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灼基:思入風雲變幻 情在經世濟民
05-31
蕭灼基:思入風雲變幻 情在經世濟民 |
所屬欄目:封面故事 作者:陳喜輝 袁晶明 本文瀏覽次數:139 |
蕭灼基是北京大學的名教授,全國政協常委,各種頭銜和稱號加起來能有幾百項。這位戲稱自己是「土鱉(博)飼養員」的老教授,真正是弟子滿天下。其學生中既有學界新一代的名家,也有企業界、金融界的巨子;既有黨政部門的領軍人士,也有各行各業的精英。 已屆七十的蕭灼基,仍然筆耕不停,仍然四處講學,仍然活躍在政治經濟的舞台上。他以他的理論、他的思想、他的勤奮勞作,耕耘著改革和市場經濟的沃土。他是一個永遠迎著晨光前進的學人。 |
入冬的一天晚上,蕭灼基教授家的客廳里一下子聚來了七位經濟學博士,其中既有北大的教授,也有金融機構的老總,政府部門的官員。加之遠道而來的我們倆,大家濟濟一堂。 蕭灼基本來就風度極好,見到學生們,他一下子年輕了許多。此時,他襯衫潔白,領帶整齊,神采奕奕,談笑風生。弟子們也恢復了孩子氣。一位博士開玩笑地說,蕭老師從前就在家裡給我們上課,彷彿私塾,如今又周遊列國,四處講學,真有孔夫子遺風。 蕭灼基是北京大學的名教授,全國政協常委,各種頭銜和稱號加起來能有幾百項。這位戲稱自己是「土鱉(博)飼養員」的老教授,真正是弟子滿天下。其學生中既有學界新一代的名家,也有企業界、金融界的巨子;既有黨政部門的領軍人士,也有各行各業的精英。
最舒服的理念 手稿永遠比書籍有更多的精神氣息,因為它直接凝聚了作者的心靈和汗水。書房裡,蕭灼基仍在修改那部幾乎永遠也改不完的《馬克思傳》,他要藉此向偉大的馬克思致敬,並為中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思想資源。 此前的1983年,蕭灼基出版了《馬克思青年時代》,作為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紀念。兩年後,恩格斯誕辰165周年,蕭灼基又獻上了42萬字的《恩格斯傳》,這是第一部由中國學者撰寫的恩格斯學術傳記,連獲國內多項圖書獎。但蕭灼基仍然心愿未了,他要寫一部馬克思的傳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親近這位偉大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人生和思想。為此1998年蕭灼基曾專程赴歐洲考察,追尋馬克思生活、思想和鬥爭的足跡。從特利爾到波恩,從科隆到布魯塞爾,從巴黎到倫敦,蕭灼基頭腦里重溫著《共產黨宣言》、《資本論》,感覺到偉大思想家那睿智而堅毅的目光仍然統攝著多元化的歐羅巴大地,仍然對人類社會發生著巨大的影響。而自己則藉此升華為更理性更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中國改革開放伊始,蕭灼基就為市場經濟大聲鼓呼,因而有些人懷疑他對馬克思的信仰。1998年蕭灼基在香港講學,有個外國朋友尖銳地發問:「從你的背景上看,你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但現在你又講市場經濟,請問你是在馬克思主義那裡感到舒服呢,還是在市場經濟這裡感到舒服呢?」蕭灼基幾乎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我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市場經濟感覺最舒服。」全場報以熱烈掌聲,大家佩服蕭灼基的睿智,更敬佩他堅定的立場。蕭灼基的「出身」就是馬克思主義專業,1953年9月,他從廣東汕頭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因為品學兼優,三年級就被推薦讀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宋濤教授、蘇星教授以及前蘇聯馬克思主義學說史權威卡拉達也夫教授。就在這期間,《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卷問世,梅林的《馬克思傳》再版,博大精深的馬克思主義深深吸引了年輕的學子。 1959年蕭灼基研究生畢業,分配到北京大學經濟系任教,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員。燕園擁有中國最優秀的研究環境,也洋溢著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蕭灼基找到了學術研究與經世濟民的最佳結合點。隨後而來的「文革」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學術研究的空白期,蕭灼基卻能讓「學習班」名副其實。當時他曾被隔離審查,沒書讀的日子實在難過。蕭灼基就引用毛澤東關於「你們要認真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的號召,要求審查人員允許學習馬恩著作。這是絕對的「政治上的正確」,所以蕭灼基的願望順利實現。他用幾年時間,認真研讀了已出版的馬恩全集。他後來不無得意地說那時是 「你搞我的專案,我搞馬恩的專題。」 至今為止,蕭灼基仍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通讀馬恩全集、精熟《資本論》的學者之一,蕭灼基領略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並以之來審視應對中國現實的「政治經濟學」問題。改革開放、實行市場經濟以後,國內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從盲目崇拜轉為有意貶低,這是兩種方向相反、程度相同的輕率。蕭灼基則清醒地看到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改革與發展中不可代替的價值。 1981年,蕭灼基發表了《關於改革經濟管理體制的若干設想》,在中國學術界最早提出了「國有企業兩權分離理論」,即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經營權)歸企業。這在今天已經是市場經濟的常識,在當時卻是重要的突破。其中有蕭灼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也包含了他對中國國情、馬克思主義和市場經濟的深刻思考與慎重選擇。蕭灼基教授說,這個思想來源於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第三卷關於借貸資本兩權分離的理論。他這一成果對國有企業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獲得了首屆孫冶方經濟學獎以及全國改革與發展金三角獎。 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中國理論界面臨著一個新的課題,即市場經濟「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有人將馬克思主義與市場經濟完全對立起來,患上了「恐資症」、「恐市症」。這個問題直接關係經濟改革的進程,蕭灼基連續發表文章和演講,以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為根據,旗幟鮮明地指出,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並非資本主義所專有;股份經濟既不「姓資」也不「姓社」,而是「姓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長期共存,二者會面臨許多相同的問題,社會主義可以借鑒資本主義經濟有益的經驗與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放棄馬克思主義。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是歷史的,它從開始就敞開自身,在歷史運動中求得發展。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蕭灼基用他幾百萬字的研究成果,幾百次的公眾演講,參加無數次的國內外學術會議的發言和論文,向人們表明:「我過去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現在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將來仍然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最貼心的課題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一言道出了哲學的實踐性:「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蕭灼基特別欣賞這句名言。經濟學乃經世濟民之學,如果離開了具體的國計民生,多深奧的理論、多漂亮的數學模型都不過是畫餅充饑。 在寧靜幽雅的燕園裡作一位不問人間煙火的名教授可能更輕鬆愉快,但蕭灼基這一代知識分子習慣於將個人的命運、事業與國家興亡相聯繫,他的經濟學家生涯就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展開的,因此被業內人士譽為「最貼近市場的經濟學家」。 蕭灼基是股份制經濟最早的倡導者之一,為中國股份制改革和中國資本市場建立、發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蕭灼基說,「馬、恩並未預見到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股份制經濟,但實踐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股份制和證券市場並非資本主義所專有,而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因此多年來蕭灼基一直以此為研究重點,主持了「七五」國家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股份經濟研究》和「八五」國家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證券市場研究》。他主編的《股份經濟學》是我國最早介紹股份制經濟的著作,1995年出版的500萬字的《中國證券全書》是當時關於證券市場的最全面、最權威的工具書。 多年來,蕭灼基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只有西藏沒去過)、海峽兩岸,有時上午在繁花似錦的廣東,下午就到了冰天雪地的黑龍江。他在政府機關、學術機構以及各種會議和媒體上發表演講,普及知識,調研國情。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證券報》以及《中外企業家》雜誌、《華南經濟新聞》、《香港商報》和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報刊撰寫文稿,開闢專欄,談股論金,積極熱情地為市場經濟和股票市場鼓呼。他一直在宣傳:證券市場是改革的突破口,廣大股民是衝擊計劃體制、創建市場體制的突擊隊。證券市場也是學習市場經濟的偉大學校,黨政幹部應該參加證券市場,培養市場經濟意識,以實際行動投身於改革實踐。蕭灼基在民間有「蕭股市」之稱,多次對股市和利率走勢的預測頗為應驗。但他卻謙虛地說,自己對股市的預言,既有「過五關」的風光,也有「走麥城」的無奈。他經常忠告股民:「股市有波動,投資有風險,選股要謹慎,持股要耐心。」 有人曾總結改革開放以來蕭灼基的一些理論成就,結果表明,他不僅在市場經濟、所有制與產權、股票市場等領域建樹頗豐,而且這位經濟學家的情懷與智慧幾乎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一些關鍵問題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1980年,中國物價出現變動,一時人心惶惶,蕭灼基通過《論我國物價運動規律》等文章,最早提出長期穩定物價不符合市場供求規律的觀點,主張由市場供求調節物價,並要求工資增長要超過物價增長。有人評價此文為中國物價改革的「啟蒙教材」。中國加入WTO前後,他反覆指出: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因此要在經濟體制方面逐漸淡化中國特色,逐漸與國際接軌。面對金融市場的「瓶頸」,他大力呼籲金融改革:中央銀行行政化,專業銀行商業化,銀行利率市場化,大力引進外資銀行,等等。另外在保險資金入市、保護私有財產、西部大開發、股指期貨、人力資本以及發展教育產業等諸多問題上,蕭灼基都高瞻遠矚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形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這些年來,他出版了著作12部,發表論文300多篇,主編專著20多部。數百萬字的著述,數十萬公里的奔波,蕭灼基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的實踐,他的關注點從來沒有離開中國的大地與人民。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常委,蕭灼基教授是受人關注的「明星」。新世紀元年的 「兩會」開幕式的早晨,寒風凜冽,蕭灼基剛一邁上人民大會堂台階,就被幾十名記者團團圍住,什麼B股市場、國企改革、三農問題、擴大內需等等,一步一個問題,蕭灼基邊走邊回答,36級台階走了半個小時,最後還是由會議工作人員把他「搶救」出來。這幾年,幾乎年年「兩會」,蕭灼基等著名學者均經歷了在台階上被近百名記者圍追堵截的場面,其熱烈程度讓政協委員中的電影明星們望塵莫及,他因此獲得了「台階委員」、「明星委員」的稱號。他很高興,因為他看到了公眾是多麼關心改革開放與現代化事業,他也感到作為一個政協委員的重大社會責任。最常用的格言蕭灼基這位大教授、著名經濟學家的隨和是出了名的,以至於後生晚輩初見之時即被他的平易近人所感動,相識日久甚至可以如朋友一樣談笑。但教授也有發脾氣的時候。某次他去參加一個會議,蕭灼基從實際出發,坦率地談了與主辦方相左的意見。有關方面卻再三引導、示意他應該說什麼,蕭灼基很生氣地回敬說:「我不需要別人教我說什麼。」隨即拂袖而去。也許這不應該叫脾氣,而是一個知識分子對真理與學術的忠誠。 綜觀改革開放的歷程,可以看出蕭灼基的經濟觀點具有鮮明的超前性和創新性。他一直活躍在理論前沿,努力突破僵死的體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考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他的很多觀點以快取勝、以新取勝,在當時都顯得十分大膽,有時被一些人視為異端邪說。但蕭灼基認為,觀點可以商榷,解放思想卻不容置疑。在一些單位,他曾留下了這樣的題詞:「真理無國界,科學無禁區,探索無止境,爭鳴無尊卑」,這也正是他自己思想和學術的準則,即使在師生之間,他也提倡平等交流,惟真理是從。 有一年蕭灼基在新加坡講學,主題是中國加入WTO的意義及其對新加坡的影響。一位商人每場必到,頑強地與蕭灼基辯論,反對中國加入WTO,並對中國的投資環境表示置疑。蕭灼基不急不躁,以優雅的風度、清晰的思維和卓越的口才從容應對。到最後一天,這位頑固的商人竟然改變了態度,表示對蕭教授的觀點十分信服,對新加坡商界在中國投資很有信心。另一位商人則認為:中國加入WTO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蕭灼基的應對更堅決:「這個說法完全錯誤」,然後他從經濟增長、外貿形勢、就業機會等方面論證了加入WTO的必要性,每一段結束都是有力的反問:「這樣不是很好嗎?」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 蕭灼基在討論問題時有一句口頭禪:「不敢苟同。」他對是非問題從不含糊,總是喜歡坦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喜歡把問題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近年來,中國股市屢屢暴露出「鄭百文」、「中科創」等「黑幕」,違規行為接二連三。一些人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些人悲觀地認為,「中國的股市很像一個賭場」,應該推倒重來。對此,蕭灼基撰寫了長文《對我國資本市場若干重要問題的看法》,認為中國股市成就巨大,全體股民功不可沒,規範市場需要過程,關懷愛護勝於加碼打擊。這篇文章開篇他就坦率地表示了對股市悲觀主義者的觀點:「不敢苟同。」 蕭灼基的「不敢苟同」也包括對自己的批評。蕭灼基對股市的預言曾多次應驗,但他有時開玩笑地說:要買賣股票應該去請教交易大廳門口看自行車的老太太,而不要輕信宏觀經濟學家。2001年年初,他預測中國股市仍將走強,上證指數會上升到2000點。6月,上證指數果然一路攀升突破2200點。但從6月15日以後,股市一路下跌,到2002年初只有1300多點,股市市價總值大幅縮水。為此,2001年11月15日,蕭灼基做客新浪網北京總部,應邀參加「中國入世網上峰會」,就自己的預測失誤向股民公開道歉,並承認預測不準的原因主要在於自己「對政府的一些政策沒有很好地把握。」2002年5月,在北京科博會「世界500強CEO與中國頂級企業首腦論壇」上,他重提此事,顯示了誠懇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學術操守。會場上的熱烈掌聲,表達了人們對他這種精神的高度讚賞。 著名經濟學家董輔 教授為蕭灼基寫了一條幅:「有是非之辯,無名利之爭」,誠為至評。最富有的職業 蕭灼基的本行是教師,他曾經獲得1984年首屆教師節北大優秀教學獎。他常說:「讀書、教書、寫書是我的人生經歷,也是我的座右銘。」曾有記者問及對教師職業的看法,蕭灼基毫不猶豫地說:「如果再有選擇職業的機會,我還要作一名教師」;隨後他又加上了風趣的注釋:「我做不了政府官員,比起協調人際關係,我能更好地協調書本與文字的關係;我也做不了企業家,比起管理企業生產優質的產品,我更適合做培養優秀學生、優秀人才的工作。」 自1959年畢業以來,蕭灼基執教四十多年,桃李滿天下。粗略統計,指導博士三十多人,博士後十多人,碩士五十多人,國內外訪問學者進修教師近百名。他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大學、對外貿易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以及國防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兼職教授、名譽教授。他經常說:「我是最富有的,因為我有這麼多優秀的學生。」 燕園向來是龍翔鳳翥之地,更兼名師出高徒。蕭老師的許多弟子已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教育領域的重量級人才,但蕭灼基卻喜歡說「高徒出名師」,高徒未有,名師何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他更看重學生的成就。他認為,北大要培養「大家」,即大學問家、大政治家、大企業家、大金融家。學生入學之初,他就提出幾點要求:師生平等討論,學生要敢於超越老師,課堂上他不做空洞的灌輸,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學位論文要求嚴格,要求理論上有所創新。他的學生高佩義博士的「城市化三定律」、劉偉博士的「國有經濟獨佔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論」、杜輝博士的「經濟周期波動論」、莫扶民博士的「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兼容論」、陳雲賢博士的「風險與收益對稱論」、孫祁祥博士的「風險約束最佳宏觀控制假說」等觀點均有重大創新,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 北京大學不僅是學做工、學做事的地方,主要是學做人的地方。北大的價值不僅在於智力與學術,而且是人文精神與大師風範的「統一場」,造就了中國最優秀的青年學子。蕭老師特別注重以自己行為和人格影響學生。現在社會上,師生合作寫論文、導師掛名搭車是常有的事情,但蕭灼基認為這樣不妥。他自己寫論文,連資料都要自己親自查閱。對學生的論文,他只修改,決不搭車署名。上課雖然常在家中,但時間與內容一絲不苟。蕭老師也絕沒有狹隘的門戶之見,他自己號稱「土鱉飼養員」,強調學生要聯繫實際,關注國情,對「海龜上岸,土鱉滾蛋」的說法「不敢苟同」,但在學生畢業時,他也總是倡導學生到國外學習進修,開闊眼界,因為「真理無國界」。 學術上,蕭老師不講面子,生活中卻十分可親。一次,外校的一個碩士畢業生搞到了蕭老師家的電話號,晚上在北大的一個公用電話亭打電話,說要報考他的博士。蕭老師不怪他冒昧,立刻詳細告訴家裡的住址,請他馬上過來。暢談之後,他從樓上一直送學生到樓下。名教授的這一請一送給學生極大的鼓舞和鞭策,這位碩士後來果然考取了蕭老師的博士。而另一個博士生畢業找工作,急需一封推薦書,發著高燒的蕭老師是在病床上寫就的。畢業生們在離校時,都曾得到過蕭老師的囑託,這幾句話連帶著蕭老師的人格魅力使弟子們刻骨銘心:「從政做官要清廉,下海經商要守法,科學研究要創新,待人做事要真誠。」 蕭灼基一家既是教師之家,也是經濟學世家。夫人盧楷第女士是老北師畢業生,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熱情、爽朗、善解人意的盧老師給朋友和客人帶來的是溫暖和關愛。同時,將蕭老師的工作日程安排得井然有序。這位1955年入黨的教師和幹部,退休後成了蕭灼基的「家庭秘書」——堪稱中國經濟界熱線的兩部家庭電話,每天讓她處於運動狀態中。書香門第,教子有方。二女一子皆出身經濟學專業。長女蕭端,經濟學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次女蕭陽,經濟學碩士;兒子蕭凌,中國人民大學投資經濟系畢業。全家人均投身經濟的實踐。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常談的話題,仍是經濟問題。這個家真給人一種中國經濟最前沿的感覺。 已屆七十的蕭灼基,仍然筆耕不停,仍然四處講學,仍然活躍在經濟學術的舞台上。他以他的理論、他的思想、他的勤奮勞作,耕耘著改革和市場經濟的沃土。他是一個永遠迎著晨光前進的學人。 |
推薦閱讀:
※進則謀劃天下,退則著書立說:近代長盛不衰的第一風雲人物
※美國黑手黨百年風雲
※兩宋風雲
TAG: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