佛像,還是照地板,照乾淨的地方,還是照骯髒的地方,不需要去管,它只要照在那裡,就很清楚了。所以對生命要有總體的認識,不能有片面的執著。

剛才講的總體認識,就是你的嘴跟你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是平等的,都是你整體生命的一個部分而已。你的身體從頭到腳,臉跟屁股是同等重要的。同樣,你個人跟你的家人、你身邊的環境跟你也是一樣重要。很多人覺得我的臉最重要,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和身邊的人,所以就執著這張臉,只把臉打扮漂亮,背後就不打扮了。其實真正高級的打扮是不但要把臉打扮好,還要把自己的心也打扮好,心要是打扮不好,心裏面如果有污點,你臉上自然就會透露出來,所以真正的美就是身心自在。

「了了見」永遠都不會失去,無論見到什麼是非好壞,身心世界隨時隨處從來不變,就是「無一物」。你如果說這就是心性,那你錯了;這就是佛性,你又錯了;這什麼都不是,還是錯了。那麼「了了見」有還是沒有呢?如果說有,你找不出一個叫做「了了見」的東西,要說沒有,明明就在這裡。

這是佛法很精要的地方,禪宗讓我們悟,直指見性就是要見到這個。我在講,有講話的性能,手舞足蹈都有性能。你們坐在那裡,每個人的功能都表現得非常正常。你肚子痛,就是痛的性能出來了,但它只是緣起,有這種組合就會這樣表現出來,沒有組合成為肚子痛的那些條件,你就不會痛。如果你的眼睛裡面有一粒沙子,你肯定不舒服;沒有沙子,你當然就舒服;如果長了白內障,你前面肯定有個影子在那裡。

所以世間一定是因緣組合,果報絲毫不爽。一切萬法在你眼前了了分明,沒有任何人能夠主宰,這中間是沒有一塵可得。如果你認為可得,就是抓住了緣起法不放,就錯了。永嘉大師就指導我們,要「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這些話可以作為口訣,也可以作為秘訣。

人是什麼?大家執著這個肉體是人,你稍微仔細一看,不過是個機器而已,每天給它加油,加的油很麻煩,汽車就是把汽油一加就行了,人要飯、菜、米、麵條、水,還要有空氣,還要保暖,傷風了還會感冒,很麻煩。當然身體是一個比較精密的儀器,比汽車高級多了,所以它加的材料也比較麻煩。其實也不是真麻煩,在農村裡面,大家每天就是吃點菜,吃點米飯,也照樣長大。所以真正需要的也不是很多,這背後貫穿的是緣起而無自性。

當認識到這個身體是緣起的,你講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想到了快樂或者痛苦的事情,感覺是自己想的,如果仔細一看,這些全部都是緣起的,沒有一點是你自己想的。我在這裡講了這麼多話,每一個字都是從小學習來的。如果把那些學習來的東西都還給他們,那我就沒辦法說話了,腦子也沒辦法思考了。大家想想,你把學習來的東西都還給他們了,你怎麼思考?你說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我現在是幸福還是痛苦?你連幸福這個詞都沒聽過,也不知道痛苦這個詞,你就直接去面對你的生命了。

在「了了見,無一物」當中,確實沒有人我。那麼佛是誰呢?如果我們腦子裡面一直有個佛,認為那個佛好像是跟我一樣,只不過地位比我高,或者他的知識比我豐富,能力比我強,坐在那裡供別人膜拜,好像很受人尊重,我也要去坐在那裡受別人尊重。如果你腦子裡面有這樣一個佛的話,那就是常見外道,你認為佛是一個永遠都不滅的神。但反過來,你認為可能只是一個形象放在那裡,教育我們,並沒有佛,那你又是斷見外道。

就像當下的「了了見」一樣,你說這到底是有還是沒有?明明睜開眼睛看見前面了,看見前面的這個功能,既不是眼睛也不是所看的東西,但是我們確實看見了。你既不能說它是什麼顏色,長的什麼樣子,又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沒有,你眼睛明明在看了;你說它有,你又拿不出來,拿任何科學儀器都測量不出來。

這是我們學禪的時候需要去體悟的,如果你體悟到了這個,那麼世間一切生命現象,全部都是短暫無常。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沒有一樣東西你會喜歡把它抓住不放的,因為想抓也抓不住。就像我們的歲月、青春,如果能抓住青春,沒有人不願意抓住的,但恰恰誰也抓不住,這是世間的規律,它就是如此。

所以在我們腦子裡面的概念當中,開悟、見性、成佛,這一切全部都是妄想而已,真正的開悟、見性、成佛是「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佛是相對於凡夫來說的,如果沒有對立,那個概念就是多餘的。如果你腦子裡面沒有快樂和痛苦的概念,就是去接受你的生命,錢多一點少一點沒關係,連錢的概念都沒有,你住在深山或者鬧市都一樣,鬧市跟深山的概念也沒有,那麼你的生命無論在哪裡都是圓滿清凈的,都是自在的。但是我們一旦落入了概念,就開始有對立,有分別了,所以不能解脫是因為我們的分別執著心太重。

4。大千沙界海中漚

既然「亦無人,亦無佛」,為什麼現實人生還這麼豐富多彩、色彩斑斕,什麼事情都有呢?就是「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這個解釋非常到位。

「大千沙界」是什麼概念?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天王天、一個忉利天、一個六欲天,這算一個世界。一千個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成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成為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就是千的立方,這麼多的日月組成一個大千世界。那麼恆河有多少沙,恆河沙數的大千世界,每一個世界都有這麼多的眾生,都是「海中漚」。海中漚就是海水表面被風吹起來的泡沫,風要是不吹了,泡沫就沒有了。

這個世界的存在是我們共同的業風吹出來的水泡。我們每個人這一期的生命就是個大水泡,吹出來了以後,就這麼大了,到死的時候,水泡就報銷了。但是組成水泡的那些水沒有減少,那裡面的風也沒有減少,風又吹到別的地方,又吹了一個水泡出來。我們這一生,大水泡裡面有很多小水泡,小水泡就是我們跟誰有一段因緣,跟誰組織一個家庭,跟誰在一個公司工作。感情、事業各方面幾十年,又吹了一個水泡。這個水泡好的話,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長一點,如果吹得不好,就爆炸了。

然後再小的水泡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這是很關鍵的地方。很多事情都是你堅持這一念心,這個水泡就慢慢大起來了。如果你覺得一個人很順眼,就跟他交往一輩子,跟他的緣就很深,來生肯定會跟他在一個世界裡面生活。就像我們信佛,一輩子都信,這一生跟佛結的緣就會很大。所以「大千沙界海中漚」,就是所有的眾生,每一個人的心念都會吹出來無盡的時間和空間。

「一切聖賢」在這樣的「大千沙界」當中,到底代表什麼?就像天上的閃電一樣,一閃就過去了,「如電拂」。釋迦佛雖然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佛傳法到現在已經兩千多年了,對於無盡的時間、無盡的大千沙界來說,就是一剎那而已,一閃電就過去了。但這一閃電,照亮了整個世界!宇宙黑暗看不見前面的大陸,這一閃電,有人看清了,看清楚了他也走了,你在後面能不能看清呢?你的生命如果能「了了見」的話,那你就是大光明藏;如果你不能,即便是無量百千萬億諸佛天天跟你說法,也就是「一切聖賢如電拂」,閃一下電而已。

我們有時候聽佛法、讀經,覺得眼前突然一亮,好像生命已經找到歸宿了,結果一轉頭又迷失了,這實際上就是閃電。在修道過程中,有一個三昧的名稱就叫做電光三昧。電光三昧就是當你深入禪定以後,突然會有一閃念,把宇宙人生都看得很清楚,等你出來的時候,又看不清楚了,好像閃電一樣。但是你如果證得電光三昧,你的信心就不會退了,就像你面前打了閃電,已經看清楚了前面的路,就知道懸崖在哪裡,哪條路是平的,即便是摸著過去也不會摔跤。但如果沒有電光三昧,常常一抬腳下去就是懸崖,有些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經沒有機會了。

所以在輪迴的世界裡,眾生的時空和世界無有窮盡,盡虛空遍法界,非常之多,大千沙界這麼多,有相的世界就像水裡的浮漚一樣。

我們的如意珠放在口袋裡,被縫起來,找不到了,現在把袋口給解開了,你拿出來一看,「了了見,無一物」。過去的一切妄想、顛倒、執著,我要閉關修行,我要積功累德,我要修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都「無一物」。就是你所有的起心動念,在這「了了見」當中,全部被淡然化解。你過去的貪嗔痴一切煩惱,在「了了見」當中,也無有一法可得。所以六祖大師在開悟的時候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5。定慧圓明終不失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梵網經》裡面說:「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即使是熱的鐵輪在你頭上撞,把頭皮都撞破了,我們感召來的生命的業力、痛苦的人生遭遇,讓我們不能承受,但是如果能夠「了了見」,知道「無一物」,看見了當下明明白白的這個,定和慧這兩者就非常圓滿明亮,永遠不會失去。

這個「定」就是「無一物」的定,如果我們還有一個灰塵,就會被這一塵所干擾。無論是覺得這部經很好,這個法很好,還是這個人很好,都是塵埃,都是掛礙。哪怕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拂拭也是塵埃。所以不如六祖大師來得直截了當: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現在我能講話,你能聽話的這個功能,沒有任何形象,也沒有任何塵埃。

在《楞嚴經》裡面,明心見性的這個「見」,不是動詞,不是去看到一個性,是你「見」的性能,就是反聞自性的這個性能。開眼見明,閉眼見暗,所見不同,見性不異,見的性能沒有差別。你面對快樂或者痛苦,感受不一樣,這是你的福報因緣感召來的,但是能對待一切的這個功能是沒有區別的。當然如果從世間的角度來說,那個能對待的是我,因為有個我執在,當然有區別,但是心性是遠離我與無我,遠離一切分別,因為它沒有人我對立的這個相。

所以破除我執並不是要把自己給粉碎了,而是把人我對立的那個我的觀念給消除了。我們平常只要有我就有人,只要有我就怕傷害,我、人、眾生、壽者,一定是對立起來的。一旦把那個對立的自我消除了,有時候會覺得宇宙法界就是我,但是這麼形容也不對,跟常見外道有些像,說宇宙法界都是沒有我的,這樣跟心性更近一點。

佛喜歡用無我來形容,不喜歡用我,但是大乘涅槃用常樂我凈也用我來解釋。實際上當內心沒有對立了,本來就不動搖的境界在那裡,只要明白了這個境界,接下來的功夫,就是「我今解此如意珠」,如意寶珠就解開給我們看了。

大家如果已經解開,找到了自己的摩尼寶珠,接下來就是要保護你的寶珠。我們原來都在要飯,都習慣了千辛萬苦去賺錢,寶珠拿出來就什麼都有了。但我們不會用,還是喜歡去打工,好像辛辛苦苦來得真實一點;還是喜歡去人我是非說兩句,感覺開心一點;別人讚歎兩句,覺得很有成就感,還會落入到過去的串習當中。所以要明白摩尼寶珠怎麼用,首先要保護它,保護就是要隨時看到「了了見,無一物」。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就這四句話十二個字,大家可以當口訣背下來,身心一下就完全融化了,這就是定,不受干擾了。哪裡有什麼痛苦快樂!一切是非人我全部跟我無關,也沒有一個我在那裡。在這個定當中,就要保護它,你要不停地提起來,如果忘記了,你就提醒一下,「了了見,無一物」,就保持在這個保的狀態。

但是你還要「任」,不能天天在那裡「了了見,無一物」,傻了。保任的功夫就像養小孩一樣,你一定要抱著他,要給他吃,隨時要看著他,要保護他,不能讓他受傷,他又怕冷又怕熱,你一定要很小心。但是你要任其自然,你要天天抱著他不放,他就殘疾了,就不會走路了,他想走,得讓他走,還得培養他走,讓他自然。怎麼讓他自然呢?已經明白了「了了見,無一物」的狀態了,這個時候,好好吃飯,開心做事情,專註開車,你在生活中隨時把手腳放開,完全自然,做什麼都很開心。做著做著又忘記了這個狀態怎麼辦?再提起來「了了見,無一物」,要保護它。

所以古大德講,真正修行的人就像小鳥學飛。鳥學飛,腳一點地,翅膀一張開,就飛出去了。腳一點地就是「保」,你一定要點地,不點地飛不起來。但你翅膀不硬,一飛出去,馬上就摔下來了,摔得半死,怎麼辦呢?你還得再點地再飛,飛的那個就是「任」。

「定慧圓明終不失」,就是功夫做成片了,永遠都不會失去。如果你沒有功夫,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功夫,就是提起來「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然後你無論是誦經、拜佛,還是做其他任何有相的事情,都以這個「了了見,無一物」為前提,保住了以後,再任其自然。功夫做久了,你在用功時,別人看不出來,你自己也沒有用功的痕迹,因為本來無一物,沒有能用功的我,也沒有所用功的法,這樣你的心就很坦然自在。

在用功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觀察、體會到世間因果緣起的道理。在任的過程中,世間的智慧會越來越清楚,待人接物的時候,自己的習氣毛病來了,煩惱起來你就摔下去。摔下去怎麼辦?「了了見,無一物」,再繼續保持一下,然後又放開。這樣就是定慧圓明,一直用功下去,永遠都不會失去我們的如意寶珠。

二、勸修決定了真說

禪宗的祖師個個都是苦口婆心、掏心掏肺,把佛法最核心、最寶貴的直接拿出來給我們。

我們漢人有大乘氣象,有大承擔、大無畏的精神,有孔孟的德行作基礎,才可以接受這樣非常了不起的境界,一般固執的民族文化很難接受「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這樣一個遍及一切處的終極真理。這個真理不在別處,就在我們的心裡。所以歷代禪師,包括永嘉大師,都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導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從中得到受用。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言螳螂能拒轍。大象不游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訣。

你看多慈悲,不停地舉例說明,告訴我們一定要深信不疑。

1。正法不壞

「日可冷,月可熱。」我們沒有看到太陽是冷的,也沒有看到月亮是熱的,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這些不可能的事發生了,眾魔也不能壞真說。這裡的眾魔包括:生死魔、五陰魔、外道魔,還有煩惱魔,都不能破壞真說,這是諸法實相、真心本性的開示。

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真說。佛陀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理,生命內在的摩尼寶珠、無價寶藏,沒有人能夠破壞得了。因為眾生本具,你今天不信,也是帶著摩尼寶珠在那裡不信,哪怕造惡下了地獄,也是帶著摩尼寶珠去造惡,整個生命運行的規律就是靠它,不論你相信還是不信,它都是軸心。所以說即便是日變冷了,月變熱了,世間不可能的事情都變可能了,佛法的終極真理也不可能會有改變。

印度有很多次,中國也有三武一宗的滅佛,宗教的形式或許會被消滅,但眾生的心不會被消滅,眾生總是有起心動念、愛恨情仇,解脫的道是不會被消滅的。佛陀的正法,涅槃妙心,如意寶珠,整個法界的核心真理就是它,它沒有生也沒有滅,所以是法住法界,不生不滅。

我們現在說是末法時期,法本來沒有末,法永遠都是正法,是我們人的執著重了以後,會捨本逐末,會抓住那些表面現象。比如這裡人多,那裡人衣服穿得漂亮,那邊人對我好,這裡面感情深,覺得這樣好,那樣不好,總是在是非煩惱當中,抓住的是枝末。到廟裡燒香、拜佛、磕頭,讓師父超度超度,做場佛事保佑自己賺錢,這些都是屬於枝末,沒有看到自己的摩尼寶珠,所以叫末法時期。

但是如果通過這樣去結善緣,一步一步地培養善根,自己慢慢地就找到了,原來佛法是消除煩惱、解開宇宙人生疑惑的。了解到這一點,你就開始找佛法的根本,你的身心就開始變化,進入正法時期。如果隨時能夠「了了見,無一物」,在這個當下就是正法,就沒有生滅。

所以,明白了正法,正法就永遠在世間。它不會因為社會環境而改變,也不會因為國界而改變,不會因為種族、人類文化或者眾生界而改變,不會因為各種邪說、各種外道的說法而改變,真理永遠都在那裡,不會改變。

2。象駕崢嶸

「象駕崢嶸謾進途」,這是個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大象是獸中之聖,比王還要殊勝。香象過河,腳踩在那裡,就像大山一樣穩定。大行普賢菩薩騎的是白象,就是說要像大象一樣走過生命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非常穩實,不會飄浮。我們凡夫的人生道路總是在飄,今天被業風吹到這裡,明天被業風吹到那裡。今天覺得學佛好,到寺院來發心,明天一想又跑去卡拉OK了,生命的腳跟沒有落地,不知道踩到哪裡好。

明心見性,明白自己摩尼寶珠的人,他的生命就像大象,從此就開始腳跟落地了。當然打開摩尼寶珠也不容易,至少也是初果羅漢。

「崢嶸」是指高峻的高山,表示不平凡。大象駕的車是很不平凡的,意思是如果你在生命中明白了「了了見,無一物」,這是很不平凡的。可能有些人幾十年,或者這一生都很難聽到這樣的法,如果你能夠體會到就更加不容易,如果能夠用起來,那實在是值得慶幸的一件大事情。「慢進途」就是非常穩健、自信、豪邁地走在路上,大象就這樣走路。

「誰言螳螂能拒轍。」螳螂就是指前面所說的外道和眾魔,大家如果有機會研究佛法,一定會知道佛法所說的道理最深廣,世間所有的知識學問都沒有超出它的高度。世間法研究問題都是從一個角度深入,深入到最後,還只是一個角度。佛法是全面地,從淺入深一直到最後,把根本和枝末一切法都講得清清楚楚。所以古人說:「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這是有道理的。

「螳螂」就是指一般的思想觀念、世智辯聰。有些人不去了解佛法,就以為佛法好像是迷信,只是一些老太婆的事情,或者佛法只是安慰那些對未來世界產生恐懼的人。他不知道佛法就在當下,不在別處,當下的生命與過去、未來的生命是一體的,不是截然分開的。所以佛法的思想和觀念,比起世間一般的知見,包括印度的九十六種外道,六十二種邪見都要圓滿。螳螂當然不能擋住大象的車子,大象的車子那麼大,螳螂在車底下,一腳下去,命都沒了。

「大象不游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這是指用功的人如果明白了摩尼寶珠,自己就是大象,當下就能「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非常自在。同時對於世間的一切相,一定會處理得恰到好處。

有些人可能會突然高興起來,佛像也不拜了,看到別人拜佛,覺得怎麼這麼著相。他也許是沒有經驗,也可能根本就不了解。如果能夠「了了見,無一物」,看到眾生在拜佛,他很清楚佛像的功能和作用,他在因果、緣起上也很清楚求懺悔、誦經、打坐的作用,所以既不會去誹謗,也不會自己去執著某一點,說:「我又誦了多少經了,我打坐都十年了,一天都坐十八個小時,怎麼還沒開悟啊。」這些有相的修行跟開悟、摩尼寶珠都沒有必然關係,因為摩尼寶珠不是修出來的。但是如果你不修,就永遠都沒有機會找到這個摩尼寶珠。你看到這點以後,就知道自己一定要在生命的本質上著手。

我小時候看見農村裡有個老太婆,她念阿彌陀佛,一串念珠數過去,然後用紅紅的硃砂點一個點,一個本子都點滿了。我問她在做什麼,她說自己死了以後,用這個當路費,要燒掉,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可能是一種方便,就是鼓勵大家多念佛,路費越多心裡越踏實。她念佛念多了以後,可能也有點用,但是用這個觀念來讓她達到「了了見,無一物」,就做不到了。

凈土法門是三根普被,就是因為有這些方便。但有些人把佛經念好放那裡,以後有誰要,就把它賣給誰,拿出去燒掉。我們溫州也有很多人敢幹這種事,其實這些都不如法,最多是買的人有份孝心,他可能還有點功德,今天買了多少經燒給父母了,盡一份孝心。

一個真正明白摩尼寶珠的人,只在大智慧上著力,另外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會圓融起來。如果你不圓融,那就是摔跤了,還要繼續再圓融,圓融到沒有痕迹,就像春風化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就是你真正的心性。大家都在心性當中,心性是沒有生滅,沒有形象的。你如果明白了,你的自我感覺就消失了。所以大象不會在兔子的小事情上計較太多。

「大悟不拘於小節」,真正大徹大悟的人,不會對一些小節很計較,很拘謹,他的身心全體都放開了。我們以前做了很多錯誤的事情,心裡總有罪惡感,或者是覺得別人對不起我,心裡老是仇恨,總有各種各樣的陰影存在那裡。但開悟的人就把這些枷鎖全部解開了,「拘」就是拘謹、枷鎖,都放開了,真是非常自在的一個人,這是形容修行的過程。

但是,不是說不拘小節就可以自由散漫了,雖然不拘,但是他一定是恰到好處。一開始做不到,可能別人會覺得你有一點傲慢,因為你的氣勢已經在那裡了。但是讓別人感覺到你有氣勢,就是你摔跤了,你還是不夠圓潤,用功還不夠到位。禪師真能做到「東家作驢,西家作馬」,入酒肆到妓院都沒關係,那才是大自在,但他也是有緣在那裡,否則你天天跑到那裡又是著相了,讓眾生誹謗,還是有罪過。

大悟的人,他境界背後的生命,一切都是圓滿自在的,就是看能不能運用自如。但是沒有證悟的人就千萬要小心。「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訣」,就是你不要自己管窺蠡測,管窺蠡測就是拿一個管子,放在眼睛前面看天空。坐井觀天的那個井還要大一些,你拿個管子去看天就更小了。因為你拿著管子去看,就容易誹謗,人家說天是無邊無際的,你說「沒有,我親自看到就這麼小,我都親自看到了怎麼不是」。

你的看是管窺蠡測,看到的就是你生命當中的一小部分,不能拿這麼小的一小部分來誹謗整個大千世界。如果把自己的摩尼寶珠打開以後,你才會知道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有摩尼寶珠,只是有人會用,有人不會用。不會用的人,有人明白,有人還不明白。不知道的人就受苦了,把自己看得很可憐,很難過。有時我們在佛前求懺悔,也很傷心,覺得無量劫來怎麼輪迴到今天,想解脫好像又沒有方法,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偶爾懂得一點法,因為業力很重,還是去喝茶、聊天,不會拿時間來用功,所以業力會影響我們。

如果你找到了摩尼寶珠,生命就有了歸屬。如果還未了呢?永嘉大師就告訴我們,整個《證道歌》就為我們做一個決定,就是「為君訣」。前面講了「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名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你再看最後這段,「了了見,無一物……」「為君訣」這個「君」就是前面「君不見」的第一個字,首尾呼應了。你現在如果還不覺,就回過頭去,再把它從頭念到尾,理解到最後,覺不覺,看大家自己決。

推薦閱讀:

2018年第一季度總結
男人對女友有性趣的原因做一總結,便於女生在戀愛中去感覺
[轉載]《子平母法總則》總結(二)
肩袖損傷最全評估總結 | 5個要點,3項特殊檢查和5塊重點肌肉!
關於性,一個離婚女人總結了這7句話,你認可嗎?

TAG: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