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害是個冤案——司馬遷的《史記》也不能全信
韓信被害是個冤案——司馬遷的《史記》也不能全信
長樂居士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韓信和叛將陳豨勾結的記載,司馬遷的評語中說韓信「謀叛逆」,這就使許多對韓信抱以同情態度的人也不能不承認韓信確曾圖謀造反。仔細閱讀這些記載,就會得出結論:韓信並沒有謀求叛逆,那些說法是漢皇家為了給殺韓信找的借口。欲罪其人,何患無詞。
首先,從劉邦知道韓信被殺後的反應可以看出,劉邦並不認為韓信圖謀造反。如果韓信真正參與陳豨叛亂,劉邦得知消息,第一反應應該是「驚」。在自己領兵出戰時,京城內竟然發生了這樣的事,而且是由韓信這個能人搞的,太危險了。
但是,劉邦的反應不是這樣,而是「且喜且憐」。這個「憐」字暴露了底細,如果是叛變分子,死有餘辜,有什麼時候可憐的?所以,在劉邦的心目中,韓信根本就不是圖謀叛亂者。劉邦對韓信的帥才不放心,甚至是懼怕,但是,韓信是漢皇朝建立的第一功臣,對他「憐」是很正常的。為什麼「喜」,則因去掉了劉邦心中的第一隱患。所謂韓信謀叛逆的罪證也是不足信的。與韓信謀逆有關的事有二:一是陳豨被任命出外任職時,與韓信話別時,韓信私下和他說過里外勾結圖天下事;二是陳豨叛變後,韓信和陳豨通消息,準備「詐詔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也就是發布虛假的皇帝詔書,組織些人向皇后和太子進攻。《史記》中沒有說第一條消息來源,第二條則是由韓信的仇人上告內容。司馬遷這樣寫的根據大約是皇家檔案。
什麼人能在京城矯詔或詐詔?絕非一般人可為,只有和皇帝很親近的人,才有條件這樣做,才能騙取人們的信任。漢武帝的太子就曾矯詔殺對他不利的江充。矯詔令秦始皇帝長子扶蘇自殺的是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這類人,如皇后、太子、丞相、大太監等,經常在皇帝身邊,假造皇帝命令可能有人會相信。像韓信這樣一個被罷黜的前楚王,現被軟禁在京,通常裝病不上朝的人,矯詔假傳皇帝命令有誰會信?就好像有一個被貶職的、甚至被雙規的高官,捏造中央文件,號召某些人起來隨他去攻打中南海一樣荒唐。如有人這麼做,他一定是個精神病患者。
從另一方面看,韓信的優勢,也就是最讓劉邦懼怕的是他組織及指揮軍隊打仗的能力,絕非搞詐詔之類的陰謀詭計。從韓信傳中也可看出,他也沒有搞這類事的經歷。如果韓信真要造反,他一定會設法抓軍隊。
韓信組織和指揮軍隊的能力是非常可怕的。韓信在打敗魏國後,精兵被劉邦派人收回,只給他留了幾萬烏合之眾,和趙國幾十萬大軍抗衡。韓信卻迅速消滅了趙國。劉邦又一次收回了韓信的軍隊(包括被俘的趙國部隊),讓他率領在趙國徵發的軍隊去打齊國。韓信不但滅了齊國,還大破項羽大將龍且。可見,韓信不但多次以少勝多,而且能迅速地將一支烏合之眾或新軍轉變成精兵,並用之取勝。這應該可以令任何一個競爭對手都害怕的能力。 按原來許諾,劉邦不得不封韓信為楚王,但在第二年,就迫不急待的廢黜了他,其原因就在於諸侯王是有權保有一定兵力的,讓韓信手中有兵,太危險了。封韓信為淮陰侯,卻不敢讓他去封地,留在京城,就是怕他在淮陰手中仍可能有點兵力或可能徵發一些人組織軍隊。如果韓信手中有幾千服從他命令的軍隊,就會出大麻煩;如果他有幾萬聽命於他的軍隊,恐怕就會天下無敵了。不論是劉邦或他的謀士,或韓信自己都明白這一點。在韓信被封淮陰侯留在京城時,他只能裝病,正說明他也明白這一點。 如果韓信真有與陳豨合謀叛逆之心,他最佳方案是設法出逃至陳豨軍中。當時陳豨受劉邦信任,統領大軍,只要這軍中有一部分能聽命於韓信和陳豨,下面的事會怎麼發展,誰也無法預料。綜以上所述,說韓信要在京城中為陳豨作內應,甚至詐詔領人去進攻皇宮,而是不設法去掌握軍隊,只能是一種不太高明的謊言。
司馬遷寫《史記》時,漢皇家正式頒布的資料是不能不參看的,如果沒有與之相矛盾的其它史料,司馬遷當就只能按之書寫。
如果韓信沒有被呂后和蕭和所殺害,劉邦會不會殺他?很可能劉邦還會留他一命,因為,劉邦太了解韓信了,他知道怎麼控制他,不殺也可。至於呂后,她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控制韓信、彭越這些人,只有儘早殺他們,才感到安全。
許多人認為劉邦殺功臣,是很殘忍的。其實並不這樣。劉邦是不願異姓為王的,不願他們手中有軍隊,所以,對於非劉姓的諸侯王,他都要整治。但是,對於功臣,他並沒有殺誰,韓信、彭越之死的帳應算在呂后身上。附帶說一下,易中天認為韓信出身卑賤,這不一定合適。在漂母給韓信飯吃時說是因為「哀王孫」,對卑賤的人是不應稱「王孫」的。韓信喜帶刀劍,他投項梁時是「仗劍從之」,在古代劍是身份的象徵,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佩帶的。雖然不能由此證韓信有貴族血統,但因為他窮就說他出身卑賤,恐怕不合適。
推薦閱讀:
※讀史學做人 凄風苦雨讀《史記》:淮陰侯列傳
※《史記*楚世家第十》記載的楚國世系簡吏
※八字格局專旺,犯之必應災!(案例) – 楊易德算命史記
※八字身旺印旺不做「寒儒」的兩種格局 – 楊易德算命史記
※因果,一個連佛陀也無法改變的宇宙根本法則 – 楊易德算命史記